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093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docx

《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docx

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

初三物理压强压轴题

1.如图13甲所示,A、B是两只形状不同,质量均为0.5千克的平底水桶,已知它们的底面积均为4.5×10-2米2,容积均为1.5×10-2米3,A、B两桶的手柄与手的接触面积分别为1×10-3米2和2×10-3米2。

在A桶内装10千克的水,水深0.2米;B桶内装13千克的水。

(本题g取10牛/千克)

求:

(1)A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

(2)如图13乙所示,小林分别提起A桶和B桶时,手所受的压强。

(3)小林想把一只桶内部分水倒入另一只桶内,使两只桶对手的压强相同。

请通过计算判断是否存在这种可能;若有可能算出倒出水的重力G0,若没可能说明理由。

 

2.如图11所示,质量均为20千克的圆柱体甲、乙分别放置在水平面上。

已知甲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底面积为0.010米2;乙的密度为8.0×103千克/米3,底面积为0.016米2。

①求:

圆柱体甲的体积V甲。

②求:

圆柱体甲对水平面的压力F甲、压强p甲。

③若要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小明、小红和小华分别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不同方法。

请先判断,________同学的设计是可行的;再求出该方法中所截去的高度h(或体积V或质量m)。

 

3.如图11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为0.l×l03千克/米3,ρB为0.8×l03千克/米3。

求:

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FA。

图11

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pB。

为了使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小明、小红、小李和小王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方法,如下表所示。

请判断,

(a)哪几位同学设计的方法有可能使A、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b)求出使A、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方法中所要求的体积V或质量m或高度h。

(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

同学

所设计的方法

小明

将体积相等的铁块和铜块分别放在A、B的上面

小红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小李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

小王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高度相同的部分

 

4.如图11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B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

求:

图11

(1)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FB。

(2)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pB。

(3)小明、小华和小红设想沿水平方向把它们截去相等高度或质量,发表了如下的看法:

小明:

如果它们的密度相等,截去相等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小华:

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截去相等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小红:

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截去相等质量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就三位同学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

就你的判断,求出这个截去的相等高度或质量。

 

5.如图11所示,边长分别为0.1米和0.2米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B的质量都为6千克。

求:

图11

①物体A的密度ρA。

②物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B。

③小华设想在两物体中选择某一物体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定厚度L、并置于另一物体上部后使二者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请通过计算分析小华的设想是否有可能实现,若有可能,求出L的值;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6.有一质量为0.12千克的圆柱体空玻璃瓶,按如图12所示方式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的底面积为2.94×103米2,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5千克,求:

(1)玻璃瓶内水的体积。

(2)装满水后玻璃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3)在此空瓶中装入一些金属颗粒,测得瓶和金属颗粒的

总质量为0.51千克。

若再在这个瓶中装满水,此时瓶、

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79千克,求金属颗粒的密度。

 

7.如图12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重2牛,底面积为0.01米2,容器高0.5米。

现在两个容器中分别倒入一定量的水和酒精,使得两容器中离底部0.3米处A、B两点的压强都为980帕,求:

(1)A点离开液面的距离hA。

(2)甲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甲。

(3)为使水和酒精对甲、乙两个容器底压强相等,小华和小芳设计了不同的方法,如下表所示。

设计的方案

小华

分别在甲、乙两个容器中倒入相同深度的水和酒精。

小芳

分别在甲容器中抽取、乙容器中倒入相同深度的水和酒精。

 

请判断,同学设计的方法可行,并求出该方法中的深度h。

(ρ酒精=0.8×103千克/米3)

 

8.如图11所示,薄壁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内分别装有1.8千克的酒精和2千克的水。

甲的底面积为0.016米2,乙的底面积为0.01米2。

(已知ρ酒=0.8×103千克/米3)求:

(1)水的体积V。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强P。

(3)为了使酒精和水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小明、小红、小华和小强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方法(无液体溢出),如表所示。

请判断,_________同学的设计可行;并求出该方法中所要求的质量或体积。

同学

设计的方法

小明

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

小红

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酒精和水

小华

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

小强

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酒精和水

 

 

图17

9、如图17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为0.l×l03千克/米3,ρB为0.8×l03千克/米3。

求:

(1)物体A的质量mA。

(2)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FB。

(3)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设想在正方体A、B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一定的厚度后,通

过计算比较A、B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的大小关系。

小明设想在A、B的上部均截去0.09米,小华设想在A、B的上部均截去0.05米,他们的计算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分别如下表所示:

计算过程

结论

小明

PA=FA/SA=ρAghA=O.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9米)=107.8帕

PB=FB/SB=ρBghB=O.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9米)=78.4帕

PA>PB

小华

PA=FA/SA=ρAghA=O.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5米)=147帕

PB=FB/SB=ρBghB=O.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5米)=392帕

PA

①请判断:

就他们设想截去的厚度而言,小明的结论是的,小华的结论是的。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②是否有可能存在某一厚度h,沿水平方向截去h后使A、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有可能,求出h的值;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10.如图10所示,体积相等、密度分别为的ρA、ρB的A、B两个立方体正对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且ρA:

ρB=1:

3。

A对B的压强为pA,B对桌面的压强为pB。

①如果A的体积为1.0×10-3米3,密度为3×103千克/米3,求A的质量、A对B的压强。

②如果逐渐减小A的体积,但始终保持A的形状为立方体且密度不变,在A的体积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列出pA与pB的比值的表达式,并指出比值的变化规律。

 

                                   图10

11.如图12所示,20XX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京’”是用我国新疆著名的“和田玉”雕刻(阴刻)而成的。

印章总质量3.24千克,印章底面长与宽都为112毫米。

已知“和田玉”的密度为3.0×103千克/米3。

求⑴印章的体积。

⑵小丽同学利用以上数据算出中国印平放时对水平纸面的压强。

其解答过程如下:

F=G=mg=3.24千克×9.8牛/千克=31.752牛

S=L2=0.112米×0.112米=1.2544×10-2米2

P=F/S=31.752牛/(1.2544×10-2米2)=2531.25帕

小丽同学的解答过程是______(选填:

“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3)若把印章放回质量为1.76千克,底面积为200厘米2的金属锦盒后放在展台上(底面完全接触),求金属锦盒对展台的压强。

 

12.如图11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3米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物体B的质量为13.5千克。

求:

⑴物体A的质量。

⑵物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⑶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下表中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不行,请说明理由;若认为行,计算所截取的质量Δm。

内容

判断(选填“行”或“不行”)

方案一

选择B物体从其右侧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为Δm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A物体上,使二者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

方案二

选择A物体从其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为Δm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B物体上,使二者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

③计算所截取的质量Δm。

 

13、一个边长为0.1米、密度为2×103千克/米3的均匀正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

求:

(1)正方体的质量m。

(2)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

(3)为了改变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小明和小华同学设想沿竖直方向切去任意厚度A,如图11(a)所示,并将其分别置于剩余部分的下面或上面,如图11(b)、(c)所示。

小明认为图11(b)的放法可使压强减小,小华认为图11(c)的放法可使压强增大。

请判断,小明的设想是______的,小华的设想是______的。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14.如图11所示,甲、乙两个薄壁柱形容器质量分别为1千克和0.5千克,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0.015米2和0.01米2,均放在水平面上,甲容器中装有3.0×10-3米3的水。

求:

①甲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

②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③现将甲容器的水倒一部分到乙容器中,使两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都相等,求倒入乙容器水的质量⊿m。

 

图11

 

15.如图11所示,金属圆柱体甲的密度为5.0×103千克/米3,体积为2×103米3,底面积为102米2;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的高度为0.25米,底面积为2×102米2,容器中盛有0.12米高的水。

求:

①圆柱体甲的质量。

②圆柱体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③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设想求出当用绳子将甲物体的1/2体积浸入乙容器的水中时,乙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增加量。

他们的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计算的主要步骤

小明

步骤1()

乙容器中水深度的增加量△h=△V/S甲=103米3/(102米2)=0.1米

步骤2()

乙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增加量△p水=ρ水g△h=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102帕

小华

步骤1()

乙容器中水深度的增加量△h=△V/(S乙-S甲)=103米3/(2×102米2-102米2)=0.1米

步骤2()

乙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增加量△p水=ρ水g△h=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9.8×102帕

 

请判断,小明同学的计算过程___________,小华同学的计算过程___________。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若他们的计算过程有错误,请在错误步骤的序号后打“×”。

若你认为他们的计算过程均有错误,请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

16.质量为5千克的长方体合金块,长、宽、高分别为0.2米、0.1米、0.05米。

①求:

该合金块的密度ρ。

②将两块相同的合金块放在水平面上,求:

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力F。

③若将上述两块合金块上下叠放且平稳放置在水平面上,则求:

(a)它们对水平面最小的压强p。

(b)它们对水平面最大和最小压强的比值为____________。

(本空格不需要写解答过程)

17.如图10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均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的质量为5千克,边长为0.1米,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

求:

①甲的密度。

②甲对地面的压强。

③若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

下表中有两种推理,请判断这两种推理是否正确。

内容

判断

(选填“正确”或“错误”)

推理一

如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1)

推理二

如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2)

18.在底面积分别为0.02米2和0.01米2的甲、乙圆柱形薄壁容器中,分别盛有高均为0.05

米的水和酒精,已知酒精的密度为800千克/米3。

求:

方法1

甲、乙容器中均放入花岗石

方法2

甲、乙容器中均放入木块

方法3

甲容器中放入花岗石,乙容器中放入木块

方法4

甲容器中放入木块,乙容器中放入花岗石

⑴甲容器中水的质量;

⑵酒精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

 

⑶为了使水和酒精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

现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在甲、乙容器中放入质量相等的花岗石或木块,如上表所示。

观察到的现象是:

花岗石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木块漂浮在液面上,而且均无液体溢出。

(已知ρ木=500千克/米3,ρ花岗石=2500千克/米3)

①请判断:

方法(选填序号)是可行的;

②求可行方法中花岗石或木块的质量。

 

19.如图11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为0.2×l03千克/米3,ρB为0.3×l03千克/米3。

求:

(1)物体A的质量mA。

(2)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pB。

(3)为使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小芳与小李讨论后认为将正方体A沿水平方向切下体积V1一块后叠放到正方体B上方,或将正方体A沿竖直方向切下体积V2一块后叠放到正方体B上方都可以达到目的,请求出V1与V2的之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