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0111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docx

高中生物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整理版

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2019.05.09

一、非选择题

1.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___________,所以在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中,必须先制备已知浓度的___________,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其进行比对。

(2)在生产高果糖浆的过程中若直接用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处理麦芽糖,能否得到高果糖浆?

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刚形成的凝胶珠需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目的是_____。

(5)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洗涤好的红细胞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作用下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2.泡菜制作简单,易于储存,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适宜,是家喻户晓的一种佐餐菜肴。

以下是有关泡菜制作的一些问题,请作答:

(1)制备泡菜的盐水中盐与清水的质量比约为_____________。

在泡菜腌制过程中经常向坛口边缘的水槽中补充水分目的是提供___________环境。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_____________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_____________中。

(3)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由于__________的繁殖形成的。

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________。

(4)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___________,所以在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中,必须先制备已知浓度的___________,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其进行比对。

3.泡菜是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之一,深受群众喜爱,但是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某兴趣小组欲制作泡菜并检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腌制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项)。

(2)泡菜发酵过程中,对亚硝酸盐的测定可用比色法,因为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_____________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_色化合物。

(3)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腌制过程中,坛中溶液量会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酶已经走出实验室,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根据下列相关酶的叙述和应用,回答有关问题:

(1)食品种类多,酸碱度范围广,生物兴趣小组拟探究在食品生产中应用范围较广的蛋白质,查阅相关文献,得知:

pH对不同蛋白酶的活力影响有差异,据图一可知,______更适宜作为食品添加剂,理由是______。

蛋白酶的活力可用______的量来表示。

工业生产木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能将细胞壁中主要成分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来破除细胞壁以提高出汁率。

(2)图二是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三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①图二中X溶液为________,其作用是使________。

②图三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

③用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形成凝胶珠的过程中,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需注意______加热。

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应_________后,再与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混合。

如果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_________,使固定效果大大降低。

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果胶是植物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2)在果汁加工中,果胶的存在易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胶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包括:

________________酶、__________酶和___________酶。

在植物细胞工程中果胶酶的作用是与纤维素酶一起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5)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

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

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用量,使洗涤剂朝__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可以水解掉衣物中的蛋白质等有机污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衣粉中的酶制剂里含有的酶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类),构成这些酶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

(2)由上图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时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_______%。

(3)下表是添加脂肪酶的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有关记录。

盆编号

洗涤物(等量)

洗涤温度

洗衣粉(等量)

水量

洗净所需时间

油污布

45℃

加酶

2L

4min

油污布

45℃

普通

2L

7min

油污布

5℃

加酶

2L

9min

油污布

5℃

普通

2L

8min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②若实验组1号洗净所需时间接近7分钟,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下列衣料不适宜用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有____________。

①棉织品②毛织品③腈纶织品④蚕丝织品

(5)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写出两项提高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化工厂生产的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说明:

成分:

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

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洗衣粉溶液内一段时间,使用温水效果更佳。

注意:

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并将结果用下列曲线图A、B表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在0℃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为零,但当温度再度回到45℃时,后者酶的催化能力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指标)来表示该洗衣粉中酶的催化效率。

(4)目前使用的加酶洗衣粉都是一次性的。

某洗涤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研制出了一种能多次重复使用加酶洗衣粉的设备,他们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尼龙载体上,洗涤完衣物后,经过简单处理,这些酶还可以多次重复利用,利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酶叫___________________。

8.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

如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

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海藻酸钠是常用的包埋剂,在溶解海藻酸钠时最好采用_________加热;刚形成的凝胶珠需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目的是_____。

(2)下列所示的酶固定化技术中属于包埋法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3)从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图甲所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4)图乙曲线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

9.根据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某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来包埋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

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

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的活性和酶的数量)。

⑴从如图可以看出:

固定化小麦酯酶比游离的小麦酯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_____。

⑵从如图可以看出:

海藻酸钠浓度为3%时的小麦酯酶活力最强。

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如下:

⑴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

⑵影响此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此步的操作应采用_______,以防止发生焦糊现象。

⑶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后才能和酵母混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⑷刚形成的凝胶珠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⑸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则说明海藻酸钠浓度_________(过低/过高)。

⑹此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法,固定化酵母细胞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⑺制备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回答下列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有关的问题:

(1)利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时,需要使用_______酶,它能持续稳定地将葡萄糖转化为果糖。

(2)固定化细胞时,通常采用__________(填“包埋法”或“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与固定化酶相比固定化细胞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需要将休眠状态的干酵母加入________,用玻璃棒搅拌,使酵母细胞混合均匀,成糊状,放置一定的时间,使其________,此时酵母菌的细胞体积会变大。

(4)固定化酵母细胞使用海藻酸钠作载体时,溶化后的海藻酸钠溶液需要经__________,才可加入酵母细胞混合均匀。

在制作凝胶珠时应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制好的__________溶液中,并观察液滴在溶液中形成凝胶珠的情形。

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菌细胞数目会偏____________。

11.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生啤酒酿造实验,请根据其实验过程,回答相关的问题:

实验原理:

利用固定化啤酒酵母分解麦芽汁,生成啤酒。

实验步骤:

第一步:

啤酒酵母细胞活化。

取1g干酵母,放入50mL的小烧杯中,加蒸馏水10mL,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放置一小时,使其活化。

第二步: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取0.7g海藻酸钠,放入另一只50mL的小烧杯中,加蒸馏水10mL,用酒精灯加热,并搅拌,直至溶化,用蒸馏水定容至10mL,加热时,注意火候。

第三步:

海藻酸钠与啤酒酵母细胞混合。

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均匀。

第四步:

用注射器以恒定的速度将上述混合液滴加到0.05mol/L的CaCl2溶液中,制成凝胶珠。

第五步:

倒去CaCl2溶液,加无菌水洗涤三次后,将凝胶珠放入500mL三角瓶中,加入300mL麦芽汁溶液,置于25℃下封口,发酵五天后,倒出发酵后的麦芽汁即为啤酒。

(1)啤酒酵母细胞活化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第二步中注意火候指的是___________;第三步中为什么要等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加入活化的酵母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

(2)凝胶珠的组成是海藻酸钠与______;海藻酸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上述固定化细胞的方法称为______,正常情况下,形成的凝胶珠颜色为____色。

(4)要想反复使用固定化啤酒酵母细胞,实验过程要在严格的____条件下进行。

12.成都七中的生物兴趣小组在寒假以“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和“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为课题进行了研究性学习。

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样品处理中红细胞的洗涤要用____反复冲洗、离心。

影响红细胞洗涤效果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

(2)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可以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

(3)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因素。

(4)装填凝胶色谱柱时,要注意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一旦发现气泡必须重装。

这是因为__________。

(5)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______法,在制备样品处理液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___________。

13.请根据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实验流程按先后顺序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凝胶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

(3)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______________,洗涤干净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止血液凝固,在采血容器中通常要预先加入____________(抗凝剂)。

(4)下图是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时样品加入过程的示意图,正确的加样顺序是________。

(5)在装填色谱柱时不能有气泡存在,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分离效果。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14.酶是细胞合成的生物催化剂,已经从实验室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

请结合酶在食品、医药方面的应用来回答问题:

(1)腐乳又称豆腐乳,是中国流传数千年的特色传统民间美食,其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原因是______等微生物富含____________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2)酶提取和分离原理:

需要用_______法去除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以纯化酶;利用_______法对酶进行纯度鉴定。

(3)“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酶片”是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双层药片,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

内层是肠溶衣(不易溶于胃液,可溶于肠液)包裹的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外层是糖衣(可溶于胃液)包裹的胃蛋白酶。

为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使用时建议___________(填“整片吞服”或“嚼碎服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的,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O2或CO2,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过程可分为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上所述的过程即是样品处理,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3)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知道红细胞已洗涤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离红细胞时的离心速度及离心时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结果会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放在透析袋中进行透析,即样品的粗分离。

①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透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样品纯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它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的______功能。

(2)甲装置用于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____,是根据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3)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____;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_____________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17.下图是用除去DNA的滤液进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A.首先用图甲装置对滤液进行处理,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B.图乙装置的试管中收集到的液体中最先出现的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

C.用图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管收集5mL,连续收集

D.图丙装置中电泳法分离提纯血红蛋白的原理是血红蛋白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向一极移动

 

选修一新增考点习题

一、非选择题

1.【答案】亚硝胺比色法标准显色液不能葡萄糖异构酶具有专一性丝质及羊毛衣料所含的蛋白质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从而破坏(损伤)衣料让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甲苯蒸馏水

【详解】

(1)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染料,将显色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比色,即可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葡萄糖异构酶可以催化葡萄糖生成果糖,不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因为酶具有专一性。

(3)丝质及羊毛衣料所含的蛋白质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从而破坏(损伤)衣料,故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

(4)金属用具可以用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5)洗涤好的红细胞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到原血液的体积,再加甲苯,经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2.【答案】1:

4无氧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产膜酵母先增加后减少亚硝胺比色法标准显色液

【详解】

(1)制备泡菜的盐水中盐与清水的质量比约为1∶4;在泡菜腌制过程中向坛口边缘的水槽中补充水分目的是隔绝空气,提供乳酸菌发酵的无氧环境。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细胞质基质中。

(3)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形成的。

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4)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所以在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在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中,必须先制备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其进行比对。

3.【答案】乳酸菌是厌氧菌,用水密封隔绝空气,为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腌制时间、温度、食盐用量对氨基苯磺酸玫瑰红产膜酵母繁殖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渗透失水乳酸菌数量增加,杂菌数量减少

【详解】

(1)乳酸菌为严格的厌氧菌,故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形成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

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食盐用量、腌制时间等。

(2)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反应呈现玫瑰红色,因此制作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制成标准显色液,再与泡菜溶液的显色情况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产膜酵母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的形成一层白膜。

(4)在泡菜腌制的初期,由于周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使细胞内的水分外渗,导致坛中溶液的量增加,由于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所以在酸性环境中,乳酸菌能够正常地增殖,而其他杂菌繁殖将受到抑制,所以在此过程中,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

4.【答案】木瓜蛋白酶由图可以看出,木瓜蛋白酶的活性不随pH的变化而变化单位时间内底物消耗(产物产生)β-半乳糖醛酸CaCl2溶液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用小火(或间断)冷却至室温酵母细胞从颗粒中漏出

【详解】

(1)据图一分析可知,木瓜蛋白酶的活性不随pH的变化而变化,说明木瓜蛋白酶更适宜作为食品添加剂;蛋白酶的活力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消耗的量来表示;工业生产木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将细胞壁中主要成分分解为β-半乳糖醛酸,进而破除细胞壁以提高出汁率。

(2)①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二中X溶液为CaCl2溶液,其可以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

②图三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

③用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形成凝胶珠的过程中,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需注意用小火(或间断)加热,以防止焦糊;为了防止温度过高杀死酵母菌,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应冷却至室温后,再与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混合;如果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酵母细胞从颗粒中漏出,使固定效果大大降低。

5.【答案】细胞壁胞间层果汁出汁率低,果汁浑浊多聚半乳糖醛酸果胶分解果胶酯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碱性蛋白酶碱性脂肪酶表面活性剂三聚磷酸钠低磷无磷

【详解】

(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和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

(2)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

(3)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

在植物细胞工程中果胶酶与纤维素酶一起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

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等。

(5)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

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

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