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027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盔甲(huī)红绫(líng)缥缈(piāo)气冲斗(dòu)牛

B.轻盈(yín)啜(chuò)泣奔丧(sàng)转弯抹角(mò)

C.不逊(sùn)褪(tuì)尽蓬蒿(hāo)面面相觑(qù)

D.倒坍(tān)脚踝(huái)骄奢(shē)引颈受戮(l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我的心还在喷踊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B.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纷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D.挪威国

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不断强大的国家、民族,无不有着不断()、精益求精的精神。

②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经历的种种(),则可以给自己全方位的收获。

③在职场上,既敬业又精业的人永远是供不应求的“抢手货”,既不精业又不敬业的人,常常成为被()的“处理品”。

A.进取探索淘汰B.追求探索取缔

C.进取探讨取缔D.追求探究埋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他的和蔼的面容,爽朗的笑声,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4月12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区红旗小学举行了“玉树放飞新希望”的活动。

C.“爱心公交伞”,传递的是爱心,撑起的是文明,市民越来越多的意识到还伞的重要性并开始接受“爱心伞”。

D.历史经验一再证明,武力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却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对话等和平手段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出路。

5.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莎士比亚,是法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

代表作有喜剧《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等。

B.《童年》是印度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它讲述的是高尔基的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C.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这本书中有很多故事家喻户晓,例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等。

D.选入初中语文教科书的鲁迅作品很多,如有出自小说集《呐喊》的《故乡》《社戏》;有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等。

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4必做,6、6选作一题6分)

⑴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⑵蒹葭萋萋,。

⑶,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⑷无限山河泪,。

(明•夏完淳《别云间》)

⑸,。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6]夫战,勇气也,,三而竭。

7.综合性学习(6分)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发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

作为中学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班级准备开展一次“反对浪费。

提倡节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就中学生大手大脚,随意浪费情况开展一次调查活动,请你以调查活动小组组长的身份,拟一份调查提纲(至少两条)。

(2分)

②学校准备在这次活动中征集一条标语制成横幅悬挂在餐厅。

请你写一条标语。

(2分)

3请你提出一个厉行节约的“金点子”。

(2分)

二、阅读(38分)

8、

(一)阅读这首小令,回答问题(3分)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1分)

2.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0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2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纳: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1、文中妻、妾、客对邹忌的态度分别是(2分)

12.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

什么呢?

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10分)

人体的色彩

①色彩具有令人惊讶的特征之一是:

它具有“重量”。

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实验:

将同样重量的两份东西分装于两个盒子,再将一个盒子用白纸包封,另一个用红纸包封,然后用手掂量掂量,你一定会觉得用红纸包封的盒子重一些。

②戴尔教授在14年前首先发现色彩有“重量”。

他经过多种复杂的实验后得出结论,各种颜色在人的大脑中都代表一定“重量”。

他还将颜色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成如下顺序:

红、蓝、绿、橙、黄、白。

③色彩学还告诉我们,颜色不仅具有“重量”,而且还有“味道”。

这是因为我们不仅能用眼睛看清颜色,而且还能用其他器官分辨它们。

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某一具体波长的能,我们的神经末梢,即感觉器官可以接收到这种能。

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许多盲人也能分辨颜色。

④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认为,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讨厌的颜色。

例如,室内的颜色就左右着人体的状态。

如果在一间没有窗户、壁纸及家具都是红色的房间度过两个小时,就会感觉像过了4个小时;而在全蓝色的房间则会感到仅过了1个小时。

而且,人的体温也会因室内的颜色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从红色房间移到蓝色房间,人的体温就会下降。

⑤更为奇异的是,专家们发现:

颜色可促进人体分泌荷尔蒙,而分泌荷尔蒙的多寡,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情绪。

如黄、橙、红等色有使人振奋提神的作用,能提高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促使进入兴奋状态;而蓝色、紫色、绿色等则有使人平心静气的特殊效用。

因此前者能使工作环境产生活跃的气氛,刺激和增进生产活力;而后者则能使人镇定、平和,有利于完成各种复杂精细的工作。

13、专家们发现颜色具有怎样的特征?

(2分)

14、第1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2分)

15、第4段中加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6、在举重比赛中,为了使举重运动员发挥更好的水平,你认为比赛场地的地毯应是什么颜色的?

这有什么好处?

(3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1题。

(15分)

风筝的心

朱成玉

①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可是我的城市上空却空空如也。

莫非是与这城市积下了太多的仇怨,连云都躲藏起来,不肯给城市的

天空一点梦想的色彩吗?

②而我依然仰望,寻找那些飞翔的痕迹,寻找那只要一点点风就可以抖擞起精神来的风筝。

再次见到风筝,是在三月最破败的小巷。

一些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欲要飞翔的念头,被一群孩子们嫩小的手提着,轻

轻地,飘在一人多高的风里。

③孩子们必须奔跑,因为只有奔跑才可以带来风。

老人们说,放风筝可以放掉人心中所有的烦恼和晦气,只剩下美好的愿望。

人们相信,这些用心灵里最珍贵的情愫扎出来的梦想之鸢,可以把种种美好的愿望传达给上帝。

④小时候没有卡通没有电脑,却有广阔的草地放风筝。

如今,孩子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却再也腾不出时间和空间纵情奔跑,纵情释放他们的梦想。

所有的时间都被各种补习培训填充,所有的空间都被钢铁水泥占领。

在这个简陋的巷子里,我看见风筝精疲力竭仍无法飘过城市的额头,气喘吁吁仍无法惊动半点尘俗。

⑤孩子们在巷子里终于跑累的时候,其中一个把风筝举过头顶叹口气说,有风多好,有风它就能飞上天空了。

另外几个孩子也如泄了气的皮球,蹲到地上,不停地抱怨着--风都哪儿去了?

⑥风都哪儿去了?

孩子的话让我不禁一怔。

风,被高高密密的楼群阻隔在外面;风,被机器的轰鸣赶往别处;风,藏在遥远的记忆里;风,躲进有歌谣的童年。

小时候,我的风筝可以放得比云朵还高。

在那么高的天空上,我的风筝和白云窃窃私语,那是我儿时最美丽的花篮,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晃来晃去。

风筝飞不起来,然而它们却是这座城堡里唯一长着翅膀的鸟了。

它们醒着,心怀世界上最单纯的愿望:

只要一点点风,只要一点点可以飞翔的天空。

⑦天空不冷清,风筝不冷清,冷清的只有风筝的心。

风筝,这春天里的邮票,何时能为孩子们邮寄来春天?

不知为什么,看着这些无法飞上天空的风筝,我的心里异常难受。

尽管这是一些廉价的风筝,用最普通的材料制成,大概两三块钱就可以在

任何一个商店里买到,但我还是希望它们能飞起来。

这种希望点燃我心中隐匿了许久的渴望飞翔的念头。

我对孩子们说:

“明天早晨在这里等我,我领你们去一个可以让风筝自由自在飞翔的地方。

⑧那个晚上,我挑选了最结实的竹签和最漂亮的桃花纸,精心制作了一个美丽的风筝。

这是对童年的牵挂。

我尽可能地将生命中所有美丽的色彩都绣到风筝的翅膀上,再扯一根长长的思念的线牢牢拴住它。

我知道,我的童年不会走得太远。

风筝上的那些花朵,鲜艳得就像那群孩子的脸。

我仿佛听见了风筝在说:

给我一点点风,给我一点点与梦有关的颜色。

⑨第二天一大早,我带上亲手制作的风筝领着孩子们去了广场。

广场上人头攒动。

孩子们小心翼

翼地打开风筝,小心翼翼地打开自己,然后奔跑、奔跑,风来了!

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

我手中的线轴飞快地旋转,我的风筝追上了云朵,正在向它打听童年的消息。

⑩很多人站在那里不再走动。

很多人仰起了头。

很多人高声喊到:

“快看,多美的风筝!

”那一刻,我感觉到,适合风筝飞翔的风来了。

那些安静的、优雅的心灵回来了。

⑾其实,它们从来就不曾丢失,只是有待呼唤。

17.文章主要记叙了两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3分)

18.为什么“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可是我的城市上空却空空如也”?

请通读全文,归纳要点。

(3分)

19.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有味,请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加以赏析。

(3分)

(1)在这个简陋的巷子里,我看见风筝精疲力竭仍无法飘过城市的额头,气喘吁吁仍无法惊动半点尘俗。

(2)风,被高高密密的楼群阻隔在外面;

风,被机器的轰鸣赶往别处;风,藏在遥远的记忆里;风,躲进有歌谣的童年。

20.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21.文章结尾说:

“其实,它们从来就不曾丢失,只是有待呼唤。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四.作文。

(40分)

22、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

选一题。

(1)在你的成长经历中,一定品尝过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迎接我们的将是美好的明天,请以“翻过这一页”为题写一篇文章。

(2)穿行于人类的历史长河,随意采撷,我们都会被历史的痕迹深深震撼。

回眸昨日的点点滴滴,我们都会有一种岁月无痕的感慨在心头酝酿。

请以“有一种让我肃然起敬”为题,先补题目,后写作。

要求:

⑴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⑵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不少于600字。

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D2.B3.A4.B5.C

8、1断肠2

深秋晚景图3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12.(14分)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

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

13、作比较、列数字(评分标准:

2分),更强调突出(修饰语答到即给1分)地说明“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厌恶的颜色”(或“室内的颜色就左右着人体的状态”)。

(具体内容1分)

(二) 

17.

(1)孩子在小巷里放风筝,风筝飞不起来。

(2)我做了风筝,带孩子去广场放风筝。

18.孩子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却再也腾不出时间和空间纵情奔跑;时间都被各种补习培训填充,所有的空间都被钢铁水泥占领;缺少了放风筝的安静优雅的心灵。

19.

(1)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风筝以人的生命气息,形象地刻画了这里的风筝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孩子们没有时间去放风筝,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2)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交代了没有风的原因,表达了对童年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这样写增强了语气语势。

20.表达了对童年的无限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厌烦与不满。

21.例:

生活中一些东西并没有丢失,比如风筝、弹子等,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丢失的是人们安静、优雅的心情,如果能够拥有一份悠闲与清雅,那么快乐会重新回到身边。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

(5分)

①五月天山雪,

(李白《塞下曲六首》)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④,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⑤窈窕淑女,。

(《诗经》)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

A.虐待(nüè)   裸露(luǒ) 相形见绌(zhuó)

B.挑衅(xìn)    牟取(móu)     孤陋寡闻(lòu)

C.蓬蒿(gāo)     干涸(hé)如法炮制(páo) 

D.缄默(jiān)    酬和(hé)    颤颤巍巍(chàn)

3.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

(1)粗制滥造左右逢源一视同人 任劳任怨

(2)沧海桑田莫哀一是众目睽睽长吁短叹

(1)组改为第

(2)组改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避免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B.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的原因是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C.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了》火爆荧屏,这让很多人谈起了亲子教育的话题。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班级开展“背起行囊走四方”语文活动,请你也参与到活动中来。

5.张扬同学搜集到一些风景名胜的相关对联,但下联搞混了,请选择其中一副对联,选出和它匹配的下联,并用规范、工整的楷体把这副对联抄写在下面田字格内。

(7分)

①上联:

荷花夏送一湖水下联:

(玄武湖赏荷亭)

②上联:

矶头月涌千帆过下联:

(燕子矶烟雨楼)

③上联:

烟雨湖山六朝梦下联:

(莫愁湖胜棋楼)

④上联:

六朝豪华千古梦下联:

(鸡鸣寺)

⑤上联:

红霞白鹭明秋水下联:

(白鹭洲)

备选的下联:

A、五更清晓数声鸡B、英雄儿女一枰棋C、江上风清一燕来

D、黄菊丹枫映画桥E、柳雾春笼十里堤

上联:

下联:

胡晓健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觉得很有意思,请你一起参与问题讨论。

【材料1】古汉台网专讯位于湖南长沙市宁乡县的已故前国家主席刘少奇故居五一假期迎来大批游客,却发生游客踩刘少奇雕像头部拍照的不文明现象。

有湖南网民爆料称,本月2日在刘少奇故居修养亭拍下令人发指的一幕,一名年轻男子踩上了刘少奇雕像的头部,叫嚣着让同伴给他拍照。

不少游人看到后气愤不已,纷纷批评该名男子,可男子和他的同伴并不理会,继续拍照。

发贴的网民称,当时有试图阻止对

方,其他游客都谴责男子不文明行为,“我的父亲甚至还严词指责,可是他理都没有理,他的朋友也无一劝解。

冲上去打他不也是不文明?

事件曝光后,网民炮轰该名男子缺德,有网民说:

“没质素,景点的警察到哪去了!

”“侮辱已故国家领导人,这是典型的三无人员,无聊,无知,无耻!

”……不少网民促人肉搜索该名男子,并要求他道歉。

【材料2】漫画:

遗“陋”

 

6.⑴用一句话概括【材料1】的主要内容。

(2分)

⑵结合【材料2】,你准备对暑期计划外出旅游的同学发短信提醒说:

(30字以内)(2分)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两题。

(7分)

初夏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7.这首诗紧扣初夏的

景物、,描写生活风情,诗趣盎然。

(3分)

8.体味“闲看儿童捉柳花”一句中“捉”字的妙处。

(4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6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山佛迹院。

浴于

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

深者缒②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矣。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③,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苏轼《记游白水岩》)

【注】①幼子过:

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②缒:

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③馀甘:

即橄榄。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8分)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⑵以其境过清   

⑶折处辄为潭       ⑷顾影颓然   

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11.两个选文善于抓住特征写景,甲文中对潭中游鱼的刻画,形象地写出了潭水的 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乙文中“  ”四字,譬喻生动,写出了水的势壮、声宏、色鲜。

两文都是作者各自在被贬之后写就,含蓄表达了 的感情。

(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25分).

如今,除了去动物园,恐怕已很难看到野生动物了。

小区里的绿化虽然越来越

好,但都是些人工培植的花草,野生植物也基本见不着了。

在人们的印象里,野生动植物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2010年5月1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报告,已经印证了我们的担忧,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依然在减少,此前承诺的到2010年使生物多样性减少速度显著放慢的目标未能实现。

该报告发出警告,地球生态系统所承受的压力正在逼近若干“临界点”,如不迅速采取根本和创新性行动保护并可持续地利用地球的多种生物,支持全球经济和人类生计的自然系统有可能很快退化和崩溃。

  据有关机构统计,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消亡十分惊人。

一是速度惊人,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二是数量惊人,地球上的生物约有300万至1000万种以上,至今有案可查的仅剩150万种,目前约有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三是损失惊人,全球每年因毁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损失高达2万亿至4.5万亿美元。

今天,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与史前时期发生的情况不同,这主要的是因为有一个“明星演员”:

人类。

尽管物种灭绝确实是很早以前就开始的,其98%目前已不存在了,但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与人类对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有关,越来越多的动植物丧失了它们的家园。

同时,也与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比如,在衣着方面,对高档皮毛的追求,使得一些珍禽异兽越来越少;  ;

在居住方面,对原木实木的大量需求,致使越来越多的树木被砍伐;在出行方面,对于飞机、汽车等燃油交通工具的高度依赖,大量的碳排放直接威胁着动植物生存的生态环境。

  然而,由于生物物种减少的后果,没有水污染、大气污染那样来得直接,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是那么在意。

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所指出的,人类制造了这样的假象,认为没有生物多样性我们多少也能照样活着,或者以为生物多样性同当今世界没有多大关系。

事实上,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在一个拥有60亿人口、到2050年可能增加到90亿人口的地球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生物的多样性。

  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基础,也是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伴侣。

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少不了要利用节假日到大自然中去,通过与野外动植物的亲密接触,释放一下压力,调节一下心情。

还有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一些孤寡老人,养起了宠物,狗儿猫儿成了他们不可离弃的忠实朋友。

  我想,假若有一天,所有的动植物都离我们而去,这世界上只剩下了人类,即使我们还能活着,人类的生命之花也会因孤独而枯萎。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5月22日,有改动)

12.阅读全文,给文章拟个标题。

(4分)               

13.按要

求回答问题。

⑴文章第三段中引用了多个数据,作用是什么?

(4分)

          

    

⑵“今天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与史前时期发生的情况不同,这主要的是因为有一个‘明星演员’:

人类。

”这一句中的“明星演员”为什么加引号?

(4分)

               

14.联系上下文,将第四段横线补充完整。

(4分)

                               

15.第五段中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生物的多样性”,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其中的原因。

(4分)                               

16.每年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请你结合本文的阅读为这一天写出一条较有创意的宣传标语。

(5分)                               

17、作文:

(50分)请以“故乡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不少于600字。

中心明确,书写工整。

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