滇北近期气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8976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滇北近期气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滇北近期气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滇北近期气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滇北近期气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滇北近期气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滇北近期气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滇北近期气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滇北近期气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滇北近期气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滇北近期气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滇北近期气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滇北近期气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滇北近期气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滇北近期气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滇北近期气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滇北近期气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滇北近期气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滇北近期气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滇北近期气候.docx

《滇北近期气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滇北近期气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滇北近期气候.docx

滇北近期气候

滇北近期气候

1、枣树一般适应什么气候,南方可以种植吗?

枣树为喜温果树,南方栽种枣树最适合的品种可以用麻姑枣,金丝3号、4号等。

这些品种适合在南方高热、高湿气候中生长,并且产量有保障,品质足够好。

栽种之前要选择没有病害,根部发达的树苗,苗高60厘米以上。

在运枣苗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部分根部干缩,应该立即用清水泡上10到20个小时;

然后在避风阴凉的地方用湿沙土进行假植,每天浇透水一次,让苗木在这种环境中存放5到6天后再进行移植,移植之前要剪去两次枝和过长的根,剪口应该朝下,枣苗定干的时候是60厘米。

春季要做好枣园,开沟排水,防止水涝,特别是幼小的枣树,特别害怕水涝。

在开花期间和枣果的膨胀期,也就是6月份到8月份,要防止干旱,需要及时的浇水防旱。

生长习性

枣生长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或平原,;[1]属于喜温果树,产区年均温15℃左右,芽萌动期温度需要在13-15℃,抽枝展叶期温度在17℃,开花坐果期温度在22-25℃,果实成熟期温度要在18-22℃。

枣树耐旱、耐涝性较强,但开花期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否则不利授粉坐果。

另外,枣喜光性强,对光反应较敏感,对土壤适应性强,耐贫瘠、耐盐碱。

但怕风,所以在建园过程中应注意避开风口处。

该种原产中国,亚洲、欧洲和美洲常有栽培。

中国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甘肃、新疆、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

2、布拖夏天气候如何?

布拖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大凉山区。

布拖气候条件为亚热带滇北高原气候区,气候呈立体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其特点是冬长夏短,气候寒冷,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日照充足,灾害频繁。

布拖夏季最热在7月,月平均气温17.3°C,极端最高气温30.3°C,年平均降水量1114.7毫米,集中在6至9月间。

布拖县区位图:

注:

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

请及时点击采纳。

3、药用植物种类及其区域分布概况是什么?

中国幅员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适宜各类植物生长繁衍,有“植物王国”之誉。

仅高等植物就有35000—45000种之多,其中许多种类具有药用价值。

据初步统计,我国药用植物达6000多种,居世界各国之首,大部分种类已收载于《中药志》、《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原色本草图鉴》、《新华本草纲要》及其它一些药用植物著作中。

目前全国各地收购的中药材达五百余种,多系常用中药,现将其中重要的常用中药列入图3—1。

图3—1重要常用中药分布图

1.人参2.三七3.大黄(3a掌叶大黄,3b唐古特大黄)4.山豆根(4a广豆根,4b北豆根)5.元胡(延胡索)6.云木香7.浙贝母8.贝母(川贝,平贝,伊贝)9.牛膝10.附子(川乌)11.白术12.苍术(12a茅苍术,12b北苍术)13.白前(柳叶白前)14.白薇15.白芍16.黄连17.天麻18.巴戟天19.丹参20.玄参21.甘草22.白芷(22a祁白芷,22b川白芷)23.当归24.麦冬25.泽泻26.刺五加27.胡黄连28.秦艽29.桔梗30.射干31.石菖蒲32.水菖蒲33.黄芩34.葛根35.硬紫草36.软紫草37.天南星38.半夏39.玉竹40.黄精41.粉防己42.广防己43.姜黄44.郁金45.莪术46.党参(46a潞党,46b川党)47.黄芪48.山药49.川芎50.龙胆51.地黄52.百合53.防风54.远志55.羌活(55a川羌,55b西羌)56.川独活57.白前(白花白前)58.北柴胡59.南柴胡60.砂仁61.益智62.陈皮63.枳实64.枳壳65.佛手66.香橼67.桔红68.苦杏仁69.郁李仁70.桃仁71.山茱萸72.北五味子73.连翘74.吴茱萸75.使君子76.栒杞子(宁夏枸杞)77.梔子78.槟榔79.酸枣仁80.石斛81.肉苁蓉82.细辛83.薄荷84.藿香85.大青叶(松青)86.枇杷叶87.金银花88.红花89.菊花90.辛夷91.肉桂92.牡丹皮93.杜仲94.厚朴95.关黄柏96.川黄柏97.钩藤98.桑寄生99.安息香100.阿魏101.冬虫夏草102.茯苓103.猪苓为了基本了解中国药用植物种类的区域分布,现根据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所划分的六个热量带和一个高寒区,分别探讨各带、区的简要气候特征与药用植物的分布概况。

(一)寒温带

寒温带的范围很小,仅限于黑龙江西北隅,大兴安岭北端的漠河地区和内蒙古鄂伦春以北地区。

此带长冬(8个月以上)无夏,春、秋相连,生长季极短,仅约3个月。

年均温为-2.2—-5.5℃,最冷月均温为-28—-38℃,绝对最低温为-50℃,最热月均温可达16—20℃,年均温较差近50℃,全年无霜期80—100天。

日均温≥5℃的为130天,≥10℃的少于120天,年活动积温(一年内日均温≥10℃的持续期内温度的总和,下同)为1100—1700℃。

年降水量为350—500mm,属湿润气候型。

在寒温带的自然植被中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北五味子、关苍术、北升麻、西伯利亚橐吾、兴安杜鹃、东北延胡索、毛百合、大叶龙胆、关黄柏、草麻黄,以及轮叶婆婆纳、齿叶铁线莲、箭头唐松草、红花鹿蹄草、百里香、短瓣金莲花、岩败酱等。

(二)中温带(温带)

中温带范围很大,从东北地区一直向西伸展到新疆,其中包括沈阳以北的松辽平原和东北东部、燕山、阴山山脉以北和北疆等地。

年均温2—8℃,最冷月均温为-2.5—-10℃,绝对最低温达-40℃左右,最热月均温21—24℃,年均温较差一般为30—40℃,全年无霜期100—180天。

日均温≥5℃为150—180天,≥10℃为120—150天,年活动积温1600—3200℃。

年降水量从东部湿润区600—800mm以上到西部极干旱区50—60mm以下,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

在中温带内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茎类

人参、刺五加、关龙胆、平贝母(一轮贝母)、新疆贝母、东北天南星、新疆延胡索、关防风、知母、大叶柴胡、北柴胡、兴安柴胡、长白柴胡、北黄芪、膜荚黄芪、芍药、甘草、东北延胡索、天麻、长白乌头、黄花乌头(关白附)、细叶百合、手掌参、藜芦、肾叶橐吾、小白花、地榆、东当归(延边当归)、东北铁线莲(黑薇)、紫草、兴安升麻、大三叶升麻、兴安白芷、库页白芷、兴安杜鹃、北苍术、关木通(木通马兜铃)、高山唐松草、东北雷公藤、软枣猕猴桃。

2.种子果实类

北五味子、西伯利亚杏、山楂、越橘、蒙古扁桃、宁夏枸杞。

3.全草类

辽细辛、东北淫羊藿、草苁蓉、肉苁蓉、草麻黄。

4.皮类

关黄柏。

5.花类

短瓣金莲花、长瓣金莲花、款冬、红花。

6.菌类

灵芝、云芝、猪苓、大马勃、侧耳、木耳。

(三)暖温带

这一热量带从长城以南到秦岭以北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北京、山东、辽东半岛、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南部,以及西部的塔里木盆地和东北的辽南地区。

年均温9—14℃,最冷月均温-13—-2℃,绝对最低温-30—-20℃,最热月均温24—28℃,年均温较差30℃左右。

全年无霜期180—240天。

日均温≥5℃为210—270天,≥10℃为150—220天,年活动积温3200—4500℃。

在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域属亚湿润带,降水量500—600以至800—900mm,降水集中在7—8月。

在南疆一带属极干旱气候,年降水量50—60mm以下。

在暖温带内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茎类

党参、黄芪、甘草、贝母(平贝母)、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珊瑚菜(北沙参)、东北天南星、半夏、丹参、牡丹、芍药、白芷、黄芩、防风、戟叶牛皮消(白首乌)、泽泻、秦艽、大黄、黄精、玉竹、紫草、甘遂、菘蓝、四叶参(奶参)、延胡索、盾叶唐松草。

2.种子果实类

枸杞、酸枣、山楂、薏苡、连翘、栝楼。

3.全草类

肉苁蓉、锁阳、一枝黄花、地瓜儿苗(泽兰)、膜果麻黄。

4.皮类

杜仲、黄柏。

5.花类

忍冬(金银花)、红花、款冬、菊花。

6.菌类

灵芝、茯苓、脱皮马勃。

(四)北亚热带(半亚热带)

此热量带位于长江中、下游,汉水流域,贵州省中部和云南省北部高原地区。

年均温14—16℃,最冷月均温2.2—4.8℃,最热月均温28—29℃,全年无霜期240—260天,日均温≥5℃为240—270天,≥10℃为220—240,年活动积温4500—5000℃。

此带内全属湿润气候型;但滇北高原地区属西部型亚热带,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气温年较差151,极端最低温-5—-10℃;东部年降水量900mm以上,以至1400—1600mm,降水往往集中在6—7月,气温年较差25—30℃,极端最低温-10—-20℃。

在北亚热带内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茎类

天门冬、丹参、白术、芍药、珊瑚菜(北沙参)、地黄、浙贝母、延胡索、远志、怀牛膝、射干、黄连、沿阶草(麦冬)、薯蓣、独活、柴胡、玉竹、半夏、狗爪半夏(天南星)、太子参、天麻、乌头(附子)、泽泻、姜、党参、紫草、玄参、缬草、何首乌、百部、前胡、南沙参、黄独(黄药子)、续断、猕猴桃、桔梗、苦参、甘草。

2.种子果实类

马兜铃、木瓜、栝楼、决明、补骨脂、连翘、栀子、薏苡、单叶蔓荆、王不留行、北五味子、巴豆、使君子、山楂、吴茱萸。

3.全草

石斛、薄荷、荆芥。

4.叶类

木芙蓉。

5.藤木

钩藤。

6.皮类

厚朴、杜仲、川楝。

7.花类

辛夷、菊花、玫瑰、款冬。

8.菌类

灵芝、茯苓、猴头菌、猪苓。

(五)中亚热带(亚热带)

这一热量带,分东西两部分。

东部包括长江以南到南岭之间的江南丘陵,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广东省北部,以及四川盆地和部分云贵高原。

年均温16—21℃,最冷月均温5—12℃,最热月均温28—29℃,绝对最低温-5—-10℃,绝对最高温38—41℃,年均温较差17—23℃,日均温≥5℃为240—300天,年活动积温5000—6500℃。

在中亚热带内全属湿润气候型江南区年降水量为1400—1800mm,以4—6月为多;四川盆地年降水量为1000—1200mm,以6—7月为多。

西部包括云南高原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在海拔2000m的云南高原上,年均温15—16℃,最冷月均温9.0℃,最热月均温20.0℃,年均温较差仅10—11℃,全年无霜期250天,年活动积温4000—5000℃。

由于海拔高,少受寒潮影响,冬暖夏凉。

年降水量为700—1200mm。

在中亚热带内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茎类

川牛膝、薯蓣(山药)、天门冬、天南星、半夏、丹参、白术、地黄、浙贝母、延胡索、百合、远志、苍术、菘蓝、泽泻、射干、黄连、沿阶草(麦冬)、玉竹、白芷、太子参、郁金、黄常山、明党参、玄参、戟叶牛皮消(白首乌)、百部、前胡、南沙参、续断、黄精、黄独(黄药子)、猕猴桃、桔梗、龙胆、芍药(白芍)、三七、天麻、川芎、党参、柴胡、升麻、当归、黄芪、独活、南五味子、秦艽、短柄乌头(雪上一枝蒿)。

2.种子果实类

马兜铃、木瓜、牛蒡子、巴豆、栝楼、芡实、吴茱萸、使君子、栀子、薏苡、王不留行、梅(乌梅)、续随子、酸橙(枳壳)、香橼、蔓荆、银杏、罗汉果、枸杞、枣、山楂、山茱萸、莲。

3.全草类

石斛、荆芥、香薷、薄荷、筋骨草、紫苏、绞股蓝、夏枯草、淫羊藿、细辛、草珊瑚、4.皮类

杜仲、厚朴、牡丹(丹皮)、川楝、刺黄柏(安徽小檗)。

5.花类

辛夷、忍冬、红花、藏红花、菊花。

6.藤木

钩藤、昆明鸡血藤。

7.菌类

银耳、茯苓、灵芝、雷丸、猪苓。

(六)南亚热带(半热带)

这一热量带属半热带或准热带,包括南岭山脉以南地区,台湾省北部、中部,福建和广东省东南部,珠江流域,西江流域,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云南省中、南部。

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

年均温20—22℃,最冷月均温12—14℃,最热月均温28—29℃,年均温较差12—16℃,日均温≥5℃、≥10℃全年有300天以上,年活动积温6500—8000℃或8500℃。

除金沙江河谷为亚湿润气候型外,其余地区都是湿润气候型;东部地区年降水量1600—2000mm,以5—6月为多,年均温较差15—20℃,极端最低温0—-5℃;西部地区(滇南区)年降水量1000—1500mm,年均温较差10℃,极端最低温0—-2℃。

南亚热带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

1.根及根茎类

山药、云木香、萝芙木(云南萝芙木、中国萝芙木、海南萝芙木)、天门冬、天南星、台湾天南星、丹参、千年健、巴戟天、百合、菘蓝、泽泻、夏天无、黄连、沿阶草(麦冬)、白芷、郁金、黄常山、戟叶牛皮消(白首乌)、何首乌、山柰、猕猴桃、百部、白花前胡、台湾前胡、南沙参、续断、台湾远志、黄精、阿里山玉竹、黄独(黄药子)、薯蓣、山豆根、瓜馥木、海芋、莪术、金果榄。

2.种子果实类

八角茴香、木瓜、巴豆、栝楼、荜茇、芡实、华南吴茱萸、使君子、阳春砂仁、鸦胆子、益智、栀子、薏苡、佛手、罗汉果、蔓荆、草果、补骨脂、草蔻(草豆蔻)、山鸡椒。

3.全草类

广藿香、石斛、穿心莲、罗勒、草珊瑚、薄荷、甜叶菊、长春花、夏枯草、一枝黄花、台湾泽兰。

4.皮类

大叶清化桂(肉桂)、杜仲、厚朴、刺桐(海桐皮)、川楝、云南美登木、广西美登木、密花美登木、高山小檗。

5.藤木及树脂类

儿茶、剑叶龙血树(血竭)、苏木、降香檀(降香)、檀香、龙脑香、忍冬、白木香(土沉香)、昆明鸡血藤。

6.花类毛萼忍冬(山银花)、菊花、藏红花、红花。

7.菌类

灵芝、茯苓、冬虫夏草、雷丸、猪苓、银耳。

此外,还引种栽培有热带药用植物,如:

白豆蔻、诃子、槟榔、肉豆蔻、印度马钱、金鸡纳树、丁香、苏合香树、越南安息香、斑纹芦荟等。

(七)热带

此热量带包括广东省雷州半岛、海南、台湾省南部、南海诸岛,以及云南省河谷区和西藏自治区东南缘的局部地区。

全年最低气温在0℃以上,终年为生长季。

年均温22—26℃,最冷月均温16—21℃,最热月均温29℃,年均温较差12—8℃,年活动积温8000—9000或9000℃以上。

带内的东部地区年降水量1400—2400mm,但海南省西部沿海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下。

西部地区除元江地区为亚湿润型气候,年降水量小于1000mm外,其余地区为湿润型气候,年降水量在1200—1500mm以上。

热带分布的主要药用植物有:

1.根及根茎类

云南萝芙木、海南萝芙木、印度萝芙木、巴戟天、云木香、千年健、黄花远志、泽泻、牛膝。

2.种子果实类

荜茇、海南大风子、梅氏大风子、黄花夹竹桃、益智、草果、草蔻、海南栝楼、阳春砂仁、嘉兰、大叶木鳖、长籽马钱、狭叶马钱、亮叶马钱、使君子。

3.全草类

广藿香、长春花、海南草珊瑚、蕺菜(鱼腥草)、绞股蓝、石斛、益母草、穿心莲。

4.藤木及树脂类

白木香(土沉香)、檀香、降香檀、苏木、龙脑香树、剑叶龙血树、大血藤。

5.皮类

刺桐(海桐皮)、大叶清化桂(肉桂)、美登木(云南美登木、广西美登木、密花美登木等)。

此外,还引种栽培有:

肉豆蔻、胖大海、印度马钱、泰国大风子、印度大风子、诃子、南天仙子、槟榔、爪哇白豆蔻、狭叶番泻(印度番泻叶)、爪哇古柯、猫须草、甜菊、儿茶、苏合香树、越南安息香树、多种金鸡纳、丁香等。

(八)温带、亚热带高寒区

此热量带地处北纬27°—40°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全部、青海大部、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一些地方。

因海拔高度达4000—5000m,所以气温比同纬度的地带要低得多。

高原寒带

地处唐古拉山与昆仑山之间的北羌塘区,海拔4800—5100m。

全年日均温在10℃以下,日最低气温低于0℃,年降水量100mm,是全国夏季温度最低的地区。

高原亚寒带

地处冈底斯山以北南羌塘区,青海省南部,祁连山区。

地势由东往西升高(3400—4800m),日均温≥10℃的天数少于50天,农作物难以成熟。

东部降水量500—800mm,集中于夏秋季;中部的降水量400—700mm,多冰雹;西部祁连山区的降水量300—400mm,风沙天气在200天以上。

高原温带

包括西藏自治区阿里、雅鲁藏布江上游、藏东峪谷区、川西山地、青海中部和柴达木盆地,全带呈马蹄形。

日均温≥10℃全年多于50天,年降水量:

川西山地降水丰富,可达500—1000mm,藏东、藏南和青海西宁400—600mm,阿里仅50—100mm,必须有灌溉条件作物方能生长。

柴达木盆地在50mm以下,最为干旱。

高原亚热带山地

包括喜马拉雅山南翼山区、谷地,海拔低于2000m,日均温≥10℃全年180—350天,年降水量1000mm。

高原热带北缘山地

包括喜马拉雅山南翼外缘低山区,海拔低于1000m,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雨量充沛,年降水量2500mm以上,巴昔卡年降水量4500mm,是我国最多降水中心,日均温≥10℃全年350—365天。

农作物一年可三熟。

本区主要药用植物有:

1.根及根茎类

甘草、掌叶大黄、高山大黄、梭砂贝母、黄花贝母、远志、膜荚黄芪、多花黄芪、云南黄芪、党参、升麻、羌活、独活、牛膝、高山龙胆、瑞香狼毒、藏黄连、鸡爪黄连、东莨菪、天麻、独一味、七叶一枝花(重楼)、短柄乌头(雪上一枝蒿)、藏秦艽、光叶菝葜(土茯苓)、紫花杜鹃、续断、黄药子、藏紫草、知母、澜江百合、卵叶鹿蹄草、唐古特缬草、苦参、苍术、丹参、白芷、异叶柴胡、黄芩、防己、益母草。

2.种子果实类

北五味子、杏、藏木瓜、宁夏枸杞、栝楼。

3.全草类

西藏雪莲花、水母雪莲花、肉苁蓉、锁阳、草麻黄、石斛、仙人掌、木通、西藏列当、西藏筋骨草、夏枯草、蕺草。

4.花类款冬、西藏忍冬。

5.菌类

冬虫夏草、猪苓。

三、药用植物垂直分布概况

在每个热量带内,往往由于大地形或局部地形的变化,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差异很大。

如同在暖温带内,海拔52.3m的北京年均温为11.6℃,最冷月均温-4.8℃,绝对最低温为-22.3℃;而在不远处,海拔2894m的五台山,年均温为-4.2℃,最冷月均温-19℃,绝对最低温-44.8℃。

又如海拔396.9m的西安,年均温为13.3℃,最冷月均温为-1.7℃,绝对最低温为-16.7℃;而海拔2064.9m的华山,年均温5.9℃,最冷月均温为-8.3℃,绝对最低温为-25.3℃。

再如亚热带四川盆地,海拔448.3m的峨眉县,年均温17.2℃,最冷月均温为7.0℃,绝对最低温为-2.9℃;而海拔3127m的峨眉山,年均温3.2℃,最冷月均温-5.9℃,绝对最低温-20.9℃。

这说明,在同一热量带内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热量减少,辐射增强。

各地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就是气温结合大气水分状况变化而产生的结果。

与此相反,在某些山区的山谷中气温反较山坡为低,这是由于冬季冷空气沿着山坡下沉而积聚在山谷中所致,即形成所谓逆温现象。

如新疆天山西部伊犁附近在海拔670m的谷地中,1月均温为-11℃,而在海拔1350—1529m的前山却为-5.7℃。

在中国许多山地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常常表现为山地植被类型垂直分布的倒置现象或水平分布的反常现象。

此外,在有些地区,还会产生非常干热的“焚风”现象。

如四川盆地西部的二郎山,由于东坡是太平洋气候的迎风坡,气候湿润;西坡是背风坡,气候干燥,因而山的两面气压不同的空气从海拔600m的东麓升到海拔3000m以上的山顶,流向西坡而下沉到海拔1500m的大渡河谷,就发生了干热的“焚风”,而使山谷中出现了反映干热气候的肉质常绿多刺灌丛。

这种“焚风”现象常出现在横断山脉的山谷中。

同时,在同一热量带内,各地降水量也是大不相同的,从水平方向来看,降水量大体是从南向北逐渐递减。

东南沿海年降水量2000mm以上,而西北只100—200mm,甚至仅50mm。

从海拔高度来看,一般山地降水比平原多,从山麓沿山坡而上循序增多至一定高度后又降低。

如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的山麓为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不超过100mm,而自山坡向上行则依次出现半干旱、半湿润、湿润气候。

年降水量可增至500—700mm。

再如江西庐山山麓的九江年降水量为1406mm,而庐山山顶则可达2528mm;山东泰山山麓的泰安年降水量为725.7mm,而泰山山顶为1163.8mm。

同一山地,坡向不同,降水量亦异。

迎风坡多于背风坡,例如海南岛五指山东部是迎风坡,年降水量达2000—2800mm,而西部是背风坡,年降水量只有1000mm。

由于山地随着海拔升高,气温日较差、热量、辐射、降水、大气湿度等因素都发生变化,因而更替出现不同的植被带。

药用植物垂直分布也随着植被带的不同而有明显不同的组合。

例如位于中亚热带浙江临安县西部昌化龙塘山的植被与药用植物的垂直地带谱表现为:

山坡350m以下处,主要是人工栽培群落,例如茶园、农杂和马尾松稀树草灌丛;350—550m处由甜槠、树参、木荷、莽草、红楠、麂角杜鹃、乌药等乔灌木组成常绿阔叶林及油桐林、竹林及马尾松稀树灌丛,林下地被主要有淡竹叶、里白、华东瘤足蕨、蛇根草及掌叶南星等,层间植物主要有三叶木通、五叶瓜藤与大血藤等;550—1000m处属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木本植物主要有小叶青冈、大叶冬青、木荷、树参等常绿树种,与青钱柳、枫香、山合欢、化香树等落叶树种,灌木层主要为满山红、三花莓、掌叶覆盆子、伞花绣球等种类,草本层主要有白穗花、兔儿伞、阔叶麦冬、黄精与直刺山芹菜等,层间植物主要有牯岭勾儿茶、五叶瓜藤、鹰爪枫、山木通与大血藤等;1000—1250m处由矛栗、白栎、檫树、梾木、刺楸、交让木、云锦杜鹃、野海棠、野鸦椿、华胡桃、白檀、野山楂等乔灌木组成,林下草木层主要有藜芦、萱草、山牛蒡、珍珠菜、鹿蹄橐吾与南山堇等种类;1250—1600m处主要由黄山松、黄山栎、黄山花楸、灯笼树、华中山楂、华白檀、安徽小檗、南方六道木、长梗冬青、平枝栒子等树种组成落叶阔叶矮林,草本层主要有东北婆婆纳、黄山凤毛菊、石龙胆、香青与心叶地榆等种类,还分布着草甸植被,由紫花前胡、林荫银莲花、棣棠、光叶绣线菊等草灌木组成,沼泽植被由睡菜、山梗菜、白须草、谷精草、灯芯草与几种藓类植物组成;1600—1760m处这一层次属于草甸与稀疏灌丛,主要由石岩风、一枝黄花、掌参、细叶藁本、黑紫藜芦、香青、黄山凤毛菊、黄花龙芽草、森林千里光、心叶地榆、紫萼等草类,与珍珠绣球、圆锥绣球、小叶黄杨、黄山蔷薇、天目琼花、四照花与华中山楂等种类组成。

但是,不同热量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是不尽相同的。

严格说来,每一个山体都具有它自己特有的植被垂直带谱。

因为,一个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结构,一方面受所在的水平地带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山体高度、山脉走向、坡向、山坡在山地中的位置、地形、土壤基质和局部气候(如逆温层的存在)等的影响。

位于同一水平植被地带中的山地,其垂直带谱的结构总是比较接近的。

例如,野生天麻,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的山区,垂直分布于海拔240—1000m的范围内,以在海拔300—400m的山地次生林下分布最多,在原始森林中则分布较少。

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山区,却较多分布在海拔1200—3000m的高山上,在1200m以下的低山却很少发现,800m以下则未见野生天麻。

根据四川省乐山等地调查,属于双子叶植物离瓣花亚纲的一些药用植物的垂直分布情况有如下述:

分布在500m以下的有:

武隆细辛、冷饭团、蜡梅、香樟、芸薹、蔊菜、刺梨、高粱泡、茅莓、云实、舞草、苦参、野凤仙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