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223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天津重庆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四Word文件下载.docx

D.经细胞分化后,细胞的全能性降低

5.(单独滚动考查)人的TSD病是由氨基己糖苷酶的合成受阻引起的。

该酶主要作用于脑细胞中脂质的分解和转化。

病人的基因型为aa。

下列原因中最能解释Aa型个体像AA型个体一样健康的是(  )

A.基因A阻止了基因a的转录

B.基因a可表达一种能阻止等位基因A转录的抑制蛋白

C.在杂合子的胚胎中a突变成A,因此没有Aa型的成人

D.Aa型的个体所产生的氨基己糖苷酶数量已足够脂质分解和转化

6.(交汇滚动考查)如图所示为某高等生物细胞局部结

构模式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1代表Y染色体,则形成该细胞的场所是精巢或睾丸

B.该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最多有8条

C.要鉴定图中1的主要成分,理论上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和二苯胺

D.如果a上某点有基因B,a′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7.(交汇滚动考查)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由于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8.(2013·

芜湖模拟)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叙述有(  )

A.过程Ⅰ称为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B.与完成过程Ⅱ直接有关的核酸,只有mRNA

C.与邻近基因或抑癌基因相比,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A-U

D.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沉默,此时过程Ⅱ被抑制

9.(单独滚动考查)具有p个碱基对的1个双链DNA分子片段,含有q个腺嘌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片段即为一个基因

B.该片段分子中,碱基的比例总是(A+T)/(C+G)=1

C.若该DNA分子中碱基对任意排列,碱基对排列方式为4p种

D.该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2n(p-q)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10.(交汇滚动考查)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

B.③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

C.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

D.囊性纤维病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

11.下列细胞或生物中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是(  )

①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   ②洋葱表皮细胞

③硝化细菌④T2噬菌体

⑤人的神经细胞⑥人的骨髓细胞

⑦蓝藻⑧人的精原细胞

A.①②③⑤⑥⑦B.①③④⑥⑦⑧

C.①③④⑤⑥⑧D.①②④⑤⑧

12.(交汇滚动考查)如图中①和②表示某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段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和②所在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

B.③和④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易位

C.③和④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

D.③和④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

13.(交汇滚动考查)如图是某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A、a、B是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②若该植株是由花粉粒发育来的,则其亲本是四倍体

③若该植株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则其配子是二倍体

④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D.③④

14.(交汇滚动考查)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图中基因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细胞质

C.如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D.基因中某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15.(2013·

佛山模拟)已知a、b、c、d是某细菌DNA片段上的4个基因,如图中W表示野生型,①②③分别表示三种缺失不同基因的突变体。

若分别检测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该酶有活性,则编码该酶的基因是(  )

A.基因a  B.基因b  C.基因c  D.基因d

16.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一位男生患有两种遗传病,进一步调查后画出其家族的遗传病系谱图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病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特点是家族中世代相传

C.Ⅱ7与Ⅱ8再生一个孩子是患甲病女儿的概率为1/8

D.已知Ⅱ3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的类型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7.(2013·

沈阳模拟)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

A.10/19   B.9/19   C.1/19   D.1/2

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某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

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  )

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研究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D.研究特纳氏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19.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

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1/4

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相应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20.某女士怀上了异卵双胞胎,他们夫妇均是半乳糖血症(人类的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基因携带者。

请你帮助预测,该女士孕育的双胞胎是一男一女的概率和至少有一个小孩患有半乳糖血症的概率分别是(  )

A.1/2和7/16B.1/2和7/32

C.1/4和9/16D.1/4和7/16

21.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22.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B.②是自然选择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

23.某

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活率低的个体。

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构最可能是(  )

24.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aa的频率均为1/2[1-(1/2)n]。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

①发生了隔离    ②发生了基因频率的变化

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  D.②④⑤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25.(15分)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        ,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    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    组,原因是 。

(4)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

(5)在一块高秆(纯合子)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

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26.(12分)如图是某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

(1)Ⅲ7个体婚前应进行    ,以防止生出有遗传病的后代。

(2)通过    个体可以排除这种病是显性遗传病。

若Ⅱ4个体不带有此致病基因,Ⅲ7和Ⅲ10婚配,后代男孩患此病的几率是    。

(3)若Ⅱ4个体带有此致病基因,Ⅲ7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相关基因用B、b表示),Ⅲ7和Ⅲ10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几率是    。

(4)若Ⅱ3和Ⅱ4均不患红绿色盲且染色体数正常,但Ⅲ8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felter综合征(XXY)患者,其病因是Ⅱ代中的    个体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    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

27.(10分)甲虫幼虫期以农作物叶为食,破坏力极强,后来使用某杀虫剂进行防治,开始使用时,对甲虫防治效果显著,但随着继续使用,甲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

分析说明:

(1)甲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        ,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

    的;

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          作用。

(2)甲虫与杀虫剂之间的关系叫    。

在害虫进化过程中,属于有利变异的是    个体。

(3)下图中能反映甲虫的变化曲线的是    。

(纵坐标表示个体数目,横坐标表示抗药性由弱到强。

①表示最初状态)

(4)如图是甲虫在使用杀虫剂之后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据图分析,害虫具有抗药性应在使用杀虫剂过程    (填“前”“中”或“后”)。

(5)现代研究表明,     必将代替化学杀虫剂。

为尽快减少甲虫对农作物的影响,你认为最好的办法是                  。

28.(15分)动物多为二倍体,缺失一条染色体是单体(2n-1)。

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可以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

(1)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

该果蝇的性别是    ,对其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测定的染色体

是    (填图中字母)。

(2)从变异角度看,单体属于      。

请参照果蝇染色体组成示意图,绘制出能繁殖后代的单体果蝇的染色体组成。

(3)果蝇群体中存在无眼个体,无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无眼果蝇个体与纯合野生型个体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

无眼

野生型

F1

85

F2

79

245

据表判断,显性性状为    ,理由是:

 。

(4)根据(3)中判断结果,可利用正常无眼果蝇与野生型(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探究无眼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

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① ;

② 。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 ,则说明无眼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② 

 

答案解析

1.B 2.C 3.B

4.D 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差异的现象,是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经分化后,细胞的种类增多、数目不变,但全能性降低。

5.D 

6.B 图中因为有中心体,故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由于图中的四条染色体形状、大小都不同,即无同源染色体,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该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多有16条。

图中1代表Y染色体,说明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场所为精巢或睾丸;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理论上应选用双缩脲试剂和二苯胺进行鉴定。

a和a'

为姐妹染色单体,若不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这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一般应相同。

7.D 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Ⅱ片段上的基因存在等位基因,其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等于女性;

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X、Y染色体虽然大小、形状不同,但为同源染色体。

8.B 过程Ⅰ称为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过程Ⅱ是翻译过程,需要mRNA作为模板,tRNA作为“翻译”工具;

两段mRNA分子结合形成杂交分子,与DNA比较,其中特有的碱基对是A-U;

形成杂交分子,就不能进行翻译,不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则抑癌基因沉默。

9.C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片段不一定是一个基因,故A错误;

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所以A=T、G=C,不能推出(A+T)/(C+G)=1,故B错误;

由于各种碱基个数已定,所以该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为4p种,故C正确;

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该DNA片段中含有C为(2p-2q)×

1/2=p-q,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n-1)(p-q)个,故D错误。

10.B 翻译过程需要mRNA为模板,氨基酸为原料,核糖体为场所,tRNA为转运工具,以及酶、ATP等条件。

11.B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可以发生在任何生物体内,在细胞进行分裂DNA复制时,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神经细胞是成熟细胞,不进行分裂,不易发生基因突变。

12.C 图中①和②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上,故①和②所在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图中③和④发生了交叉互换,其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是基因重组的一种,不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

③和④形成后,随着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结束,会被平均分配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

13.B 由题干信息可判断,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则该生物含有2个染色体组;

如果是由配子发育成的,则其亲本是四倍体;

A与a的不同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一般认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重组。

14.C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

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15.B 根据题意分析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该酶有活性,表明该酶由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有而突变体②③中都没有的基因控制合成,即由基因b控制合成。

16.C 由图可以看出,Ⅱ7、Ⅱ8患甲病,但生出不患病的女儿Ⅲ11,说明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且Ⅱ7与Ⅱ8都是杂合子。

再生一个孩子是患甲病女儿的概率为3/4×

1/2=3/8。

17.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则正常的概率为81%,正常基因的频率=90%,杂合子的概率为18%,若妻子为杂合子,其概率=18%/19%=18/19,所生子女正常的概率为1/2×

18/19=9/19,则不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0/19。

18.B 首先应明确被调查的遗传病最好是单基因遗传病。

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引起的,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特纳氏综合征是女性缺少第二条X染色体引起的,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只有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另外,要明确的是只有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才可得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在群体中随机调查,只能得到遗传病的发病率。

19.C 20.A 21.B 

22.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导致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生物的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

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3.B 从图中可见,亲本AA基因型繁殖成活率低的个体数多,而aa基因型繁殖成活率低的个体数少。

24.C 豌豆仍在一个地域,仍是一个物种,没有发生隔离;

连续自交n次,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但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故没有发生进化。

25.【解析】

(1)将F1高秆抗病类型自交,在F2中可获得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和矮秆易感病四种表现型,从四种表现型个体中选择矮秆抗病Ⅰ。

该矮秆抗病小麦的基因组成为ttRR或ttRr,其中,不能稳定遗传的(ttRr)在矮秆抗病植株中占2/3。

(2)B组中矮秆抗病Ⅱ是由F1高秆抗病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直接获得,其基因组成为tR,属于单倍体,高度不育。

(3)由题干信息可知,A为杂交育种,B为单倍体育种,C为诱变育种,因诱变育种具有突变率低且不定向等特点,所以C组最不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

(4)矮秆抗病Ⅱ是单倍体,要经过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才能得到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

(5)一块高秆(纯合子)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属于变异。

导致变异的原因有两种:

环境条件导致的不可遗传的变异和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

所以,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可能原因的实验思路是通过判断该变异性状能否遗传来获得结论,若该变异性状能遗传,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若该变异性状不能遗传,则是由环境引起的。

实验方法有两种,其一,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二代中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

其二,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

(1)自交 2/3 

(2)Ⅱ

(3)C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4)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5)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

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中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

否则,矮秆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

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

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26.【解析】

(1)易忽略题中的“婚前”这一限制条件,易错答为产前诊断。

(2)中不能只答Ⅲ8而忽略亲代Ⅱ3、Ⅱ4。

若Ⅱ4个体不带有此致病基因,则该病肯定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Ⅲ7和Ⅲ10的基因型分别是1/2XAXa、1/2XAXA和XAY,后代男孩患此病的几率是1/2×

1/2=1/4。

(3)若Ⅱ4个体带有此致病基因,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因Ⅲ7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故Ⅲ7基因型是1/3AAXBXb、2/3AaXBXb,Ⅲ10的基因型是AaXBY。

两者婚配后,生出的孩子患该病的几率是2/3×

1/4=1/6,不患该病的几率是5/6;

生出的孩子患红绿色盲的几率是1/4,不患红绿色盲的几率是3/4。

故生下患病孩子的几率=1-正常的概率=1-5/6×

3/4=3/8。

(4)根据题意可知,Ⅲ8的基因型是XbXbY,因Ⅱ4肯定不含红绿色盲基因,故致病基因来自Ⅱ3。

又因Ⅱ3正常,则其基因型应是XBX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后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没有分开而是移向同一极。

(1)遗传咨询

(2)Ⅱ3、Ⅱ4、Ⅲ8 1/4

(3)3/8 (4)Ⅱ3 二

27.【解析】

(1)甲虫与杀虫剂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由于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甲虫种群个体抗药性存在着差异。

(2)杀虫剂对甲虫起了选择作用,其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是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无抗药性的个体会被淘汰。

(3)经过一代一代的选择,甲虫种群中具有抗药性个体数量会增加(c曲线),抗药性很强的个体占少数。

(4)从使用杀虫剂之后甲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可见,害虫具有抗药性应在使用杀虫剂过程之前,如果在过程中或过程后,甲虫会灭绝。

(5)为了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生物杀虫剂必将代替化学杀虫剂。

为尽快减少甲虫的危害,根据甲虫在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特点,可以喷洒蜕皮激素类似物,减少幼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1)差异 不定向 选择

(2)生存斗争 具有抗药性的

(3)c (4)前

(5)生物杀虫剂 喷洒蜕皮激素类似物

28.答案:

(1)雄性 a、a'

、b、c、d(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

见图

(3)野生型

F1全为野生型(F2中野生型∶无眼为3∶1)

(4)实验步骤:

①让正常无眼果蝇个体与野生型(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获得子代

②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

①子代中出现野生型果蝇和无眼果蝇且比例为1∶1

②若子代全为野生型,说明无眼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