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1872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

这些经济上的“改革与重组”共同之处是(  )

A.奉行凯恩斯主义B.适当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C.发展“混合经济”D.发展新经济

选A。

从“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可知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即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故A项正确;

减少国家干预是1973年滞胀危机出现后的调整,故B项错误;

发展“混合经济”是在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策,故C项错误;

新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从美国兴起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故D项错误。

3.(2018·

河南适应性模拟)二战后美国政府在处理“公平”和“效率”这一两难问题时,大致出现了民主党政府更加注重“公平”、共和党政府更注重“效率”的情况。

那么,在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等共和党政府执政期间,最可能实施的是(  )

A.赤字财政、扩大福利B.通货膨胀、扩大投资

C.削减开支、平衡预算D.货币紧缩、增加保障

赤字财政、扩大福利主要维护的是公平,不是效率,故A项错误;

通货膨胀是为了缓和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应对手段,通胀后必然会造成民间财富的缩水,既不利于公平,也不利于效率,故B项错误;

削减开支、平衡预算,必然会带来减税,减少纳税人负担,因此会提高效率,故C项正确;

货币紧缩、增加保障主要维护的是公平,故D项错误。

4.(2018·

丽水模拟)下图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指标占同期世界总量的比率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自由主义的推行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只是说明了黄金储备多的原因,并不能说明其他各项的原因,故A项错误;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不能体现其他地区,故B项错误;

1950年美国等国继续执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故C项正确;

新自由主义的推行和1950年时间不相符,故D项错误。

5.(2018·

湖州模拟)下图是某一年的《世界主要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图示》。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最接近图中状况的年份是(  )

A.1945年B.1956年

C.1987年D.1992年

选B。

1945年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欧洲国家还没来得及恢复,故A项错误;

二战后西欧国家纷纷进行经济改革,经济得到恢复,题干中显示欧洲国家经济开始起步,故B项正确;

1987年日本经济处于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故C项错误;

1992年苏联已经解体,故D项错误。

6.(2018·

嘉兴模拟)联邦德国“经济奇迹之父”路德维希·

艾哈德提出:

“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

……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以下理解正确的有(  )

①艾哈德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大于市场调节

②明确了政府应为经济运行创造必要环境的责任

③该思想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④由此形成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创造了德国的经济奇迹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③④

依据材料内容“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说明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故①错误;

依据材料“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可知②正确;

该思想体现了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特征,这也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故③正确;

联邦德国建立的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故④错误。

B项符合题意。

7.(2018·

余姚模拟)马克思曾做出过这样的论述,即“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相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这一现象采取的措施有(  )

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推动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的兴起

D.建立社会福利国家

选D。

据材料“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可知出现危机的根源在于民众购买力低下,消费有限。

材料不能说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

为扩大消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且减少国家干预经济是1973年经济滞胀后才出现的,故B项错误,D项正确;

新经济的兴起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与民众的购买力无关,故C项错误。

8.“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

”“新的政治浪潮”主要包括(  )

①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推行私有化 ③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④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出现,西方国家逐渐调整凯恩斯主义,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适当减少,英国经济发展向“多市场,少政府”转变,故①正确;

西方世界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得到加强,故②正确;

削减政府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故③正确;

应该是缩减政府的公共开支,而非增加,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9.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

法国制定的“研究开发基本法”以信息技术为首要开发领域,西德实施为期5年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英国则开始了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

上述现象表明(  )

A.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B.欧共体的合作貌合神离

C.两极格局即将被瓦解

D.政府干预思想影响深远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二战后期,故A项错误;

材料介绍了西欧国家注重发展科技的措施,不能反映彼此之间的合作,更无法反映是否“貌合神离”,故B项错误;

材料信息与主旨均与两极格局的瓦解无关,故C项错误;

“国家……采取措施以解决……问题”这一关键信息说明了80年代国家干预的做法仍然在必要的形势下、在必要的领域中发挥作用,故D项正确。

10.(2018·

温州模拟)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措施不包括(  )

A.适当增税B.鼓励消费

C.实行赤字财政D.裁减政府雇员

克林顿政府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克林顿政府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11.(2018·

湖北黄冈质检)有学者认为,美国克林顿20世纪90年代实行的经济政策属于新版的罗斯福新政。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之中

B.面临着处理政府干预与自由放任的关系问题

C.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彻底解决了失业问题

D.都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消除了经济危机

由所学可知,罗斯福面对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克林顿的经济政策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故B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C、D项说法错误,故排除A、C、D三项。

12.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

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

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

B.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D.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冷战结束是在1991年,材料反映的是1996年、1997年美国经济发展状况,这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

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以信息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赢得了美国经济的繁荣,故C项正确;

20世纪70年代出现经济危机后,美国没有再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因此这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13.(2018·

宁波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党制订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把充分就业和有限制的国有化放在首要地位。

这个党在1945年7月5日的大选中,欣然为一项关于住房和社会保险的具体计划而辩护,这个计划赢得了所有那些对25年来的不可靠和长期失业记忆犹新的人们的选票。

尽管二战功臣温斯顿·

丘吉尔个人威信很高,工党仍然赢得393个议席,第一次获得明显的多数,因而能够将其纲领付诸实施。

——摘编自莫瓦特《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第12卷》等

材料二 英国工党执政时期,政府掀起了国有化浪潮。

保守党上台后,接受国有化的现实,同时加强私人企业经济,强调市场竞争的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

撒切尔政府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让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必修第二册》

(1)举出丘吉尔对二战胜利所做的具体贡献两例。

依据材料一,分析工党获得1945年7月大选胜利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英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趋势。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

(1)第一小问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回答时,要结合丘吉尔在二战的相关历史活动加以归纳总结;

第二小问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读材料一后,从“工党的经济主张”“市场的缺陷”“二战的破坏”三个层面的因素进行原因的归纳。

(2)第一小问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材料二中的英国工党到保守党执政经济政策的对比可概括出由国家过多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的趋势;

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出答案,考查学生对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影响的理解。

答案:

(1)贡献:

拒绝希特勒的劝降,领导英国取得不列颠之战的胜利;

与罗斯福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表明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

参加开罗会议等重要会议,加强了反法西斯盟国间的合作。

(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

制订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关注充分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险,赢得了饱受经济危机和战争之苦的英国选民的支持。

(需要回答出“工党的经济主张”“市场的缺陷”“二战的破坏”三个层面的因素)

(2)趋势:

由国家过多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

影响:

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加强;

自由竞争加强,为克服“滞胀”问题提供了新的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