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0393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docx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

申报书

 

申报单位:

**

2016年10月

一、基本情况

(一)基地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储备项目

2、申报单位:

**

3、项目区位:

山东省**市**区**街道**村

4、园区种植现状:

规模600余亩,已种植部分果树、苗圃、蔬菜等。

5、园区曾承担农业项目

6、园区发展现状

****循环农业生态园区始建于2013年,由**投资建设。

使公司农业在理念、技术、模式等方面成为中国农业的里程碑。

园区总体架构分为主产区和体验园区两大模块。

综合利用生物生态技术,不断推优创新,实现果树种植的健康、安全和果品的高产、高创。

根据生产部门统计,现阶段(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土质改良600余亩,土地利用率在流转前的基础上提高了30%;带动了周边村民效仿、学习相关技术、经验,实现区域优势。

承担本项目的优势:

(1)

(2)地理位置优越。

公司地处北纬36度,属暖温带半湿润区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合果蔬生长。

园区距**国际机场,周边有***多条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成为省城**向华北、胶东半岛经济辐射和科技延伸的重要枢纽,区位优势极为显著,物流运输极其便利。

(3)现代化种植模式。

园区内所有果苗选用国内最先进的品种,选育适合大部分土地的优良砧木,具有明显的矮化效果,果树定植第二年即见果,用户选用后,直接降低了种植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组建了先进的物联网系统来管理作物栽培、种苗繁育,通过大数据分析做出精准的栽培进度实施措施,实现全程自动化、精准化控制,大大提高了栽种和采摘效率。

周边村民通过宣传和影响来园区了解机械,间接的起到指引作用。

(4)特有的微生物有机肥技术。

公司用科技创新思想制定了循环农业发展方向,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即:

“种养结合,肥作纽带,生物环保,循环农业”。

处理好种植、养殖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首先以微生物技术为核心,将种植业、畜牧业和肥料业统筹一致、协调发展、配套实施,通过收购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不仅能增加周边畜禽养殖业主和农民的收入,还极大程度地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循环工程。

(5)专家团队,技术领先,有技术和规范做保障,可实现区域优势。

与***等多所院校和科研单位密切合作,聘请10多位果树专家、肥料专家和物联网专家作为技术团队的核心力量,进行广泛的研发和推广。

目前,研制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等项目以园区内的各功能区作为实验基地,如园区品牌“**”、“**苹果”等新品种种植基地和梨网架式栽培、桃V字型栽培、苹果新栽培模式等,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以后,以品牌作为引领,以企业的种植模式和规范要求作为指导,能带动周边种植园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进而发展成为区域优势产业。

(6)有产品认证、有机认证、自主品牌。

园区的农产品专业委员会检测富硒含量达到标准,并给予证书。

公司注册“**”商标成功;同年10月份注册“**”品牌商标成功。

(7)园区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

园区的发展模式以水果主产区和“**”体验园模式为主线。

生产上,采用微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为出发点,以回归自然之道为理念,实现种植业、畜牧业的统一,推动大农业循环工程。

生活上,即将建立的“**体验园”承载着传播传统文化、科技知识宣传、企业文化的推广的使命。

一是建有茶室、禅修堂、大学堂、文明展示厅等功能区,向来访人员介绍传统文化、历山农耕文明,在参观和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

二是通过培养新型农民,建设**园区科学教育服务平台,向附近村民和外来学者介绍新科技知识和园区现有的栽培、种植方法,加强加大对附近农民及来访者的科技知识普及教育,让农民的科技知识跟的上时代要求,并能通过**的实践模式和先驱导向示范作用来实现农民自身的创业致富之路。

三是传播企业的文化理念。

**企业坚守生态环保、自然安全的理念,种植有机、绿色、营养、安全的水果和蔬菜为目的。

颠覆传统的使用化肥农药等容易导致残留的种植方法,采用微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液为工具,不断地向农民传播该种植理念,实现更大、更广的循环农业范畴。

四是园区建设的逐步完善和**的逐步建立,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特色园区、绿色示范园区的功能。

通过参观和旅游,带动周边村民向绿色、有机、自然的道路上靠拢并致富。

总之,**循环农业项目坚守“让地球更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总目标。

以改良土壤、新品种研发与应用、有机生物肥研制与推广、农产品智能化种植与管理、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新模式,引领人们回归自然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更多人有机会分享到自然、健康、安全、风味的农产品,让更多的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创造一条长久的生态环保的致富之道。

目前,**园区年土地增值可达1.5-3万元/亩,二期和三期工程完成后,不仅可带动周边就业和致富,还能完成土地改良约1500亩,更进一步地向生态农业循环靠近。

体验园区主要以**为主,以养生康复、农技普及和国学教育为宗旨,建有以舜耕文明、儒道文化为根基的各项体验馆区和功能园区。

从16年下半年开始建设,**区域建成后可同时容纳200人,实现休闲、娱乐、学习、调养等不同服务和生活体验。

体验园区可每年带动采摘、观光20000多人次,可使用场地组织科技培训专题讲座、组织博览会等,同时兼顾传播、弘扬传统文化、农业文化的功能。

**建成后,以7个月的服务期计算,预计每年可带来经济效益约2千万元。

现有投资规模: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500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

一期建设面积600亩,目前已完成投资2200万元

(1)完成2个冬暖棚建设,约3000平方米,投入80多万元。

主要用于苗木的快速繁育;完成四个春秋棚建设,计5000平,投入90多万元,同样用于苗木的快速繁育。

截止到15年底,繁育稀有砧木品种30余种,出苗量80万株。

(2)完成育苗300万株。

完成苹果、车厘子新品种栽培示范区建设,共计24个新品种。

初步完成果树资源采穗圃建设,现有果树及砧木资源83种,合计投入850余万元。

(3)道路、灌溉、电网改造、绿化等其它用于提高园区投入300多万元。

产品营销状况:

园区生产的高端果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在全国投放逾2万台终端。

采用线上包括网络、手机客户端、终端和线下包括体验店和生态园这5大销售渠道进行营销、销售。

园区内有包装中心,对梨、桃、草莓、有机蔬菜、大樱桃等水果进行精心包装,然后根据不同的渠道进行销售。

(二)实施主体基本情况

1、营业执照

2、银行开户信息

3、银行验资证明

4、本园区无任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5、本园区从未被审计或者纪检部门通报批评过。

二、建设内容

园区已经有一定生态农业发展基础、发展思路清晰、循环模式相对成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良好的生态农业基地。

园区通过集成推广农业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促进基地内乃至周围区域农业资源生态消纳和循环利用,产业融合发展。

达到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样板。

园区根据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要求,按照看得见、可操作、有指标、能考核和填平补齐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

(一)农业节水示范

1、现状及发展思路

健全完善田间排灌体系,在适宜项目区推广滴灌、微喷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及低压管道输水,实施农业节水灌溉示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基地已初步具备灌溉设施,现滴喷微灌等水肥一体化设施部分大棚安装并且投入使用,园区正逐步扩大滴喷微灌的覆盖面积,最终达到园区全覆盖,并推广带动周边的目的。

2、主要内容

示范基地种植模式分为露天种植和设施棚种植,规划在原有的灌溉基础上,扩大滴喷微灌的覆盖面积,全部采用节水灌溉设施,推广肥水一体化技术。

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目前常用形式是微灌与施肥的结合,且以滴灌、微喷与施肥的结合居多。

微灌施肥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道、灌水器四部分组成。

水源有:

河流、机井等;首部枢纽包括电机、水泵、过滤器、施肥器、控制和量测设备、保护装置;输配水管道包括主、干、支、毛管道及管道控制阀门;灌水器包括滴头或喷头、滴灌带。

(1)适宜范围

园区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并已建设建设部分微灌设施的区域推广应用。

主要适用于设施农业栽培、果园栽培。

(2)技术要点

①微灌施肥系统的选择

根据水源、地形、种植面积、作物种类,选择不同的微灌施肥系统。

保护地栽培、设施棚栽培一般选择滴灌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保护地一般选择文丘里施肥器、压差式施肥罐或注肥泵。

果园选择微喷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一般选择注肥泵,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自动灌溉施肥系统。

②制定微灌施肥方案

根据种植作物的需水量和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确定灌水定额。

露地微灌施肥的灌溉定额应比大水漫灌减少50%,保护地滴灌施肥的灌水定额应比大棚畦灌减少30%-40%。

灌溉定额确定后,依据作物的需水规律、降水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灌水时期、次数和每次的灌水量。

施肥制度的确定

微灌施肥技术和传统施肥技术存在显著的差别。

合理的微灌施肥制度,应首先根据种植作物的需肥规律、地块的肥力水平及目标产量确定总施肥量、氮磷钾比例及底、追肥的比例。

作底肥的肥料在整地前施入,追肥则按照不同作物生长期的需肥特性,确定其次数和数量。

实施微灌施肥技术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40%-50%,故微灌施肥的用肥量为常规施肥的50%-60%。

③肥料的选择

微灌施肥系统施用底肥与传统施肥相同,可包括多种有机肥和有机菌种。

但微灌追肥的肥料品种必须是可溶性肥料。

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追肥。

(3)配套技术

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要配套应用作物良种、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技术,还可因作物制宜,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形成膜下滴灌等形式,充分发挥节水节肥优势,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加效益的目的。

(4)实施效果

①节水。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减少水分的下渗和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

在露天条件下,微灌施肥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率达50%左右。

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滴灌施肥与畦灌相比,每亩大棚一季节水80-120立方米,节水率为30%-40%。

②节肥。

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减少了肥料挥发和流失,以及养分过剩造成的损失,具有施肥简便、供肥及时、作物易于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优点。

在作物产量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下,水肥一体化与传统技术施肥相比节省化肥40%-50%。

③改善微生态环境。

保护地栽培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一是明显降低了棚内空气湿度。

滴灌施肥与常规畦灌施肥相比,空气湿度可降低8.5-15个百分点。

二是保持棚内温度。

滴灌施肥比常规畦灌施肥减少了通风降湿而降低棚内温度的次数,棚内温度一般高2-4℃,有利于作物生长。

三是增强微生物活性。

滴灌施肥与常规畦灌施肥技术相比地温可提高2.7℃,有利于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四是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滴灌施肥克服了因灌溉造成的土壤板结,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

五是减少土壤养分淋失,减少地下水的污染。

④减轻病虫害发生

空气湿度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作物病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的投入和防治病害的劳力投入,微灌施肥每亩农药用量减少15%-30%,节省劳力15-20个。

⑤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促进作物产量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改善,果园一般增产15%-24%,设施栽培增产17%-28%。

以原平市设施栽培黄瓜为例,滴灌施肥比常规畦灌施肥减少畸形瓜21%,正常瓜亩增加850公斤;亩增产黄瓜280公斤,亩增加产值共1356元。

⑥提高经济效益

水肥一体化技术经济效益包括增产、改善品质获得效益和节省投入的效益。

果园一般亩节省投入300-400元,增产增收300-600元;设施栽培一般亩节省投入400-700元,其中,节水电85-130元,节肥130-250元,节农药80-100元,节省劳力150-200元,增产增收1000-2400元。

(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

1、现状及发展思路

2、主要内容

依托2015年开始建设微生物有机肥加工中心,辅以水肥一体化设施。

(1)水肥一体化技术将肥料溶液以较小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和施肥方法,可以把水和养分按照作物生长需求,定量、定时直接供给作物。

其特点是能够精确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

增产增效情况与传统技术相比,蔬菜节水30%~35%,节肥40%~45%;果园节水40%,节肥30%;蔬菜产量增加15%~22%,水果增产9%~15%。

(2)减少施用复合肥,改用施有机肥料。

有机肥种类多,肥源广,易于积制,成本低,施用简单,是发展优质、高效、低耗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有机肥养分含量比较齐全,肥效持久而稳定,坚持有机肥施用,一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肥力;二可使肥料时效性优势互补;三可减少化肥的挥发与流失,增强保肥性能,较快地提高供肥能力;四可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品质,并对减轻环境污染有显著效果。

(3)完善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腐熟剂能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快速腐熟,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元素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作物生产,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每667平方米还田秸秆200公斤,可以少施20%的磷肥和钾肥,即每667平方米少施2公斤氯化钾和5公斤过磷酸钙,每667平方米节省化肥投入15元。

秸秆还田前期需消耗一定量的氮素,应适当增加前期氮肥用量,减少后期氮肥用量。

(4)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改良的方法主要有土壤深耕、增施有机物料、覆盖栽培、促进微生物增殖、促进蚯蚓增殖等方法。

通过改良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效率5%以上。

(5)引导农民改进耕作方式,实施合理轮作、间作、套种;实行水旱,粮菜轮作;不同种类作物、同一种类作物不同科的品种轮作、间作和套种;通过植物对土壤营养成分的自身调节,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

(6)不断更新施肥技术,有效确保施肥质量。

一要提倡施用高含量的多元复合肥,减少施用低含量的复混肥;二要积极试用高能有机无机复合肥;三要推广有机无机复混肥;四要配施高含量有益微生物的肥药兼用肥;五要加快高效缓释肥、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的应用。

六要做到精准投放化肥,避免过度使用。

(三)农药减量控害示范

1、现状及发展思路

园区已开始配套安装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性引诱剂等绿色杀虫设施。

并且园区医组成相关专业专家的研究团队,针对园区及周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研究,已经展开优质高抗病苗木培育计划,有效提高农作物抗病害性,从而达到农药减量控害示范。

2、主要内容

(1)加强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能力。

在基地建立病虫监测点,准确掌握病虫发生特点、分布情况,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减少盲目施药、重复施药,降低农药使用量。

(2)推行物理防控、生态调控,减轻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

在蔬菜、果树上大力推广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黄板诱杀等物理防控、信息迷向技术,推广高产优质抗病虫品种、播前晒种、药剂拌种、轮作倒茬、秸秆还田、合理密植等技术,增强农作物自身抗病虫能力,形成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为核心的综合防治体系。

(3)通过项目倾斜加大对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力度,积极引进新型植保器械,开展统防统治。

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引进施药效率高的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

(四)秸秆综合利用示范

1、现状及发展思路

园区从建园初期就已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事秸秆还田、蚯蚓粪肥生产,依托2015年开始建设微生物有机肥加工中心,在现有基础上发展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有效提高秸秆利用率,

2、主要内容

(1)秸秆生物反应堆作用机理

生物反应堆用秸秆作基料,在生物菌种的作用下通过一系列转化,同时该活动就在植物生长的土壤或基质中,这样就直接将改变传导在植物生长的环境中。

是生物菌种分解秸秆释放热量的过程,是秸秆分解后释放有机物有机质的过程,是生物代谢酶活跃更替的过程。

这样既可以获得生物活动释放出来的热量,也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更重要的是抗病微生物及代谢中间物的作用下,对于土传病害的解决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植物的持续生长环境、成本低廉实用,并为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开辟了新的生物技术路线。

(2)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特点

生物转化与蔬菜、作物生长同步进行、生物转化与大量可再利用的有机质生产同步进行、生物转化与土传病菌的抑制、清除同步进行、生物转化与土壤化肥、农药残留分解再利用同步进行,形成了以秸秆为基料,以生物菌种为工具,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矿物质吸收利用原理、生物技术等相关理论为依据的全新有机生态栽培技术体系。

实现了少用化肥或替代化肥而生产高品质、优良品质的农产品,是实用的有机栽培技术。

而且成本低、操作简单、所用基料(秸秆资源)可以再生且丰富、投入产出比大,技术使用流程环保、高效,同时秸秆的利用、转化价值极大的提高。

(3)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六大作用

1)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含量:

一般可使作物群体内CO2浓度提高4~6倍,光合作用效率提高50%以上,生长加快、生育期提前10~15天。

2)产生大量生物代谢热量同时调控改善空气、土壤温湿度条件:

在严寒冬天里大棚内20cm地温增加4~6℃,气温2~3℃,显著改善植物生长环境,保证和促进了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降低了因温度导致的植物“缺素”可能性,提高了作物的抗寒、抗逆能力,改善蔬菜、作物、瓜果等反季节栽培的生长、生产环境。

3)选优的复合菌种发酵秸秆产生的中间代谢物的生物防治作用:

菌种在转化秸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抗病孢子等,对病虫害有较强抑制和致死作用。

在复合菌种中同时加入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快速改良原来的菌系,尤其是对土传病害的抑制、清除有很好的效果。

连续使用后植物发病率降低8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90%以上。

4)有机改良土壤:

在秸秆生物反应堆在生产过程中分解大量的秸秆,秸秆分解的不同阶段逐步将秸秆中的有机质释放出来,大幅度改良土壤的物理特性。

同时菌种配方时加入有益微生物菌群选育和组合的综合作用下,水、肥、气、热可以得到人为的调控“入口”,可以管理控制不同阶段的不同指标,以便有利于栽培目的物的生长。

同时秸秆中的矿质元素被释放出来重新利用,植物秸秆中的矿物质不同阶段逐步缓慢释放从而达到相当于有机质含量成倍增加的效果。

应用推广掌握好这项技术可以实现“缓释控释肥效”,同时可以满足大量和微量元素的不同阶段的缓释平衡应用效果。

5)菌种代谢酶对土壤残留的处理:

转化秸秆的某些菌株,在反应的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活性的生物酶,与不同类型的化肥、农药接触反应,使无效肥料变有效,使有害变有益,最终使农药残毒在土壤中消失,为我们实现真正的有机栽培蔬菜、粮食等提供了可能。

6)提高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率:

生物反应堆技术将大量的秸秆重新环保利用,减少了原来利用率低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在加快秸秆利用的同时,提高了微生物、光、水、空气游离氮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4)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形式

内置式、外置式和追施式。

(1)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

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

内置反应堆因其具有显著的二氧化碳效应、地温效应、有机改良土壤效应和生物防治效应,且相对投资小、增收效果明显而深受用户的欢迎。

按其使用所处的栽培位置,可分为定植行下和行间内置反应堆两种。

行下内置反应堆就是在定植苗的位置使用秸秆反应堆的形式,也称小行内置形式;行间内置式是在定植苗的位置旁边(即走道上)使用秸秆反应堆的形式,也称大行内置形式。

1)行下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

定植前在小行(种植行)下开沟,沟宽与小行相等,一般60—80厘米,沟深15—20厘米,沟长与小行长相等,起土分放两边,接着填加秸秆,铺平铺匀踏实,厚度30厘米,沟南北两头露出10厘米秸秆茬,以便进氧气,填完秸秆后,按每沟所需菌种量均匀撒在秸秆上,用锨轻拍一遍后(让部分撒在秸秆上的菌种落到秸秆中间一部分,注意不是全部),把起土回填于秸秆上,然后走道(定植后人走的位置,不是埋秸秆的位置)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土散后,找平起垄,秸秆上方形成2个小的种植垄,中间留有小浇水沟,种植小垄上土层厚度保持17厘米左右,其上定植苗。

盖膜后,按20厘米见方,用10-12#钢筋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

(注意:

从浇水算打孔的时间越早越好,最晚浇水后6天打孔,如果打孔晚将会影响菌种成活进而影响整体的使用效果)。

内置反应堆菌种用量以棚的长度每10米使用一公斤为好。

秸秆用量根据种植作物品种确定,有限生长品种为:

2500—3000公斤,无限生长品种为:

4000~6000公斤。

此种形式的好处是:

根区传热快、增温幅度高、保墒保水性能好、根系直接向反应堆延伸而且发达。

2)行间内置秸秆生物反应堆:

一般高起垄(垄高20厘米以上)栽培定植后,等待秸秆收获后在大行内起土15厘米左右,铺放秸秆20-30厘米厚,踏实找平,按每行用量撒接一层处理好的菌种,用铁锨拍振一遍,回填所起土壤,覆土厚5—10厘米左右,浇大水湿透秸秆,土散后,盖地膜打孔,打孔要求:

在大行两边靠近作物处,每隔20-25厘米,用14#钢筋打一个孔(打直孔斜孔都可以),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

菌种和秸秆用量与行下内置式要求相同。

一般情况下行间内置式反应堆只浇一次透水,以后浇水在小行间按常规进行。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

管理人员走在大行间,脚踩压可以“挤出”秸秆层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抬脚秸秆层有回弹同时可以“吸入”地上空间中的氧气,有利于反应堆的“气体交换”从而促进了该技术各效能的发挥。

此种内置反应堆,发挥作用时间长,田间管理相对简易,初次使用者易于掌握。

已经定植或初次应用反应堆技术种植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西葫芦、大棚果树、豆角、芸豆、烟草、茶叶等作物的可以选择此种方式。

也可以把它作为行下内置反应堆的一种补充措施。

(2)追施式内置反应堆

这种形式是其他几种的补充应用形式。

使用方法简单,就是将处理好的菌种和细碎的小秸秆、秸秆粉、饼肥混合均匀,在种植垄旁挖小坑或小沟埋入、盖土5厘米左右,打孔即可。

1)外置式秸秆反应堆:

在种植大田或大棚的一头,挖一个宽1~1.2米,深0.8~1.0米,长度不等的沟。

将沟用单砖水泥砌垒或用厚农膜替代,然后在沟上沿作隔离层(箅子),在箅子上面铺放秸秆,一层40~50厘米厚,撒一层菌种,一般3~4层,最后淋水浇湿,盖膜按机抽气,将气体送到栽培区域的应用形式。

(五)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现状及发展思路

2、主要内容

(六)农业功能拓展示范

1、现状及发展思路

园区中长期发展,结合农业观光旅游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完善观光旅游配套设施,包括知识路标、园区旅游规划、休闲观光路、景观小品等。

2、主要内容

园区内配套公共设施安装尽量选择与园区整体相统一的风格。

给排水:

主路两侧可修建常规明渠,部分生活旅游区为地下敷设。

电路:

园区所用电路应按照现代农业园区规范地下敷设。

道路:

园区内道路除一级行车道路外为水泥硬化,其余二三级机耕路、休闲观光路,可灵活选用砂石、花砖、青石等敷设。

路标、指示牌:

园区道路、插口布置路标指示牌。

座椅、路灯、垃圾桶、厕所等可选仿生态材质。

三、投资概算

(一)项目总投资

序号

子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建设内容

总投资(万元)

备注

自筹

资金

财政

资金

合计

1

农业节水示范

**

完善滴喷微灌设施,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

60

65

125

2

化肥减量增效示范

**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测土配方增施微生物有机肥。

60

62

122

3

农药减量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