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2288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31探究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研碎后放入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得到待检液。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①淀粉的检验

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碘水,观察到溶液____________

饼干中含有淀粉

②碳酸盐的检验

另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饼干中含有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交流讨论】

(1)饼干中的________元素可减少人体骨质疏松、畸形、佝偻病的发生,有利于人体健康。

(2)饼干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如何进一步确认饼干中含有两种碳酸盐?

将剩余待检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固体2至3次;

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反应的现象,则证明讲干中既有碳酸钙,又有碳酸钠。

Ⅱ.定量检测:

饼干中碳酸钠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按图9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取一小包饼干研碎后放入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

③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后倒入容器A,按图示装入其他药品(试剂X用于吸收挥发出来的HCl,它不与CO2反应);

④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后,关闭止水夹;

⑤用电子天平称量干燥管的质量,记录数据m1;

⑥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滴加;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重复步骤⑤,记录数据m2。

【交流讨论】步骤③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m2—m1=0.088g,则这包饼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g。

【答案】Ⅰ.①蓝色②CO32-、HCO3-

(1)钙

(2)CaCO3+2HCl==MgCl2+H2O+CO2↑

【深入探究】残留固体和洗涤液中分别

Ⅱ.【实验步骤】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后,关闭止水夹

【交流讨论】滤液中含有溶解的碳酸钠,洗涤液中也含有溶解的碳酸钠,两者合并确保样品的碳酸钠不损失,全部参与反应

【数据处理】0.212

3.(2019·

淮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

(1)实验室依次编号为1、2、3、4的药品柜中,分别存放常见的酸、碱、盐和酸碱指示剂。

小刚欲使用熟石灰,他需从_____号柜中取出。

(2)小涵发现盛放Na2CO3与NaCl两种溶液的试剂瓶标签脱落,为鉴别两种溶液,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为Na2CO3,则观察到溶液变为____色。

(3)小文从柜中取出标有“10%NaOH溶液”的试剂瓶,取少量样品加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判断该NaOH溶液中含有Na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

__________。

小文同学对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一系列实验,实现药品再利用。

Ⅰ.测定NaOH溶液中有Na2CO3的质量分数

【实验操作】取40.0g10%的NaOH溶液样品进行如题所示的实验。

【数据处理】

①所取用盐酸(溶质质量分数7.3%)的质量理论上不少于____g。

②图中,反应前后天平示数相差1.1g,计算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Ⅱ.变质的NaOH溶液再利用

小文将剩余NaOH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经计算所需的熟石灰粉末,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到NaOH溶液和滤渣,充分搅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实验产生的废液和废渣倒入指定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溶液中除一定存在的溶质外,可能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

同学们再次实验,确认成分后,对废液回收利用,绿色排放。

【答案】

(1)2

(2)红(3)2NaOH+CO2=Na2CO3+H2O

Ⅰ.①50.0

②解:

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44

x1.1g

x=2.65g

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

100%=6.6%。

答:

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6.6%。

Ⅱ.让溶液中的碳酸钠与熟石灰充分反应,完全除去

(4)CaCl2

4.(2019·

南京)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实验探究】

(2)如图1所示,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滴加了紫色石溶液的蒸馏水的试管中,轻轻振荡汽水瓶,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加热上述试管,发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紫色,写出上述変化过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

(4)如图所示,在C处放入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完成以下实验:

在A处持续而缓缓地通入气体X。

当关闭K时,C处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

当打开K后,C处的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

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的二氧化碳,则B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填字母);

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则B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填字母)。

A.浓硫酸B.氢氧化钠溶液C.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交流反思】

(5)该小组用空气样品和提高二氧化碳含量的空气的样品,控制相同条件测定二者在光照前后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

则与空气样品对应的温度变化曲线是(填“a”或“b”),二氧化碳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请简述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功与过(各写一点)。

(1)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发生反应

(2)CO2+H2O=H2CO3H2CO3

H2O+CO2↑

(3)一定温度下,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4)ABAB

(5)a功:

温室效应使全球地表温度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等;

过:

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或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使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

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等,答一点即可)

5.(2019·

泰州)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对某些盐的性质开展了探究活动。

研究主题:

探究FeCl3溶液加热、灼烧的变化。

相关信息:

酒精(C2H5OH)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Fe2O3反应;

Fe和Fe3O4,易被磁铁吸引,FeO是一种黑色固体。

不能被磁铁吸引;

Fe3O4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1)实验一:

将大约20mL饱和FeCl3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沸腾后发现溶液中逐渐产生红褐色浑浊。

①FeCl3溶液呈黄色主要是因为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

②加热时,FeCl3溶液易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的物质和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实验启示,FeCl3溶液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_____(填“能”或“不能”)获得FeCl3固体。

(2)实验二:

将实验一蒸发获得的红褐色固体转移到坩埚中灼烧,颜色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

①此过程发生分解反应,除生成红棕色物质外,还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加热分解也能得到对应的金属氧化物,结合实验,从物质类别及其溶解性推断,通过加热分解______________可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

(3)实验三:

小组同学用多根玻璃棒蘸取饱和FeCl3溶液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随着加热时间的持续,在1分钟内观察到玻璃棒表面颜色的变化依次为:

黄色、红褐色、红棕色、黑色。

①实验三相对于实验一和二,优点是______________(答1点即可)。

②同学们对黑色物质的成分产生了疑问。

联系酒精的可燃性、还原性等相关性质,对黑色物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经讨论认为,可能是___________和Fe3O4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③为了确定黑色物质的成分,收集黑色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观察现象

黑色粉末全部被磁铁吸引

综合实验现象判断,此黑色物质成分是____________

向装有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但无气泡产生

(4)拓展延伸

①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出现红褐色物质,可向其中滴加少量的______________溶液。

②结合已学知识,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Fe2O3发生还原反应时,反应前后铁元素化合价一般呈______(填“上升”或“下降”)的变化。

(1)①Fe3+②FeCl3+3H2O

2Fe(OH)3↓+3HCl③不能

(2)①2Fe(OH)3

Fe2O3+3H2O②难溶性碱

(3)①多组实验,实验过程中现象更明显②C、Fe、FeO③Fe3O4(4)①稀盐酸②下降

6.(2019·

徐州)某兴趣小组对氨气(NH3)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1)按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盛有少量浓氨水,小烧杯B中盛有少量含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几分钟后,B中溶液变红,原因是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进入溶液中产生了

(填离子符号)。

若取少许B中变红后的溶液在试管中加热,你认为溶液颜色会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2)图2是该小组对图1装置的改进,和图1相比,其优点有(任写一条)。

【提出问题】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

【查阅资料】常温常压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图3装置验证。

【进行实验】步骤1:

按图3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

步骤2:

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把玻璃管插入烧杯的水中。

步骤3:

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填具体操作),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实验完毕,向烧瓶内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将其转化为可用作氮肥的(NH4)2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拓展】实验后请教老师知道,氨水中的NH3大部分与H2O结合成一水合氨(NH3·

H2O),则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H2O、、(都填化学式)。

【答案】【实验回顾】

(1)OH-变浅

(2)环保(合理即可)【进行实验】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帽烧杯中的水被吸入烧瓶中氨气溶于水,烧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2NH3·

H2O+H2SO4=(NH4)2SO4+2H2O【反思拓展】NH3·

H2ONH3

7.(2019·

无锡)水产养殖的速效增氧剂“鱼浮灵”的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

)。

某化学研究小组对“鱼浮灵”的制备、成分测定及增氧原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过氧碳酸钠有

的双重性质;

50℃开始分解。

②过氧碳酸钠在异丙醇(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低。

Ⅰ.“鱼浮灵”的制备。

实验室用

与稳定剂的混合溶液和30%的

溶液反应制备过氧碳酸钠,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

(1)反应温度不能超过2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结束后,停止搅拌,向反应液中加入异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获得过氧碳酸钠固体。

加入异丙醇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Ⅱ.“鱼浮灵”的成分测定。

【定性检测】检测过氧碳酸钠溶液中的成分。

(3)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取样,加入

粉末,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木条复燃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含有

【定量研究】测定“鱼浮灵”中过氧碳酸钠的组成。

实验③:

称取一定质量的“鱼浮灵”样品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

,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钡(

)固体3.94g。

实验④:

另称取相同质量的“鱼浮灵”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再逐滴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反应,消耗

的质量为1.896g,该反应的原理是:

(4)计算确定过氧碳酸钠(

)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Ⅲ.“鱼浮灵”的增氧原理。

研究小组通过测定常温下相同时间内水溶液中溶解氧的变化,探究

分解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对比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编号

试剂

溶液

固体

pH

6.96

6.01

8.14

8.15

9.26

溶解氧

5.68

6.44

9.11

9.12

10.97

(5)由实验②可知,常温下,过氧化氢水溶液呈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6)过氧碳酸钠可以速效增氧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常温下鱼浮灵在水中能很快分解产生氧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

(2)使过氧碳酸钠固体尽可能多的析出

(3)2H2O2MnO22H2O+O2↑;

取样,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试管口;

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玻璃片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2Na2CO3·

3H2O2(5)酸性

(6)过氧碳酸钠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加快了H2O2分解,使水中溶解氧迅速增加

8.(2018·

淮安)水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某兴趣小组收集了一部分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不考虑其他成分对实验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Mg(OH)2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2O;

②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

【探究活动一】验证水垢中的CaCO3和Mg(OH)2

(1)小斌取一定量水垢样品,高温灼烧,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变色;

得出结论:

水垢中含有CaCO3和Mg(OH)2。

(2)小红提出小斌的实验方案存在明显缺陷,小红的理由是。

【探究活动二】分离水垢中的CaCO3和Mg(OH)2

小林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部分产物已略去):

(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2)滤液A中的溶质有(用化学式表示)。

(3)加入MgCl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操作II的实验步骤是。

【答案】【探究活动一】

(1)蓝 

(2)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会带出水蒸气 

【探究活动二】

(1)漏斗 

(2)CaCl2、MgCl2、HCl (3) MgCl2+Ca(OH)2═Mg(OH)2↓+CaCl2 (4)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

9.(2018•南京)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l)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  。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  。

【提出问题】

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查阅资料】

物质

钠与水

铝与水

汞与水

能否发生反应

能反应

不反应

【交流与讨论】

(I)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

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

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举一例)  。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

(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图2),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

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  (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

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

(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  。

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

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  。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液。

(l)①2Al+6HCl═2AlCl3+3H2↑

②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2)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钾、钙、钠除外)

(1)4Al+3O2═2A12O3

(2)用砂纸打磨

(1)2Al+3HgCl2═2AlCl3+3Hg

(2)上升

【实验结论】2Al+6H2O=2Al(OH)3↓+3H2↑

(1)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解析】【实验回顾】

(l)①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6HCl═2AlCl3+3H2↑。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

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钾、钙、钠除外)。

(1)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12O3。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时,可以用砂纸打磨。

(1)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HgCl2═2AlCl3+3Hg。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6H2O=2Al(OH)3↓+3H2↑。

(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

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10.(2018·

盐城)盐城盛产海盐。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市场购到粗盐,带回实验家进行提纯。

①在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填仪器名称).

②配制50%质量分数为6%的NaC1溶液,需称量NaCl固体_____g,若用粗盐配制上述解液,则所配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探究活动:

以NaCl为原料可以制取金属钠。

兴趣小组同学认为Na是活泼金属,能与CuSO4等盐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单质。

【提出问题】Na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有Cu生成?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I.向大试行中加入一定体积煤油。

II.用小刀切一小块钠,放入大试管,塞上橡皮塞。

III.打开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

使煤油的液面升至胶塞,关闭活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Na在煤油与溶液交界处上下来回振动。

表面产生气泡,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2)溶液颜色逐渐变淡,有蓝色絮状沉淀和少量黑色固体生成。

(3)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放在尖嘴管口处,气体被点燃。

【查阅资料】①Na通常存放在煤油中 

 

②煤油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③2Na+2H2O=2NaOH+H2↑ 

④Cu(OH)2

CuO+H2O

【实验分析】

①根据上述信息,可获知金属销的物理性质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便域添加CuSO4溶液②收集气体 

③防止压强过大冲开活塞

(3)对于产生的气体,有些同学猜想是H2,有些同学猜想是SO2。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排除了SO2,理由是________。

经过进一步实验,确认气体是H2.

(4)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渣滴加足量稀硫酸,滤渣完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