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223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下载.docx

(P43)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5×

5=25分)

1.社会保障——以立法的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稳定机制。

(P7)

2.就业关联制度——属于“收入维持”方案的一种。

它规定:

享受年金或其他定期补助的权利,一般取决于工作或独立劳动时间(即工龄)的长短;

家属津贴和工作保障则取决于是否存在雇佣关系。

政府是所有保障待遇的最后保证人。

(P12)

3.普遍保障制度——属于“收入维持”方案的一种。

又称按“人头”补助制度,即对公民或居民,不论其收入、工作或财产如何,均按统一的标准提供现金补助。

补助资金通常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的拨款,补助金一般普遍适用于已在这个国家居住达到规定年限的申请人。

4.储蓄保险金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制度,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它要求企业和职工定期交纳规定的保险金,共同出资建立特别基金,款项记入每个雇员的账户,专款专用。

当雇员发生规定的偶然事故时,按照规定将各账户下的储蓄保险金连同利息一次发还给受益人。

但在有些情况下,受益人也可自行选择分期领取本金或遗属恤金。

(P12~13)

5.社会保障体系——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

(P16)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目前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P20)

A、社会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公务员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

B、社会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乡村“五保”制度等

C、社会福利——全民保健、残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教育福利、住房福利。

D、军人保障——军人社会保障、军人抚恤、退伍军人安置、军人福利、军属优待。

E、其他制度——公务员医疗补助、住房公积金等

或者答: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

2.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P21)

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的范畴及其发生发展,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保障体系及其构成,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等。

3.简述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的主要内容(P21~22)

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原则,不同筹资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规模的确定和结构优化,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原则、方式及程序,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不同的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特点及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投资的理论和方法等。

4.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P22)

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构成要素及构成内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社会保障的制度的历史、现状和目标模式,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和比较等。

四、论述题(每题10分10×

2=20分)

1.论述福利经济学、福利国家论和福利制度的基本观点(按:

“福利制度”应为“福利国家制度”)(P23~24)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福利也越大;

收入越平均,福利也越多。

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同等数量的收入或货币,对于穷人的“边际效用”要比富人的大。

因此主张实行均等化政策。

福利国家论的基本观点:

1.收入均等化,通过对不同收入阶层的赋税差别来实现再分配;

2.社会福利化,即通过国家提出一整套津贴补助、社会保险和公共救济制度,以期实现“现代自由民主”的国家,即高福利型国家;

3.充分就业化,4.国有化和计划化、工程社会化,5.混合经济论。

福利国家制度是社会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在英国政府委托下提出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报告的实践。

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以部分工业国有化、实现充分就业和社会福利为纲领,并先后实行了社会保险、工业伤亡、家庭补助、社会保健四种社会福利法案。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指导书(广东电大2004年10月编印)

2.试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P42~5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2大时期,7个阶段。

1.创建时期

(1)初创时期(1949—1956)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

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实行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

二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实行的社会保险。

而且社会保险的对象只是城镇劳动者,没有覆盖全体公民。

(2)初步调整时期(1957—1966)

调整重点(目标):

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统一起来

(3)停滞时期(1966—1976“文革”时期)

①社会保障的统筹工作停止②社会保险沦为企业保险③影响了社会保险保险资金的积累

(4)恢复时期(1976—1986)

2.改革时期

(1)第一阶段(1986~1993)

改革的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贫困地区的乡村贫困问题

改革的重点内容:

国家责任得到适当控制和调整,改变单位办社会保障事务的做法

社会保障社会化开始替代社会保障单位化。

(2)第二阶段(1993~1997)

以1993.11.14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以其中对社会保障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与原则规范为主要标志。

以养老保险改革和医疗保险改革为重点

1996以来:

国务院作出了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并部署实施,各地各部门按“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与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接轨,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运用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路子。

1997年,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年7月)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从局部地区的试点和探索走向全国统一的制度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3)第三阶段(1998年以来)

进入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有三:

(P42~43)

①在保留民政部的同时,新组建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对统一了社会保障管理体制(1998.3)

②社会保障全面走向社会化,成为改革旧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建设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明确目标。

③超越了片面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单纯为经济服务的观念,开始将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安排来建设。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即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P49~51)

按:

此题答案与采用旧教材所作答案有较大不同。

作业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1×

29=29分)

1.(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旧P37)(P55)

2.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社会保障分配)。

(P53)

3.社会保障分配贯穿于社会保障的全过程,其规划实施的第一步是组织(社会保障收入),其最终举措是组织(社会保障支出)。

4.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收支平衡)的原则,这种原则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横向平衡);

另一种是(纵向平衡)。

(P55)

5.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方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三种。

(P55~56)

6.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基本形式有(现金补助)、(实物补助)。

(P59)

7.从原则上讲,社会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P62)

8.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安全性原则)、(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

(P67~68)

9.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制度)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P84)

10.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

(P95)

11.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

(P104)

12.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多达(300)多种,有(七)大类。

(P112)

13.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保障的(普遍化)和制度的(多元化)。

(P123)

14.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所进行的“统帐结合”的改革,正是借鉴了新加坡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的成功经验。

(P125)

旧版本次作业的填空题共15题,其中第14题为:

“俄罗斯实行养老金和(物价水平)挂钩。

”新版的第14题在旧版中为第15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6×

3=18分)

1.社会保障基金——指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通过各种渠道建立起来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经费。

2.社会保障分配——指政府或社会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安排征缴和使用社会保障基金,以完成社会保障制度所设定的目标的各项活动。

3.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是社会保险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特定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期获得适当预期收益的投资行为。

(P67)

三、简答题(每题8分8×

3=24分)

1.简述社会保障有关的再分配关系(P53~55)

(1)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2)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3)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4)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5)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2.简述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主要渠道(P55)

(1)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预算拨款

(2)企业(用人单位)按制度规定的交费

(3)个人的交费

(4)社会保障基金的结存和增值

(5)国内外各界的社会保障捐赠

3.简述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P69)

(1)银行存款

(2)信托存款

(3)不动产投资

(4)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投资

(5)直接贷款或委托贷款

四、论述题(29分)

答题要点:

(1)属何种保障类型?

(2)社保体系的构成(3)基本特点(4)积极作用与存在问题

1.试比较英国、德国、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16分)

答: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福利国家型的社会保障制度。

其所包括的项目有40多种,主要涉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福利津贴、社会服务、医疗保健等方面。

社会保险包括: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

津贴补助包括:

儿童津贴、孀妇津贴、住房补贴、免费教育。

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制度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英国福利制度在给人们提供社会安全保障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福利支出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负担过重;

其次,来自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使社会福利支出日益庞大;

第三,失业率居高不下,一方面减少了政府的税收来源,一方面又增加了失业救济的负担;

第四,办事机构臃肿,经济效率低下。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

其主要内容有:

社会保险(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住房补贴等。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实施这样的社会保险制度,对德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①社会保障的支出增长率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大大加重了联邦政府的财政困难,使政府利用财政手段来刺激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大削弱。

②社会保障费用持续上升,使劳动力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上涨,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并最终影响主要依赖国际市场的国民经济。

③两德统一后,东西部居民在社会保障制度、资金来源、保障待遇水平及组织管理方式上均有很大的不同。

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个人储备积累型的社会保障制度。

其以中央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内容。

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具体内容:

①保障对象:

凡受雇雇员,其月收入在800新元以上者,一律参加公积金;

雇主及个体经营者也一律参加;

②缴费办法:

雇主和雇员均按一定比例缴交公积金;

③公积金安排:

加入公积金的成员每人都有三个帐户:

普通帐户、特别帐户和保健储蓄帐户,用途各不相同,不得串支。

与许多发达国家明显不同的是,新加坡没有对失业问题的公积金的安排,政府对失业者的唯一帮助,是为失业者提供就业岗位,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员工技能和转岗培训,使失业者尽快重新就业。

新加坡的中央积金制度对新加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它在国家财政没有沉重的福利包袱的前提下使人民有了养老、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切实保障;

其次是在促进新加坡经济以每年平均10%的增长速度递增的同时,确保了社会保障累积基金的增值;

第三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生产臭味相投性,克服了人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过分依赖心理。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新加坡的中央积金制度在社会成员之间没有互济特征,与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即社会性和互济性不相吻合,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它不能称得上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其提供的保障水平参差不一,差距悬殊,特别是年轻雇员和低薪雇员的生活保障水平较低。

第三,过度的储蓄,降低了人们的当期消费,限制了国内有效社会需求的满足,同时,人们未来的基本生活保障变现将有相当的风险。

第四,过高的缴费比率,降低了人民储蓄的可能性。

2.试比较瑞典和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3分)

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福利国家型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福利(由子女津贴、免费教育、老人福利和住房补贴组成)、社会救助。

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

其积极效果有:

①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②居民收入的均等化;

③经济和社会稳定。

但其高福利靠的是高税收,并必然导致国家承担过多,包袱过重,引发“瑞典病”:

①公共福利支出膨胀;

②税负过重;

③高通货膨胀。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包括老年、残疾、遗属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包括住房保障、教育保障)。

其特点有:

①社会保障制度内容丰富,项目繁多,但保障程度不高;

②资金来源多渠道;

③多层次的保障管理体系;

④强制和自愿相结合。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作用:

保障了全体美国公民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贫穷者的基本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阶段矛盾,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随着美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社会保障中用于养老和医疗的费用支出日益庞大,加上失业人员的失业救济压力,政府在这方面的包袱越来越沉重,继而不得不推行赤字财政。

第二,社会保障的费用主要来源于征税,项目齐全、内容繁多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提供人们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

简答要点:

1.瑞典推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

美国实行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多样化和全面性特点。

具体表现在:

(1)社会保障内容丰富,项目繁多(300多种、七大类),但保障程度不高;

(2)资金来源多渠道;

(3)多层次的保障管理体系;

(4)强制和自愿相结合。

2.瑞典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是累进制的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收;

而美国的社会保障渠道较多。

3.瑞典的社会保障水平高,而美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不高。

4.美国的福利支出膨胀问题不及瑞典的严重。

作业三

33=33分)

1.社会救助的对象是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具有(最低保障)性质。

(P138)

2.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着(救济范围窄)、(救济标准低)、(救济工作随意性大)等问题。

(P153)

3.1993年6月1日,我国(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P156)

4.一般认为,社会保险包括(养老)、(残疾)、(遗属)、(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七大块保险内容。

(旧教材P142)(P180)

5.一般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德国,以(1889)年德国首相俾斯麦颁布(《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为标志。

(P185)

6.养老保险的四种类型是:

(自保公助)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福利国家)型的“全民保险”、(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P188~190)

7.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50)年代初期。

(P197)

8.“文革”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改为(“企业保险”)。

(P198)

9.从(1984)年起,我国开始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范围内进行以(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

(P199)

10.我国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会合)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个人账户”概念,标志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创新。

(P201)

1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摸索。

(P218)

12.医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中最古老的项目,始建于(德国),后迅速向其他工业化国家推进。

(P236)

13.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德国,(1883)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14.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办法。

(P248)

15.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

旧版本次作业的填空题共16题,其中第2题为:

“我国扶贫解困的首要任务是消除(绝对贫困),我国目前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者的(量(数量))和(度(贫困程度))”(详见教材P141,147)。

新版中填空题2-15题在旧版中为3—16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4×

4=16分)

1.社会救助——对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经济、环境、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由政府主导或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通过再分配的形式给予救助,以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制度。

(P137)

或答:

社会救助是国家及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不幸事故等和生活在贫困线或最低生活标准下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济和援助,以维护这些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2.贫困线——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法,以社会成员为购买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或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物品或服务,而必须获得或花费的一定数量的货币金额所确定的一条具有法律参照意义的标准线。

(P141)按:

3.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根据这项制度,劳动者在达到一定的条件,如年龄、身体状况、工龄或参保期限等,即可从国家有关保障机构领取养老金,从而使自己年老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P181)

4.医疗社会保险——在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并失去经济来源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按照有关立法,对受保人提供医疗服务和一定的收入补偿的保险制度。

(P228)

三、简答题(每题6分6×

5=30分)

1.简述社会救助的对象(P139-140)

(1)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人

(2)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活暂时困难的人

(3)城乡贫困者

2.简述确定贫困线的几种方法(P141-143)

(1)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确定贫困。

食物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例就是恩格尔系数。

一般认为,恩格尔系数超过59%,属于绝对贫困家庭。

(2)一些发达国家用相对的方法来衡量贫困。

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贫困标准和一个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保持一定比例。

(3)市场菜篮子方法。

即以人们日常最起码消费支出的总费用作为划定贫困的标准,具体包括人们的食品、生活必需品和参与社会日常生活的费用。

(4)生活形态式方法。

以当地大多数人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哪些人生活形态上是属于贫困的,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调查,进行有关援助。

3.简述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和作用

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

(P181)

(1)推行保险立法化

(2)筹资渠道多元化(3)享受待遇标准化

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

(P183~184)

(1)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强化劳动者的自我保障意识,使养老从家庭代际反哺方式转向自我保障。

(3)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缓解养老压力或答:

在当今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具有特别重要和现实的作用。

4.简述医疗保险的特征(P228~229)

(1)主要为国民提供健康保障

(2)保障的手段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3)涉及的关系较复杂或答:

医疗社会保险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更复杂

(4)(社会效应)见效较慢或答:

一项医疗保险制度是否成功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反映出来。

5.简述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P243~246)

(1)全民保健,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基金来源,以全民为服务对象,由国家卫生机构直接组织实施的一项医疗服务制度,重点在疾病预防。

(2)城镇的公费医疗制度,是对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及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的一项免费医疗和预防疾病的医疗保健制度。

(3)城镇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制度,是以企业为责任主体,对企业职工及其家属实施免费医疗的制度。

(4)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面向农民,以社队集体为单位,由集体和个人共同集资,并为本乡村居民提供免费或低费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的医疗保险制度。

四、论述题(21分)

1.论述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及前景(10分)(旧教材P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