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5语上册第4单元12古诗三首课堂实录.docx
《人教部编版5语上册第4单元12古诗三首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5语上册第4单元12古诗三首课堂实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5语上册第4单元12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示儿》课堂实录
1、直接导入:
1、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题临安邸》,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古诗《示儿》,(板书:
示儿)作者是南宋诗人陆游。
同学们搜集有关陆游的资料了吗?
生:
搜集了。
师:
老师在这儿要做一个考察,哪位同学来做一做这个填空题?
出示幻灯片:
知诗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
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以(诗)的成就为最。
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生作答。
2、师:
为了更好地学习《示儿》这首诗,我们不仅要了解这首诗的作者,还要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出示幻灯片:
师读写作背景:
1126年,从金兵的铁蹄踏破宋朝的都城汴梁的那一刻起,战火就整整燃烧了95年,陆游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战乱纷飞的年代,他一生都在——
生读:
渴盼国家的统一。
师:
在他临终之时,躺在病榻上的他写下了千古绝唱《示儿》。
2、学古诗:
1、解诗题
师:
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
示儿。
师:
哪位同学能解解诗题,说说“示”和“儿”的意思?
生:
“示”就是告诉、告知的意思,“儿”指儿子。
出示幻灯片:
师: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那么陆游在临终之时想告诉儿子们什么呢?
2、初读诗
出示古诗《示儿》的幻灯片
师: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
师:
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
(一生读)
师:
我们已经读准了这首诗,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生齐读)
3、抓字眼、解诗意
师:
同学们读得不错,不过光会读还不行,我们还要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幻灯片:
学习提示: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想意境、悟诗情;
诵诗句、背诗文。
师:
请看学习提示,第一行的任务我们已经完成了,请同学们参照第二行小组合作学习古诗的意思。
(1)同学们在《二泉映月》的音乐中小组合作学习。
(2)逐句汇报
师:
看来各小组都已经学习完毕,下面汇报一下学习情况,汇报时要先读诗句。
哪位同学汇报一下第一句诗的意思?
幻灯片出示第一句
生:
死去元知万事空: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
师:
从你的理解中,我知道了“元”就是“原来”、“本来”的意思。
那么“原来”的“原”在诗中为什么是“元”呢?
“元”相当于“原”,“元”是通假字。
(板书:
通假字:
元——原)这句诗的意思就是说,我原本就知道人死后曾经走过的路不再走了,曾经遭遇过的事不再遭遇了,曾经牵挂过的人也不再牵挂了,那么诗人是不是就真的觉得万事皆空了呢?
哪位同学汇报一下第二句诗的意思?
幻灯片出示第二句
生:
但悲不见九州同:
但是我悲伤的是看不到祖国的统一。
师:
从你的理解中,我又知道了“但”的意思是“但是”,真的是“但是”的意思吗?
生:
“但”是“只是”的意思。
师:
:
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
书上有注释。
师:
所以参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也是学古诗的一个好的方法。
接下来谁来汇报一下第三、四句诗的意思呢?
幻灯片出示第三四句
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等到朝廷的军队向北挺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你们在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们的父亲。
师:
我想听听“日”的意思。
生:
那一天。
师:
哪一天?
生:
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师:
“乃”和“翁”分别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
“乃”的意思是“你的”,“翁”的意思是“父亲”。
师:
收复中原的好消息是通过什么方式告诉自己的父亲呢?
生:
家祭的方式。
师:
请同学们看黑板,(板书:
祭)“祭”的左上角这个部件的意思是“牲肉”,右上角是一个繁写的“手”,下面的部件就像一个供桌,这些部件组合在一起就表示一个人恭恭敬敬地站在供桌前,手拿牲肉供奉神佛或祭祀祖先。
师:
“无忘”的意思是“毋忘”,也就是说“无”又是一个通假字。
(板书:
无——毋)
(3)汇报全诗的意思
师:
请同学们自由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生自由说。
师:
哪位同学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呢?
(生说整首诗的意思)
师:
说得真好。
老师也想说说整首诗句的意思,不过老师想找一位同学配合老师说,谁来配合老师呢?
放音乐
师:
在七百多年前的那个寒风萧瑟,冷雨浇窗的黄昏,陆游躺在病榻上,气息奄奄,他对孩子们说——
生配合: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只是我悲伤的是看不到祖国的统一,等到朝廷的军队向北挺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你们在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们的父亲。
(4)齐读古诗
师: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句,请大家齐读古诗。
生齐读
3、想意境,悟诗情
(一)悲
师:
全诗中有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是哪个字呢?
生:
悲。
1、为人民而悲哀
师:
那么诗人为谁而悲哀呢?
请看资料(幻灯片出示)
靖康之耻:
靖康二年四月,来自北方的女真族(金军)攻破当时北宋首都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
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
陆游曾用下面的诗句描绘了人民的生活: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读资料
师:
哪位同学说一下“奴役”的意思?
生:
给金人当牛做马。
师:
请同学们齐读诗句。
(生齐读)
师:
这两句写沦陷区的百姓热切盼望收复失地的情景。
多年来,在金兵的铁蹄下,沦陷区百姓不知遭受了多少苦难,眼泪都流干了。
“泪尽”二字,包含着无限的辛酸,他们眼巴巴地望着南方,盼望朝廷军队前来收复失地,可是一年又一年,他们所等来的只有失望和痛苦。
同学们想想,诗人为谁而悲呢?
生:
为人民而悲。
师:
为人民的什么而悲呢?
生:
为人民苦难的生活而悲。
师: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人民的生活。
生:
:
水深火热。
生:
灾难深重。
师:
(幻灯出示前两句)哪位同学带着陆游的这种悲哀读一下前两句?
(生读)
师:
读得不错,请大家齐读一遍。
生齐读
2、为统治者而悲愤。
师:
为什么人民望眼欲穿,却盼不来朝廷的军队呢?
统治者们在做什么呢?
幻灯片出示资料:
宋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了政权,于1142年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
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
金宋两国皇帝以叔侄相称;改“岁贡”称“岁币”,银、绢各减五万,为二十万两匹;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泗(今江苏盱眙北)四州外,再割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与金。
。
师:
当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灾难深重之时,南宋的统治者们向金国屈膝投降,不是称臣子,就是称侄子,不是献银两布匹,就是一割再割土地。
大家回忆一下咱们刚刚学过的《题临安邸》,同学们齐背一遍。
生齐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
同学们回忆这首诗,咱们又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统治者们呢?
生:
纸醉金迷。
生:
昏庸无能。
生:
苟且偷生。
生:
花天酒地。
生:
醉生梦死。
师:
诗人看到这些心情怎样呢?
仅仅是悲哀吗?
生:
悲愤。
师:
请大家带着这种悲愤齐读前两句。
(生齐读)
师:
重音要放在“悲”上,其次是“不见”上。
(师范读)大家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
3、为自己有心无力悲伤。
师:
诗人为人民的生活而悲伤,为统治者的行为而悲愤,躺在病榻上的他只能空怀一腔报国之志,他又在为谁而悲伤呢?
生:
为自己有心无力而悲伤。
师:
请大家带着这些复杂的情绪再读前两句。
(齐读)
(二)盼
师:
同学们读出了陆游的悲愤,愤怒之余,是不是就真的绝望了呢?
请大家齐读后两句。
幻灯出示后两句
生:
他没有绝望。
师:
那他临终前他还在盼什么呢?
谁知道?
生:
他还在盼着国家的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板书:
盼)
师:
是啊,陆游没有绝望,他在临终之时依然盼望祖国的统一,并且希望孩子们不要忘记,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他。
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后两句,读出陆游深深地渴盼,谆谆的嘱托?
生读后两句。
(3)爱
师:
诗人在有生之年万事不悲,只悲九州不同,在九泉之下万事不盼,只盼朝廷的军队向北挺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在这一悲一盼之间,同学们感受到一种什么情感?
生:
爱。
(板书:
爱)
师:
这种爱是对祖国的爱,是对人民的爱,就是这种爱深深地融入这短短的诗行,请同学们带着陆游的悲,带着陆游的盼,带着陆游对祖国和对人们的爱齐读全诗。
生齐读全诗
4、拓展
师:
从同学们的诵读中,我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渴盼,这不仅仅是他临终的愿望,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和梦想。
诗人一生作诗无数,多数都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请看大屏幕:
幻灯出示:
1、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感》陆游20岁
2、位卑未敢忘忧国。
《病起书怀》陆游51岁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68岁
4、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陆游80岁
5、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老马行》陆游82岁
师:
陆游20岁的时候,上马驰骋疆场,有本事攻击猖獗的胡虏敌兵;下马回到军帐,有知识草拟作战文书,让我们看到青年时期的陆游能文能武的爱国情怀,让我们带着陆游的豪情壮志齐读第一句。
(生齐读: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
师:
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他一生才华横溢却只在中年时期做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他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所以他在51岁时写道:
生齐读:
位卑未敢忘忧国。
师:
68岁的陆游,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
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他对沦陷区百姓的痛苦予以极大的同情,而对南宋统治者不收复失地表示无比的愤慨。
他写道:
生齐读: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
80岁的陆游看到国仇未报,感叹此生已老,诉说壮志难伸,他又写道:
生齐读: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师:
82的陆游在诗中仍然发出了奋激铿锵的声音:
(师生齐读)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师:
老师还为同学们搜集了陆游的两首诗,希望大家课后了解一下,更好地理解陆游的爱国情怀。
出示幻灯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五、诵诗句,背诗文
师:
这首诗我们已经学完了,请同学们带着对陆游的缅怀和敬仰,齐背这首诗,再一次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
(放音乐)
生齐背。
师:
课后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工工整整地默写在作业本上。
下课!
己亥杂诗课堂实录
《己亥杂诗》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己亥杂诗课堂实录,欢迎阅读。
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
己亥杂诗(师述:
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述: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
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1.自由读诗
(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2.指名读,评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
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马齐喑究可哀:
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
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
(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4.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
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教师梳理归纳:
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
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三、情感入手,体会诗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体会情感,读好诗句。
(一)教学第一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读一读,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第二行诗)"万马齐喑"
1.结合注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2.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
(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
而这"万马齐喑"呢?
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读这个词。
3.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
他指的又是什么?
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4.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
(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
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出示课件)
(1)(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
读"万马齐喑"!
(2)(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
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
只顾得**,剥削欺压人民!
(图片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3)(图片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
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
"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还"掩怀拭泪不敢哭"……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
(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
"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第一行诗)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A.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
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
(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B.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
炸醒什么?
C.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
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
(读第一行诗)读!
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
读!
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
读!
(小结一二行诗)
(二)教学第二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劝"
愿望是那样的美好,而现实却又是那么可哀。
那巨大的变革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啊!
这"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再不改变,要亡国了啊!
大家读读后一句。
他劝谁?
劝什么?
怎样劝?
(课件示图,说、读)
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战争失败英法联**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
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
再读!
读全诗:
师生共同诵读:
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
(练习课件)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
全班诵读。
(2)读到这里,大家课前的问题解决了吗?
同座之间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谁来说说这"风雷"指的是什么?
这"万马齐喑"指的又是什么?
2.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
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拓展《己亥杂诗》第5首和第45首。
)
一、背景介绍,情境导入
1.你们了解宋朝的历史吗?
2.出示北宋的地图。
北宋的首都在汴州,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
看一看北宋的疆域。
3.但在公元1126年,金人攻入汴州,不仅俘辱了北宋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而且侵占了北宋的大片国土。
宋高宗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现在的杭州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二、学习《题临安邸》
1.有这样一位诗人叫林升,他看到这样的情景,愤怒之中便在旅店的墙上写下了这首诗。
(出示古诗)你觉得你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首古诗?
2.这首诗描写的地点是哪里?
(杭州西湖)你还记得有哪些描写西湖的诗句?
难怪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让我们看看这首诗中哪一句也描绘了西湖的美景?
“山外青山”说明山——多,“楼外楼”说明楼阁——多。
山上树木葱茏,楼上雕梁画栋,青山、高楼重重叠叠,互相掩映,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指名朗读。
3.这些重重叠叠、雕梁画栋的楼阁都是什么人在享用?
(达官贵人)这些达官贵人真会享乐,把楼阁建在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干什么呢?
“西湖歌舞几时休”
4.谁来读一读后两句。
这里的游人是一般的普通游客吗?
这里的醉是“陶醉”吗?
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
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想象说话。
【板书:
醉】
5.这是烂醉如泥的“醉”,这是纸醉金迷的“醉”,这是醉生梦死的“醉”。
那一杯杯琼浆玉液,灌入一具具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体内。
引导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的后两句。
6.在这帮人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
【课件播放《清明上河图》】,教师解说:
汴州,是北宋的都城。
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王朝的兴盛和一座都城的繁华。
大家看到了什么?
(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
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
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遗民泪尽。
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送在这批只知吃喝玩乐窝囊废的手中。
无论是昔日的汴州还是今天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吗?
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③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
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
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
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
三、学习《题临安邸》
1.这些皇族亲信、达官贵人都在西湖边歌舞升平、寻欢作乐,而哪些受奴役的大宋的百姓,他们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让我们再通过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诗去了解。
出示。
2.自读;指读。
3.理解疏通诗句“
古诗读到这里,那些南宋王朝的达官贵人他们在干什么呢?
再读《题临安邸》
四、小练笔
一边是南宋的权贵,一边是北宋的遗民。
当他们如此鲜明地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感受一定是复杂的。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野心勃勃、对江南之地虎视眈眈的金兵铁马,以及面对这两首诗的作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五、情感升华
沉沦的是无能昏君,堕落的是无耻佞臣,破碎的是大好河山,受苦的是遗民百姓,抗金名将岳飞喊出了“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
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
(播放《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