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9700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册Word下载.docx

D

4.斯密认为,工资是雇佣工人劳动的价格,利润是对资本家垫付的自身生活资料的补偿,是他的实际费用的一部分。

斯密的这种观点(  )

①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 ②认为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 ③认为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 ④科学地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

济关系

C.①③D.②④

“工资是雇佣工人劳动的价格”,即认为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

“利润是对资本家垫付的自身生活资料的补偿”,即认为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故②③符合题意。

B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需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资本,在18世纪的英国,这一条件的实现方式是(  )

A.资本的原始积累B.封建庄园主投资

C.圈地运动D.对殖民地的掠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资本。

题目指向的是第二个条件。

对殖民地的掠夺使英国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使资本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了集中,解决了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资本。

6.亚当·

斯密提出用“看不见的手”去自动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与分配,反

对用人为的制度加以控制。

这一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是(  )

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B.封建政治势力和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启蒙思想在欧洲的流行

D.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达

7.自由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重商主义思想的否定。

其主要表现在(  )

A.要求解除封建束缚,实行经营竞争和贸易自由

B.要求加紧掠夺海外殖民地

C.要求加快政治改革

D.提倡农工商业同时发展

自由主义思想是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产生的,这一时期仅仅重视商业发展是不够的,此时的资本主义发展要求实行经营、竞争和贸易的自由,否则就束缚了它的发展。

8.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和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属于二者共同点的是(  )

A.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向外扩张的愿望

B.有利取重、不利取轻

C.主张政府应革除政治弊端

D.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9.下列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处于成长阶段的17世纪中叶,代表了英法等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②古典政治经济学反对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

③古典政治经济学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④古典政治经济学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此题考查对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正确认识。

①说明了它产生的历史背景,②表明它的一般主张,④说明了它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联系,③夸

大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价值,它有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其理论中包含了许多庸俗成分。

10.亚当·

斯密在论述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时,提出了绝对成本说,下列对绝对成本学说的缺陷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 ②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③即使在所有产业的产品成本上均处于劣势的国家,仍可“劣中选优” ④一国拥有“绝对成本优势”是

非常特殊的情况,在现实中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③不属于绝对优势。

①②④都是关于其缺陷的正确评价。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15分)在20世纪初,汽车是由技术工人手工打造而成的。

成本较高,价格难以下调,汽车成了地位的象征,拥有汽车只是少数人的特权,福特的贡献在于他把汽车变成了普通商品。

福特利用大规模生产实现了这一点,他创造了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从而大大节省了劳动时间,降低了成本与价格,而福特也因此成了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运用亚当·

斯密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1)亚当·

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

(5分)

(2)分工之所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

第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

第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

第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福特的成功说明了分工的重要性。

(3)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但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是正确的。

材料中由于分工节省了劳动时间,降低了成本与价格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12.(22分)材料一 斯密指出:

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

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

材料二 

(1)李嘉图认为:

一种商品没有用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

(2)效用对于交换价值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它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

(3)耗费在一件商品上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尺度,交换价值是由价值来调节的,因而是由耗费的劳动量来调节的。

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斯密认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4分)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

(4分)试对斯密的上述认识进行评价。

(4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比较,李嘉图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和斯密的观点有何异同?

(4分)在劳动决定价值的问题上,李嘉图的观点和斯密的观点相比较,有何不同?

(2分)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什么贡献?

(1)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

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

价值,甚至没有。

二者成反比例关系。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在这里他颠倒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在经济学说史上,

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

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2)李嘉图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衡量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同时纠正了斯密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点,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2分)

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把劳动价值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13.(13分)材料一 外国谷物的自由进口,将导致本国谷物价格和工资的下跌,这是降低国内需求和造成不景气的原因。

要维持谷物的自由贸易,需依赖各国的协力合作,但这是无法期待的。

粮食的供给依赖从国外进口,是件很危险的事情,从国家安全来说,食物宜自给自足。

——马尔萨斯

材料二 社会的繁荣胜于资本的累积,资本的累积又受获利率的高低所左右,而限制进口所导致的谷价上扬和地租上涨,将使获利下降。

因此,利用谷物进口降低谷价,不仅会使劳工获利,更会使资本的运用趋向活络,整个社会因而受益。

——李嘉图

材料三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将产生深远影响,短期看弊大于利,长期看利大于弊。

由于我国要在遵守世贸组织有关规则的基础上承诺降低农业贸易保护程度,逐步开放农产品市场,这就意味着在参与世界农业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我国农业发展将面临风险和挑战。

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进口资源密集型、比较优势低的农产品,如粮食、棉花和油料,腾出资源发展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如水果、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

但国内缺乏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如小麦、大豆、玉米、棉花、油及油料、糖及糖料将面临冲击。

此外,目前政策支持水平与我国农业规模不相称,不利于通过农产品价格政策、生产资料补贴政策和收入政策等调控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市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著名农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马尔萨斯和李嘉图各自的立场是什么?

(2)依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材料三中反映我国的优势和劣势的农产品各是什么?

(3分)

(3)结合材料三,谈谈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观点对入世后我国的农业政策有何启示?

(8分)

(1)马尔萨斯的立场是,赞成谷物条令,拥护农业保护政策。

李嘉图的立场是,反对谷物条令,支持自由贸易。

(2)材料三中反映我国的优势农产品是水果、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劣势农产品是

粮食、棉花和油料等。

(3)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我国农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促进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马尔萨斯的主张看到了农业贸易自由化面临的风险和危机,尤其是对现在的发展

中国家来说,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实施适度的农业保护政策,对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入世后我国的农业政策应该将马尔萨斯的主张与李嘉

图的主张结合起来。

阶段质量检测二

1.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暴露,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②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独立开展政治斗争的新阶段,工人运动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同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一同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④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其理论来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B.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

D.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

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A项错误,B、C、D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3.某企业集团通过采用新技术,实现效益的超常规增长。

因为通过采用新技术能够

(  )

A.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C.使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商品的价值量发生变化

个别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使其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C项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表述错误的是(  )

A.它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方向

B.它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C.马克思认为商品和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

D.马克思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回答了古典学派没有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5.某工商银行发放工业贷款4000万元,平均年利率为6%;

全年吸收存款3000万元,平均年利率为4%。

全年支付给职工工资30万元。

该银行在该年度获得的利润是(  )

A.80万B.90万

C.100万D.120万

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4000×

6%-3000×

4%-30=90(万元)。

6.对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认识正确的是(  )

A.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消耗人类劳动

B.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C.是商品,因为它消耗了人类劳动

D.是商品,因为它是用于交换,也是劳动产品

7.正确反映全部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概念是(  )

A.利润率B.平均利润率

C.剩余价值率D.年剩余价值率

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表明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平均利润率是部门间竞争的结果;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表明工人受剥削的程度;

年剩余价值率是指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8.关于剩余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②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创造了剩余价值 ③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创造了剩余价值 ④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了剩余价值,故②错误,①③④正确。

9.某生产企业的工人所受的剥削可能来自(  )

①产业资本家 ②商业资本家 ③借贷资本家 ④银行资本家 ⑤农业资本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未必全部归其所在企业的资本家所有,它要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银行资本家之间分割,故选①②③④,即A项。

10.产业资本的循环是(  )

A.购买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B.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购买过程的统一

11.(16分)2012年的“用工荒”来势猛、缺口大。

“用工荒”背后,中国经济社会悄然发生了深刻变化。

十年西部大开发,内地就业机会增加,待遇与沿海日趋接近。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致富机会。

因此,很多农民选择在本地就业。

无论是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广东,还是东北的吉林以及西北的宁夏等地政府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用工荒”倒逼企业提高员工待遇、产业转型升级。

“用工荒”中,规模小、没法开出高工资的企业越来越慌。

(1)运用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谈谈提高员工工资待遇的重要意义。

(6分)

(2)根据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分析“用工荒”的产生原因和积极影响。

(10分)

回答第

(1)问要明确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内容。

回答第

(2)问要明确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结合材料中我国“用工荒”的有关信息进行分析。

(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劳动创造价值,价值源于人的抽象劳动。

(4分)提高劳动者待遇,体现对劳动者的尊重,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2)价值规律能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用工荒”的出现,是价值规律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结果。

(4分)价值规律能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用工荒”中,企业为化解成本压力,将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4分)实现优胜劣汰。

“用工荒”中,竞争力差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资源将流向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

12.(18分)材料一 马克思说:

“也许会有人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那么一个人越懒或越笨,他生产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完成这个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多。

然而,这样推论将是一个可悲的错误。

材料二 “生产一个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随着所用劳动的生产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劳动的生产力越高,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也越多;

劳动的生产力越低,在同一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也越少。

(1)根据材料一,回答马克思为什么说“这样推论将是一个可悲的错误”。

(2)根据材料二,说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是什么关系。

(1)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5分)一个人越懒或越笨,为完成这个商品所需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他生产的商品相对成本就高,或者卖不出去,他的劳动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从而将导致他亏本甚至破产的命运。

(2)材料二说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因为,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也越多,由于劳动总量不变,包含在单位商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少;

相反,劳动生产率越低,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也越少,在劳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就越大。

13.(16分)制造一个“芭比娃娃”,只分得2%的利润;

由外国演艺公司联系的出国演出,演出费只占票房收入的几十分之一……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和原创能力,我国一些文化企业只好为国外做代工,或者出口一些“零件”“素材”,导致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收益率低。

专家提醒说,文化产业需要尽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关知识,解释我国文化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要性。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而劳动又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分。

为国外做代工,或者出口一些“零件”“素材”都属于简单劳动,通过自主研发创造自主品牌,属于复杂劳动;

在同一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

因此,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6分)

阶段质量检测三

1.在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垄断资产阶级纷纷销毁自己的产品的主要目的是(  )

A.发泄对社会的不满   B.人为的造成商品减少

C.维持商品的价格D.响应政府的号召

各国销毁产品的目的在于减少供应,维持商品的价格,故C项说法正确;

B项说法不准确;

D项不是主要目的,A项说法不符合题干要求。

2.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为解决危机,罗斯福实施了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实施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是(  )

①整顿金融业 ②复兴工业 ③恢复与稳定农业 ④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罗斯福新政解决了经济危机的危害,主要是加强与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①②③④均符合新政的内容,故应选D项。

3.新政的实施带来美国国库每年60亿~70亿美元的亏空,并且仍有700多万人失业,14%的人口靠救济金过活。

从1937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又走向衰退。

1937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几近崩溃,被称为“黑色星期二”。

这表明(  )

A.罗斯福新政对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毫不起作用

B.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办法

C.资本主义制度必将灭亡

D.罗斯福新政是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的

4.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本质上一致的地方是

A.都是依据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B.都是国家政权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都奉行自由的经济政策

D.都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三者一致的地方均是对生产关系作出部分调整。

5.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共有的特点不包括(  )

A.扩大国有经济成分

B.政府制定经济计划

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D.发挥市场自由调节作用

法国和德国都属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都强调政府要干预经济,不允许市场自由调节。

6.凯恩斯在致命危险威胁资本主义的世纪里巩固了这个社会。

上述观点说明了(  )

A.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代替市场

B.凯恩斯革命的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C.凯恩斯革命加剧了社会矛盾

D.凯恩斯的政府干预政策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

凯恩斯革命的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凯恩斯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矛盾,但并没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灵丹妙药,故选B项。

7.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遇到的最大挑战是(  )

A.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并存

B.有利于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

C.减少财政负担,增加财政收入

D.避免社会成员的两极分化

凯恩斯主义在实践中陷入两难选择:

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故选A项。

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8.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运用,这种经济思想的突出特征是(  )

A.以计划经济代替市场经济

B.保护关税,减少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C.利用政权杠杆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D.国家不干涉资本家的经济事务

9.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固有矛盾B.心理规律

C.政府错误决策D.市场盲目性

凯恩斯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三大“心理规律”之上的,故选B。

10.能影响各国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因素有(  )

①本国国家制度 ②历史文化 ③经济状况 ④自然条件 ⑤国际环境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一国市场模式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①②③④⑤皆能影响到各国经济模式的形成,故应全选,即选D项。

11.(16分)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材料中罗斯福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有何体现?

(2)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为什么?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背景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