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157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docx

自考《心理学》重点整理轻松过关

选择:

(需记住)

施特恩:

多元型模式

瑟斯顿:

智力由“字词流畅性、语词理解、空间能力、知觉速度、计数能力、归纳能力和记

忆能力”7种基本心理能力构成

斯腾伯格:

智力三元论(内部结构、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

卡特尔: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的提出者

霍曼斯:

社会交换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人的心理分为:

意识、无意识、前意识

霍尔:

舒茨:

人际需要三维理论

人耳能接受的振动频率:

20-2W赫兹

达加斯:

PASS模型

多拉德和米勒:

1939年《挫折和攻击》

身体的成熟期:

18、19岁

华生、斯金纳——行为主义

詹姆斯、杜威------机能主义1890年-20BC30Y詹姆斯:

《心理学原理》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

冯特、铁钦纳-------构造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魏太默、考夫卡整体>部分之和

“三原色”:

红、绿、蓝

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

离差智商----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信度-----------多次测验结果一致性

效度-------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

道德评价---性格差异

皮亚杰----道德品质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2~5岁)。

第二阶段:

权威阶段(6~7、8岁)。

第三阶段:

可逆性阶段(8~10岁)。

第四阶段:

公正阶段(10~12岁)。

婴儿期---触觉发生最早

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工具-----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社会测量法-----莫雷诺

世界最多的智力测量工具--------韦克斯智力量表

感觉隔阂与感受性---反比关系

逃避性心理防御机制----压抑

作出与其身份不符、平时判若2人的举动---去个体化

位置学说---贝壳西

去个体化原因---匿名性

智力=实足年龄/心理年龄×100

短时记忆中,主导地位-----听觉代码

心理学:

心理学是指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

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意识:

指人们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的内在身心状态和外在中的

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注意:

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认知:

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心理过程。

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社会知觉:

指个人在社会情境中对他人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

的过程。

记忆:

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起的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

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入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推理:

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从一般原理演绎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

维活动。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心境:

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

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

感觉隔阂:

指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

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

两个刺激量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生物节律:

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它们的存在表明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

物钟”。

日节律:

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只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

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概念:

指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

一个单元、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每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

内涵指

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概念的范围。

言语沟通:

指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感情、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

目的的过程。

心理防御机制:

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而

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己。

群体:

通常将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称作群体。

群体思维:

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成员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以致于使其他

变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估收到压抑。

群体极化:

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

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

创造性思维:

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

思维活动。

聚合思维:

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

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成就动机:

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句子完成法:

简称SCT,是以未完成的句子为刺激,让受测者只有地给予语言反应来完成未

完成的部分。

依据受测者的反应内容来推断受测者的情感、态度以及内心冲突等。

从众:

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

变化的现象。

关键期:

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

错过了这个期间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

“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

是关键期。

道德感:

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作出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挫折:

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

法满足时,所产生的的不愉快情绪反应。

焦虑障碍:

受不合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

晕轮效应:

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

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社会刻板效应:

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

看法。

社会助长:

指个体与别人再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主要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

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人际沟通:

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

简答:

1、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答:

1、理论领域:

(1)认知心理学

(2)人格和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

(4)心理测量学(5)生理心理学

2、应用领域:

(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3)组织与工业心理学

(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2、意识与注意的关系?

答:

1、意识不等同于注意。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作用,意识是心理内容。

注意提供

了什么东西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

2、意识和注意密不可分。

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不同,显示了个体出现在什么样的状

态。

3、注意的种类?

1、不随意注意:

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

有预定的目的,需要有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不随意注意:

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注意的功能:

1、指向性2、集中性

特点:

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

 

4、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5、社会认知的过程?

1、信息的搜集与选择。

2、信息整合的过程。

6、学习的分类?

1、按照学习内容:

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C、社会规范学习

2、按照学习方式: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7、思维的过程?

1、分析和综合2、比较3、抽象和概括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9、身体语言的分类。

1、象征2、说明3、调节4、情感表露

10、简述婴儿对抚养着的依恋行为。

1、抚养着是婴儿食物的主要来源。

2、通过抚养着与婴儿双方的相互强化,满足婴儿的社会性需要。

11、焦虑障碍的类型。

1、广泛性焦虑障碍2、恐慌障碍3、焦虑症4、强迫症5、创伤后应激症

12、人睡眠的五个阶段。

1、过渡期2、轻睡期3、4、沉睡期5、快速眼动睡眠

13、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提出)

1、言语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

5、身体运动智力6、人际智力7、内省智力

14、人格结构中的自我调控系统。

1、自我认识2、自我体验3、自我控制

15、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

4、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16、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横断研究法(同一时间,不通年龄组)

2、纵向研究法()

3、群体序列研究()

17、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流畅性2、再定义性3、敏感性4、灵活性5、独创性6、洞察性

18、问题解决的特征。

1、目标指向性2、操作系列性3、认知操作性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表征的方式2、有无关信息的干扰3、功能固着性4、心向

19、影响人际吸引的条件。

1、相似性和互补性2、个人品质3、接近性和熟悉性

20、心理防御机制的二重性。

1、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有助于适应挫折,化解困境;

2、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只能暂时起到平衡心理的作用,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埋下变态

的种子。

21、成年初期心理发展商的特点。

1、求职与升学2、婚恋与生育

22、社会知觉的形成过程。

1、信息的搜集和选择过程2、信息的整合过程

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23、从众的原因:

1、行为参照2、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3、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

24、情绪情感的功能。

1、动机作用2、调控作用3、健康功能4、信号功能

25、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26、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

(美梅耶)

1、学习者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首先产生注意(A),通过注意来选择与当前的学习任务有

关的信息,忽视其他无关刺激,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原有知识(B)。

2、新输入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学习者找出新信息中包含的各种内在联系(C),并与激

活的原有的信息相联系(D)。

3、被理解了的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储存起来(E)。

在特定的条件下,学习者激活、提取有

关信息,通过外在的反应作用于环境。

27、智力三元论。

(斯滕伯格)

1、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

1、元成分2、操作成分3、知识获得成分

2、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

3、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28、效度的分类。

效度:

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他索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

1、内容效度2、构想效度3、预测效度

29、出现社会堕化产生的原因。

1、社会评价的作用2、社会认知的作用3、社会作用力的作用

30、智力的内容。

1、学习能力2、适应能力3、抽象推理能力4、综合认知能力

31、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1,感觉麻痹2、感觉扭曲和幻觉3、解除抑制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32、智力的个体差异。

1、智力发展水平有差异

2、每个人的智力结构,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

3、发展过程呈现不同形态。

33、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前的关系。

1、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

2、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效率。

3、动机的最佳水平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

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

34、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

1、合作2、情谊3、归属

35、什么是人格测验法?

三种有代表性的人格测验。

1、测验法是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探察和鉴别受测者心理及行为的方法。

2、代表:

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2、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3、青年性格问卷

36、群体的一般特征:

群体:

我们通常将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称为群体。

群体规范、群体的凝聚了、群体中的角色、群体的领导

群体的主要功能:

(1)给成员以心理上的归属感。

(2)使成员具有认同感。

(3)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

37、非语言沟通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

(1)表情

(2)眼行为(3)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

(4)服饰(5)讲话风格(6)人际空间。

38、人格的成因。

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环境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

4、早期儿童经验5、自然物理

39、如何正确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40、感受性与刺激强度的关系。

1、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

2、为了产生感觉,刺激的强度必须达到一定数量,随着刺激的强度增大,感觉也在加强,

即感受性也在增加。

3、刺激强度超过某种限度时会破坏感受系统的正常活动,太强或太弱的刺激量,并不能被

察觉。

41、智力与能力的关系。

1、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说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

有多种表现形式。

如可以表现

肢体或动作方面的能力,表现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处理事务方面的能力。

2、智力只是表现在人的认知学习方面的能力。

3、能力有两层含义。

个体“所能为者”,指实际能力。

和“可能为者”潜在能力。

42、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需要。

1、包容需要2、支配需要3、情感需要

43、梦的特征。

(霍尔)

1、梦境主要与自己有关2、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

3、睡眠中的内在或外在刺激能影响到梦的内容

44、情绪的状态。

1、心境:

具有感染性、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

绪看待周围事物。

Eg: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

2、激情:

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会勃然大怒、

暴跳如雷、欣喜若狂。

外部行为表现较明显,需要注意调控情绪。

3、应激:

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当人面临危险或突发事件时,人的

身心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Eg:

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

45、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1、认识内外世界2、调整和控制行为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

46、智力测验的性质。

1、对象是心理特质2、测量的间接性3、测量有误差

4、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47、压力源的种类。

1、躯体性压力源。

通过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

2、心理性压力源。

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

3、社会性压力源。

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作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4、文化性压力源。

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

文化背景中。

48、催眠理论。

1、催眠是角色扮演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

49、记忆的类型。

1、根据内容:

①陈述性记忆:

字词、定义、人名、事件,可以用言语表达。

②程序性记忆:

怎样做事或如何掌握技能。

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多

个动作键的序列联系。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

个人亲身经历过,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

语义记忆:

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司等各种概括化只是的记忆。

50、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调节与维持功能

51、人格的本质特征。

1、独特性。

先天和后天因素的相互作用。

2、稳定性。

个人特征具有跨时空的一致性,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

3、综合性。

人格系统在自我意识的调控下构成的统一体。

4、复杂性。

人格结构多元化,各种人格特征的组合使人表现出千差万别。

5、功能性。

反映出人格对人生的影响作用。

52、人的健康水平等级。

1.、一般常态心理2、轻度失调心理3、严重病态心理

53、简要说明知觉的形成。

(1)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是

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2)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

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同时,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

总和。

54、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哪两类?

试简要说明。

马斯洛

(1)匮乏动机:

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

便趋于消失。

(2)成长动机:

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

在这

种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论述:

1、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

主要通过家庭谱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推测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存在着影响。

3、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有显著的影响,影响途径多种多样,最明显的是知识的传授。

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人的各种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智力也不例外。

2、性格的差异。

1、性格的态度特征。

人们对自己、他人、集体、事物都有不同态度,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

到他们的为人处世。

2、性格的意志特征。

意志是一种设定的行为目标,自觉地调节自己,努力克服困难,达到

目标的心理品质。

他是一个人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时表现的。

3、性格的情绪特征。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体验。

当人们对不同的事物产生不

同的态度时,在他内心世界中会产生肯定或否定的体验。

4、性格的理智特征。

在人们的认知活动中所表现的出来的个人风格。

人们在感知、记忆、

思维、想象等方面的差异,就是性格的理智特征。

3、工作动机理论。

1、X理论:

人工作是为了钱,个人的工作动机来自物质利益的驱动,常被外来刺激所吸引。

2、Y理论:

认识负责、有创造力的,人们工作不是为了物质利益,而是出于一种要将工作

做好的内驱力。

3、V理论:

个人的工作动机水平依赖于为实现自身的价格观而付出努力,有雄心的人个人

价值观比较高,并且会努力在工作中寻求实现和证明。

4、Z理论:

个人的价值观与组织目标一致时,个体的工作动机、士气、忠诚度都会提高。

激发人们的工作动机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提供工资及福利,进行物质刺激。

2、创造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者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满足他们对工作的内在需要。

3、把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

4、提高工作者的个人价值观。

4、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的特点。

1、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做实验法。

2、实验法分两种:

(1)、自然实验:

即现场试验,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引起

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2)、实验室试验:

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

的心理现象。

3、自然实验下,被试者出于自然状态中,不会产生很强的紧张心理。

因此,得到的资料比

切合实际。

但是由于实验情境不易于控制。

很多情况下,还需要由实验室

实验来加以验证和补充。

实验室实验:

由于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可以获得精准

的实验结果,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可以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反复

验证。

但是实验情境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处于这种情境中,意识到

自己在接受实验,有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有一定的局限性。

5、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1、建立目标和意向2、训练基本技巧3、鼓励个体获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

4、刺激与鼓励好奇心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

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

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

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技术12、善于运用例子

6、心理防御机制的十种表现。

1、否认2、幻想3、压抑4、投射5、反向

6、转移7、退行8、文饰9、补偿10、升华

7、如何克服焦虑?

1、认清焦虑状况。

是客户焦虑的第一步,首先要认识焦虑症状,以及它会带来什么影响。

当身体、思维和心理出现以下症状时,就知道自己处在焦虑状态中。

(1)身体:

心跳加

速,呼吸急促,恶心,失眠,尿频,流汗等。

(2)思维:

记忆力减退或混淆,易分心

思维难以集中,反复想同一件事情等。

(3)易怒:

不耐烦、紧张、害怕、坐立不安等。

2、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

1、不回避2、正面迎战3、做记录

3、学会放松自己。

如果能够主动的学会放松自己,就会比较容易接受焦虑的存在。

4、运用想象减轻焦虑。

时刻提醒自己,“焦虑会让人不舒服,但不会致命。

5、进行理性思考。

想象自己面对焦虑情境时有没有使用错误的思维方式。

6、接受专业治疗。

8、心理挫折的应对策略。

1、正确认识挫折2、改变不合理观念

3、加强修养,勇于实践4、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9、联系实际说明学习的策略。

1、复习策略,复习策略可以避免遗忘,有利于信息的长久保持。

(1)复习的时间

(2)复习的次数(3)复习的方法

2、组织策略,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的、有序的分类、整理

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种类:

群集(分类)、摘要、划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

10、简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观察并记录,然后对

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方法。

2、调查法:

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

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

1、问卷法。

问卷法指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有被试者自行填写来搜

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此方法可以同时收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的资料,比

较省事省力。

但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被调查者可能不认真合作,

使真实性受到影响。

2、谈话法。

指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的一

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

此方法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较容易掌握。

但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

试者可能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影响真实性。

11、记忆中影响遗忘现象的因素。

1、预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

在长时记忆中,信息经常是以语义方式组织的。

与信息意

义紧密联系的线索往往更有利于信息的提取。

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

当努力回忆在某一环境下学习的内容时,人们往往回忆出更多的

东西。

3、情绪的作用。

个人情绪状态和学习内容的匹配也影响记忆。

12、简述青少年时期个性发展的特点。

1、自我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