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429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Word文档格式.docx

(二)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美贸易结构升级4

(三)改变双边商品价格贸易条件6

(四)人民币大幅升值没有缓解中美贸易失衡问题6

三、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分析7

(一)国际产业转移,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7

(二)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中美贸易的经济关系8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失衡8

(四)美国歧视性出口管制导致对华出口额减少9

四、有效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措施10

(一)中国应对贸易失衡的主要措施10

(二)美国有效改善贸易逆差的措施11

结论12

致谢词13

参考文献14

引言

2011年10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63票赞成35票反对的投票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这个法案的主要内容是要求美国政府在对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中存在低估汇率的国家给予征收惩罚性关税,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国的这一法案主要是针对中国设立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

近年来,由于中美两国间存在严重的贸易失衡问题,导致两国贸易摩擦不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舆论迫切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此降低对华贸易逆差,人民币升值压力凸显,从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人民币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3.7%左右,升值幅度非常可观,仍不能满足西方国家的要求。

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发现,调整人民币汇率并不能有效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贸易失衡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的,如果美方为了扭转贸易差以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为借口对中国做出制裁,是极为不明智的决定,将会严重危害两国经济的发展,甚至放缓全球经济发展的步伐。

改变中美贸易失衡的局面,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

一、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外背景及进程

(一)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迅猛

2005年至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的GDP增长水平,即使在这期间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能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经济复苏,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年均10%以上。

表12005-2010年中国GDP

单位:

十亿元(CNY)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GDP

18,494

21,631

26,581

31,405

34,090

39,798

增长率

11.3%

12.7%

14.2%

9.6%

9.2%

10.3%

数据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目前国内投资和出口需求仍然旺盛,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被世界所看好。

加上积极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对外资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早在2002年OECD就已经公布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引资国家,一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必然导致该国货币走强,人民币升值压力凸显。

(二)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呼声强烈

近几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和欧盟欧债危机等一系列金融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屡陷困境,加上部分国家担心中国大量出口商品的冲击,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以降低对华贸易逆差,致使人民币承受巨大的升值压力。

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指责中国通过操纵人民币汇率来扩大商品出口,由于人民币被低估,使中国在商品出口方面获得了不公平的比较优势,本国商品在遭受中国商品的不公平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从而造成了同中国贸易的巨大逆差,并因此抢走了国内的就业岗位,失业率持续走高。

他们认为人民币被低估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2005年至今,美国更是从多方面要求人民币升值,不断向中国施加贸易保护主义压力。

美方指出,美国政府以及西方的一些其他国家都认为中国操纵了人民币汇率。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认为,评判一个国家是否操纵本国货币汇率要看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否符合三个指标:

第一,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是否在逐年增长;

第二,这个国家是否保持着一个庞大并且在不断增长的双边贸易顺差;

第三,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态势是否在继续发展。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的这个观点,中国毫无疑问将被美国定义为一个操纵货币汇率的国家。

而事实也是,近年来,美方曾多次试图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名单。

2011年10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63票赞成35票反对的投票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这个法案的主要内容是要求美国政府在对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中存在低估汇率的国家给予征收惩罚性关税,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国的这一法案主要是针对中国设立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该法案如果继续在美国众议院获得通过并由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就能成为法律,届时将会严重损害中美经济关系,威胁全球经济的恢复和稳定增长。

(三)人民币升值的进程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拉开序幕,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汇率改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

人民币汇率一篮子机制是综合考虑在中国对外贸易、外债(付息)、外商直接投资(分红)等对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其在篮子中相应的权重,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自然成为主要的篮子货币。

2005年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欧元、日元、港币等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从原来上下1.5%扩大为上下3%。

2007年5月21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日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单位:

CNY/USD

图12005-2011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数据来源: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与报告

2005年汇率改革至今,尽管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问题一直饱受国际社会争论,但是在国内外各方需求和利益的驱动下,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2011年8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6.4大关。

二、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中美贸易现状

(一)美国对华部分商品出口额增加

美国企图通过施压人民币升值来扩大对中国的出口额,然而人民币升值实际上只造成一部分商品的对华贸易出口额增加。

表22009年-2010年美国对华部分出口商品总额概况

亿美元

植物产品

运输设备

贱金属及制品

机电产品

2009年

97.8

74.8

74.9

178.8

2010年

118.3

105.4

85.9

227.7

同比增长

21.1%

41.0%

2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报告

美国对华出口额增加的商品主要体现在一些占有生产优势的商品上,尤其是在运输设备及机电产品贸易上,2010年的对华出口额分别为105.4亿美元和227.7亿美元,同比增长41.0%、27.4%,在对华出口商品中占主要地位。

但是,这些商品对华出口额的增加并不足以弥补美国对华的巨额贸易赤字。

(二)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美贸易结构升级

对美贸易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美之间的贸易是典型的互补型贸易,然而在这种看似公平的互补型贸易中,中国却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地位,其中包含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因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落后,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主要靠的是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从美国进口的却是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尤其是高新电子科技产品。

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中国出口商品的美元价格上升,从而失去在同国外商品竞争时的价格比较优势,势必挤压中国出口企业的生存空间,一方面淘汰一些产能不足、技术落后的企业,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优势企业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加大产品的科研投入,力争在品牌、技术、产品质量和营销策略等方面有所突破,依靠这些新因素立足于国际贸易中。

其次,人民币升值也会降低部分进口商品的价格,一些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和原材料的进口成本也会随之降低,从而有利于中国出口企业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与出口产品的结构升级。

另外,人民币升值也能减少中国的跨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成本,有利于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进行产业转移和高新技术的学习,从而促使中国国内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

表32005—2010年以SITC分类为基础的中国出口商品构成

数额单位:

亿美元份额单位:

%

SITC0--4

SITC6&

8

SITC5&

7

SITC5-9

数额

份额

490.4

6.44

3233.2

42.43

3880.3

50.92

7129.6

93.56

529.3

5.46

4128.7

42.61

5008.9

51.68

9161.5

94.54

615.5

5.05

5167.4

42.42

6375.9

52.35

11564.7

94395

778.5

5.45

5963.5

41.75

7525.4

52.67

13506.9

94.55

630.9

5.25

4871.4

40.54

6524.7

54.02

11385.6

94.75

817.2

5.18

6268.3

39.72

8679.2

55.00

14962.2

94.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美大国家(地区)贸易统计

2005—2010年,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有所下降,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上升。

从中美贸易结构这一方面来看,人民币升值能够促进中国国内出口企业的优胜劣汰及企业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上主要依靠低价格取胜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高科技因素。

(三)改变双边商品价格贸易条件

中美双边商品价格贸易条件为中国向美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与美国向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之比。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中国的出口企业可以选择维持出口商品以人民币标价的价格,提高以美元标价的价格,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将会减少;

也可以选择维持以美元标价的价格,降低以人民币标价的价格,商品利润将会下降。

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美国方面的出口企业可以选择出口商品维持以美元标价的价格不变,降低以人民币标价的价格,从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也可以选择维持以人民币标价的价格,提高以美元标价的价格,从而增加商品出口利润。

中美两国的出口企业面临人民币升值现状会分别选择哪种出口商品价格调节方式,主要是由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状况、价格弹性以及中美两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决定的。

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的商品,虽然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也向美国输出这些商品,但是相比之下中国商品要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商品,所以在人民币适度升值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企业可能会选择提高出口商品以美元标价的价格,即使这样也不会使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份额大幅减少。

另一方面,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大部分是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所以美国的出口企业会选择维持以美元标价的价格,降低以人民币标价的价格来扩大中国市场份额。

综上述的两个方面,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中国出口企业提高商品的美元价格,而美国出口企业会维持商品的美元价格,中国对美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但是,由于美国人均国民收入与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的悬殊差距,中国出口的劳动力密集型日用商品的价格即使有所提升,也不会减少太多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因此这类商品的出口额在实际上也不会有太大降低。

(四)人民币大幅升值没有缓解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2005年至2007年,人民币虽然逐年升值,中国对美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却没有得到明显缓解。

表42005-2010年中美双边贸易额

美从华进口

1692.0

2034.7

2327.0

2523

2208.2

2306.5

美对华出口

487.3

592.1

694.0

814.4

774.4

800.6

美对华净进口

1141.7

1442.6

1633.0

1708.6

1433.8

1505.9

贸易差额同比增长

+42.2%

+26.4%

+13.2%

+4.6%

-16.1

+5.0%

结合图1和表4数据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并没有缓解中美贸易失衡问题,2007年更是一举突破1500亿美元的心理大关,达到1633.0亿美元,除2009年同比下降之外,其余各年同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人民币升值如美国所愿,对华逆差却不见好转,由此可见美国政府想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改变对华巨额贸易赤字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三、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分析

(一)国际产业转移,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移出国制造业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市场的国际性扩张需求,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开始向外转移,中国凭借制造业成本的优势和庞大的市场成为产业转入的中心,开始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基地,中国对美国的顺差也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开始出现。

中国大陆的加工贸易,大多是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为了提高竞争力,向中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工序而发展起来的,这些商品在我国加工、组装后,销往欧美市场,其出口国就从东亚各国和地区转移到了中国。

中国对美国的顺差额从1997年的169.4亿美元到2010年的1505.9亿美元,涨幅接近十倍,对中国台湾、日本、韩国、东盟的逆差额却从1997年的163.2亿美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1712.5亿美元,也增长了近十倍。

可见中国对美国的顺差额的增加与对东亚各国的逆差额的增加很大一部分是在国际产业转移后发生的相互转化。

(二)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中美贸易的经济关系

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来料加工、进料加工等加工贸易的方式进行的,中国企业生产商品大部分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中国作为加工出口国,虽然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但是加工出口商品获得的利润极其有限,商品升值空间小。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随着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和全球范围的资源流动,任何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都可能使用进口原料和其他中间产品,甚至出口国只是完成最终商品简单的加工。

根据传统的统计方法,加工贸易的出口额登记在出口国的国际收支账户上,这既掩盖了出口国国际收支背后真实的经济关系,又造成国际贸易中实际利益关系的扭曲。

以芭比娃娃这一商品为例,中国企业生产一只芭比娃娃,进口的原材料价格约为1美元,中途需要的运输、管理费用大概65美分以及中国企业的加工费用35美分,从中国出口价格约为2美元,在美国市场上一只芭比娃娃的销售价却高达20美元。

美国企业获得了大部分的利益,中国企业的利润只有35美分,但是中国的国际收支账户上却多出了2美元,赚到了数字,却没有多少实际利润。

所以从中美双方的贸易方式来看,双方的贸易方式及传统的国际收支登记方法,是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失衡

根据比较成本理论,在国际贸易中一国在生产某种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出口自身具备有利生产条件的商品,进口自己不具备有利条件的商品。

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优势,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以劳动密集型的日用商品为主。

美国具有全球领先的科技优势,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大多是技术、资本密集型商品,以非日用商品居多。

在中美市场上,劳动力密集型的日用商品比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商品更加具有需求弹性。

首先,中国出口的劳动力密集型商品在美国市场上具有较大的需求弹性,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是中国人均收入的好几十倍,在美国市场上,中国的商品显得价格低廉,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这也是中国商品大量出口美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上需求弹性很小,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低,普通老百姓对大部分的高新技术产品需求不大,消费量不高。

上述原因导致了美国出口的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远远小于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所以中美贸易商品结构的差异也是中美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美国歧视性出口管制导致对华出口额减少

从目前来看,美国政府一方面要求人民币升值,迫切想要通过这一手段改善对华贸易逆差,另一方面又设立重重障碍,对华实行部分商品的出口管制,阻碍高科技尖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引进先进的高科技尖端技术来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这让美国感觉到了对自身在全球的地位的威胁,因此在中国需要从美国进口高科技尖端产品时,美国政府总是以国家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种种理由为借口,对华实行各方面的限制出口政策,这些限制集中体现在软件、安防、雷达、无线技术、芯片技术等中国自身发展较为薄弱的一些高科技领域,例如针对英特尔、微软等公司的对华技术输出,美国政府就对其采取了严密的控制和监视措施。

尤其是是巨型计算机的对华出口,美国政府做出了对华出口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不得高于同一时期内中国自有产品运行速度的规定。

在芯片产品的对华出口上,美国政府要求公司在出口前都必须把一个特别的口令留给美国国防部备案。

在对华限制出口商品的出口程序设置上,美国政府更是设立重重阻碍,出口必须先取得由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和商务部三部门共同核查审批后才能颁发的“出口许可证”。

美国政府的管制手段甚至延伸到了出口的商业合同上,要求对华出口高科技尖端商品的企业与中国进口商签订合约时必须有一个附加条款,这个条款规定了对华出口商品的用途或者最终用户必须是指定的,而且美国企业可以对中方有没有实行该指定进行现场核查。

歧视性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对美国工业产生严重的危害,也极大地减少了对华出口,成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一针见血地指出限制对华出口会导致美国对华贸易的持续逆差:

“美国一方面要减少对华贸易逆差,另一方面又做出对华出口限制,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逻辑和行为”。

四、有效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措施

(一)中国应对贸易失衡的主要措施

1、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内需发展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发展国际贸易是推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经之路,但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如果只是单纯的依靠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容易因为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而导致本国经济的无法正常持续发展,甚至导致整个经济陷入混乱。

例如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发展的降速,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2007年,美国和欧洲地区深陷次贷危机影响,进口需求低迷,中国的月度出口增长率由当年2月的51.6%下降到12月的21.7%,进而导致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和经济增长缓慢的双重压力。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应当从国情出发,改善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情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拉动内需发展,推进由出口导向型转经济向内外均衡发展。

2、转变出口商品结构,促进中美贸易健康发展

在美国市场上,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长期以来获得竞争优势主要是靠打价格战,这些商品只有在价格上远远低于来自美国的竞争对手时才能占有美国市场,中国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

人民币升值给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带来极大的挑战,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出口商品的美元价格提升,竞争优势降低,另一方面如果要维持原来的美元价格,必然会挤压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生存。

所以中国的出口企业为了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积极转变出口结构,把加工贸易向高增值加工的方向迈进,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高生产技术,研发具有高附加值的商品,促进中国出口商品的更新换代,提高出口商品的利润空间,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本、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

通过这些调整,有利于促进中美贸易的健康发展。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