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阻器》导学习型教学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187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阻器》导学习型教学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变阻器》导学习型教学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变阻器》导学习型教学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变阻器》导学习型教学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变阻器》导学习型教学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变阻器》导学习型教学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变阻器》导学习型教学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阻器》导学习型教学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变阻器》导学习型教学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阻器》导学习型教学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变阻器》导学习型教学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通过对变阻器的设计过程,体验发明创造的科学情趣;

  培养使用电学器材的技能和良好习惯,在实验中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让学生建立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重点

  重点:

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

  难点

  难点:

正确使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电压。

正确分析电路图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方向与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

  媒体运用

  教师用器具:

康铜丝、长木板、电流表、小灯泡、电源、导线、开关、电阻箱、电位器及其结构示意图。

电子,数影仪

  学生用器具:

电源、削制好的铅笔芯、开关、电流表、灯泡、变阻器

  教学时间

  9.1

  9.18

  52

  9.2

  9.17

  4

  9.3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个人修改

  一、新课导入

  师: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用一根康铜丝与小灯泡串联,两次实验接入的长度不等,两种情况下灯泡一明一暗。

如果还给你这根电阻丝,其接入电路的一端用夹线钳夹住,另一端在这跟电阻丝上逐渐移动,且使得两夹线钳之间所夹电阻丝的长度变大,猜想一下,你会看到怎样的现象呢?

  二、讲授新课

  1、学生实验:

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发生连续变化

  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并提醒学生要让夹线钳与铅笔芯要充分接触,同时又可以顺利移动。

  提问:

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能否对电路中的电流逐渐变小进行推理解释?

在本实验中,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了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了电流,因此像这里的铅笔芯就可以看成是一个简易的变阻器。

但这样的变阻器是有一些不足之处的,同学们能否对这样一个变阻器的雏形通过你们的创造性的改进设计,制造出我们所需要的既实用又耐用的实验仪器呢?

  2、引导学生进行改进设计,通过改进设计的过程,能逐渐建立对变阻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的感性认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我们今后要经常利用变阻器来进行实验,如果每次都拿这样的铅笔来充当变阻器,你觉得可能会存在哪些不足?

  教师将学生讨论结果可以归纳为:

主要存在的不足有铅笔芯太脆,容易折断;

铅笔芯容易磨损,因此不实用也不耐用。

要克服以上不足,你能否根据前面学习所接触到的电阻丝,选择一种不易断不易磨损的类型?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设计:

  教师取出一根与铅笔芯等长的康铜丝,替代刚才的铅笔芯进行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说出与刚才实验效果的不同。

你认为老师刚才实验中的这根金属丝是否起到了变阻器的作用?

你觉得这根金属丝与铅笔芯在电阻发生变化时引起电流变化的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与思考:

同学们都能发现,夹线钳移动相同的距离,使用康铜丝引起电流的变化较小,为了能使电路中的电流变化范围较大,你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思考?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汇总。

主要有以下方法,选择导电性相对于康铜丝更弱的金属丝,或是选择更长的康铜丝,或者横截面积更小的康铜丝。

在上述方法中,更换材料往往引起电阻的变化非常大,可以适用于需要大范围改变电阻的电路,们今后的实验所需要的变阻器一般仅仅在几欧到几十欧之间变化。

因此,我们再从长度和横截面积上可以做进一步改进设计。

你认为是增加长度和减小横截面积这两种思路,哪一种更好?

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作出解释。

横截面积过小金属丝容易折断,因此,增加康铜丝长度来设计变阻器是最佳选择。

  教师继续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设计:

  教师取出一根安装在木板上长1m的康铜丝,替换学生实验中的铅笔芯,逐渐增加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观察电流和灯泡亮度的变化,与原学生实验进行对比。

用更长的金属丝是否已经解决了电流变化范围较小的问题?

你觉得如果用这样的变阻器作为同学今后实验用的变阻器,是否有不方便的地方?

同学们很容易看出,这个变阻器太长了,不方便实验操作。

你能想到怎样的办法来解决此问题呢?

在生活中,人们对于很长的线总是将它们绕起来,方便取放。

因此,我们在这里也可以借用这样的思维方法,来设计制作变阻器。

我们可以将金属丝缠绕在一个圆柱体上,请同学们先从材料的角度思考,能否选用金属圆柱体?

用实心圆柱体好还是空心圆柱体好?

  教师演示,第一次将金属丝较为分散地丝缠绕在瓷筒上,第二次较密地(但一圈与另一圈不接触)缠绕在瓷筒上,让学生比较这两种缠绕哪种效率更高?

然后将此器材替代铅笔芯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

许多同学肯定会想到,让线圈绕得更紧密一些不是更好吗?

下面我们将电阻丝紧密缠绕在一起,继续实验研究。

  教师演示,让学生观察,对比与前面实验现象的不同。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组相互讨论,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哪里?

在刚才的实验中,一圈与另一圈电阻丝直接相连在一起,电阻大大变小,引起的电流变化变小。

如果仍然让金属丝紧密缠绕,又不能让一圈与另一圈之间直接导通,如何让两圈金属丝之间不直接导通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取出一根等长的,事先喷过绝缘漆的康铜丝,然后替代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与前面实验的不同。

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为什么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呢?

原来夹线钳无法接触到电阻丝形成通路。

为了使夹线钳接触到内部的电阻丝,我们必须去除掉需要让夹线钳接触部位的绝缘漆。

  

  教师用砂皮纸擦除掉外围的绝缘漆,然后进行实验。

至此,一个实用耐用的变阻器就设计出来了,那么实验室的变阻器是什么样的呢?

请同学们取出实验桌内的滑动变阻器,观察其构造,了解变阻器铭牌含义。

  教师讲解变阻器构造,作变阻器符号,认识变阻器结构示意图。

  1、

  学生实验,研究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指导学生阅读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实验汇报,教师进行实验小结:

  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接线柱

  滑片P自右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变化情况

  电阻变化

  电流变化

  A、c

  变小

  变大

  B、c

  A、B

  不变

  c、D

  总结:

要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接线的方法是:

一上一下.

  滑动变阻器的连接:

当连接上面两个接线柱时,滑动变阻器上面的金属棒接入电路,相当于导线;

当连接下面两个接线柱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全部接入电路中,变阻器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

要使滑动变阻器阻值发生变化,正确的连接方法是:

一上一下。

  总结规律:

⑴要

  联入电路;

⑵接线柱要“一

  一

  ”。

  能连接cD或AB接线柱吗?

  ⑴连接cD电阻

  ⑵连接AB电阻

  ,

  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同,闭合开关在电路中电流大小不同,电阻最大时,电流

  ————,电阻最小时电流————

  .电学实验为了闭合开关时防止电流的过大而烧坏元件,要求滑动变阻器在闭合开要

  ———————

  。

  反馈练习

  .如图5所示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若把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要求滑片P向右滑动时,能使连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则A、B、c、D四个接线柱应该接( )A.Bc

  B.Ac 

   c.ADD.AB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图5  

  2.如图10,滑动变阻器有4个接线柱,使用时只需接入其中2个,因此有几种接法,在这些接法中,不能改变电阻大小并且可能损坏仪器的接法是:

  (

  )

  A.接A和D

   

   B.接B和c   

  c.接A和B

  D.接c和D

  3.如图1所示,当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时,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是变________.

  教学设计

  在此处可加入一个多媒体的展示舞台灯光的变化

  增加实验表格让学生有目的性学习

  板书

  设计

  一变阻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二变阻器的符号:

电路图符号和结构简图

  三变阻器的连接方式

  四变阻器的使用规则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设计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模仿科学家的探究途径,体验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