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及应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9541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希望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及应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希望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及应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希望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及应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希望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及应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希望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及应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希望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及应用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希望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及应用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希望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及应用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希望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及应用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希望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及应用Word下载.docx

《希望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及应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希望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及应用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希望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及应用Word下载.docx

意愿是指一组启动个体行动,并支持个体向着目标,沿着既定的路径持续前进的自我信念系统;

路径是一组有关个人对自己有能力找到有的路径来达到渴望的目标的信念和认知。

意愿的启动和维持系统和路径的设计和调整系统是希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因此,Snyder对希望的定义是:

一种基于内在的成功感的积极的动机状态,它包括意愿动力,即一种目标性指向的能量(agency,agoal-directedenergy)和路径,即用来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计划(planningtomeetgoals)。

(Snyder,Irving,Anderson,1991)。

此外,关于希望的定义还有,埃里克森(Erikson,1968)把希望定义为对强烈愿望能够实现的持久的信念,提出希望和其他动机之间的辨证关系,最强烈和最重要的一对是信任/希望对不信任,这是婴儿的第一个任务。

戈特沙尔(Gottschalk,1974)认为,希望包含对特定合意结果的积极预期,它推动一个人解决心理问题。

埃夫里尔、卡特琳和金(Averill,CatlinChon)采用认知术语定义希望,认为当目标符合下列要求是,希望是适当的:

(1)能力范围内可实现的,

(2)可控制的,(3)被看成是重要的,(4)在社会和道德水平上是可接受的。

二、希望的测量

(一)目前可查到的希望的测量工具为Gottschalk1974年的希望量表。

此量表要求被试者对近4年里发生的重要生活事件进行描述,通过对被试者描述的内容进行分析。

测量者有四名,分别阅读每一段故事,并且用富有希望-缺少希望七个等级分数对故事进行评分。

该测验的测量者内部一致性达到0.61;

在富有希望和缺少希望的评分一致性上也达到了0.88。

(二)米勒希望量表(MillerHopeScale)是较早考察方面比较全面的一个考察希望程度的量表,其中包含40个题目,采用了6点评分,量表总分为40-240。

此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

两周后的再测信度为0.82,经因素分析检验,量表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三)美国Kansas大学心理学系以Snyder为首的实验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希望进行了系列研究,其中包括一系列希望评定量表的制作。

目前为止,他已经成型可供使用的量表包括:

成人一般希望量表(AdultDispositionalHopeScale)(ADHS)、儿童希望量表(Children’sHopeScale)(CHS)、幼儿希望量表(YoungChildre’dHopeScale)(YCHS)。

其中成人希望量表中又分别测量了气质希望和状态希望。

即成人气质性希望量表(AdultDispositionalHopeScale)和成人状态希望量表(AdultStateHopeScale)。

成人气质性希望量表(AdultDispositionalHopeScale)是Snyder1991年编制的适用于15岁以上人士,包括12个题目,其中4个用来测量动力思维,4个用来测量途径思维,另外4个为干扰项目。

每个题目有4种不同程度的情况可供选择,从绝对错误到绝对正确,希望量表的总分就是动力思维和途径思维相加,量表的分值范围为8-32。

该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4-0.384,再测信度为0.8,量表结构效度亦良好。

成人状态希望量表(AdultStateHopeScale),该量表是Snyder等人在1996年编制的,用来测量16岁以上成人在某个特定时刻的希望水平。

它包括6个题目,其中3个题目测量动力思维,有量表的奇数项目组成;

另外3个测量测量途径思维,是由量表的偶数项目组成。

每个题目后采用8个程度不同的选项供选择,从绝对错误、大部分错误到大部分正确、绝对正确。

量表的希望总分是动力思维加途径思维的分数,分值范围是6-48。

儿童希望量表(ChildrenHopeScale),该量表是Snyder等人在1997年编制的,它包括自我报告式(适用于7-16岁的儿童)和他人评价式(主要是由熟悉孩子的父母、教师或其他成人使用)。

它包括6个题目,其中3个反映了动力思维,由偶数项组成;

另外3个反映途径思维,由奇数项组成。

每个题目有六个可供选择的答案,从从来没有到一直这样,希望的总分仍然是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分数的总和,分值范围在6-36。

幼儿希望量表(YCHS;

McDermott,Hastings,GarigliettiCallahan,1997)可用于测量学龄前儿童到小学4年级学生。

最佳的测量对象是5到7岁儿童。

此量表也是8个项目组成。

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在做答时只用3个等级记分(如,1=从来没有;

2=有些时候;

3=总是如此)。

此量表还在建设阶段,因此,作者提议使用者应该在使用时对其信效度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考查。

(四)目前在中国也出现了一些测量儿童希望的信效度都较好的量表,比如,中小学生希望量表(HopeScalefor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tudents),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张冲等人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在2019年编制的。

该量表确定了三个维度来进行编排:

未来信念、动力信念、方法信念。

总共13个题目,每个题目有五个答案可供选择,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总分为三个维度的分数相加的总和,分之范围在13-65。

量表经过信效度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7,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488-0.632之间,量表的信度、效度良好。

三、国内关于希望的研究现状本文梳理了近五年来国内关于希望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发现,国内关于教育领域希望的研究论文较少且研究的层面也比较浅,至于理论和测量工具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大论文仅限于对国外关于希望理论的介绍以及针对理论提出的建议和应用。

现在教育领域关于希望的研究大致有三方面,一是针对Snyder和其同事提出的希望理论进行具体和详细的介绍。

二是,针对目前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试图运用Snyder的希望理论对其提出一定的建议。

三是,运用Snyder理论制定相应的团体辅导方案,来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

下面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介绍。

(一)Snyder的希望理论模型Snyder的希望理论具体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目标,目标是我们心中想要的任何事物、经验或结果。

这是希望的核心部分,它既是希望的方向,又是希望的终点,在个体希望的产生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标主要有两种:

趋向目标和阻碍目标。

趋向目标是以个体想要获得的某个结果为目标,个体会积极地想要接近它;

而阻碍目标是个体以阻碍或延迟其不想要的某个结果为目标,个体会因其消极而想逃避。

目标可长可短,可大可小,目标设置的适宜程度决定着希望水平的高低,如果人们感知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不会付诸努力去实现它,也就不会出现希望。

二是路径思维,是一系列有效地达到个人所渴望的目标的法、策略和有计划、组织的认知操作。

负责启动和维持个人行动的动力思维和寻找最佳策略以此路不通时能够及时变通的路径思维是希望必不可少的两个组成部分。

路径思维可以帮助个体通过目标把现在与未来联系起来。

高希望的个体更善于创造具体的、思路清楚的实现目标的方法。

这就是说希望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指的高希望水平,充满希望就可以,还要有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步骤,要有助于目标的达成,而且能够想出更多灵活的、可供选择的实现途径。

三是动力思维,是指启动个体行动,并支持个体朝向目标,即使在面临困难时也能持续沿着既定的路径迈进的动机和信念系统,这有点类似于动机。

有了目标,有了方法,就要去行动。

行动的发起,以及在行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坚持不懈,这都需要一个系统来运作,就是动力思维。

(二)运用Snyder的希望理论对学校教育提出建议由于国内外针对希望这一品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表明,高希望思维的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低希望思维的学生在发展中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Kwon(2019)研究发现低希望思维的学生预示着具有更多的抑郁征兆。

其次,希望与敌意、自杀意念等呈负相关关系(Snyder,2019),而对压力有调节作用(胡金凤、郑雪、孙娜娜,2019)。

另外,高希望的学生比低希望的学生具有更突出的学业成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hang,1998),高希望个体更乐意结交朋友,喜欢人际间的交往,爱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为追求同一目标而奋斗,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Snyder,Hozaeta1.1997)。

因此有些研究者希望能运用希望理论,通过培养学生的希望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缓解心理压力。

比如,景小涛等人针对提高中小学学生希望思维提出了几条意见:

一是重视目标设定,分类设置并预先评估具体目标。

二是建立以培养希望品质为导向的个人积极心理成长档案,加强正能量教育。

三是科学方法与人文关怀相结合,适度干预与调节希望水平。

四是开展希望教育,推动中小学信念教育。

还有戴雯针对大学生的希望思维水平提出的几条建议:

一、指导学生建立合理的目标。

二、引导学生拓展路径思维。

三、引导学生增强动力思维。

四、加强教师希望品质的培养。

(三)运用Snyder理论制定相应的团体辅导方案针对高职学校招生难、办学难、就业难。

黄晶(黄晶,2019)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将希望和学生就业问题融入在一起设计了生涯团体辅导方案,丰富高职学生生涯辅导的内容,促进高职生职业生涯发展。

由于高中生正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第五个阶段,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

而青少年在心理上和应对能力上都比较稚嫩,较难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而且有研究发现。

高中生能够拥有较高的希望特质水平,遇人遇事积极处理,自发主动地面对和适应周围环境,进行自我完善,与他人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更容易实现自定的生活目标和自我接纳。

这将有助于他们安然度过此发展阶段的角色混乱危机,获得更全面的人格发展。

所以黄晶等人通过设计团体辅导方案,来提高高中人的希望水平。

他们的团体辅导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帮助个体确立合适的目标。

此阶段的第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旨在引导成员们寻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所在,并鼓励成员在认识到什么是自己所追求后畅想未来的自己,并设立一个目标。

此阶段的第二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将重点放在对目标的调整上,使得目标是合适的,能够激发希望产生的。

二、帮助个体丰富途径策略。

此阶段的第一次辅导将重点放在问题解决上,带领成员们在活动中、讨论中和分享中学习问题解决的策略,如算法、启发法等;

学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如策略、知识、心理因素等,并结合实际生活实际例子进行深入探究和总结。

此阶段的第二次辅导可将重点放在突破传统思维、激发创造性上,打破功能固着的思维,可创设模拟情景,引导成员们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帮助个体锻炼坚定的意志力。

在此阶段的第一次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放在感受积极体验上,在此阶段的第二次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赏析意志力坚强者的视频片段等方式,引导成员们进行自我发现、自我鼓励,形成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并在生活中不断进行开发。

四、对希望理论研究的展望国内教育领域关于希望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国外的研究进行介绍的层面。

有深度的且有独特新颖观点的文章较少。

其次,对希望理论的介绍大多是集中在Snyder的希望理论,对其他希望理论的介绍较少。

三是本土化的研究较少,针对中国人的心理特点而提出相应的希望理论的研究还有待努力。

四是在希望理论的应用方面,大多针对教育问题通过希望理论提出的教育意见,还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五为培养学生希望思维而提出的团体辅导设计方案,大多也是停留在方案层面,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效果还有待检验。

参考文献:

[1]Mowrer,O.H.(1960).Thepsychologyofhope.SanFrancisco:

Jossey-Bass.[2]Gottschalk,L.A.hopescaleapplicabletoverbalsamples[J].ArchivesofGeneraPsychiatry,1974,30:

799-785.[3]张冲.中小学生希望量表编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9(4):

80-84.[4]Snyder,C.R.,Cheavens,J.,Sympson,S.T.Hope:

Anindividualmotiveforsocialcommerce.GroupDynamics:

Theory,Research,andPractice,1,107-118.[5]Snyder,C.R.Thepsychologyofhope:

youcangettherefromhere.NewYork:

FreePress.1994.[6]Snyder,C.R;

McDermott.Diane;

Cook,William,Rapoff.Michael,AHopeforthejourney:

Helpingchildrenthroughgoodtimesandbad.Bould,CO,USA:

WestviewPress.1997.[7]Snyder,C.R;

Hoza,B;

Pelham,W.F.Rapoff,M;

Ware,L;

Danovsky,M;

Highberger,L;

Rubinstein,H;

Stahl,K.J,The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theChildren’sHopeScale.JournalofPediatricPsychology.1997;

Vol,22No.3:

399-421.[8]Miller,J.F.,Powers,M.J.Developmentofmeasureofhope.NuringResearch,1988;

37:

6-10.[9]Snyder,C.R.,Irving,L.M.,Anderson,.J.Hopeandhealth.C.R.SnyderD.R.Forsyth(Eds.),Handbookofsociallandclinicalpsychology(pp.285-305).Elmsford,NY:

PergamonPress.1991.[10]刘慧婷,郑林科,王翠玲.希望理论评述.2019.[11]王磊,陈旭,吴晓亮.希望理论的研究评述.心理.2010.4(上旬刊)。

[12]丁楠.希望研究述评.赤峰学院学报.2019年2月.[13]张青方,郑日昌.希望理论:

一个新的心理发展视角.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年第16卷第六期.[14]黄晶.基于希望理论的高职生生涯团体辅导设计.科技创新导报.2019,No34.[15]梁晓兰.试论希望理论在高中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德育教育.2019年第36期.[16]姚琼.团体辅导对高中生希望特质培养的理论可行性.研究实践.2019.[17]景小涛.希望理论视角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学与管理.2019年9月.[18]戴雯.希望理论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2019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