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修订高二政治期中测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3976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修订高二政治期中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修订高二政治期中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修订高二政治期中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修订高二政治期中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修订高二政治期中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修订高二政治期中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修订高二政治期中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修订高二政治期中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修订高二政治期中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修订高二政治期中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修订高二政治期中测试题.docx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修订高二政治期中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修订高二政治期中测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修订高二政治期中测试题.docx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文化生活修订高二政治期中测试题

高二政治期中测试题

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出题人:

饶帮平校对人:

邓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08年12月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访欧洲的达赖喇嘛见面,对中法关系造成损害。

最近,达赖在国际上频繁活动,但他无论如何假以何种眩目的身份,饰以如何漂亮的言行,都难以掩盖其分裂国家的本质。

这说明

①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表现为现象

②真象表现本质,假象则是主观臆造的产物

③只有透过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④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A、①③④B、①④C、①③D、②③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主要说明:

A.思考比学习更重要

B.要正确处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C.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D.科学理论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极其巨大的指导作用

3、“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

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

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  

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B、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 

C、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

D、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5、如果你对大人们说:

“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

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幺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

必须对他们说:

“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

”那么他们就惊叫道:

“多么瀑亮的房子啊!

”(选自白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这是由于  

A.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B.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  

C.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D.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  

6、在我们认识到没有植被将造成洪水、沙尘暴、空气污染等危害后,开始大量开展人工造林活动。

然而近几年来,不少地方环境恶化不断加剧,植树造林作为抑制这一趋势的主要手段之一,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在当前的绿化过程中,人们已经注意到:

不合理的植树造林行为会形成大片的“绿色沙漠”,这样的“绿色沙漠”的危害也是十分可怕的。

这说明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②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过程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④感性认识是错误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马克思说:

“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峰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峰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完成了。

”这段话表明:

  A、人和动物都具有主观能动性

 B、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越来越具有创造性

  C、人的意识能够独自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

8、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将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

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

这表明

•①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②人的认识是受主观条件制约的

•③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主要比赛场馆的中国国家体育场,其设计方案(俗称鸟巢)经过修改和调整施工得以继续进行,回答9—10题

9、鸟巢方案事先未经过可行性论证就匆匆上马,是一种缺乏科学理性的行为。

可行性论证的唯物论意义在于

①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②发挥意识对物质的决定因素作用

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从建筑美术上讲,鸟巢是非常有创意的,但在实际的施工中,大跨度的结构需要大量用钢,在力学上是“无法承受之重”,这一事实给我们的启示是

A、创意是主观的东西,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创造性思维往往脱离实际

C、要有创新精神,不能墨守成规

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的这13年中间,每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每一次中央全会、每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会前都进行调查,会中都分析问题,并对如何解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这已成为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

据此回答11—12题。

11、从哲学角度看,之所以强调会前进行调查,这主要是因为通过调查可以

A.获得正确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B.获得真实感性材料,从而为正确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C.更好地了解群众的需要,密切党群关系

D.直接解决在调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2、依据上题材料,会前调查非常重要,会中的分析研究更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因为

A.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D.分析研究是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必要条件

13、恩格斯说:

“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实践具有目的意识性即能动性D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14、“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马克思这段话说明()

A人民群众创造了人类文明

B生产实践活动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C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D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

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惟一途径B、认识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源泉D、认识和实践密不可分

16、目前我国每年艾滋病新感染者约7万人。

从发现艾滋病后,我国就组织专家竭尽全力地研究预防治疗措施,社会各阶层也都纷纷投入到对抗艾滋病的行动中去。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具有物质性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7、一位老师在上课时津津有味地讲着蔷薇,讲完后老师问学生:

“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第一个回答:

“是可怕的刺。

”第二个回答:

“是美丽的花!

”而第三个的回答是:

“我想我们应当培育出一种不带刺的蔷薇。

”多年以后,前两个学生无所作为,而第三个学生以其突出的成就闻名远近。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B.要努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C.要坚持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D.要勇于冲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

18、爱因斯坦说: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讲,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科学研究需要想象,而合理想象

①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②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

③是意识能动性的一种具体表现④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据此回答19~20题。

19、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这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A.只要有理论创新就会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过程

D.理论创新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0、我们要做到创新,就必须

①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②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③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④突破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1、近年来,过洋节成为一些青少年追逐的时尚,但不少人只知道感恩节要吃火鸡,却不知道感恩节的由来。

更不懂得利用这个节日,向可敬爱的人表示致敬和谢意。

从认识论角度看,这种做法

①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②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没有坚持从实际出发④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2、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

情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

于是,他们找来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裹紧,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木板压住,朝一个方向不停转动。

当稻草碾碎,闻到焦味时,时棉条断开,稻草与氧而燃,终获火种,两人很快获救脱险。

小灵、小敏取火成功是因为他们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B、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分清主流和支流D、坚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23、小灵、小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充分表现出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24、小灵、小敏取火成功表明,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

A.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B、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C.善于抓住重点D、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5、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原因时指出: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这句话蕴藏的哲学道理包括()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④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单项选择题:

(25小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主观题(4小题,共50分)

31、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个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

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禁止使用。

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

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12分)

 

32、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铺通,2006年7月1日开始全线运营。

在修筑进藏铁路的问题上,有滇藏铁路、川藏铁路、青藏铁路三种选择,经过反复考察、论证确定青藏铁路方案。

接下来,我国科研人员进行几十年野外勘察测量,收集掌握了大量有效数据,特别是重点研究铁路路基问题,而这一问题解决有赖于解决冻土层问题。

科学家反复比较多种方案,最终从铁路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资金多方面分析,综合而成今天最优方案,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重大成果。

材料是怎样体现完成认识根本任务道理的?

(12分)

 

33、大连市的领导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如果没有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再好的规划也会落空。

因此,他们在规划中始终把吸引和动员广大市民群众地参与放在首要的地位,把“群众受益,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突出的指导思想。

结合所学观点谈谈大连市领导为何要制定这个指导思想。

(12分)

 

34、茫茫晨雾,一声声鹤鸣把我们带到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贵州最大淡水湖泊──草海。

草海被称为“鸟的王国”。

冬天是草海最好的观鸟季节,来此越冬的候鸟有184种,超过10万只,国家级保护鸟类有27种,仅次于青海湖。

其中最珍贵的就是这种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黑颈鹤,世界上仅存4000只,大部分在我国大陆繁衍栖息。

草海就有700多只。

如今的草海,人鹤相亲的场面随处可见。

然而,这里曾经经历过堪称残酷的生存竞争。

1958年人们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开始围湖造田,排水种水稻。

这里属于高原气候,种植业历来以苞谷和马铃薯为主,根本不适宜水稻种植。

围湖造田,稻田虽然有了,但产量一直很低,百姓吃的依然是苞谷饭。

然而草海生态环境却受到严重破坏,黑颈鹤失去了家园。

1975年统计,草海的黑颈鹤只有35只,而水禽几乎绝迹。

直到1992年重新恢复了25平方公里的湿地,并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今天才又重新看到了草海的生机。

当年李鹏总理将一幅名为《草海复苏》的国画赠给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

草海从此被世界所知。

结合草海由“人鹤相争”到“人鹤相亲”的变迁,说明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应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C

A

A

A

D

D

A

D

B

D

C

D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C

B

A

C

B

C

A

C

 

31、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32、

(1)感性认识是认识起点,只有占有大量可靠、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才可能有正确理性认识。

几十年科研工作者勘察和测量,收集掌握数据,是为了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为上升到理性认识提供前提和基础。

(6分)

(2)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是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要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经过专家分析,从铁路建设、环保、节约多方面综合考虑,形成青藏铁路科学方案,体现了加工制作过程。

(6分)

(3)完成认识根本任务,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还要把认识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使认识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青藏铁路方案已成为现实,指导人的实践取得重大成果,体现这一点。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