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10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4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R80基站数据标准.docx

R80基站数据标准

 

基站开通数据制作(R8)

 

广东怡创通信有限公司无线部制

制作时间:

二零零二年六月

 

内容页码

一.200站的开通数据3

二.200站载波扩容要修改的数据27

三.普通2000站的开通数据28

四.采用MULTI-DROP连接的2000站的开通数据32

五.2000站扩容要作的修改34

六.用集中信令与非集中信令的数据的区别36

七.采用混合跳频与基带跳频的数据的区别37

八.相邻小区的数据定义39

九.其它基站数据定义43

十.200站(有两个TRI的小区)的数据44

 

一.200站的开通数据:

定义RBS200相对RBS2000来说稍为复杂些,它需要定义EMG控制链和

外部告警,而且在定义半永久性连接也较为繁琐。

RBS200基站的开通数据分别存在下面四个文件中分:

1.小区参数、2.定义MO、

3.定义EMG、4.定义A-BIS接口。

在定义RBS200之前,要先熟悉RBS的结构,以及与BSC的联系,如图

1.定义小区相关数据(参数按设计文件定义,网优人员可根据网络情况作出调整)

RLDEI:

CELL=dgCBCE1,CSYSTYPE=GSM900;!

定义内部小区名!

RLDEI:

CELL=dgCBCE2,CSYSTYPE=GSM900;!

CSYSTYPE=GSM900/GSM1800对应900站和

RLDEI:

CELL=dgCBCE3,CSYSTYPE=GSM900;1800站

RLDEC:

CELL=dgCBCE1,CGI=460-00-9538-5511,BSIC=60,BCCHNO=77,AGBLK=1,

MFRMS=5,BCCHTYPE=NCOMB,FNOFFSET=0,XRANGE=NO;

RLDEC:

CELL=dgCBCE2,CGI=460-00-9538-5512,BSIC=60,BCCHNO=86,AGBLK=1,

MFRMS=5,BCCHTYPE=NCOMB,FNOFFSET=0,XRANGE=NO;

RLDEC:

CELL=dgCBCE3,CGI=460-00-9538-5513,BSIC=60,BCCHNO=94,AGBLK=1,

MFRMS=5,BCCHTYPE=NCOMB,FNOFFSET=0,XRANGE=NO;

CELL:

小区名称

CGI:

小区全球识别码,MCC-MNC-LAC-CI组成,定义内部小区名:

NCC(3位)是移动国家号,NDC(2位)是移动网号,识别国内的GSM网,

LAC(4位)是位置区号码,CI(4位)是小区识别码

BSIC:

基站识别码,主要供移动台区别相邻的各个基站

BCCHNO:

广播控制信道的频率

AGBLK:

CCCHBLOCKS数目中预留用作AGCH的数目,与MFRMS一起,决定PAGINGSUBCHANNEL的个数:

当采用SDCCH/8时PAGINGSUBCHANNEL=(9-AGBLK)*MFRMS

当采用SDCCH/4时PAGINGSUBCHANNEL=(3-AGBLK)*MFRMS

MFRMS:

MS测定空闲模块下行信令错误,决定小区重选,并且监视BCCH

并与AGBLK一起决定PAGINGSUBCHANNEL的个数。

FNOFFSET:

帧号补偿值,保证同一基站所有小区在不同一时间发送BCCH。

XRANGE:

表示此小区边界是否能扩充。

BCCHTYPE:

表示BCCH的类型,分三种类型:

1.COMB表示BCCH&SDCCH/4在同一载频上发送。

2.COMBC表示BCCH&SDCCH/4&CBCH在同一载频上发送。

3.NCOMB表示BCCH&SDCCH/4&CBCH不在同一载频上发送。

RLHPC:

CELL=dgCBCE1,CHAP=1;!

信道分配原则,CHAP=0为缺省值,CHAP=1表示

RLHPC:

CELL=dgCBCE2,CHAP=1;!

当SDCCH全拥塞后分配一个空闲的TCH作为

RLHPC:

CELL=dgCBCE3,CHAP=1;!

SDCCH用

RLCFI:

CELL=dgCBCE1,CHGR=0,DCHNO=77&69&55&46&37;!

定义频率!

RLCFI:

CELL=dgCBCE2,CHGR=0,DCHNO=86&59&52&44;

RLCFI:

CELL=dgCBCE3,CHGR=0,DCHNO=94&63&58&48;

RLCCC:

CELL=dgCBCE1,CHGR=0,SDCCH=3,CBCH=yes,TN=2;!

配置控制信道!

RLCCC:

CELL=dgCBCE2,CHGR=0,SDCCH=3,CBCH=yes,TN=2;

RLCCC:

CELL=dgCBCE3,CHGR=0,SDCCH=3,CBCH=yes,TN=2;

SDCCH:

表示所需的SDCCH/8的数目,此数目不可超过CHGR内的频率数

CBCH:

表示是否启用CBCH传输短消息,CBCH=YES时,表示SDCCH/8中的

第2时隙用作CBCH,CBCH=NO时,表示无SDCCH/8信道用作CBCCH

TN:

表示时隙数,TN=2表示SDCCH在第2时隙发送。

RLCHC:

CELL=dgCBCE1,CHGR=0,HOP=ON,HSN=10;!

配置跳频!

RLCHC:

CELL=dgCBCE2,CHGR=0,HOP=ON,HSN=11;!

HOP表示是否启用跳频

RLCHC:

CELL=dgCBCE3,CHGR=0,HOP=ON,HSN=12;!

HSN表示跳频序号

RLCPC:

CELL=dgCBCE1,BSPWRB=45,BSPWRT=45,MSTXPWR=33;!

配置功率数据

RLCPC:

CELL=dgCBCE2,BSPWRB=45,BSPWRT=45,MSTXPWR=33;

RLCPC:

CELL=dgCBCE3,BSPWRB=45,BSPWRT=45,MSTXPWR=33;

BSPWRB:

表示BCCH信道的基站输出功率

BSPWRT:

表示非BCCH信道基站输出功率

MSTXPWR:

表示MS的最大发射功率

RLCXC:

CELL=dgCBCE1,DTXD=Off;!

配置DTX

RLCXC:

CELL=dgCBCE2,DTXD=Off;!

DTXD表示下行是否实现不连续发射

RLCXC:

CELL=dgCBCE3,DTXD=Off;

小区定位数据!

RLLOC:

CELL=dgCBCE1,BSPWR=55,BSTXPWR=55,BSRXMIN=150,BSRXSUFF=150,

MSRXMIN=99,MSRXSUFF=0,SCHO=On,MISSNM=3,AW=On;

RLLOC:

CELL=dgCBCE2,BSPWR=55,BSTXPWR=55,BSRXMIN=150,BSRXSUFF=150,

MSRXMIN=99,MSRXSUFF=0,SCHO=On,MISSNM=3,AW=On;

RLLOC:

CELL=dgCBCE3,BSPWR=55,BSTXPWR=55,BSRXMIN=150,BSRXSUFF=150,

MSRXMIN=99,MSRXSUFF=0,SCHO=On,MISSNM=3,AW=on;

BSPWR:

表示在BCCH信道上基站发射功率,在定位算法中此值用作参照点

BSTXPWR:

表示在非BCCH信道上的基站发射功率,在定位算法中用作参照点

BSRXMIN:

表示基站接收时所需的最低的信号强度,看小区是否需要切换

BSRXSUFF:

表示基站能接收的足够的信号强度,在L-算法中此值用作参照点

MSRXMIN:

表示手机接收时所需的最低信号强度,看此小区是否可用来切换

MSRXSUFF:

表示手机能接收的足够的信号强度,在L-算法中此值用作参照点

SCHO:

表示是否允许在SDCCH上切换

MISSNM:

表示允许丢失的测量值的数目

AW:

表示是否允许接入坏小区。

RLLUC:

CELL=dgCBCE1,QLIMUL=55,QLIMDL=55,TALIM=61,CELLQ=high;!

小区位置更!

RLLUC:

CELL=dgCBCE2,QLIMUL=55,QLIMDL=55,TALIM=61,CELLQ=high;!

新紧急数据!

RLLUC:

CELL=dgCBCE3,QLIMUL=55,QLIMDL=55,TALIM=61,CELLQ=high;

QLIMUL:

用于切换的上行质量门限值,越高表示越差,质量测量值高于此值,

有可能紧急切换或掉话。

当不跳频时取45。

QLIMDL:

用于切换的下行质量门限值,越高表示越差,质量测量值高于此值,

有可能紧急切换或掉话。

当不跳频时取45。

TALIM:

最大的定时提前值(TA),TA与距离有关,越大表示距离基站越远。

CELLQ:

表示小区质量,可用于控制RPD(TRH)负荷

小区位置更新惩罚值!

RLLPC:

CELL=dgCBCE1,PTIMHF=5,PTIMBQ=15,PTIMTA=10,

PSSHF=63,PSSBQ=10,PSSTA=63;

RLLPC:

CELL=dgCBCE2,PTIMHF=5,PTIMBQ=15,PTIMTA=10,

PSSHF=63,PSSBQ=10,PSSTA=63;

RLLPC:

CELL=dgCBCE3,PTIMHF=5,PTIMBQ=15,PTIMTA=10,

PSSHF=63,PSSBQ=10,PSSTA=63;

PTIMHF:

切换失败后的惩罚时间。

PTIMBQ:

由于质量差引起切换的惩罚时间。

PTIMTA:

由于TA(定时提前值)太大引起切换的惩罚时间。

PSSHF:

切换失败后的信号强度惩罚值。

PSSBQ:

由于质量差引起切换的的信号强度惩罚值。

PSSTA:

由于TA(定时提前值)太大引起切换的信号强度惩罚值。

小区位置更新时滤波器参数!

RLLFC:

CELL=dgCBCE1,SSEVALSD=6,QEVALSD=6,SSEVALSI=6,QEVALSI=6,

SSLENSD=8,QLENSD=10,SSLENSI=4,QLENSI=4,SSRAMPSD=5,SSRAMPSI=2;

RLLFC:

CELL=dgCBCE2,SSEVALSD=6,QEVALSD=6,SSEVALSI=6,QEVALSI=6,

SSLENSD=8,QLENSD=10,SSLENSI=4,QLENSI=4,SSRAMPSD=5,SSRAMPSI=2;

RLLFC:

CELL=dgCBCE3,SSEVALSD=6,QEVALSD=6,SSEVALSI=6,QEVALSI=6,

SSLENSD=8,QLENSD=10,SSLENSI=4,QLENSI=4,SSRAMPSD=5,SSRAMPSI=2;

SSEVALSD:

表示用于语音和数据的信号强度滤波器类型!

滤波器类型:

QEVALSD:

表示用于语音和数据的质量滤波器类型!

1-5:

一般的FIR

SSEVALSI:

表示用于信令的信号强度滤波器类型!

6:

直接平均滤波器

QEVALSI:

表示用于信令的质量滤波器类型!

7:

指数滤波器

SSLENSD:

表示用于语音和数据的信号强度滤波器长度!

8:

一阶巴特沃斯

QLENSD:

表示语音和数据的质量滤波器长度!

9:

Median

SSLENSSI:

表示用于信令的信号强度滤波器长度!

QLENSI:

定义用于信令的质量滤波器长度

RLLDC:

CELL=dgCBCE1,MAXTA=63,RLINKUP=16;!

定义拆线数据!

RLLDC:

CELL=dgCBCE2,MAXTA=63,RLINKUP=16;

RLLDC:

CELL=dgCBCE3,MAXTA=63,RLINKUP=16;

小区层次结构数据!

RLLHC:

CELL=dgCBCE1,LAYER=2,LAYERTHR=95,LAYERHYST=2,PSSTEMP=0,PTIMTEMP=0;

RLLHC:

CELL=dgCBCE2,LAYER=2,LAYERTHR=95,LAYERHYST=2,PSSTEMP=0,PTIMTEMP=0;

RLLHC:

CELL=dgCBCE3,LAYER=2,LAYERTHR=95,LAYERHYST=2,PSSTEMP=0,PTIMTEMP=0;

LAYER:

小区分层,微蜂窝为1,普通小区为2

LAYERTHR:

小区层次的信号强度门限值

LAYERHYST:

小区层次的信号强度滞后值

PSSTEMP:

从高层次小区向低层次小区切换时的信号强度惩罚值

PTIMTEMP:

从高层次小区向低层次小区切换时的时间惩罚值

小区内部切换参数!

RLIHC:

CELL=dgCBCE1,IHO=OFF,MAXIHO=3,TMAXIHO=6,TIHO=10,

SSOFFSETULP=0,SSOFFSETDLP=0,QOFFSETULP=0,QOFFSETDLP=0;

RLIHC:

CELL=dgCBCE2,IHO=OFF,MAXIHO=3,TMAXIHO=6,TIHO=10,

SSOFFSETULP=0,SSOFFSETDLP=0,QOFFSETULP=0,QOFFSETDLP=0;

RLIHC:

CELL=dgCBCE3,IHO=OFF,MAXIHO=3,TMAXIHO=6,TIHO=10,

SSOFFSETULP=0,SSOFFSETDLP=0,QOFFSETULP=0,QOFFSETDLP=0;

IHO:

表示小区内部小区是否允许切换。

当不跳频时取ON。

MAXIHO:

表示在TMAXIHO时间内,允许小区内部切换的最大次数。

TMAXIHO:

定时器。

TIHO:

小区内部切换达到最大次数MAXIHO后,小区内部切换禁止

时间(TIHO+TINIT)。

QOFFSETULN:

上行质量偏移值(正值)。

QOFFSETULP:

上行质量偏移值(负值)。

QOFFSETDLN:

下行质量偏移值(正值)。

QOFFSETDLP:

下行质量偏移值(负值)。

SSOFFSETULN:

上行信令强度偏移值(负值)。

SSOFFSETULP:

上行信令强度偏移值(正值)。

SSOFFSETDLN:

下行信令强度偏移值(负值)。

SSOFFSETDLP:

下行信令强度偏移值(正值)。

SDCCH和BCCH系统信息!

RLSSC:

CELL=dgCBCE1,ACCMIN=104,CCHPWR=33,CRH=4,DTXU=1,NCCPERM=6,

RLINKT=16,MBCR=0;

RLSSC:

CELL=dgCBCE2,ACCMIN=104,CCHPWR=33,CRH=4,DTXU=1,NCCPERM=6,

RLINKT=16,MBCR=0;

RLSSC:

CELL=dgCBCE3,ACCMIN=104,CCHPWR=33,CRH=4,DTXU=1,NCCPERM=6,

RLINKT=16,MBCR=0;

ACCMIN:

手机允许接入系统的最低信号电平

CCHPWR:

手机接入控制信道的最大收发功率

CRH:

小区重选滞后值,用于LA改变时,防止因频繁LOCATIONUPDATING,

而增加SDCCH负荷。

DTXU:

表示上行是否启用不连续发射,DTXU=1,启用,DTXU=2不启用。

NCCPERM:

允许MS对另一网络的信号进行测量。

RLINKT:

下行链路中断计数器,当手机分配到一个SDCCH后,计数器值为RLINKT,手机成功接收SACCH信号后,此计数器减1,不成功接收SACCH信号后,此计数器加2,计数器为0后,手机拆线。

BCCH系统信息!

RLSBC:

CELL=dgCBCE1,CB=NO,ACC=CLEAR,MAXRET=4,TX=12,ATT=yes,

T3212=10,CBQ=high,CRO=0,TO=0,PT=0;

RLSBC:

CELL=dgCBCE2,CB=NO,ACC=CLEAR,MAXRET=4,TX=12,ATT=yes,

T3212=10,CBQ=high,CRO=0,TO=0,PT=0;

RLSBC:

CELL=dgCBCE3,CB=NO,ACC=CLEAR,MAXRET=4,TX=12,ATT=yes,

T3212=10,CBQ=high,CRO=0,TO=0,PT=0;

CB:

表示小区是否被禁止接入,不影响切换。

ACC:

表示被禁止接入此小区的MS级别,CLEAR表示所有手机都允许接入。

MAXRET:

表示手机上重复接入系统的最大次数。

TX:

表示MS进入RACH的间隔。

ATT:

表示是否允许手机将开机或关机信息通知系统。

T3212:

表示手机周期登记时间,时间单位为0.1小时。

CBQ:

小区禁止资格,与CB配合,定义小区选择或小区重选时的优先级。

CBQ

CB

Phase2MS

Cellsel.Cellresel.

Phase1MS

Cellsel./resel.

HIGH

NO

Normalnormal

Normal

HIGH

YES

禁止禁止

禁止

LOW

NO

低优先权normal

Normal

LOW

YES

低优先权normal

禁止

CRO:

表示小区重选偏移值,小区重选方程式:

C2=C1+CRO-TO*H(PT-T)IFPT<>31C2=C1-CROIFPT=31

TO:

表示小区重选临时偏移值,单位:

dB。

PT:

表示惩罚时间,单位:

秒。

CRO、TO、PT配合,可用来控制手机优先

接入DCS1800小区,减轻GSM900小区的拥塞

!

MS的动态功率!

RLPCC:

CELL=dgCBCE1,SSDES=88,INIDES=70,SSLEN=5,INILEN=2,

PMARG=6,QLEN=10,LCOMPUL=50,QCOMPUL=50,REGINT=1,DTXFUL=5;

RLPCC:

CELL=dgCBCE2,SSDES=88,INIDES=70,SSLEN=5,INILEN=2,

PMARG=6,QLEN=10,LCOMPUL=50,QCOMPUL=50,REGINT=1,DTXFUL=5;

RLPCC:

CELL=dgCBCE3,SSDES=88,INIDES=70,SSLEN=5,INILEN=2,

PMARG=6,QLEN=10,LCOMPUL=50,QCOMPUL=50,REGINT=1,DTXFUL=5;

RLPCI:

CELL=dgCBCE1;

RLPCI:

CELL=dgCBCE2;

RLPCI:

CELL=dgCBCE3;

!

SSDES:

理想的上行的信号强度,单位:

dBm,取负值。

!

INIDES:

理想的初始信号强度,单位:

dBm,取负值。

!

SSLEN:

信号强度滤波器长度,单位:

SACCH周期(480ms)。

!

INILEN:

初始信号强度滤波器长度,单位:

SACCH周期(480ms)。

!

QLEN:

质量滤波器长度,单位:

SACCH周期(480ms)。

!

REGINT:

动态功率控制的时间间隔,单位:

SACCH周期(480ms)。

!

DTXFUL:

在采用全集测量前使用子集测量的时间,单位:

SACCH周期(480ms)

LCOMPUL:

上行路径损耗补偿因子

QCOMPUL:

上行质量补偿因子

!

PMARG:

功率附加值

!

BTS的动态功率控制!

RLBCC:

CELL=dgCBCE1,SDCCHREG=On,SSDESDL=95,SSLENDL=4,LCOMPDL=20,

QCOMPDL=60,QLENDL=8,REGINTDL=1,BSPWRMINN=35;

RLBCC:

CELL=dgCBCE2,SDCCHREG=On,SSDESDL=95,SSLENDL=4,LCOMPDL=20,

QCOMPDL=60,QLENDL=8,REGINTDL=1,BSPWRMINN=35;

RLBCC:

CELL=dgCBCE3,SDCCHREG=On,SSDESDL=95,SSLENDL=4,LCOMPDL=20,

QCOMPDL=60,QLENDL=8,REGINTDL=1,BSPWRMINN=35;

RLBCI:

CELL=dgCBCE1;

RLBCI:

CELL=dgCBCE2;

RLBCI:

CELL=dgCBCE3;

!

SDCCHREG:

表示SDCCH功率是否允许动态控制。

!

SSDESDL:

理想的下行信号强度,单位:

dBm,取负值。

!

SSLENDL:

下行信号强度滤波器长度,单位:

SACCH周期(480ms)。

!

QLENDL:

下行质量滤波器长度,单位:

SACCH周期(480ms)。

!

REGINTDL:

下行动态功率控制的时间间隔,单位:

SACCH周期(480ms)。

!

BSPWRMIN:

表示非BCCH频率的最小的BTS发射功率。

LCOMPDL:

下行路径损耗补偿因子

QCOMPDL:

下行质量补偿因子

动态功率控制表达式:

PU=(1-a)BTSTXPWR+a(SSDESDL+L)-b(Q_AVE_dB-QDESDL_dB)

PU为动态功率

a=LCOMPDL/100

b=QCOMPDL/100

Q_AVE_dB=32-10*Q_AVE/25

Q_DESDL_dB=32-10*QDESDL/25

!

逻辑信道监视!

RLSLC:

CELL=dgCBCE1,LVA=29,ACL=A1,CHTYPE=TCH,CHRATE=FR;

LVA为告警门限值:

当实际TCH数目小于LVA时,则告警产生。

LVA取值为定

义的TCH数目减6,由于载波为5个,所以LVA为29(35个TCH再减去6个TCH算出门限值)!

RLSLC:

CELL=dgCBCE1,LVA=15,ACL=A2,CHTYPE=SDCCH;

LVA为告警门限值:

当实际SDCCH数目小于LVA时,则告警产生。

LVA取值为

定义的SDCCH数目减6,由于SDCCH为24个,所以LVA为18(24个SDCCH,再减去6个SDCC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