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331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docx

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3

2004年语文学科考前大串讲(修改稿)

南京市中华中学   汪永亮

第一部分

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

 一、语   音

   多音字,是语音考查的重中之重,因为在汉字中,多音字占有相当的比例。

因此在复习的时候,要记住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读音。

【示例】1选出各题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A.假期(qī)角(jué)逐差(chā)强人意   

B.血泊(pō)纰(pí)缪相形见绌(chù)

C.勾(gōu)当温馨(xīn)蹉(cuō)跎岁月   

D.轶(yì)事比较(jiǎo)咄(duō)咄怪事 

【答案】A(B项"纰"读pī;C项"勾"读gòu;D项"较"读jiào)

【示例】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乘chéng  乘机    上乘    乘风破浪      

B.剥bō     剥削    剥皮    生吞活剥     

C.血xuè   心血    贫血    血淋淋      

D.削xuē     瘦削    削梨    日削月割

【答案】A(B剥皮bāo,C血淋淋xiě,D削梨xiāo。

) 

二、字 形

  产生错别字,除了主观原因外,客观上,汉字的量多、难写、难认、难记,也是重要的原因。

就产生错别字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因形近而错。

如将“病入膏肓”写成“病人膏盲”,将“脍炙人口”写成“脍灸人口”,还有“已”、“己”、“巳”分辨不清,“戊”、“戌”、“戎”、“戍”区别不出。

 

(2)因音近而错。

如将“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将“墨守成规”写成“默守成规”。

 (3)受上下文的影响而错。

如将“安排”写成“按排”,“灯泡”写“灯炮”、“清晰”写成“清淅”。

 (4)因音近义通而错。

所谓音近义通是指,读音相近或相同,意义上能讲得通。

这一类情况主要出现在成语中。

如将“弱不禁风”写成“弱不经风”。

“禁”是承受的意思,“经”有经受的意思。

这些字放在词语中虽都能讲得通,但成语因其约定俗成,而不能随便更改其中的字。

【示例】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络      渎职         重叠         无耻滥言

 B.赊欠      对峙         缅怀         过犹不及

  C.媒介      奏效         蔓延         再接再厉

  D.真谛      熏陶         挑衅         一蹶不振

【答案】A(“无耻滥言”应作“无耻谰言”)

【示例】2 下列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无理谩骂       优柔寡断             蜂涌而至             坦陈己见

  B.绿草如荫       源远流长             出奇制胜             各行其是

 C.改弦更章       事必恭亲             人才倍出             无事生非

 D.劳民伤财       叹为观止             恻隐之心             不假思索

【答案】A(A无理谩骂—无礼谩骂 蜂涌而至—蜂拥而至;B绿草如荫—绿划如茵;C改弦更章—改弦更张;D全部正确) 避免错别字的方法

 掌握点汉字的构造知识。

尽管高考已不考汉字的构造了,但我们知道汉字是表义体系的文字,它的字形与意义有一定的联系。

汉字的构造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汉字的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从字形和构造入手,理解一个字的意义。

如“月”是肉的意思,有“月”组成的“肓”,古代医学上指的是心脏和隔膜之间;“目”是眼睛的意思,“盲”是瞎子的意思。

“胫”指的是腿,而“径”是路的意思。

“炙”是一个会意字,它的上半部分也是“肉”的意思,把肉放在火上烤,就是烤肉,而“灸”是一个形声字,是针灸的“灸”。

由此看来了解汉字的构造对避免错别字是有帮助的。

三、词  语

   

(1)实词

   考查题型:

选择恰当的实词填空。

   考查重点:

辨析、选用同义、近义词。

   解题方法:

   要想做好词语辨析题,最主要在于能正确理解词语,能“意会”某个词语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的词义;能准确辨析某个词语与其近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适用程度,形成正确的语感。

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

 ①从词义的角度辨析。

  

   A、词义的轻重。

如:

“轻视”、“蔑视”和“藐视”,它们的词义由轻到重。

   B、词义的范围大小。

如:

“战争”、“战役”和“战斗”,它们的范围从大到小。

又如“局面”与“场面”、“导致”与“致使”等等。

    

   C、词义的感情色彩。

如:

“故意”与“蓄意”,“谋取”与“牟取”,存在着褒贬之分。

另外有些词无所谓褒贬,是中性词,那它的感情色彩就要看具体语境而定了。

 ②从词的用法的角度辨析。

   A、词语的搭配。

不同的词往往有不同的固定的搭配对象。

如:

“发扬”与“发挥”,前者多与“传统”“精神”“风格”“作风”等词搭配,多指在原状态下的前进、发展;后者多与“作用”“特长”“优势”等词语搭配,多指原特点性能的充分表现。

   B、词性和句法功能。

如:

“节约”(动)与“节俭”(形),“充分”(形)与“充满”(动)等。

名词或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动词或形容词充当句子的谓语,这也是词语辨析的一个角度。

  

 ③从词的语体、适用场合角度辨析。

   A、口语与书面语。

如“溜达”与“散步”,“聊天”与“谈话”等。

   B、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

如:

“商谈”与“商量”。

C、主动与被动。

如“敬赠”与“惠赠”,“征询”与“垂询”等。

【示例】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________之一。

考古发现________,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__________。

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 表明 共存   B.发祥地 证明 并存

  C.发源地 证明 并存   D.发祥地 表明 共存

  答案:

  分析:

句中,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的地方,应该是“发祥地”,因为“发源”指河流开始流出,起源:

而“发祥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的起源的地方。

第二组词语的选择则取决于句中讲考古发现、证实一个事实,要用“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而“表明”的意思是“表示清楚”,在此句中不适用。

“并存”较“共存”更突出两件事同时进行或同等对待。

(2)虚词

 考查题型:

1、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常见的错误类型:

重复使用、滥用、故意混淆关系

 解题方法:

    ①从虚词的适用范围、词义轻重、特定语境等角度进行辨析。

这要求我们准确地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如:

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2000年高考题)

   “一再”和“再三”在一些词典中的解释都是“一次又一次”,二者有时也可以互换使用。

如“母亲一再/再三嘱咐孩子要注意安全”。

但这两个副词在用法上也有一些区别,这种区别中有一个主要条件就是:

在表示人的主动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用“一再”和“再三”都可以,如上面的例子。

但在不是人的主动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就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试题中的①句的情况就是这样。

因为“动荡”的主体不是人,而是“中美关系”;“动荡”也不是人所主动做出的某种动作行为,而是对“中美关系”状况的一种陈述,所以这句中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

   ②从词语的搭配角度辨析,根据不同的表达关系确定关联词。

这需要我们记住不同表达关系的关联词的固定搭配。

   如:

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2003年高考题)

   本句所给的选择有两个:

不仅是/而且是;不是/而是。

前者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后者则是表示并列关系的。

根据本句中前后分句的表达关系来看,显然后一分句在意思上比前一分句更进一层,因此应选择不仅是/而且是。

(3)成语(包括熟语)

成语的考查是个难点。

近几年来,高考都有相当难度的成语辨析。

如:

巧夺天工、差强人意、首当其冲、望其项背、美轮美奂、淋漓尽致等。

这些成语由于社会错误使用的频率比较高,往往引起读者的误解,因而增大了辨析的难度。

如“万人空巷”,错在社会,却打在考生的身上。

高考正确使用成语的命题走向,有三个特点:

一是从近年的常见常用的情况出发,增加材料的新鲜感,避免陌生感。

二是尽可能采用当年的语言材料,提高可读性,增加模糊性(模糊考生理解能力)。

三是利用望文生义增加考生的失误,从词义容易误解的角度命题,增强试题的相对难度与必要的区分度。

熟语是定型的词组或句子。

熟语相当于一个语言单位使用。

熟语源远流长,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

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等。

复习时首先应整理一下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熟语,如: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防民之口,胜于防川”、“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物以稀为贵”等等;还应注意积累一些群众广泛流传、实用性较强的熟语,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山雨欲来风满楼”、“一人做事一人当”等等。

在积累的基础上再研究可能考查的题型,如在正确掌握字型中可以考查熟语的正确写法,比如“一言既出,四(驷)马难追”、“明枪易躲,暗剑(箭)难防”、“物竞天折(择),适者生存”、“是可忍,熟(孰)不可忍”等。

再如在熟语使用是否正确一题中亦可加入歇后语,比如这样一个句子:

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

“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就应该从熟语是否准确,是否得体,是否符合语境来考虑。

【示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方面不想参加竞选政治游戏,另一方面又担心当选者会对自己不利,美国民众面对总统大选勉为其难。

B.天网恢恢,疏而不漏,3月15日,马家爵在海南落网,公安部A级通缉令上的其他6名嫌疑犯也必将在劫难逃。

C.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的两鬓白发,他不由得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D.各级统计部门一定要发扬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在统计数据上做到丁是丁,卯是卯,绝不能想当然。

【答案】D(A项“勉为其难”,指勉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

这里应用“左右为难”。

B项“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现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C项“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

D项“丁是丁,卯是卯”,意思是做事认真,毫不马虎)

四、标点符号

  今年的《考试大纲》去掉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前的星号。

2004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上,除了作文题原有的与标点符号使用相关的评分要求外,还将出现考查标点符号的题型。

综合考查的可能性较大,单独列题的可能性较小。

如果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只要我们细心准备,一般不会丢分。

以往考查标点的选择题,区分度都不好。

标点符号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括号与表停顿的点号连用,点号在括号内还是括号外;二是引号与点号的连用,后面的点号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三是有疑问词的句子,句末用不用问号,几个疑问句相连,问号如何打;四是几个并列的短语相连,如何使用逗号和顿号等。

这些难点,希望认真准备。

【示例】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除另有规定外,2003年财政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发行的记账式国债的招、投标活动适用本规则。

   B.什么是艺术精品?

深刻的思想启迪、鞭辟入里的人性揭示,精美的舞蹈编排、演出、动人的剧场艺术氛围等,怕是题中应有之义。

   C.火星被人们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但科学家们至今未能解释为何只有地球上有生命,而火星上却荒凉一片?

   D.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

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答案】A(B项第二个顿号改为“和”或“及”,C项问号应为句号,D项前一个句号改为分号)

五、辨析和修改病句

  常见病句的修改与辨认

   首先,读句子,凭语感看看有无不通之处。

如果感觉不通,但还找不出问题在哪儿,可以先用摘取主干的办法压缩掉附加成份,这样如果主干之间搭配不当就一目了然了。

   其次,注意联合词组作句子成份。

当一种句子成份由联合词组充当时,常常因顾此失彼而造成搭配不当。

   第三,注意介宾短语。

句首使用介词,有时会使句子缺少主语。

   第四,注意否定词。

句子中使用了多个否定词,往往会把句意搞反。

   第五,遇到长句要细心。

句子过长,往往前后照顾不到而造成残缺,搭配不当等语病。

第六,对句子中有“能不能”“是不是”这样的词语的要多加小心。

【示例】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最终结果只是平局,但国安足球队的目的达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捍卫了榜首的荣誉。

B.中东局势依然动荡,原油价格大幅上升将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也因此蒙上阴影。

C.近日,我国利用性能最高的超级服务器曙光3000实现了关键的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分析工作,率先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D.一个企业如果不考虑盈利,一味地让利,那么这个企业就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消费者得到实惠也是暂时的。

【答案】:

C

【分析】:

C项犯了词语搭配不当,成分残缺两处语病。

“实现”与“工作”不搭配;“完成”后面应该加宾语中心词“任务”或“工作”。

高考对病句的考查不要求考生死记病句类型,只要会找出毛病并修改即可,因此应做练习,掌握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方法,下面简单介绍辨析语病、修改病句的方法。

辨析病句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

2、紧缩法

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3、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二修改病句方法

修改病句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字: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

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六、语言表达和运用

 扩展语句的解题方法有四点:

一是仔细研读原句,把握扩展的基点。

扩展基点即是这句话中说得比较含蓄、概括而有待“丰富”的内容。

二是明确答题要求,把握扩展方向。

扩展语句要仔细阅读题干的“提示和要求”,领会扩展的目的,充分考虑语境对陈述对象、语意语气、审美情趣等的制约,明确语句明示或暗示的具有可能性的扩展方向。

三是展开联想想像,适当添枝加叶。

四是明确了扩展方向之后,要运用再现想像,复现原句所创设的情景,运用创造想像,进行合理扩展。

或列举,或补充,或承接;选择恰当的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词语来修饰中心词,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述事物。

【示例】根据下列词语,分别写一段话,表现“润物无声”的意境。

每段话不少于60字。

(6分)

(一) 春雨                                               

(二) 师生                                                 

【答案】

(一)春雨,轻轻地随风飘散着,树芽笑开了小口。

雨,浸湿了马路,唤醒了沉睡的小草,落到人们的头发中,凉凉地沁人心脾。

(二)老师的话像绢丝一般的春雨,又细又轻,觉得好像这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丝毫感不到雨浇的淋漓。

就这样轻柔地滋润我的心。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语句。

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中筛选和概括等重要能力的体现。

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示例】阅读下面翻译过来一则“消息”,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造成毒气泄漏的两条原因。

(4分)

日前,美国的跨国公司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印度博帕尔的农药厂,一个装有45吨剧毒气体的储气罐阀门失灵,毒气外泄,一小时后,毒气形成的浓雾笼罩了全市,面积达40平方公里。

美国联合碳化公司设在印度的工厂与其设在本国弗吉尼亚的工厂,在环境的安全的维护上采用了“一公司两制度”的“双重标准”,后者除一般装置外,还有精良的电脑监控及报警系统,而前者只有一般的装置。

答:

①                                                                      

 ②                                                                       

【答案】①管理不善 ②美国不重视国外公司环境安全的维护。

 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有:

1、摘取主干法。

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

2、分层归纳法。

这种方法的步骤是:

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提取要点,连缀语句。

3、合取同类法。

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相同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三种方法在压缩过程中常常是综合运用,三者是密不可分的。

   选用和变换句式主要考查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通过句式的选用和变换,从而能更灵活、生动、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常见句式有长句与短句、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整句与散句;四种不同语气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把”字句等。

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属修辞范畴。

从结构上看,汉语的句子有多种形式,有些结构不同的句式,用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但特定的句式,适用于特定的语言环境和表达需要。

变换或选用句式,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以增强说话或文章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训练变换和选用句式的能力要把握以下三点:

1、掌握各类意义相同或相近而结构不同的句式的结构特点;2、理解变换或选用前后不同的表达效果;3、熟练运用不同句式的变换方法。

语句仿写,应注意以下问题:

1.句式一致。

试题往往给出了句式,或要求与某-画线语句句式相同。

这样,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

2.内容统一。

仿造语句在内容上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连贯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相对完整的叙述层次或论述结构。

如2002年全国高考诗歌仿写题,所仿内容必须贯通一气,相互照应。

3.修辞恰当。

高考往往把句式与修辞结合起来,比喻、排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出现的机率较高。

修辞恰当这一要求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示例】仿照例句,从生活中任选一个事物,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对人生有警示作用的句子。

(4分)

  例:

事物——彩虹

  正面:

为让别人赏心悦目,献上自己七彩的人生。

  反面:

只务虚而不务实,决定了它只能昙花一现。

  事物——_______

  正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供参考)竹 正面:

气节和谦虚的完美结合,使你生机勃勃。

反面:

既有内心空虚的不足,又有节外生枝的恶习。

 

第二部分 名句名篇

“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

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重视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

这些名句名篇,或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了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炼,涵义深刻。

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常见的成语格言等。

 1.【示例】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⑴九层之台,__________;千里之行,____________。

(《老子》)

⑵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⑶闾阎扑地,___________;舸舰弥津,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⑴起于垒土,始于足下。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⑶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舳。

(每格1分,多写如有错,按错误扣分。

2.根据下列各句的内容填空(4分)(任选两题)

①宋代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明必须勤奋操劳,不能贪图安逸的句子是“                  。

②“         ,不扶而直;              ,与之俱黑。

”是荀子《劝学》里的句子。

③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运用通感写荷香的句子是                                

【答案】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②蓬生麻中,白沙在涅③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试说明》中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浅易”的衡量标准主要界定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词汇运用主要是文言中的常用词,非常用词和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极少运用。

   第二,语法结构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而典型的用法为主,冷僻者一般不会出现。

  

   第三,体裁主要是记叙,一般以史传中的人物传记节选为主,其中穿插有简短的议论、抒情。

    

   第四,内容的涉及范围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

   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

其特点是不崇尚形式上的整齐,不堆砌难于理解的词藻,也不强求音节上的谐和。

    

   高考命题时对明显有悖于“浅易”标准之处不设题,对确实关涉到文意理解之处加注诠释。

因此答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将文段的字句全部弄通,大致了解总体意思后即可针对问题答卷。

   在文言文阅读材料反映的内容方面,较多地选用侧重于反映忠孝节义的内容,也选用反映一个复杂历史人物的言与行的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各种内容的文章。

文言文阅读的典型例题和能力层级简析:

 

(一)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实词”从词义上看,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蜣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包括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也包括一些中学生尚未直接接触到的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这类实词。

   “在文中”,相当于通常所说的语境。

由于文言实词绝太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具有确定某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达的是哪一个义项的能力。

解题方法是将各个解释代入各句的具体语境之中去贯通文意,其词义、词性解释符合文意的为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