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试题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320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试题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试题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试题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试题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试题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试题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试题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试题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试题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试题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试题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试题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试题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试题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试题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检测试题第六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精品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时间:

40分钟 满分:

85分)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

西周土地买卖现象

1

西汉初年的人口政策

2

隋朝的租调制度

3

手工业的

发展

春秋时期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

4

明朝时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

5

古代的商品

经济发展

丝绸之路加强了思想文化的沟通与传播

6

外贸产品折射南宋的经济文化

水平

7

明清时期,金融业从商业中分离的趋势

8

古代经济

政策

宋朝海外贸易的务实性

9

海禁政策导致沿海民贫盗起

10

明代的赋役折银改革密切农民与市场间的关系

11

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

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易错题】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

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

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

解析:

D 根据材料可知,“田”作为价格的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反映出“田”本身是有价格的,说明西周时存在土地买卖的现象,故D项正确。

本题易错选A项,注意材料时期为“西周”,是井田制鼎盛时期。

【新知生成】井田制下,土地公有,是不能随便买卖、转让的。

然而这种状况从西周中后期开始有了变化,贵族间的土地买卖、转让已经出现。

这种变化在当时的一些器皿铭文上有反映。

这种现象的出现意味着传统“田里不鬻”的局面开始动摇,地权逐渐开始由王下移到各级贵族、平民。

2.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罚她缴纳五倍的赋税)。

”汉惠帝的这一诏令(  )

A.促进了西汉人口的健康增长

B.反映了秦汉之交战乱使人口大量减少

C.规定了女子结婚的最低年龄

D.表明汉惠帝是休养生息政策的第一人

解析:

B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女子在15岁到30岁之间不嫁者征收重税,这表明西汉初年强制早婚生育,结合秦汉之交的战乱,可知该政策有利于增加人口,故可知答案为B项。

A项“健康增长”材料体现不出,C项材料规定了女子结婚的最高年龄。

D项汉初刘邦已实行休养生息

政策。

3.隋朝开皇二年(582年)新令规定:

一夫一妇为一床,交纳租粟三石,调绢一匹(四丈)或布一端(五丈)、绵三两或麻三斤。

这表明隋朝的租调制度(  )

A.与均田制度相配套B.促进了隋朝经济繁荣

C.巩固了隋朝的统治D.征税标准以人丁为本

解析:

D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征税标准以一夫一妇为标准,这是古代以人丁为征税标准的体现,故答案为D项。

A项本身正确,但材料无体现;B、C两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

【新知生成】租庸调制度就是政府把政府控制的土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或以家庭为单位,或以丁男为标准,然后以家庭或丁男为单位征收一定的地租、徭役、兵役,这是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的体现,是春秋战国以来赋税制度的延续。

这一局面随着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而消亡。

4.【新题速递】《考工记》关于制作合金成分的叙述如下图,《考工记》的这一记载能够说明春秋时期(  )

A.青铜铸造技术的先进B.铁器产品多样化

C.手工业生产规模庞大D.冶铁技术水平高超

解析:

A 材料的核心信息:

一是春秋时期的官方手工技术专著《考工记》,二是关于铜锡合金制作的工艺,不同比例配料制造不同的手工业产品,这是青铜铸造技术先进的表现,故答案为A项。

材料不涉及铁器内容,排除B、D两项;材料与手工业生产规模没有关系,排除C项。

5.(2017·山西临汾调研)据《上海县志》记载,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浙江通志》亦云,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

材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B.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

C.纺织业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解析:

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雇佣关系为标志,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男耕女织是传统小农经济模式,从材料中“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男妇或通宵不寐”,可知明朝时男女共作农耕与家庭纺织,男耕女织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故B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了家庭手工业的内容,不能体现纺织业成为主要手工业部门,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官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

6.(2016·吉林长春四模)“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

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

材料说明古代丝绸之路(  )

A.更重要的作用是加强了思想文化的传播与沟通

B.商贸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促使商人改变了初衷

C.商贸活动承载了风俗习惯加快文化相互融合

D.商贸活动加快民族融合元朝时回族形成

解析:

A 据材料中“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可知思想文化方面的传播数量更多,故A项正确;商人的初衷是追求商业利益,商贸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不能使商人改变初衷,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文化融合的加速,故C项错误;元朝新的民族回族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非商贸活动的加快,主要是杂居相处,互通婚姻,故D项错误。

7.南宋时期中国把瓷器、丝绸、印本书籍输向海外,输入物品有金沙、木材、珠宝、高丽参、药材等。

这一外贸的产品对比可以说明(  )

A.古代外贸不计经济效益

B.南宋的经济文化水平较高

C.中国在各领域世界领先 

D.外贸收入成为南宋重要的财源之一

解析:

B 题干中南宋外贸产品的对比,可以说明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当时是蕴含一定技术的产品,而输入产品基本上是土特产品,技术含量低,说明了南宋的经济文化水平较高,B项正确。

A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C项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没有反映进出口产品的数量对比与财政收入的比例变化,所以D项不准确。

8.(2017·东北四市质检)明清时期,晋商既经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经营金融业。

二者的结合,出现了山西商人早期经营的金融资本形式——依靠自有资本放债的典当、印局和在经营存放款业务中起中介作用的钱庄。

这反映了山西(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商业资本进入生产领域

C.商品经济在全国领先D.金融业从商业中逐步分离

解析:

D 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具有雇佣关系,这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从金融资本形式中看不出商业资本流向生产领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在全国的地位状况,故C项错误;从“晋商既经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经营金融业。

二者的结合,出现了山西商人早期经营的金融资本形式……钱庄”,可知反映出金融业逐渐从商业中分离成为独立行业,故D项正确。

9.【易错题】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

这说明宋代(  )

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 

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

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

解析:

D 材料表明宋朝一方面限制朝贡贸易规模,另一方面鼓励海外民间贸易,在推动民间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故D项正确。

本题易错选B项,是材料信息提取不全的反映。

10.福建的抗倭名将谭纶(1520-1577年)说:

“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

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

这表明谭纶的主张是( )

A.清除倭寇残余势力B.开放海禁政策

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D.采取富民政策

解析:

B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福建人靠海洋获利生存,禁海导致民贫转而变为盗贼。

基于他的这种认识,可知他的主张是开海禁,从根源上清除闽人为盗,故答案为B项。

11.【新题速递】万历初年所谓“一条鞭法”推行全国之前,经历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一系列赋役改革几乎无例外地都把折银征收作为最主要的一项改革内容。

明代的赋役折银改革(  )

A.说明了白银成为了法定货币

B.体现了明朝政府废除了纸币与铜钱货币

C.密切了农民与市场间的关系 

D.促进了明朝时期赋役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解析:

C 材料的核心信息为明朝100多年的赋役改革重点是把赋役折成白银,体现了这个时期农民的赋役演变为以白银形式征收,缴纳白银需要将农副产品投入市场,这些均体现了农民与市场关系的

密切。

【新知生成】赋役折银改革体现了国家把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转化为货币地租,这一地租和劳役改革,促进了农民与市场的关系,促进了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2.(2017·安徽合肥摸底)下面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

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解析:

A 根据题图可知,当地工场工人占到约三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工场手工业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中能体现租佃关系,但租佃关系开始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人在当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但是无法判断他们的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

37分)

13.(2016•湖南长沙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西汉“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使富商大贾周流天下……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宋元时期,古代商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高峰期,坊市不分,“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明清时期,社会上经商风气浓厚,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许多商业新名词,如商帮、票号等。

材料二 晋商崛起于明,兴盛于清初,从清中叶开始转向衰落。

晋商用会馆的维系和精神上崇奉关圣的方式,组成以地域乡人为纽带的商帮集团。

“合伙”是晋商普遍的经营方式,伙计不出资,但作为企业经营者,享受分红权利(即身股制)。

晋商用乡不用亲,招收学徒必须有担保人,担保人对被保人的一切行为负责。

晋商实行票号密押制度,“山右(山西)巨商,所立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

晋商利用明政府施行开中法的机遇,凭借政府特许的贸易垄断权获利丰厚。

晋商经商致富后将大量资本投向土地,还家盖房置地的现象较为普遍。

晋商经营方式一般采用东伙合作制(股东与掌柜、伙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经营者随意改变经营项目而不向出资者声明的侵权行为,在身股制下,票号内部易产生论资排辈现象。

晋商票号实行无限责任的股份公司经营方式和总经理负责制,一旦票号被挤兑倒闭,出资者也就随之倾家荡产。

——刘建生主编《明清晋商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经济发展的表现都有哪些?

试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得以发展的条件。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晋商兴盛和衰败的原因。

(13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结合隋唐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如市的发展,对外贸易,国内南北经济交流等总结;第二小问,结合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政治局势、政府政策、经济基础、货币发展等相关因素总结即可。

(2)问,兴盛原因,根据材料二“晋商用会馆的维系和精神上崇奉关圣的方式,组成以地域乡人为纽带的商帮集团”,可知通过建立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组织,尊崇传统义利观和道德观;根据“伙计不出资,但作为企业经营者,享受分红权利(即身股制)”,可知通过建立股份制的资本运营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扩大企业资本和实力;根据“晋商用乡不用亲,招收学徒必须有担保人,担保人对被保人的一切行为负责。

晋商实行票号密押制度”,可知通过建立严密的近代金融体制,拥有了很好的信誉度;根据“晋商利用明政府施行开中法的机遇,凭借政府特许的贸易垄断权获利丰厚”,可知通过利用政府特许的贸易制度,实行垄断经营致富;衰败原因,根据材料二“晋商利用明政府施行开中法的机遇,凭借政府特许的贸易垄断权获利丰厚”,可知官商结合下的垄断贸易,因失去封建统治者的政治依托而衰败;根据“晋商经商致富后将大量资本投向土地,还家盖房置地的现象较为普遍”,可知传统重农抑商意识制约企业发展;根据“晋商经营方式一般采用东伙合作制……在身股制下,票号内部易产生论资排辈现象”,可知合伙制下产权、经营权不明,封建家族制打压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根据“晋商票号实行无限责任的股份公司经营方式和总经理负责制”,可知无限责任等经营方式风险较大。

答案:

(1)表现:

①大运河开通促进南北经济交流;②农村集市贸易发展;③柜坊、飞钱出现;④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

条件:

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②国家政局稳定有利于商业发展;③交通条件的改善便利商品流通;④货币的统一和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⑤中央政府相对开明的经济政策保障了商业的运行环境。

(12分)

(2)兴盛原因:

通过建立股份制的资本运营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扩大企业资本和实力;通过尊崇传统义利观和道德观,建立管理制度;通过建立严密的近代金融体制,拥有了很好的信誉度;通过建立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组织,弘扬家族式的忠诚意识和乡人观念,激发群体力量和竞争实力;通过利用政府特许的贸易制度,实行垄断经营致富。

衰败原因:

官商结合下的垄断贸易,因失去封建统治者的政治依托而衰败;无限责任等经营方式风险较大;合伙制下产权、经营权不明;封建家族制打压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传统重农抑商意识制约企业发展等。

(13分)

14.在历史上,丝绸之路对中外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分为陆地和海上两条路线。

海上丝绸之路分为东线与南线。

南方丝绸之路始于春秋末期。

阅读下列表格——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回答问题:

汉朝

唐朝

两宋

路线

从今广东到东南亚和南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

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管理

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

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南海贸易。

对朝贡使团则只准许使者及随从二人入京觐见

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

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

货物

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使团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

主要货物为丝绸、瓷器、漆器等输出品及胡椒、香料、珠宝、象牙等输

入品

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

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

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根据材料,提取关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

(12分)

解析:

从路线、管理、货物三方面分析图表找出海上贸易的发展变化状况,然后总结规律加以阐述说明,最后要进行总结归纳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意义,解答时需要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阐述合理,逻辑

清晰。

答案:

信息一:

后代路线比前代更发达。

(1分)

说明:

汉代可达东南亚和南亚,唐朝和两宋可达波斯湾、红海,两宋还可达非洲东海岸。

这主要是由于唐朝及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造船与航海技术的提高,经济重心的南移。

(2分)

信息二:

朝贡贸易转化为市舶贸易,贸易的经济职能增强。

(1分)

说明:

汉、唐、宋都有朝贡贸易,如汉有外国使者“进献”,唐朝对朝贡使团的限制,宋朝官营贸易。

宋代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外贸以私营为主,商品种类多有生活用品。

这些说明对外贸易的经济职能增强了。

从原因上看,唐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宋朝偏安东南,财政开支大,因此重视海外贸易,通过商业税解决。

(2分)

信息三:

管理越来越规范。

(1分)

说明:

汉代设官员管理,唐朝设市舶司,到了两宋,不仅设市舶司,还有相关的法律,对官员也有一定的限制。

(2分)

理论提升:

丝绸之路的繁荣不仅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也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扩大了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提高了国际地位。

(学生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合理也可以给分。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