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课后习题参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339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课后习题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分子课后习题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分子课后习题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分子课后习题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分子课后习题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分子课后习题参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分子课后习题参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分子课后习题参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分子课后习题参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分子课后习题参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分子课后习题参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分子课后习题参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课后习题参考.docx

《分子课后习题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课后习题参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子课后习题参考.docx

分子课后习题参考

第二章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

1、PCR原理及其基本反应步骤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

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①模板DNA的变性:

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

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③引物的延伸:

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互补的DNA链。

2、细菌转化操作流程

(1)将快速生长中的大肠杆菌置于经低温(0℃)预处理的低渗氯化钙溶液中,便会造成细胞膨胀(形成原生质球)。

(2)与转化混合物中的外源DNA形成粘附在细胞表面的复合物。

(3)立即将该体系转移到42℃下做短暂的热刺激,复合物便会被细胞所吸收。

(4)在全培养基中生长一段时间使转化基因实现表达、细胞活性恢复。

(5)涂布于选择性培养基中分离转化子。

3、基因工程载体的特点

(1)至少有一个复制起点,因而至少可在一种生物体中自主复制。

(2) 至少应有一个克隆位点,以供外源DNA插入。

(3) 至少应有一个遗传标记基因,以指示载体或重组DNA分子是否进入宿主细胞。

(4)安全性。

 

第三章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

4、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

结构简炼

存在转录单元,多顺反子

存在重叠基因

5、简述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真核基因组结构庞大

单顺反子

基因具不连续性

非编码区比例较大

含有大量重复序列

6、根据起源和结构的不同,假基因种类及分布

未加工的假基因和加工的假基因。

①未加工的假基因是通过基因组DNA复制产生,经常位于相同基因有功能拷贝的附近。

②加工的假基因也称为反转录假基因,是通过对mRNA的反转录和获得的cDNA的随机整合而产生;它们经常是分散的。

7、DNA指纹特点及其应用

特点:

①多位点性

②简单的遗传方式

③高度变异性

应用:

①可应用在犯罪研究中。

②帮助确立亲子关系,证实家谱或显示个体的相关性。

第四章DNA复制

8、原核生物复制起始的相关蛋白及功能

DnaA辨认起始点

DnaB解开DNA双链

DnaC运送和协同DnaB作用

DnaG(引发酶)催化RNA引物生成

单链DNA结合蛋白稳定已解开的单链

DNA拓扑异构酶理顺DNA链

9、原核生物复制起始的过程

(1)DnaA蛋白辨认结合oriC的重复序列,并与DNA形成复合物,引起解链;

(2)DnaB在DnaC的辅助下结合于初步打开的双链,并用其解螺旋酶活性开链;

(3)拓扑酶通过切断、旋转和再连结的作用,实现DNA超螺旋的转型;

(4)SSB结合在已开链的DNA模板上,使DNA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开链状态。

(5)引发酶介入,形成引发体,可按照模板的配对序列,催化NTP的聚合,生成引物。

10、写出图中六种原核生物复制起始相关蛋白的名称及其作用。

(1)DnaA蛋白,辨认复制起始点

(2)DNA拓扑异构酶,理顺DNA链

(3)DnaB,解螺旋酶,解开DNA双链

(4)DnaC蛋白,运送DnaB蛋白,并协同DnaB蛋白作用

(5)单链DNA结合蛋白,稳定已解开的单链

(6)引发酶,催化RNA引物生成

11、拓扑异构酶的种类及其作用特点?

拓扑异构酶Ⅰ:

切断DNA双链中一股链,使DNA解链旋转不致打结;适当时候封闭切口,DNA变为松弛状态;反应不需ATP。

拓扑异构酶Ⅱ:

切断DNA分子两股链,断端通过切口旋转使超螺旋松弛;利用ATP供能,连接断端,DNA分子进入负超螺旋状态。

第五章突变、DNA损伤与修复

12、碱基切除修复机制

糖苷水解酶识别改变了的碱基,把碱基从N-β-糖苷键处切下来,在DNA链上形成去嘌呤或去嘧啶位点,统称为AP位点。

由AP核酸内切酶将受损核苷酸的糖苷-磷酸键切开。

利用DNA聚合酶I切除损伤部位,补上核苷酸。

DNA连接酶连接。

13、SOS修复机制

SOS修复是一类应急性的修复方式,SOS反应由RecA-P和LexA-p相互作用引发。

RecA-P具有三种活性:

DNA重组活性、单链DNA结合活性、少数蛋白的蛋白酶活性。

LexA-p——SOS系统阻遏物,为RecA-P蛋白酶活性靶蛋白。

当DNA正常复制时,RecA-p不表现蛋白酶活性。

当DNA复制受阻或损伤时,细胞内原少量表达的RecA-p与单链DNA结合,激活RecA-p的蛋白酶活性,LexA-p降解。

SOS系统开放,RecA-p高效表达,修复损伤。

14、细胞中DNA修复系统有哪几种?

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DNA直接修复系统修复嘧啶二体或甲基化DNA

切除修复系统切除突变的碱基修复被破坏的DNA

错配修复系统恢复错配

重组修复系统先复制再修复DNA损伤部位

SOS修复系统应急修复,提高其它系统修复能力

第六章遗传重组

15、同源重组涉及的相关蛋白及功能

相关蛋白有RecA、RecBCD、RuvA、RuvB、RuvC。

RecA具有单链DNA和双链DNA的结合活性,能启动DNA单链和与之互补的双链分子进行碱基配对——催化单链取代。

RecBCD复合体具有核酸酶,解旋酶和ATPase活性,在Chi位点产生单链3ˊ游离未端.

RuvA可识别Holliday的连接结构

RuvB是ATPase,可发动迁移反应

RuvC是一种内切酶,可特异识别Holliday分枝,它在体外可切这个连接体,解离重组中间体。

16、依据下图写出λ噬菌体的整合和切除的反应表达式。

说明λ噬菌体的整合和切除过程中所需要蛋白因子。

 

1.λ-DNA对E.coli的整合:

POP’+BOB’→BOP’—POB’

需要整合酶(Int)和整合宿主因子(IHF)参与。

2.λ-DNA从E.coli的切离:

BOP’—POB’→POP’+BOB’

需要整合酶(Int)、整合宿主因子(IHF)和切除酶(Xis)参与。

第七章转录

17、如何采用RNA聚合酶保护法分离启动子序列?

(1)RNA聚合酶同DNA结合,保护启动子序列;

(2)核酸酶消化(或水解)DNA,去除非启动子区域的DNA;

(3)蛋白酶消化,释放启动子序列。

18、说明原核RNA聚合酶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核心酶

α负责酶的连接,装配

全酶

β同底物结合

β´同模板结合

ω

ó同启动子结合,识别模板链

19、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类型及其转录产物。

RNA聚合酶Ⅰ,转录产物为45SrRNA;

RNA聚合酶Ⅱ,转录产物为hnRNA;

RNA聚合酶Ⅲ,转录产物为5SrRNA、tRNA、snRNA。

20、简述原核生物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过程。

(1)辨认起始位点:

亚基辨认启动子的-35区,RNA聚合酶全酶与模板疏松结合,产生封闭的酶-启动子二元复合物,酶滑行到-10区,通过亚基与模板牢固结合。

(2)DNA双链解开:

RNA聚合酶挤入DNA双链中,解链长度约20个核苷酸,形成开放的启动子二元复合体(拓扑异构酶参与)。

(3)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发生第一次聚合反应,形成酶-启动子-NTP三元复合物

21、真核转录后加工的内容有哪些?

5端形成帽子结构

3端加上多聚腺苷酸尾巴

RNA剪接

RNA编辑

甲基化修饰

第八章蛋白质合成

22.现分离了一DNA片段,可能含有编码多肽的基因的前几个密码子。

该片段的序列组成如下:

5’CGCAGGATCAGTCGATGTCCTGTG3’

3’GCGTCCTAGTCAGCTACAGGACAC5’

(1)哪一条链作为转录的模板链?

(2)mRNA的顺序是什么?

(3)此mRNA能形成二级结构吗?

(4)翻译从哪里开始?

朝哪个方向进行?

(5)此DNA最可能是从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中分离的?

(1)哪一条链作为转录的模板链?

3’GCGTCCTAGTCAGCTACAGGACAC5’

(2)mRNA的顺序是什么?

5’CGCAGGAUCAGUCGAUGUCCUGUG3’

(3)此mRNA能形成二级结构吗?

(4)翻译从哪里开始?

朝哪个方向进行?

5‘-AUG-3’

(5)此DNA最可能是从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中分离的?

原核细胞

第九章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23、乳糖操纵子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Z、Y、A基因的产物由同一条多顺反子的mRNA分子所编码

②这个mRNA分子的启动子紧接着O区,而位于I与O之间的启动子区(P),不能单独起动合成β-半乳糖苷酶和透过酶的生理过程。

③操纵区是DNA上的一小段序列(仅为26bp),是阻遏物的结合位点。

④当阻遏物与操纵区结合时,lacmRNA的转录起始受到抑制。

⑤诱导物通过与阻遏物结合,改变它的三维构象,使之不能与操纵区结合,从而激发lacmRNA的合成。

24、依据乳糖操纵子转录水平的正负调控机制,判断下图中以下三种条件下乳糖操纵子的状态。

 

A.只有乳糖

B.只有葡萄糖

C.既无乳糖也无葡萄糖

A.由于没有葡萄糖,腺苷酸环化酶活性较高,能够促进ATP转化为cAMP,cAMP-CAP复合体结合于CAP位点,满足了正转录调控的要求;由于乳糖的存在,导致阻遏蛋白构象变化,不能同操纵区结合,满足了负控诱导条件;乳糖操纵子开放。

B.由于葡萄糖的存在,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受到抑制,影响ATP向cAMP的转化,不满足正转录调控的要求;由于没有乳糖的存在,阻遏蛋白构同操纵区结合,阻止聚合酶通过,不满足负控诱导条件;乳糖操纵子关闭。

C.由于没有葡萄糖,腺苷酸环化酶活性较高,能够促进ATP转化为cAMP,cAMP-CAP复合体结合于CAP位点,可以满足正转录调控的要求;但由于没有乳糖的存在,阻遏蛋白构同操纵区结合,阻止聚合酶通过,不能满足负控诱导条件;乳糖操纵子关闭。

25、简述乳糖操纵子的正调控机制

调节蛋白:

代谢物激活蛋白(CAP)/环腺苷酸受体蛋白(CRP),

效应物:

cAMP

相关基因:

Cya——编码腺苷酸环化酶,Crp——编码CAP。

腺苷酸环化酶能够催化ATP转化为cAMP(环腺苷酸)。

cAMP-CAP复合物与DNA结合改变了这一区段DNA次级结构,促进了RNA聚合酶结合区的解链。

无葡萄糖,cAMP浓度高时,促进转录。

有葡萄糖,cAMP浓度低时,不促进转录。

26、(a)据图说明色氨酸操纵子弱化作用的机制。

(b)色氨酸操纵子存在转录水平上的阻遏调控,那么弱化作用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a)在色氨酸操纵子mRNA起始密码前一个长162nt的mRNA片段,称为前导序列,内含14肽(前导肽)编码区,该编码区含有两上连续的色氨酸密码子。

前导序列中有四个区段具有形成二级结构的能力,14肽编码区位于1区;

当色氨酸水平高时,前导肽翻译速度较快,核糖体行进至2区,3区和4区有机会形成二级结构,这一二级结构具有典型的强终止子的序列特征,可造成色氨酸操纵子转录的提前终止;

当色氨酸水平低时,前导肽翻译速度较慢,核糖体滞留在1区,2区和3区形成了二级结构,这一二级结构不具有终止子特征,色氨酸操纵子转录正常进行。

(b)细菌通过弱化作用弥补阻遏作用的不足,因为阻遏作用只能使转录不起始,对于已经起始的转录,只能通过弱化作用使之中途停下来。

阻遏作用的信号是细胞内色氨酸的多少;弱化作用的信号则是细胞内载有色氨酸的tRNA的多少。

弱化作用通过前导肽的翻译来控制转录的进行,在细菌细胞内阻遏作用与弱化作用相辅相成,体现着生物体内周密的调控作用。

 

第十章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

27、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①RNA聚合酶对基因具有选择性

②调控具有多层次性

③个体发育复杂同基因表达密切相关

④活性染色体结构变化影响基因转录活性

⑤正性调节占主导

⑥转录与翻译间隔进行

28、V/(D)/J重组酶的作用特点、识别信号的分布及序列特征

重组酶作用的特点是:

(1)淋巴细胞特异性,这可能解释了Ig基因的重排仅见于B淋巴细胞。

(2)重组酶发挥其功能仅限于B细胞发育早期。

V/(D)/J重组酶识别与Ig基因片段重排有关的特殊序列,称为重组信号序列(RSS),位于V基因片段的3‘端与J基因片段的5’端之间以及D基因片段的两侧。

序列特征:

(1)高度保守的回文结构的七聚体。

(2)较少保守、富含A/T的九聚体。

(3)七聚体和九聚体之间不保守的间隔序列,含有12±1碱基对或23±1碱基对。

29、利用蓝白斑筛选重组子的原理

β—半乳糖苷酶基因编码1021个氨基酸,基因产物装配为四聚体后才有酶活性。

该蛋白质可分为两部分:

α肽段和β肽段。

前者负责四聚体装配,后者具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只有当两者都存在时,才会表现出酶活性,可催化X-Gal水解为兰色产物,该作用称之为α-互补作用。

这两个部分可独立存在,分别由两个基因编码。

为α肽段编码的基因称之为lacZα(编码145AAs),lacZα编码区5‘-端可容许很大的变化(如加入多克隆位点)而不影响酶活性。

当外源DNA分子插入多克隆位点后,会破坏α肽段的编码。

所以重组DNA转化α肽段编码区缺失的E.coli,涂布在含X-Gal的平板上会产生白色菌落,而非重组子产生蓝色菌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