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9796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docx

工艺技术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

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

(征求意见稿)

、机械采油指标的确定及计算方法

通过研究分析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的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经论证优选,计划以石油行业标准《抽油机和电动潜油泵油井生产指标统计方法》

(SY/T6126-1995)为基础,参考其他相关标准及规范,确定出采油工艺指标12项:

油井利用率、采油时率、泵效、检泵周期、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平衡度、冲程、冲次、抽油泵径、泵挂深度、动液面、沉没度、动态控制图上图率,具体见下表。

机械采油指标论证确定结果表

序号

标准或管理制度

包含指标

最终确定指标

1

《抽油机和电动潜油泵油井生产指标统

计方法》(SY/T6126-1995)

⑴抽油机井利用率⑵抽油机井有效生产时率⑶泵效⑷检泵周期⑸动液面⑹泵挂深度

⑺沉没度⑻冲程利用率⑼冲次利用率⑽扭矩利用率(11)平衡率(12)动态控制图上图率(13)系统效率

⑴油井利用率⑵采油时率⑶泵效

⑷检泵周期⑸免修期⑹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⑺平衡度⑻平均冲程⑼平均冲次⑽平均泵径1泵挂深度2动液面3沉没度(14)动态控制图上图率

2

中油股份勘探与生产分公司《采油工程报表系统》

⑴检泵周期⑵泵挂深度⑶动液面⑷泵效⑸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3

股份公司《采油工程管理规定》

⑴泵效⑵系统效率⑶检泵周期⑷动态控制图上图率⑸平衡率

4

《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及操作规范》

(Q/SY1233-2009)

⑴功率平衡度⑵电流平衡度

5

《油田开发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及计算方法》(SY/T6366-1998)

⑴油井利用率⑵单井生产时率

6

长庆油田《采油工程报表系统》

⑴油井利用率⑵采油时率⑶抽油泵效⑷检泵周期⑸系统效率⑹平均泵径⑺平均泵挂⑻平均冲程⑼平均冲次⑽平均动液面1平均沉没度

7

长庆油田《采油作业区油田开发管理考评评分细则》

⑴油水井利用率⑵采油注水时率

⑶抽油泵效⑷检泵周期

1、油井利用率

油井利用率指油井实际开井数与油井应开井数的比值。

式中:

Kc——油井利用率,%

nz

nx――开井数,口;总井数,口;

ny计划关井数,口。

注:

1开井数指当月累积产油达到1吨以上(含1吨)的油井(含在册捞油井),或当月累积伴生气达到1千立方米以上(含1千立方米)的油井,为采油开井。

2计划关井包括测压或钻井关井,方案或试验关井,油田内季节性关井或压产关井。

3油井利用率按月度统计,季度油井利用率按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月、6月、9月、12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半年油井利用率以6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年度油井利用率以12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

2、采油时率

fr

DrDw

6

100%

(2)

采油时率指开井生产井统计期内生产时间之和与日历时间之和的比值。

Dw(3)

24

式中:

fr——采油时率,%

Dr――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天数之和,d;

Dw——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无效生产天数之和,d;

Tl――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产时间,h

注:

1采油时率统计基数为所有开井生产井,其中新投产井在投产第一个月不予统计。

2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产时间包括停电、洗井、停抽、维修保养等时间,不包括测压停产、措施、大修等正常安排的停井时间。

3间开井等待液面上升的时间应计入生产时间内(即间开井应按照正常生产

井来计算采油时率)。

4月度采油时率以当月数据统计,季度采油时率以季度累计数据统计(即第一季度统计1-3月累计数据、第二季度统计4-6月累计数据、第三季度统计7-9

月累计数据、第四季度统计10-12月累计数据),半年采油时率统计1-6月累计数据,年度采油时率统计1-12月累计数据。

3、泵效

H100%

(4)

(5)

d

100%

泵效指抽油泵实际日产液量与理论日产液量之比

Ql60FSnt4.71105SnD2t(6)

式中:

d――单井泵效,%

Qs单井实际日产液量,m/d;

3

Ql――单井抽油泵理论日产液量,m/d;

—p——平均泵效,%

Qs统计井的Qs之和,nVd;

Ql统计井的Ql之和,m/d;

f――抽油泵活塞截面积,m;s――光杆冲程,m

n冲次,min-1;

D泵径,mm

t――生产时间(连续抽油井为24h,间歇抽油井按实际生产时间计算),ho

注:

1泵效按月度统计,月内进行S(冲程)、n(冲次)、D(泵径)等参数调整的,以生产时间较长的参数计算泵效,如果调整前后参数的生产时间相同,则以最近一次的参数计算泵效。

2季度泵效按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月、6月、9月、12月)的泵效为准,半年泵效以6月的泵效为准,年度泵效以12月的泵效为准。

3平均泵效的统计基数为所有开井生产井,其中泵效大于80%和连喷带抽井不参加平均泵效的统计。

4稠油(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在50厘泊以上,地面20C时的原油比重在0.9以上)井的泵效另行统计,计算方法同稀油。

4、检泵周期

(1)单井检泵周期单井检泵周期指油井最近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

A、因主客观原因停产而未及时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周期截止日。

B、油井不出油而未及时作业检泵的井,不出油之日即为本周期的截止日。

C、间歇抽油井的检泵周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天数计算,扣除全天关井的天数。

D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继续正常生产的井,从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作业区平均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作业区平均检泵周期,则该井不参加统计。

E、凡已进行过检泵作业的井,若到统计之日止仍继续生产,其检泵周期统计方法。

a)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反之,若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

b)凡进行措施作业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换泵、补孔和动管柱测压等,到措施之日止,若本次生产天数大于该井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本期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本次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

措施之后开抽的日期即为下一检泵周期的开始;

c)措施作业同时进行检泵换泵者,按检泵算,起泵之日即为检泵周期终止之日。

(2)平均检泵周期平均检泵周期指区块统计井检泵周期之和与统计井数的比值。

Tp

Td

(7)

式中:

Tp――平均检泵周期,d;

Td――统计井检泵周期之和,d;

na统计井数之和,口。

注:

稠油井的平均检泵周期另行统计。

5、免修期

(1)单井免修期

单井免修期指油井最近两次修井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

A、因主客观原因停产而未及时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免修期截止日。

B、油井不出油而未及时修井作业的井,不出油之日即为本免修期的截止日。

C、间歇抽油井的免修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天数计算,扣除全天关井的天数。

D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继续正常生产的井,从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作业区平均免修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免修期;若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作业区平均免修期,则该井不参加统计。

E、凡已进行过修井作业的井,若到统计之日止仍继续生产,其免修期统计方法。

a)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上一次的免修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免修期;反之,若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免修期,则上一次的免修期即为该井的免修期。

b)凡进行措施作业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换泵、补孔和动管柱测压等,到措施之日止,若本次生产天数大于该井上一次的免修期,则本期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免修期;若本次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免修期,则上一次的免修期即为该井的免修期。

措施之后开抽的日期即为下一免修期的开始。

c)措施作业同时进行修井作业者,按修井算,起泵之日即为免修期终止之日。

(2)平均免修期

平均免修期指区块统计井免修期之和与统计井数的比值。

式中:

Tp――平均免修期,d;

Td――统计井免修期之和,d;

na统计井数之和,口

注:

稠油井的平均免修期另行统计。

6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指将井内液体输送到地面所需要的功率与拖动机械采油

设备的电动机输入功率的比值。

 

Pii

(10)

i1

Pi

P输入——抽油机系统输入功率,

kvy

i1

Q油井日产液量,m/d;

H—有效扬程,m

――油井产出液体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g=9.81m/s2;

——一个区块的抽油机系统平均效率,%

个区块的抽油机井测试井数,口;

i——区块中第i口井的抽油机系统效率,%hc――单井实测动液面深度,m

Po——井口油管压力,MPa

Pt—井口套管压力,MPa

fw――油井产出液体含水率,%

o原油密度,kg/m3;w――水的密度,kg/m3

注:

1对于斜井,H(单井实测动液面深度)应为垂直深度。

2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至少每年应测试1次,如果油井在当年内测试了多次系统效率,则以统计期内最近一次的测试结果进行该井的系统效率计算。

7、平衡度

平衡度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

1功率平衡度

功率平衡度指抽油机的上下冲程电动机的平均输入功率之比,以较大值为分

PBF

或PBFP下

(13)

母,用小数表示。

假设一个冲程周期测试记录了N组数据,对于曲柄平衡方式从曲柄位于“12点钟位置”开始,对于游梁平衡方式从悬点位于下死点开始,前N/2组输入功率

值的平均就是抽油机上冲程平均功率,后N/2组输入功率值的平均就是下冲程平均功率,计算公式如下:

2N/2

一Pei

Ni1

NPei

NiN/21

式中:

PBF——功率平衡度,小数表示;

P上

上冲程电动机平均输入功率,

kV;

P下

下冲程电动机平均输入功率,

kV;

Pei

—电动机的瞬时输入功率,kW

注:

A、当上下冲程电动机的平均输入功率有一项为零时,功率平衡度PBF为零;

B、当功率平衡度PBF小于0.5时,可判定抽油机不平衡,需对抽油机进行平衡调整;其中,功率平衡度PBF为负数时,可判定抽油机严重不平衡,需及时采取平衡调整措施。

2电流平衡度

dmax

100%

(16)

电流平衡度指抽油机下冲程最大电流与上冲程最大电流之比。

umax

—np

-100%(17)

na

式中:

单井电流平衡度,%

Idmax抽油机下冲程最大电流,A;

lumax抽油机上冲程最大电流,A;

统计井的平均电流平衡度,%

np――统计期内平衡总井数,口;

na统计井数之和,口。

注:

单井电流平衡度保持在80%-110%为合格。

8、平均冲程

平均冲程指区块统计井光杆冲程之和与统计井数的比值。

Sp

Sa

na

式中:

Sp——平均冲程,m

Sa——统计井光杆冲程之和,m

na统计井数之和,口

注:

1所有开井生产的抽油机井均需参加平均冲程的统计。

2单井冲程数值的统计与单井泵效计算中所需冲程数值统计要求一致。

3平均冲程按月度统计,季度平均冲程按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月、6月、9月、12月)的平均冲程为准,半年平均冲程以6月的平均冲程为准,年度平均冲程以12月的平均冲程为准。

9、平均冲次

n

p

平均冲次指区块统计井光杆冲次之和与统计井数的比值。

(19)

—_-1

式中:

np平均冲次,min-;

nd统计井光杆冲次之和,min-1;

na统计井数之和,口

注:

1所有开井生产的抽油机井均需参加平均冲次的统计。

2单井冲次数值的统计与单井泵效计算中所需冲次数值统计要求一致。

3平均冲次按月度统计季度平均冲次按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月、6月、9

月、12月)的平均冲次为准,半年平均冲次以6月的平均冲次为准,年度平均冲次以12月的平均冲次为准。

10、平均泵径

平均泵径指区块统计井抽油泵径之和与统计井数的比值。

Da

式中:

Dp——平均抽油泵径,mm

Da统计井抽油泵径之和,mmna统计井数之和,口。

注:

1所有开井生产的抽油机井均需参加平均泵径的统计。

2单井泵径的统计与单井泵效计算中所需泵径数值统计要求一致。

3平均泵径按月度统计,季度平均泵径按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月、6月、9月、12月)的平均泵径为准,半年平均泵径以6月的平均泵径为准,年度平均泵径以12月的平均泵径为准。

11、泵挂深度

(21)

泵挂深度指抽油井井口至抽油泵吸入阀之间的深度。

Lp

Lah1h2

(22)

式中:

La――单井泵挂深度,m

h1—该井补心高差,m

h2――该井吸入阀以上至油管挂长度,m

lp――平均泵挂深度,m

La――统计期内最近一次统计井泵挂深度之和,m

na统计井数之和,口

注:

1所有开井生产的机械采油井均需参加平均泵挂深度的统计。

2泵挂深度按月度统计,如果月内进行了泵挂调整,则统计月内最近一次的泵挂深度;季度泵挂深度按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月、6月、9月、12月)的泵挂深度为准,半年泵挂深度以6月的泵挂深度为准,年度泵挂深度以12月的泵挂深度为准。

12、动液面

动液面指油井油套环空在常压下井筒液面的深度

HdHcHz

-Hd

(23)

(nx、

d

na

(24)

Hz-

Pt106

/nc\

10

环g

(25)

式中:

Hd

-单井动液面,m

Hc

单井实测动液面深度,

m

Hz

—单井套压折算的液柱,

m

hd——平均动液面,m

hd—统计期内最近一次统计井动液面之和,m

na统计井数之和,口;

Pt—套压,MPa

3

环油管吸入口以上套管环形空间液体密度,kg/m;

g重力加速度,g=9.81m/s2。

注:

1动液面在井口或井口有溢流现象的井的动液面按“0”计算。

2隔采井不参与统计。

3动液面按月度统计,只统计月内最近一次的动液面;季度动液面按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月、6月、9月、12月)的动液面为准,半年动液面以6月的动液面为准,年度动液面以12月的动液面为准。

13、沉没度

(26)

沉没度指抽油泵吸入阀沉没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

Lb

LsLaHd

Ls

na

式中:

Ls――单井沉没度,m

La――单井泵挂深度,m

Hd—单井动液面,m

Ls――平均沉没度,m

Lb――统计期内最近一次统计井沉没度之和,m

na统计井数之和,口。

注:

1平均沉没度不得以平均泵挂深度减平均动液面算出,应为分井统计值之和。

2隔采井不参与统计。

3沉没度按月度统计,只统计月内最近一次的沉没度;季度沉没度按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月、6月、9月、12月)的沉没度为准,半年沉没度以6月的沉没度为准,年度沉没度以12月的沉没度为准。

14、动态控制图上图率

W—ne100%(28)

na

式中:

Ws——动态控制图上图率,%;

ne——统计期内上油井宏观控制图总开井数,口;

na统计期内总开井数,口。

注:

月度动态控制图上图率以当月数据统计,季度动态控制图上图率以月度数据加权平均统计(即第一季度统计1-3月、第二季度统计4-6月、第三季度统计7-9月、第四季度统计10-12月),半年动态控制图上图率统计1-6月数据加权平均统计,年度动态控制图上图率统计1-12月数据加权平均统计。

二、井下作业指标计算方法

参照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的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通过论证优选,初步确定井下作业生产指标8项:

措施有效期、措施有效率、单井作业频次、施工一次合格率、返工率、建井周期、施工资料全准率、施工井全优率,具体见下表。

井下作业生产指标论证确定结果表

序号

标准或管理制度

包含指标

最终确定指标

1

〈〈采油工程技术指标计算方法》(1997

版)(长庆石油)

(1)措施有效期

(2)施工一次合格率

(3)施工资料全准率

(4)施工井全优率

(1)措施有效期

(2)措施有效率

(3)单井作业频次

(4)施工一次合格率

(5)返工率

(6)建井周期

(7)施工资料全准率

(8)施工井全优率

2

〈〈采油工程报表》

(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⑴措施有效率⑵措施有效井

⑶措施有效期

3

〈〈采油工程管理规定》

(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措施有效率

4

〈〈井下作业报表》

(集团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1)施工成功率

(2)施工全优率(3)施工优质率

(4)修井周期(5)施工一次合格率(6)资料全准率

(7)设备完好率(8)执行设计符合率

5

〈〈井下作业基础知识》

⑴措施有效井⑵措施有效期⑶施工一次合格率⑷施工资料全准率⑸施工井全优率(6)作业(施工)有效率(7)建井周期(8)返工率

6

〈〈注水井增注效果评价方法》

(Q/SYHB0049—2001)

增注措施有效率

7

〈〈井下作业生产技术指标及计算方法》

(Q/SYDQ0476-2005

(1)施工井一次合格率

(2)施工井全优率(3)资料全准率

1、措施有效期

单井措施有效期为该井从油(水)井施工后增加油量(注水量)见效开始至下降到施工前的日产油(日注水量)之间的天数。

平均有效期为施工有效井的平均值。

-T

T=•….

(1)

Ny

式中:

T――平均措施有效期,天;

刀T措施有效井有效期之和,天;

刀Ny措施有效井总数,井次。

2、措施有效率

Ny

Nz

(2)

措施有效率是指措施有效井与措施总井数之比。

式中:

y措施有效率,%;

刀Ny措施有效井总井数,井次;

刀Nz措施总井数,井次。

注:

(1)油井措施有效井

1油井日产油1t以下的井,施工后日产油量增加0.5t及以上,且有效期在30天以上;

2油井日产油1t以上的井,施工后日产油量增加50观以上,且有效期在30天以上。

(2)注水井措施有效井,增注措施具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有效期在30天以上,认为增注有效井;其余注水井措施中,在注水井和对应注水单元油井均见到效果的,认为有效井。

1增注后,注水压力不变,日注水量上升。

a.日配注水量20用以下的井,施工后实际日注水量达到配注或实际日注水量增加配注的30%及以上;日注水量提高50鸠上;

b.日配注水量20-30m3的井,施工后实际日注水量达到配注或实际日注水量增加配注的40%及以上;日注水量提高60鸠上;

c.日配注水量30m以上的井,施工后实际日注水量达到配注或实际日注水量增加配注的50%及以上。

2增注后,注水量不变,注水压力下降。

a.注水压力10Mpa以下的井,施工后注水压力下降20%及以上;

b.注水压力10-20Mpa的井,施工后注水压力下降15%^以上;

c.注水压力20Mpa以上的井,施工后注水压力下降10%及以上。

(3)一口油(水)井同时进行多种增产(增注)措施时,选择主要增产(增注)因素分类,作业井次及有效井次均计一次;同一个日历月内不同措施作业二次及以上,增产油量(增注水量)难以划分或后一个增产(增注)措施与前面增产(增注)措施相关联时,选择主要增产(增注)因素分类,作业井次及有效井次均计一次。

3、单井作业频次

单井作业频次是指统计区块内油(水)井单位时间内平均单井作业井次。

Ns

Nzn

式中:

f——单井作业频次,井次/口.年;

刀Ns——统计区块作业总井次,井次;

刀Nz――统计区块开井总井数,口;

n统计时间,年。

注:

1统计区块作业总井次不含新井投产(投注)及采取的增产(增注)措施作业井次。

2统计区块开井总井数,指统计起始时间的油(水)井开井数。

如某区块

2012年油井单井作业频次,统计油井开井数应为2011年底的油井开井数。

4、建井周期

建井周期是反映井修井作业队伍施工速度的指标,它包括在一口井上开工到完工的全部时间,也叫占井周期。

•….(4)

•….(5)

-dd=—

Nz

式中:

d――平均建井周期,天;

刀d——施工井建井周期之和,天;

刀Ny——施工井总井数,井次。

5、施工一次合格率

Nh

-100%

N

Z

式中:

-——一次施工合格率,%;

刀Nh——施工一次合格井数,口;

刀Nz——施工总井数,口。

注:

1施工一次合格井是指油(水)井一次施工完毕后验收合格(达到设计要求、质量标准)的井;经过返工才达到合格井不算一次合格井。

2施工总井数,包括返工后达到合格的井,但不包括返工井。

返工后仍未达到合格,不算入施工总井数。

3施工井“口数”,指按设计、施工工序全部实施完毕的算施工井1口,施

工井“口数”也叫自然井次

6返工率

(6)

Nf

100%

Nz

式中:

f――返工率,%;

刀Nf――返工总井数,口;

刀Nz——施工总井数,口。

注:

1返工井,指施工完井后,经过验收未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及设计要求必须重新施工的井。

2同一口井连续返工几次的,算返工井1口,如果施工不连续(交井后再次上修或作业机、施工人员撤离井场后再次组织上修)返工几次算几口返工井。

7、施工井全优率

N

100%.….(7)

qNz

式中:

q——施工井全优率,%;

刀Nq——施工井全优井数,口;

刀Nz——施工总井数,口。

注:

1全优井的标准,每道施工工序达到质量标准,达到地质设计、工程设计、施工设计要求,资料齐全准确,安装井口及附件齐全、规范,施工后有效并正常生产一个月以上无因作业质量差而引起躺井。

其中任意一项达不到标准均不算全优井。

2因新工艺试验或地层因素(如改层补孔等)施工后未达到地质方案要求的井可不参加全优率统计。

3返工后达到全优的井也算全优井。

4修井总结中的资料与井下实际资料数据不符的,不算全优井。

qz

NT

100%

(8)

8、资料全准率

式中:

――资料全准率,%;

qz

刀Nqz――取全取准资料总井数,口;

刀Nz——施工总井数,口。

注:

1施工井资料标准以集团公司Q/SY69—2007为准。

2修井总结数据齐全、资料差错率W0.2%的井为资料全准井,否则为资料不全准井。

3返工井资料不纳入资料全准率计算,但返工后达到合格的井要纳入资料全准率计算。

三、油田注水指标的确定及计算方法

按照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的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通过论证优

选,结合油田开发管理纲要及规定、油田注水管理规定、油田水处理和注水系统地面生产管理规定,初步确定油田注水工艺指标10项:

注水井利用率、注水井时率、配注合格率、分注率、分层配注合格率、水质达标率、采出水有效回注率、注水单耗、标耗、注水系统能耗、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