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2903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2 大小:22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2页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2页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2页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2页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2页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2页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2页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2页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2页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2页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2页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2页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2页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2页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2页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2页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2页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2页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2页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2页
亲,该文档总共2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2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docx

最新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

 

目录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单元教学进度和计划……………………………………………………………3

认识负数…………………………………………………………………………....4

教学反思:

给学生一个明晰的概念………………………………………………..13

第二单元教学进度与计划…………………………………………………………15

多边形面积计算…………………………………………………………………….16

教学反思: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6

第三单元教学进度与计划………………………………………………………….37

认识小数…………………………………………………………………………….38

教学反思:

《认识小数》中的得与失…………………………………………………68

第四单元教学进度与计划………………………………………………………….70

小数加减法………………………………………………………………………….71

教学反思:

口算训练不容忽视!

………………………………………………….93

第五单元教学进度与计划………………………………………………………….94

找规律……………………………………………………………………………….95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规律、自主解决问题…………………………….102

期中测试与讲评……………………………………………………………………111

第六单元教学进度计划……………………………………………………………113

解决问题的策略……………………………………………………………………114

教学反思:

抓住关键让学生有序思考…………………………………………..121

第七单元教学进度计划……………………………………………………………127

小数乘法和除法

(一)……………………………………………………………128

第八单元教学进度计划……………………………………………………………145

公顷和平方米………………………………………………………………………146

教学反思:

在感悟的基础上建立表象…………………………………………..152

第九单元教学进度计划……………………………………………………………153

小数乘法和除法

(二)……………………………………………………………1534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180

第十单元教学进度计划……………………………………………………………181

统计………………………………………………………………………………..182

教学反思:

关于统计表教学的几点思考………………………………………..190

总复习计划…………………………………………………………………………191

总复习………………………………………………………………………………192

期中测试与讲评……………………………………………………………………213

第课时(月日)No:

认识负数

(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P1—3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步骤

课前游戏

老师说一句话,学生说相反的话。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

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

香港19摄氏度

师:

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

上海3摄氏度

师:

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

南京0摄氏度

师:

南京呢?

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

北京零下3摄氏度

师:

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

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师:

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

规定零上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或3摄氏度,规定零下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

“+3”读作正三,再写的时候,只要在3前面加一个“+”个—正号,号+3“也可以写成3。

“-3”读作负三,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

再写3。

(教师板书)

师:

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3℃,北京的气温是-3℃

4、练一练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师:

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师:

看屏幕上的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

哈尔滨:

零下12摄氏度,漠河:

零下30摄氏度,海口:

零上30摄氏度

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

+30℃和30℃

师:

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2)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

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

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二、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

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师:

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师: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

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

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小结:

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练一练

(1)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

(出示海拔高度图)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3193千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

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国家——马尔代夫比海平面高1米。

(2)说说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

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海拔-11034米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

+3,-3,40,-12,-400,-155,+8848

师:

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

按什么分?

分成几类?

小组讨论。

师:

象+3,40,+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3,-12,-40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

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师: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练一练

1、先读一读,再把数填入适当的框内。

-5,+26,9,-40,-120,+203

正数负数

2、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3、出示“你知道吗?

——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师:

在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负数?

学生说出存折,电梯面板等等,并要求说明这些负数的意思

练习一4

选择合适的温度连一连

冰箱中的鱼水中的鱼烧好的鱼

10℃70℃-10℃

练习一5

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

水沸腾的温度()℃

水结冰的温度()℃

月球表面的温度()℃

出示:

+8,-5

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说说这两个数表示的意思吗?

四、全课总结:

师:

(电脑出示有关图片)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

 

个案修改

第课时(月日)No:

认识负数

(二)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P3—5练习一6—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

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读一读,分一分。

+3000+4200-1800+2700-900+3700

正数负数

 

二、教学例3

1、情境引入。

师:

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月份

盈亏(元)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

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表中哪几个月盈利?

哪几个月亏损?

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3、试一试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

亏损1200元;八月份:

亏损850元;

九月份:

盈利2500元;十月份:

盈利4300元;

十一月份:

盈利3700元;十二月份:

亏损250元;

月份

十一

十二

盈亏(元)

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三、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师:

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

生:

小华如果向东走2100米,到达邮局。

小华如果向西走2100米,到达公园。

师:

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

师:

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吗?

那么向东走2100米记作什么?

3、表示南北方向运动的路程

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以走到哪里?

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4、试一试:

(1)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

-5-2-10124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2接近2,还是接近0?

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5、练一练

1、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

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

2、

(1)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2,记作()米。

(2)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走了()米。

四、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6题。

某市2004年每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平均气温(℃)

-10

15

20

-5

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

练习一第7题。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升降机上升8米记作+8米,下降5米记作()米。

(2)一幢大楼18层,地面以下有2层。

地面以上第3层记作+3层,地面以下第1层记作()层,地面以下第2层记作()层。

(3)学校举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一题扣10分。

如果把加100分记作+100分,那么扣10分应记作()分。

练习一第8题

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处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妈妈于6月10日又存入20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元;6月25日取出4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元。

阅读:

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910题。

 

个案修改

第课时(月日)No:

实践活动:

面积是多少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P10——11

教学目标:

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教学重点:

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教学难点:

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教学步骤

一、分一分、数一数

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你能先把每个图形分成几块,再数一数吗?

2、你是怎样分的?

怎样数的?

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二、移一移、数一数

1、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

 

2、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变,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它的面积。

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数一数、算一算

1、下面是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

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你算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这样的算法合理吗?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能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2页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们的面积。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

五、课终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面积是多少实践活动,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

 

个案修改

第课时(月日)No: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例1~例3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1—5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

要求:

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

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

要求:

不用刚才的方法还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

(3)揭示课题:

师:

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

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第一种: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③到斜边重合。

第二种: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

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

③道斜边重合。

(4)教室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小结。

师:

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稿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5)小组讨论:

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

3、教学例3:

(1)提问:

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

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

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23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

转化后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长(cm)

宽(cm)

面积(cm)

底(cm)

高(cm)

面积(cm)

(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

(3)用字母表示面公式:

S=ah(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明确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

2、指导完成练一练:

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3、练习二:

第1题:

使学生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积为15。

所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为5和3、3和5或15和1。

第2题:

学生在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底和高必须是对应的一组。

第3题:

要告诉学生用途中标出的数据计算出来的面积是近似值。

这种近似的测量和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

第5题:

可以让同桌两人分别准备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框架。

操作时,一个长方形不动,另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

通过观察、比较后要明确两点:

1、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

2、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显得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就会越小

四、总结: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个案修改

第课时(月日)No: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例4~例5及“试一试”、“练一练”

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师:

仔细观察这3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先自己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讨论后汇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师:

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三角形的面积有应当如何计算?

今天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例5:

(1)出示例5:

师:

用例5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注意:

组内所选的三角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

师:

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

(小组交流)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板书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倍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2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

S=ah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先让学生回忆拼得过程,再回答。

(2)要让学生说清是如何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四、课外延伸:

介绍第16页“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个案修改

第课时(月日)No: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三第4—10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三角形面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三角形面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二、练习指导。

出示练习三第七题

1、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

2、独立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3、组内交流:

说一说怎样算的。

4、组织在班上交流:

(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2)、怎样推导出来的?

(3)、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要注意什么?

三、解决问题。

1、第5题

(1)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

(2)组织在班上交流。

(3)在交流的基础上明确:

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

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2、第6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想一想:

三角形的面积是9,底和高的乘积应该是多少。

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

(3)在交流的基础上明确:

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

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

底6cm,高3cm;底3cm,高6cm;底9cm,高2cm;底2cm,高9cm;底1cm,高18cm。

(4)学生画图练习,然后交流订正。

3、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三第八题

4、第9题

(1)小组合作测量红领巾的底和高。

(取整厘米数)

(2)独立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3)交流订正。

5、第10题

(1)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

(2)组织在班上交流,通过使学生明确:

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6、第4题。

独立完成后,校对。

7、思考题

(1)学生试做后,在组内交流。

(2)组织交流,明确: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四、课终总结。

想一想,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同位交流。

个案修改

第课时(月日)No: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梯形面积的计算第19页例6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

(1)出示例6:

师:

用例6中提供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注意:

组内所选的梯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梯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并填表。

师:

如何计算一个梯形的面积?

从表中可以看出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