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377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51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中医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必须按照医院有关制度进行,否则取消进修资格。

6对全科事中医药技术人员培训学习,督导中医特色项目服务项目。

7、对各类传染病有及时上报的义务,不得瞒报或者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8、有弘扬中医文化的权利,对撰写论文发表的,视其情况给予奖励。

9、对不遵守有关规定的中医工作技术人员要视其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或者严肃处理。

肛肠科十二项中医特色项目操作规程

中药熏洗疗法操作规程

熏洗坐浴法又称坐浴法,是指将药物水煎或用开水浸冲后,趁热熏蒸,熏后用药液浸泡洗涤患部的治疗方法,除了具有局部的清洁作用外,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辨证选用定的中药,经过水煎加工成中药液,配兑热水进行局部熏蒸和坐浴,以达到疏通经络腠理、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生肌敛疮等治疗作用。

熏洗法一方面通过药物的不同配方而具有不同的药物治疗作用。

另一方面,温热蒸汽和药液的熏洗使局部气血经络改善和恢复。

中药熏洗法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肛肠手术后的疼痛、水肿等,加速创面的愈合速度,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

不足之处,如患者使用不方便、操作过程繁琐、使用过程中不能持续加热。

多功能熏洗椅发挥了特长,不仅使用过程中患者姿势舒适,而且能自动加热维持恒温,更重要的是采用超声雾化能将已熬制的药物直接作用于创面,延长了药物作用的时间,既缓解了患者括约肌痉挛引起的痛苦,又缩短了创面转新鲜时间和愈合时间。

多功能熏洗椅较好地满足了肛肠科治疗过程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我科引进了多功能肛肠熏蒸治疗机,熏洗方便、舒适、快捷,专门的护士指导操作,独立舒适的操作空间轻松治愈疾病。

一、评估

1、全身情况:

患者体质,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病人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病情、治疗情况、实施坐浴的原因。

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2、局部情况:

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是否红肿、疼痛、化脓、肿胀及感觉障碍。

3、心理状态:

病人是否接受坐浴,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4、健康知识:

病人对坐浴知识的了解及掌握程度。

5、环境评估:

环境是否安静,舒适,隐蔽。

二、作用

通过水温及药液的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减轻会阴及肛门部炎症与疼痛,使疮面清洁,利于组织修复。

松驰骨盆区肌肉,减轻局部充血、痉挛与疼痛。

用于会阴部、肛门部。

松弛膀胱括约肌,刺激尿潴留病人排尿。

三、适应症

用于血栓痔、炎性外痔、痔核脱出、嵌顿性内痔、肛裂、肛管炎、肛周湿疹皮肤病、皮肤瘙痒等疾患及手术前的准备、术后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四、禁忌症

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五、常用方法

1、药物局部坐浴法:

直接将中药制剂煎汤加水至2-3L,水温控制在38-42℃局部坐浴10-15分钟。

2、中药仪器超声雾化熏洗法:

将中药洗剂加入熏洗仪器,通过熏洗仪器的自动加热、控温、雾化作用,达到持续的湿热物理效果,可保持局部清洁、促进局部血运,促进创面修复愈合。

达到熏蒸、清洁、雾化一体化的目的。

六、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

七、操作程序

1.着装整洁(仪表、洗手、戴口罩)查对姓名、诊断,向病人解释坐浴的目的和方法。

嘱病人先排尿、排便,利于坐浴效果。

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

2.遵医嘱配制药液、确定熏洗部位,用开水将药物直接冲化或将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可直接坐浴或有毛巾藽药液趁热敷于患处,凉则更换。

温度以病人舒适为宜(温度在50-70度左右)置于坐浴椅中,协助患者脱去内裤,坐在坐浴椅上按要求熏腾,待药液不烫手时坐入盆中泡洗,每次熏洗15分钟左右。

3.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

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4.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坐浴部伤口按无菌技术处理,及时找医生换药,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5.清理用物,根据医嘱要求,洗手,记录坐浴时间详细记录熏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注意事项

煎好的药液用干净纱布过滤,以免药中杂质在熏洗时刺激皮肤;

冬季熏洗过程注意保暖,避风,暴露部位不宜过多,尽量加盖衣被,室温宜在20-22℃。

防止受凉,熏洗后及时擦干汗液以防感冒。

严格掌握温度,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水温下降后应及时调节。

药液温度以不烫手或能忍耐的程度为宜,一般控制在50-70℃年老、儿童反应差者不宜超过50℃,以防烫伤;

治疗时间控制在15~25分钟,熏洗时应随时询问患者感觉,老人、小儿熏洗时要给予协助,避免烫伤事故的发生;

坐浴水量一般以坐浴盆1/2为宜,以免坐浴时外溢。

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得进行该项治疗;

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包扎部位熏洗时,熏洗坐浴前,应揭去伤口敷料,肛门部填塞的纱条也应去除,熏洗完毕后换药更换消毒敷料。

治疗中如发现患者有过敏或治疗无效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保护患者,所有物品需清洗消毒,每人1份,避免交叉感染;

用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顺畅。

对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妊娠、月经来潮期、产后2周内,阴道出血和盆腔急性炎症期、精神病、高热病人禁用薰蒸疗法;

空腹严禁治疗;

有多种药物和食物过敏体质者慎用;

坐浴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和脉搏,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即终止治疗,给予卧床休息,嘱饮用温糖盐水等,治疗结束后必要时喝一点淡盐水或鲜果汁。

我科术后多采用硝矾洗剂中药熏治

特点:

制作简单,操作简便,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被患者接受的方法,用于治疗各种肛肠病,适于推广。

功效目的作用:

药物成份:

芒硝软坚泻火、清热消疮肿。

白矾清热解毒燥湿止血。

硼砂清热解毒。

中药作用于患处局部以达疏通腠理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祛湿止痒,清热解毒,抑菌杀虫,化腐生肌止痒。

熏洗疗法源远流长,是祖国医学中外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熏洗疗法包括熏法、洗法、熏洗法三种方法,是用烟雾、蒸气、药液熏蒸或者洗浴全身或局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而狭义的熏洗疗法指三法中的熏洗一法,将药物煎煮后,乘热先用蒸气熏疗,待药液降温后,再用药液洗浴全身或局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熏洗药物采用我科临床使用多年的经验方在开始熏洗治疗前进行治疗前的指标观测。

肛肠术后中药熏洗治疗的前7天将熏洗温度保持在40℃对缓解肛门切口疼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尤其对肛周脓肿、肛瘘患者止痛疗效更佳。

中药熏洗的适宜温度可明显减轻肛肠术后患者疼痛感。

在临床医学日益要求规范化治疗的今天,传统的坐盆在临床应用日益萎缩。

熏洗坐浴疗法如果患者不能完成熏洗操作的话,主要还是由其家属帮助完成,使得熏洗操作不能很好地规范操作。

由于对熏洗坐浴不了解、或疗效不肯定、费时又费力以及热水烫伤、晕厥、摔倒、肛门出血和感冒等相关风险因素,使得坐盆熏洗坐浴疗法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医院引进的超声波熏洗治疗仪,采用现代电子技术取代传统的坐盆薰洗,达到超声雾化、中药熏蒸、自动冲洗、自动烘干的功效,患者只要坐在由医护人员设定好的熏洗仪上,从冲洗到烘干再到雾疗,全都可以自动完成,无需操心,这一仪器在临床上的投入使用,给患者,尤其是重度肛肠病患者和老年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超声波熏洗治疗的应用范围:

内痔、外痔、肛瘘、脱肛、肛周湿疹、肛周瘙痒等不同病症,疗效确切,无任何不良反应,适用范围广,任何年龄段人群都可应用,具有清洁肛门、减轻水肿、止痛止痒、缓解括约肌痉挛、松弛肛门、利于创口引流、促进伤口愈合等多种作用。

超声波熏洗治疗的技术原理:

利用超声波的雾化作用,同时利用中医外治原理,精心组方的中药按患者不同病情进行治疗,药液通过设备变成颗粒,直接作用于在局部病灶和利用喷射一定温度的药液直接与肛门局部,达到治疗病症的作用。

中药熏洗法操作流程图

艾灸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驱邪、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1、艾灸疗法的作用

艾灸借助艾绒燃烧之温热性和药物作用,具有调和气血,疏风解表、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通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目的。

2、艾灸疗法的分类

艾灸

艾柱灸

直接灸

化脓灸、非化脓灸

间接灸

隔姜、隔蒜、隔盐、隔附子饼灸

艾条灸

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温针灸

其他灸法

灯火灸、天灸

3、临床常用灸法及操作

①直接灸:

是把艾灸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用黄豆或枣核大小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经烫伤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者称为化脓灸;

用中小艾炷直接灸之,烫时即取走,灸后不起泡或不成灸疮者称为非化脓灸。

②隔物灸:

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某种药物如生姜、大蒜、食盐、附子、胡椒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药物可因证因病不同,治疗时可发挥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

隔姜灸:

将新鲜生姜切为厚度约2分许的姜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施灸,觉灼热时缓慢移动姜片,可灸多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本法适应于一切虚寒病症。

隔蒜灸:

取独头大蒜切成分许厚,用针穿刺数孔,艾炷灸之,每灸4—5壮,因大蒜液有刺激性,故灸后易起泡。

该法可治痈疽肿毒、未溃疮疖。

隔盐灸:

取食盐适量炒热,纳入脐中,上置艾炷施灸,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以防灼伤。

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效。

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约3—4分厚,艾炷灸之。

用治各种阳虚病症。

③艾条灸:

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熏灸。

温针灸:

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3厘米的艾条施灸,至艾绒烧完为止。

温和灸:

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上方0.5—1寸许熏灸。

雀啄灸:

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上方如鸟啄食上下移动熏灸。

回旋灸:

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上方反复旋转熏灸。

4、施灸壮数的选择

艾炷分为大、中、小三种,小者如麦粒,中者如半个枣核,大者如蒜头。

施灸壮数的大小、数量可根据病性、病势、体质、年龄及治疗部位而定。

在肌肉浅薄处宜小壮少灸,在肌肉深厚处宜大壮多灸;

久病体虚者宜小艾炷,新病体壮者宜大艾炷。

5、一般施灸程序

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即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

6、灸法的补泻及操作

艾灸的补法操作是:

点燃艾柱后,不吹其火,火力宜微而温和,时间较长,待其慢慢自灭,灸治完毕再按其施灸部位,使真气聚而不散。

艾灸的泻法是:

点燃艾柱后,以口速吹旺其火,火力较猛,快燃速灭,当患者感觉局部灼痛时可更换艾柱再灸,时间较短,灸毕不按其穴,此谓开其穴促使邪气消散。

7、施灸适应症禁忌症

适应症:

阴证为主、慢性虚弱性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

如眩晕,贫血,湿温疼痛,肢体麻木,呕吐,腹痛,泄泻,脱肛,阴挺,阳痿,遗尿,寒厥等。

禁忌症:

凡实症,热证,阴虚发热,面部穴位不宜直接灸;

关节活动处不宜化脓灸;

重要脏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肌腱所在部位不宜直接灸;

妊期小腹、腰骶部不宜施灸。

对神昏、感觉迟钝的患者,不可灸过量,要避免烫伤。

8、施灸时的注意事项

(1)治疗室(病房)要求安静、舒适、光线充足,室温保持在22℃-25℃之间。

必要时关门窗或屏风遮挡病人。

(2)采用直接灸或间接灸时,操作者应认真守护在病人身旁,随时询问病人有无灼热感,以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因体位不适引起的肢体痛苦:

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感受。

施灸时体位要平而稳,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烧伤衣被。

灸时余灰应用弯盘接取。

(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起泡,小者可自行吸收,无需处理;

大者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按常规消毒,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4)熄灭后的艾灸应装入小口玻璃瓶或铁罐内,以防复燃而发生火患。

(5)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颜面五官、阴部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施用直接灸。

病人局部知觉减退或病儿及昏厥病人对局部皮肤感觉迟钝,不可灸过量,要避免烫伤。

操作者可用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以测知病人局部皮肤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

(6)艾条灸施灸顺序宜先上后下。

先灸头顶、胸背;

后灸腹部、四肢。

(7)使用过的物品均浸泡消毒后,清洗备用。

艾条灸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症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

隔物灸操作流程图

1针刺疗法

治疗痔疮取二白、承山、次、会阳、大肠俞、长强等穴针刺分别治疗痔疮及血栓性外痔急性发作,疼痛缓解迅速,疗效满意。

针刺次、长强、承山等穴位,采用泻法治疗湿热瘀滞型痔疮,使热祛瘀化而愈。

针刺长强、承山、会阳,配合三棱针点刺肛周放血,同时火针点刺痔核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外痔。

治疗肛裂针刺长强、白环俞2穴。

用三棱针直刺肛裂裂损处,刺后换药,有止痛、止血、缓解括约肌痉挛之功效,适于肛裂早期的治疗

肛肠病术后针灸治疗

尿潴留:

针刺双三阴交,取得较强针感后,留针10分钟,同时热敷少腹部,再行针刺激1分钟,即可出针。

取三阴交、足三里,按性别男左女右,强刺激捻转得气后,留针30分钟,此期可作膀胱按摩或热敷,同时鼓励病人用力排尿。

先针承山,再刺太冲、中极,均采用透天凉手法,得气两次后,当时病人有解小便感,再重刺激,这时大多数患者小便通畅。

以艾条烟熏神阙穴,按顺时针方向绕脐周烟熏,每分钟50~60次,一般熏5~10分钟,即有自动排尿要求。

采用耳穴的尿道,膀胱、神门为主穴,配肺、肾、交感、直肠下段,以主穴为主,配穴1~2穴,快速刺入并进行捻转强刺激手法,留针20分钟,隔5分钟刺激1次,收到良好效果。

切口疼痛:

取耳穴肺、大肠、肛门、直肠下段、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为主,随证加穴,并在耳背中段静脉用针速刺之,使之自动出血5~10滴,每次选穴4~5个,两耳轮换,2~3天换1次,5次为1疗程;

再在选穴范围内找敏感点,以王不留行籽放在胶布上贴。

便秘:

以承山为主穴,采用透天凉手法,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

再针刺太白,支沟,采用烧山火手法,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患者大多先有肠鸣响,随后要求去大便。

肛门失禁:

取长强、、白环俞,承山(均双),每天1次,留针10分钟,平补平泻,轻度刺激,针5天

1.体针:

实证多用强刺激手法,即泻法;

虚证则宜用补法。

常用穴位有承山、长强、八髎、足三里、百合、气海、关元、三阴交、阴陵泉、肾俞、中脘。

2.耳针:

肛门直肠疾病在耳轮上常能够找出反应点,耳针对具有清热消肿、止血通便等作用。

常用穴位如大肠、直肠、肛门、皮质下、神门等。

针刺疗法操作规范

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物品准备:

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

2.核对姓名、诊断,解释目的、方法,消除病人恐惧情绪。

3.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4.操作。

(1)进针法:

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

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2)针感:

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

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3)进针角度:

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

针体与皮肤呈45。

角刺入,称"

横刺"

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4)手法:

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

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5)起针:

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5.询问患者有无明显不适。

6.洗手,作好登记,并签名。

耳穴压籽技术操作规程

l、目的

采用清洁的菜籽、药籽、磁石、绿豆等圆形硬粒按压在耳穴上,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穴在肛肠病方面的临床应用,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减轻术后和换药时疼痛,取穴直肠下段、肛门、大肠、内分泌、腰骸椎穴、神门、脑、心、肺、脾,疼痛甚时加皮质下、交感,大便秘结加便秘点。

2、适应症

根据中医的经络学说原理,选取特定穴位,进行耳穴贴压,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

适应范围广,各种急慢性疾病均可选用。

3、禁忌症

外耳有炎症、冻伤、破溃、疮疡、湿疹部位禁用,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用。

年老体弱、贫血、过度疲劳等慎用。

4、注意事项

(1)使用中应防止胶布潮湿和污染,以免引起皮肤炎症,个别对胶布过敏患者慎用。

(2)耳廓皮肤有炎症、冻疮者不宜采用。

耳穴应轮流选用。

更换耳穴时,应将胶布痕迹洗干净。

(3)双耳交替进行。

耳穴(压豆)疗法操作规范

1.准备物品:

王不留行籽或菜籽,治疗盘,针盒,皮肤消毒液,棉球,探棒,棉签,镊子,胶布,弯盘。

2.核对病人,解释目的及方法,合适舒服体位,显露耳部。

3.开始操作,术着一手持耳廓后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再次核对穴位,耳穴常规消毒,放置菜籽或王不留行籽贴于穴位上,拇食指对压耳穴,手法由轻到重,使患者产生酸胀麻热甚至疼痛感觉,每日按压3次,每次3-5分钟,各穴留置胶贴1~3天后,共治疗10~20天。

4.询问患者是否有酸胀感觉及它他不适。

5.洗手,作好登记并签名。

耳穴压籽操作流程图

痔点挑治疗法操作规程

适应症:

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门瘙痒、轻度脱肛等。

有出血性疾病、糖尿病及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慎用,孕妇禁用,以免引起流产。

采用器具:

挑痔用三棱针

技术要领:

痔点定位:

1.寻找痔点:

病者坐位,暴露北部,凡患痔疮者,背部必显痔点。

(1)痔点的部位:

上起第七颈椎棘突平面,下至第五腰椎棘突平面,两侧至腋后线,再次范围内,均可出现痔点。

但多见于中下部。

(2)痔点的特征:

似疹样,稍突起,如小米粒大,略带色素,颜色多为灰白、暗红、棕褐或淡红,压之不褪色,有的点上还长一根毛。

(3)寻找方法:

必须与痣、毛囊炎、色素斑等鉴别。

找点困难时,可用两手在病人背部摩擦即可出现。

在背部可能同时出现两个痔点,应选用其明显的一个。

痔点越靠近脊柱,越靠下,效果越好。

现在除用挑点治疗痔疮外,还可以采取在一定穴位上挑治,减少了寻找痔点的困难和时间。

一般原则是穴位越靠近脊柱、越靠近腰骶治疗效果越好,如大肠俞、肾俞、上、次、中、下髎等。

一次一个穴位,疗效基本与挑痔点者相同。

操作步骤

患者暴露背部,俯卧床上。

痔点确定后,皮肤常规碘酒、酒精常规消毒;

用消毒好的三棱针挑破痔点皮肤,针的方向与脊柱平行,使创口长约0.5厘米,深约0.2-0.5厘米,可挑出白色透明纤维样物(状如细麻线)将其挑尽为好,在挑口上覆盖消毒棉,并予创可贴固定即可;

每周1次,2次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

注意灭菌操作,防止感染。

挑后2-3天不要沾水、不能洗澡,以免伤口感染;

挑痔后短期内应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

忌吃刺激性食物。

意外情况处理方案

晕针:

立即停止挑治,平卧位,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

轻者仰卧片刻,给予温水或糖;

重者可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

若病情危急则应配合其他抢救措施。

出血:

停止挑治,压迫止血,一般能很快止血。

感染:

可口服抗生素,必要时外科处理。

不良反应:

无明显不良反应

药物(消痔灵)注射法技术操作规程

1.目的:

将硬化剂注射于内痔,使痔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逐渐纤维化,从而紧缩痔血管,甚至闭塞、栓塞,减少或阻断局部血供,使痔核萎缩。

同时纤维化的形成可将已松弛的粘膜借纤维组织重新固定于肛管地肌壁上,从而消除痔脱出症状。

2.适应症:

Ⅰ、Ⅱ、Ⅲ期内痔,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3.禁忌证:

肛门周围急、慢性炎症。

腹泻;

伴有严重肺结核或高血压。

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因腹腔肿瘤引起的内痔;

临产期孕妇。

4.注意事项:

(1)注射后病人休息半小时后即可离开诊室。

一般注射后4h内肛门坠胀不适感,不可努责蹲厕。

注射后当天不予大便,以后要每天1次。

干便者予麻仁丸或其它能便剂。

(2)为慎重起见,每注射1次,停止体力劳动半天。

(3)每次注射治疗后3~7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