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4595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大医学院继教血液和淋巴系统李险峰文档格式.doc

中央骨髓和外周骨髓均不显影或明显显影不良

全身骨髓量普遍减低或功能严重受抑制

骨髓增生活跃型

中央骨髓和外周骨髓显影增强,影像清晰,甚至向四肢远心端扩张

全身骨髓增生活跃

外周骨髓扩张型

中央骨髓显影不良,而肱骨和股骨骨髓显影并向远心端扩张

中央骨髓受抑制,外周骨髓功能代偿性增生。

局部骨髓异常型

骨髓局部显像剂分布减低、缺损或增高

局部骨髓功能减低、缺失或增强

髓外造血型

中央骨髓显影不良,而外周骨髓、肝、脾等其他部位出现显像剂局灶性分布增高。

有髓外造血,为一种造血功能的代偿性现象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显像特点

显像特点

荒芜型

全身骨髓不显影,仅见肝脾影像。

重度再障,表明全身骨髓造血功能广泛性严重受抑制

抑制型

全身骨髓活性低于正常,中央骨髓分布稀疏,容量减少,显影不良。

骨髓抑制程度与病情轻重一致。

灶型

全身受抑制的中央骨髓中,可见灶状增高影或外周骨髓活性明显扩张。

扩张的外周骨髓多见于股骨和胫骨干中段。

常见于慢性再障和青年再障患者,预后较好。

正常型

少数病情较轻再障患者的骨髓影像基本正常

该类患者预后佳

四、99mTc标记的热变性红细胞的要点

第一步:

将亚锡酸焦磷酸盐冻干品生理盐水溶解,IV

第二步:

20min后,用10ml注射器(抗凝处理)抽血5~6ml,

加入99mTcO4-740~1110MBq(20~30mCi),轻摇混匀,

置入49°

0.5°

C的恒温箱中温育。

第三步:

30min后,IV

此标记物主要用于种植脾脏的探测。

五、淋巴显像的临床应用

1.前哨淋巴结的探查

2.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3.淋巴瘤的辅助诊断

4.淋巴水肿的诊断

5.协助放疗布野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骨髓显像

2.脾脏显像

3.淋巴显像

4.99mTc-硫胶体

5.99mTc-热变性红细胞

6.前哨淋巴结显像

7.抗粒细胞单克隆抗体显像

二、中英互译

2.Bonemarrowimaging

3.脾脏显像

4.Spleenimaging

5.鍀标热变形红细胞

6.99mTc-heat-denaturedredbloodcell

7.鍀标硫胶体

8.99mTc-sulfurcolloid

9.淋巴显像

10.Lymphoscintigraphy

11.前哨淋巴结显像

12.Sentinellymphnodesimaging

三、单项选择题

1.骨髓显像可用什么药物?

A.99mTc白蛋白胶体

B.99mTc硫胶体

C.99mTc焦磷酸盐

D.99mTc-MIBI

E.99mTc-DTPA

2.放射性胶体骨髓显像的摄取机理是

A.主动转运

B.离子交换作用

C.吞噬作用

D.毛细血管阻塞

E.转移通过

3.骨髓显像显示的是

A.红骨髓

B.黄骨髓

C.骨皮质

D.a和b

E.骨小梁

4.正常骨髓显像中肝脾显影明显的药物是

A.111Incl

B.99mTc-硫胶体

C.抗粒细胞单克隆抗体99mTc-NCA-95

D.52Fe

E.59Fe

5.做下列哪一项检查需要事先进行过敏试验

A.全身骨显像

B.肝脾显像

C.抗粒细胞单克隆抗体骨髓显像

D.99mTc-硫胶体骨髓显像

E.99mTc-植酸钠骨髓显像

6.正常婴幼儿的全身骨髓显像的特点是

A.中央骨髓显影

B.四肢骨髓显影

C.尺骨、桡骨、胫骨和腓骨部分骨髓显影

D.肱骨和股骨下段骨髓不显影

E.a+b

7.下列哪一项不符合骨髓增生活跃型的显像表现

A.中央骨髓显影增强

B.外周骨髓显影增强

C.外周骨髓显影向四肢远心端扩张

D.胸骨和肋骨骨髓不显影

8.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外周骨髓扩张型的显像表现

A.中央骨髓显影不良

B.肱骨和股骨骨髓显影

C.肱骨和股骨骨髓向远心端扩张

D.胸骨和肋骨骨髓显影

9.全身骨髓普遍减低或功能严重受抑制的显像表现

A.中央骨髓不显影

B.外周骨髓不显影

C.a+b

D.以上都不是

10.骨髓显像提示髓外造血的影像表现是

B.外周骨髓局灶性分布增高

C.肝、脾局灶性分布增高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11.主要显示脾脏组织的显像剂是

A.99mTc-植酸盐

C.99mTc标记的热变性红细胞

D.99mTc标记的红细胞

E.99mTc-MDP

12.淋巴显像时显像剂的注入方式是

A.静脉注射

B.动脉注射

C.肌肉注射

D.皮下注射

E.口服

13.前哨淋巴结显像时显像剂的注入部位与方式是

A.肿瘤周围皮内注射

B.肿瘤周围皮下注射

C.肿瘤内单点注射

E.肘静脉注射

14.淋巴显像通常不采集下列哪一项

A.局部显像

B.全身显像

C.动态显像

D.断层显像

E.延迟显像

四、多项选择题

1.99mTc-植酸钠显像剂可以进行哪些检查

A.骨髓显像

B.肝脏显像

C.脾脏显像

D.淋巴显像

E.骨骼显像

2.99mTc-硫胶体显像剂可以进行哪些检查

C.前哨淋巴显像

D.消化道出血显像

3.使肝脾浓聚很少的骨髓显像剂有

A.99mTc-硫胶体

B.99mTc-植酸钠

C.52Fe和59Fe

D.111Incl

E.99mTc标记的抗粒细胞单克隆抗体99mTc-NCA-95抗体

4.骨髓显像表现为异常影像的,主要有

A.骨髓内显像剂分布异常

B.局限性显像剂分布缺损区

C.广泛性的显像剂分布增高或减低

D.外周骨髓内显像剂分布范围扩大

E.髓外造血

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显像呈多样性改变,可表现为

A.全身骨髓不显影,仅见肝脾影像

B.全身骨髓活性低于正常

C.全身中央骨髓受抑制,外周骨髓扩张

D.全身骨髓有散在的岛状增生灶

E.骨髓影像基本正常

6.急性白血病的骨髓显像特点是

A.中央骨髓活性严重抑制

B.外周骨髓明显扩张

C.中央骨髓的抑制程度与白血病的病期有关,而与类型无关。

D.有时不同部位的骨髓抑制程度不相一致,呈花斑样改变

E.外周骨髓基本正常

7.慢性白血病的骨髓显像特点是

A.中央骨髓明显受抑制

B.外周骨髓扩张性改变

C.随病情进展,外周骨髓出现明显抑制,

D.随病情进展,伴有脾脏肿大

E.随病情进展,不伴脾脏肿大

8.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描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这是一种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性恶性疾病,病灶呈散在性分布

B.骨髓显像可见中央骨髓内有单个或多个显像剂局灶性分布缺损区

C.骨髓显像中常伴有外周骨髓扩张

D.骨骼显像可见多发骨质代谢增高病灶

E.骨髓显像可见多个显像剂增高病灶

9.以下有关骨髓显像描述正确的有

A.有助于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

B.有助于选择最佳的骨髓穿刺和活检部位

C.有助于股骨头无菌性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

D.有助于评价恶性肿瘤放化疗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E.同时可判断骨骼病变

10.脾脏显像有助于

A.左上腹肿物的鉴别诊断

B.解剖性无脾和功能性无脾

C.副脾诊断

D.脾脏梗死和脾外伤

E.种植脾脏的探测

11.以下关于前哨淋巴结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发现肿瘤部位淋巴回流区域的各条淋巴引流途径,

B.明确前哨淋巴结的位置和数目

C.指导术前或术中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D.判断肿瘤淋巴引流区域癌细胞的隐匿性转移

E.不能进行恶性肿瘤的分期

12.前哨淋巴结显像目前主要应用于哪些肿瘤

A.乳腺癌

B.恶性黑色素瘤

C.盆腔肿瘤

D.脑胶质瘤

E.肝癌

13.有关淋巴显像剂要求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最佳显像剂颗粒直径应大于4~5nm,小于25nm

B.99mTc-硫化锑胶体颗粒大小适宜,在体内比较稳定

C.99mTc-右旋糖酐颗粒小,在淋巴系统内移行速度较快,适合动态显像

D.选择同时被毛细血管吸收的显像剂,不影响淋巴显像的质量

E.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基底膜的显像剂都可以进行淋巴显像

五、填空题

1.淋巴显像有多种给药方式,如、、或注射等。

2.前哨淋巴结显像通常在和注射。

3.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显像多应用于的确定和探测。

4.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显像时,注射部位还可选择、皮下或皮内。

5.骨髓显像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显示,来评价全身骨髓造血功能和分布。

六、问答题

1.简述骨髓显像的原理。

2.放射性胶体为何能进行骨髓显像?

3.铁(52Fe和59Fe)和铟(111Incl)的骨髓显像影像有何特点?

4.抗粒细胞单克隆抗体的骨髓显像图有何特点?

5.骨髓显像分为哪个类型?

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6.骨髓显像中的核素显像药物有哪些?

7.如何进行骨髓显像的结果判断?

8.注射抗粒细胞单克隆抗体进行骨髓显像时,有何注意事项?

9.骨髓显像常见的异常类型有哪些?

各自的临床意思是什么?

10.骨髓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哪些?

11.脾显像的原理是什么?

12.脾脏显像可用哪些显像剂,各有什么优缺点。

13.如何制备99mTc标记的热变性红细胞?

14.脾显像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5.请简述淋巴显像的显像原理?

16.通过脾显像如何正确判断不同年龄儿童的脾脏大小?

17.淋巴显像时药物注射部位与显示淋巴结有何关系?

18.探测恶性肿瘤早期淋巴转移时,前哨淋巴结显像有何价值?

19.应用手持g探针能否探测到前哨淋巴结显像的阳性淋巴结?

20.淋巴显像的核素药物特点是什么?

常用的有哪些?

21.如何选择淋巴显像的注射部位?

试举例说明。

22.淋巴显像的给药方式有哪些?

有哪些要求?

23.请简述淋巴显像的几种常见异常图像形式。

24.淋巴显像的临床作用有哪些?

25.前哨淋巴结显像是一种特殊的淋巴显像形式,试问前哨淋巴结显像目前主要用于哪些肿瘤方面?

它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七、病例分析

1.三年前,一患者车祸外伤后发现脾脏大出血,在紧急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

近期偶然发现左侧胸腔下肺处有多个实性结节型病灶,患者却无任何不适症状。

请问,在给该患者行胸部CT检查后,还应该做什么核素检查?

请详细说明。

2.一患者发现贫血、鼻衄、发热和乏力等症状1月余。

在收治入院血液科后,进行常规实验室化验,发现RBC:

10´

1011/L,WBC:

15´

108/L,PLT:

20´

109/L,骨髓象:

造血组织均匀性减少。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该患者的全身骨髓功能状况,应进行什么核素检查?

可能的检查结果是什么?

3.一35岁女性患者发现左侧乳腺外上限区内有一个2cm´

3cm大小实性肿物,体格检查和局部B超均未发现同侧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而肿物的病理活检为乳腺癌。

该患者强烈要求进行保乳手术,那么在手术前应进行什么核素显像?

如何完成和如何分析检查结果?

参考答案

1.骨髓显像:

放射性核素骨髓显像就是利用骨髓的某一重要组成成分,通过其某项功能或某种物质使放射性药物在骨髓中沉积,直接或间接观察红骨髓的分布和功能状态,而达到骨髓显影的目的。

2.脾脏显像:

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胶体颗粒,脾脏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此具有吞噬作用,脾脏因此而显影。

3.淋巴显像:

在皮下或某一特定区域的组织间隙内,注射标记有放射性核素且大小适宜的大分子或胶体物质(分子量>

37000或4~5nm<

颗粒直径<

100nm),该物质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基底膜入血,经毛细淋巴管吸收后,随淋巴液沿其流向回流到各级淋巴结区,最后进入体循环。

在淋巴循环过程中,部分显像药物被其经过的淋巴窦内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而滞留在该处。

利用g照相机可探测到该部位引流的各级淋巴链和淋巴结区的分布、形态及引流功能状态影像。

4.99mTc-硫胶体:

99mTc-硫胶体是临床应用最多的骨髓显像剂,可直接反映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及分布情况。

通常单核吞噬细胞与红骨髓的造血活性是一致的,故可用单核吞噬显像间接观察红骨髓的分布和功能状态。

5.99mTc-热变性红细胞:

该显像剂在脾脏中集聚的数量较多,受肝脏和其他组织器官的影响较少,使脾脏影像清晰。

但其制备过程相对复杂,稳定性差,且需无菌操作。

因此类显像剂仅使脾脏清晰显影,故便于脾脏数目、大小和位置等信息的观察和明确。

6.前哨淋巴结显像:

前哨淋巴结是指肿瘤淋巴引流区域的第一站淋巴结,是区域淋巴结中最易被肿瘤侵犯的淋巴结。

在肿瘤内或附近皮下注射放射性核素显像剂,即可使用g照相机或SPECT探测可能受累及的前哨淋巴结。

7.抗粒细胞单克隆抗体显像:

静脉注射99mTc标记的抗NCA-95抗体后,其主要与骨髓中的粒细胞结合而使骨髓显影,主要优势在于肝、脾内的显像药物聚集很少,使下位胸椎、上段腰椎骨髓的影像明显清晰。

1.骨髓显像:

Bonemarrowimaging

2.Bonemarrowimaging:

骨髓显像

3.脾脏显像:

Spleenimaging

4.Spleenimaging:

脾脏显像

5.99mTc-热变性红细胞:

99mTc-heat-denaturedredbloodcell

6.99mTc-heat-denaturedredbloodcell:

99mTc-热变性红细胞

7.99mTc-硫胶体:

99mTc-sulfurcolloid

8.99mTc-sulfurcolloid:

9.淋巴显像:

Lymphoscintigraphy

10.Lymphoscintigraphy:

淋巴显像

11.前哨淋巴结显像:

Sentinellymphnodesimaging

12.Sentinellymphnodesimaging:

前哨淋巴结显像

三、单选题

1.A2.C3.A4.B5.C

6.E7.D8.D9.C10.D

11.C12.D13.D14.D

四、多选题

1.ABCD2.ABCD3.CDE4.ABCDE5.ABCDE

6.ABCD7.ABCD8.ABCD9.ABCD10.ABCDE

11.ABCD12.ABC13.ABC

1.皮下、组织内、粘膜下、皮内

2.肿瘤周围皮下、肿瘤内

3.腋窝前哨淋巴结

4.同侧乳晕、乳房

5.红骨髓

1.简述骨髓显像的原理

答:

人体内重要的造血器官骨髓由红骨髓和黄骨髓组成,而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红骨髓是由各系造血细胞、网状内皮细胞等组成,造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生成细胞,粒细胞生成细胞和巨核细胞等。

放射性核素骨髓显像就是利用骨髓的某一重要组成成分,通过其某项功能或某种物质使放射性药物在骨髓中沉积而达到骨髓显影的目的。

如一种是利用参与红细胞生成的52Fe和59Fe作为显像剂来直接反映红细胞的功能和分布情况,而111In因能与血清输铁蛋白结合,也可作为显像剂来直接反映红细胞的生成细胞的功能和分布;

放射性胶体,如99mTc-硫胶体等作为显像剂可间接反映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及分布情况。

通常单核吞噬细胞与红骨髓的造血活性是一致的,故可用单核吞噬显像来间接观察红骨髓的分布和功能状态。

放射性胶体主要有99mTc-硫胶体、99mTc-植酸钠和113mIn-胶体。

目前,99mTc标记胶体临床最为常用,尤以99mTc-硫胶体显像效果最好,也是临床应用最多的骨髓显像剂。

放射性胶体可被骨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所吞噬,因此,99mTc-硫胶体等作为显像剂可直接反映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及分布情况。

放射性核素Fe主要分布于中轴骨骨髓,正常肝脾中浓聚较少,如脾中有明显的显像剂浓聚,常提示有髓外造血可能。

该类骨髓影像差,本底高。

而111In骨髓像与放射性胶体图像相类似,因111In骨髓像中肝脾内摄取的显像剂较少,使下位胸椎、上段腰椎骨髓显示清楚。

抗粒细胞单克隆抗体可进行放射免疫骨髓显像,优点是可以直接反映骨髓内粒细胞的功能状态,间接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肝脾内摄取很少,使下位胸椎、上段腰椎骨髓的影像明显清晰。

全身骨髓显像质量良好,但由于技术因素不易被推广。

5.骨髓显像分为几种类型?

三个类型,分别是红细胞生成骨髓显像、网状内皮细胞骨髓和粒细胞生成细胞骨髓显像。

特点:

1红细胞生成骨髓显像:

运用与转铁蛋白相结合的放射性药物参与红细胞的生成代谢,使其通过在红细胞生成细胞中的大量聚集而沉积于红骨髓中,以此来直接反映骨髓内的造血功能和分布情况。

2网状内皮细胞骨髓显像:

骨髓间质中的网状内皮细胞具有吞噬和清除注射入血的放射性胶体作用而使骨髓显像。

在正常人和大多数血液病患者中,骨髓的网状内皮细胞活性与骨髓的红细胞生成活性相一致,因此,可通性胶体骨髓显像来间接反映红骨髓的造血功能和分布状况。

3.粒细胞生成细胞骨髓显像:

应用99mTc标记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放射免疫骨髓显像和99mTc-HMPAO-白细胞骨髓显像。

在静脉注射99mTc标记的抗NCA-95抗体后,其主要与骨髓中的粒细胞结合而使骨髓显影。

与放射性胶体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肝、脾内的显像药物聚集很少,使下位胸椎、上段腰椎骨髓的影像明显清晰。

而99mTc-HMPAO-白细胞与体内的粒细胞一样可以进入红骨髓分布于其间质内,且在骨髓中的分布能够基本代表粒细胞生成细胞的分布状况。

6.骨髓显像中的核素显像药物有哪些

铁(52Fe和59Fe)和铟(111Incl)。

放射性胶体:

99mTc-硫胶体(99mTc-sulfurcolloid,99mTc-SC)、99mTc-植酸钠和113mIn-胶体。

抗粒细胞单克隆抗体,如99mTc-NCA-95抗体和99mTc-HMPAO-白细胞。

答:

通常骨髓影像被分为5级(0~4级),见下表。

骨髓活性水平分级及其临床意义

分级骨髓显影程度临床意义

0级骨髓未显影,中央骨髓显像剂分布与周围软组织相似骨髓功能严重受抑制

1级骨髓隐约显影,略高于周围软组织本底,轮廓不清晰骨髓功能轻、中度受抑制

2级骨髓清晰显影,轮廓基本清晰骨髓活性正常

3级骨髓清晰显影,摄取显像剂增多,轮廓清晰骨髓造血活性高于正常

4级骨髓显影十分清晰,与骨骼影像相似骨髓造血活性明显增强

若注射抗粒细胞单克隆抗体进行骨髓显像,应对患者进行筛查和进行必要的准备。

如对外源性蛋白质过敏和有严重特异性体质的患者应禁止进行放射免疫显像。

在给药前,对受检者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血尿常规和心电图等;

详细询问有无蛋白质过敏史。

注入标记抗体前要皮试,皮试结果正常方可进行显像。

为减少不良反应,在注射标记抗体前建议使用少量地塞米松。

各自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异常骨髓影像常见于以下类型:

(1)中央骨髓和外周骨髓均不显影或明显显影不良,提示全身骨髓量普遍减低或功能严重受抑制。

(2)中央骨髓和外周骨髓显影增强,影像清晰,甚至向四肢远心端扩张,提示全身骨髓增生活跃,称为骨髓增生活跃型。

(3)中央骨髓显影不良,而肱骨和股骨骨髓显影并向远心端扩张,称为外周骨髓扩张型,提示中央骨髓受抑制,外周骨髓功能代偿性增生。

(4)骨髓局部显像剂分布减低、缺损或增高,提示局部骨髓功能减低、缺失或增强。

(5)中央骨髓显影不良,而外周骨髓、肝、脾等其他部位出现显像剂局灶性分布增高,提示有髓外造血,为一种造血功能的代偿性现象。

骨髓显像主要应用在以下几方面:

⑴白血病:

骨髓显像是研究和发现外周骨髓残留白血病病灶的有效方法。

⑵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显像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与其病情轻重有直接关系。

⑶骨髓梗死:

当出现骨髓梗死时,骨髓影像表现为梗死部位显像剂分布缺损,其周边骨髓显像剂分布正常或增浓,表明梗死周边骨髓活性正常。

⑷股骨头无菌性缺血坏死:

骨髓影像见患侧股骨头或股骨颈处显像剂分布明显减低或缺损,周边骨髓影正常。

股骨头坏死过程中,该部位骨髓首先受到侵犯,因此,骨髓显像对股骨头无菌性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⑸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显像可见中央骨髓内有单个或多个显像剂局灶性分布缺损区,常伴有外周骨髓扩张。

其诊断敏感性略高于骨骼显像。

⑹骨髓穿刺和活检部位的选择:

骨髓显像能显示全身骨髓的分布状况和不同部位的骨髓活性,有助于选择最佳的穿刺和活检部位,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⑺其他:

如贫血、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