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2487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docx

《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docx

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薄弱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课题主持人:

徐智慧

所在单位:

镇江市第六中学

申报日期:

2009-12-28

 

 

 

 

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   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主持人姓名

 徐智慧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71、6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

 职务

 中学高级

研究专长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课题完成

情况

 申报

工作单位

镇江市第六中学 

联系电话

 82033612

E-mail

 xuzhihui0511@

通讯地址镇江市第六中学 

邮政编码

212002 

 

 

 

 

 

 

姓 名

专业技术职务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陈静

 

沈英霞

 

黄昕

 

薛蕾

 

冯慧娟

 

陈国平

李适

李艳

戴立华

 

赵琦

 中学一级

 

中学高级

 

中学一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高级

 

 中学一级

镇江六中

 

镇江六中

 

镇江六中

 

镇江六中

 

镇江六中

 

镇江六中

镇江六中

镇江六中

镇江六中

 

镇江六中

 学生心理疏导 

 

学生心理疏导

 

学生心理疏导

 

学生心理疏导

 

 学生心理疏导

学生心理疏导

学生心理疏导

学生心理疏导

学生心理疏导

学生心理疏导

成果汇总与展示

 

搜集资料

 

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

 

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

 

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

 

成果汇总与展示

搜集资料

成果汇总与展示

成果汇总与展示

 

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

 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我校正面临着现实与未来的双重压力。

从现实存在的问题来看:

我校是一所薄弱初中学校,生源质量差。

学生入学成绩低,学习基础普遍差;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不浓,怕学、厌学,上课不听讲、不写作业;行为习惯差,打架骂人,斗殴,不守纪律,有的迷恋网络等。

“问题学生”在我校占有较大的比例,给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不高。

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社会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未来的公民不仅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还要身心健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现实和未来的共同要求,就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全发展的人。

世界卫生组织一再明确指出: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处于良好的状态。

”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

心理健康如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

光有身体健康而没有心理健康,那不是真的健康。

人的心理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如果不健康,存有障碍,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正常成长,而且还会导致犯罪,甚至酿成悲剧。

教育部相继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纲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通知》等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而人的全面发展,首先从培养良好心理开始。

学校理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空间和途径,让他们的心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无疑又是一个良好的途径。

邓小平说过,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由此可见大面积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薄弱初中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群体,忽视他们,也就是放弃了教育的大多数,这违背了培养和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对《薄弱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就应运而生。

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意将对薄弱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找出教育的应对策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改变我校的风气,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探索一条在薄弱初中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们想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初步了解类似于我校这一类的薄弱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薄弱初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找出教育的应对策略。

具体而言:

①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

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帮助学生矫正其不当行为,强化其积极行为;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

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促进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

②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心理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同时推动薄弱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③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普及。

学校的教育不是孤立的,家庭环境,父母长辈的言行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普及。

通过学习,帮助家长了解子女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达到协助学校开展教育的目的,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的教育起到最大的合力作用。

④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特点。

因此,为教师开设心理教育专题讲座,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老师既能胜任教学业务,还要能担当一个合格的心理医生。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十分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的心理行为指导列入课程。

他们为11-16岁孩子开设有关课程:

“社会与个人发展”,每年级一册教本,每周安排两课时。

因此,在本课题的实践中做到必要的借鉴。

如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某些心理状态,以此来改变认知观念,接受行为训练,从而提高心理素质等。

国内,国家从政策上体现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学校、教师逐渐认识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有一些先进的学校率先开展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但从总体上讲,这项工作开展得还很不普遍,尤其在薄弱初中学校冷落心理健康的现象还相当严重。

2、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素质”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的确立,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高素质,个性健康的人才。

素质的核心是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心理素质是素质结

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薄弱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这一切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

因此,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

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

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必将大面积提高。

从现实存在的问题来看,薄弱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为:

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不能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关注薄弱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薄弱初中学生是贯彻落实“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也是新课程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

我们想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到一条适合于薄弱初中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新路。

教育者将运用心理学、教育学,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矫正其不当行为,强化其积极行为,为他们创造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促进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该课题为改变薄弱初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改变学习风气发挥指向性的作用;对提高薄弱初中学校办学水平,形成特色教育也具有重要作用。

 3、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薄弱初中重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问题学生”极为关注,有较强的主动性、积极性。

(2)国内外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参考和借鉴。

(3)我校以“科研兴校”为办学理念。

我校有一批参与过省级重点课题研究的科研型教师和班主任,他们善于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对“问题学生”的研究有很高的热情。

(4)我校有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具备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理论素养和基础。

 

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①课题界定:

薄弱学校: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与大多数学校相比,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较差、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不高、教师素质和管理水平较低的学校。

我校就是一所典型的薄弱初中学校,它的特点是生源质量差、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不高。

初中学生:

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

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

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对策研究:

从内涵来看,首要任务,就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

从性质来看,则包括补救性和预防性两项任务。

补救性任务主要是对在心理素质或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辅导、咨询、治疗,使之得以克服;预防性任务,则重在“防患于未然”,侧重预防其不健康、不正常状况的出现,增强其“免疫力”,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全体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②支撑性理论:

心理辅导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帮助人的过程和方法。

中学生心理辅导,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多种服务,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帮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发挥本身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协调人际关系,以培养成为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就是一种帮助学生的过程和方法,即由学校教师(或辅导教师)根据心理学的有关原理,给学生提供某种经验。

帮助学生自我了解和充分发展,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其得到充分地发挥。

心理辅导使师生之间心灵接触、感情交流、服务与被服务的纽带和桥梁。

它以对学生的关怀为前提,以帮助学生自我了解为起点,以指导学生自我实现为目的在学校教育体系中。

心理辅导实际上是一种思想观念、一种精神情操、一种服务行动。

思想观念指的是心理辅导的态度、观点和主张。

这里,作为教师,必须承认以下两点:

其一,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潜能,即使某一个学生的智能不足,但只要我们采用适当的教法,适时地加以教育和引导,他还是有所进步的。

其二,每一个学生都有上进心,即使他曾(或现在)违规违纪,但他不是天生就有错误的人,只要我们用适当的方法予以辅导和教育,他们还是可以变好的。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使课题组教师把握不良行为、心理问题的中学生心理教育的正确途径和科学方法,以增强转化工作的实效性。

帮助教师、家长掌握一些青少年的成长规律,懂一点心理常识,掌握科学育人方法和技巧,改变错误的教育方法。

帮助学生增强调控自我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具体包括:

①薄弱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②薄弱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研究。

③薄弱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应对的实验研究。

④薄弱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应对的理论提炼。

⑤薄弱初中学生心理问题与教育的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3、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

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厌学、逃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早恋、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忧虑等情绪的调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骂人、打架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

关注个别差异,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提供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2)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心理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

主要途径有: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极配合班主任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变的主题班会;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网络的舆论导向作用。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同时推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训练活动;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3)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普及

学校的教育不是孤立的,家庭环境,父母长辈的言行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

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宣传,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普及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途径有:

利用家长会的时间举办了多期的家长心理教育专题讲座;通过学校心理网站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使之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推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内容包括“要注重家庭教育”、“根据子女心理特点帮助子女适应学习和生活”、“了解子女心理特点,缩小代沟”、“如何与子女做朋友”、“初二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及其教育”、“帮助子女战胜人生挫折”等专题。

通过学习,帮助家长了解子女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达到协助学校开展教育的目的,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的教育起到最大的合力作用。

(4)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特点。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针对学生,对教师也是至关重要的。

为教师开设心理教育专题讲座,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老师既能胜任教学业务,还要能担当一个合格的心理医生。

有计划地为教师开设“如何维护心理健康”为主体的讲座,通过这种方式,开拓教师视野,提高了大家的认识,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注入新的信息和活力。

总之,通过集体和个案的研究,探索一条在薄弱初中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5)8个子课题分别是:

①薄弱初中学生逃学、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②薄弱初中学生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③薄弱初中学生校园违纪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④薄弱初中学生迷恋网络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⑤薄弱初中学生早恋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⑥薄弱初中学生学习困难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⑦薄弱初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⑧薄弱初中学生自卑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上述8个子课题大体上分5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调查不良行为中学生特征;第二阶段对所获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第三阶段研究分析不良行为中学生心理的形成规律;第四阶段研究、实施矫正不良行为中学生心理的对策;第五阶段完成子课题、总课题结题报告,写出论文,申请课题验收。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第一阶段:

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2009、9——2009、12)

聘请专家指导、论证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并成立课题组,合理分工,明确责任,提出措施。

通过调查、摸底,掌握我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分析我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心理特征,形成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本阶段由徐智慧、陈静负责。

第二阶段:

实践探索阶段(2010、1——2010、12)

课题的开题论证工作、课题组分工落实,开展研究,收集研究资料,撰写经验文章,探讨改善和提高薄弱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策。

本阶段由徐智慧、陈静负责。

第三阶段:

理论总结与升华(2011、1——2011、12)

整理研究材料,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

本阶段由徐智慧负责。

第四阶段:

结题验收阶段(2012、1)

聘请专家结题、验收论证、撰写研究报告,提升研究成果的档次。

本阶段由陈静负责。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1)资料和文献法:

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追踪薄弱初中学生的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撰写“薄弱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薄弱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研究。

(3)个案分析法:

通过班主任、心理教师对辅导对象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

撰写“薄弱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应对的实验研究”、“薄弱初中学生心理问题与教育的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课题组成员调查研究、讨论总结,寻求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不断总结经验撰写研究心得,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

撰写“薄弱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应对的理论提炼”

(5)观察法:

观察“问题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寻求转化的最佳途径,检验转化成果。

6、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第一:

阶段成果:

①完成“薄弱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撰写写调查报告,完成时间2010-2

②完成“薄弱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研究”,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完成时间2010-4

③完成“薄弱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实验研究”,撰写相关论文,完成时间2010-2012

④学生心理辅导手册

⑤教师心理辅导手册

第二:

最终成果:

(1)研究报告:

①“薄弱初中学生逃学、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②“薄弱初中学生逆反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③“薄弱初中学生校园违纪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④“薄弱初中学生迷恋网络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⑤“薄弱初中学生早恋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⑥“薄弱初中学生学习困难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⑦“薄弱初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⑧“薄弱初中学生自卑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⑨《薄弱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2)论文集:

《薄弱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论文选编

教育叙事集:

《一个中学心理老师的日记》

(3)教育案例集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问题学生”的成长档案

 

 

四、评审意见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年  月  日

所在县(市)、区教科室(所)意见

 

 

 

 

 

 

                                     单位盖章年  月  日

市教科所审定意见

 

 

单位盖章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