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626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docx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模板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

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根据《全国推进气象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0年)》(气发〔2018〕1号)和《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气发〔2019〕10号)等有关文件要求,为做好内蒙古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内蒙古气象观测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圆满完成中国气象局确定的建设任务,并最终获得第三方机构的认证,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19001-2016/ISO9001:

2015)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国家气象和水文部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指南》的基本要求,结合中国气象局要求和我区气象观测工作实际,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过程方法为抓手,以切实提高观测数据质量为主线,运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原理和方法,最终构建起持续改进、自我完善、科学卓越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全区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及时、准确、可靠、高效运行,为预报服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提供高质量观测数据和产品。

(一)建立标准化管理模式。

导入国际先进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从战略高度对我区气象观测领域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改善管理体系整体的有效性。

(二)优化完善关键环节。

优化或重点改善部分管理系统薄弱环节,促进我区气象观测业务流程管理的合理化、规范化。

通过过程优化,健全完善职责明确、协调有序、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气象观测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各项工作效率和有效性。

(三)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通过培训和体系建设过程参与,提升相关人员的过程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逐渐培养出一支既懂业务,又精于管理的优秀团队,并促进全员形成标准化、法制化管理意识。

(四)增强持续优化改进能力。

导入内部监督评审机制,推进我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管理体系自我改善机制的有效运行,按照“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管理模式要求形成业务闭环,提高我区气象观测系统持续改进优化能力。

(五)开展ISO9001体系认证。

通过开展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评估认证,促进并推动我区气象观测领域管理系统科学化、现代化。

(六)提升数据质量和可用性。

通过建立并严格执行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使得我区气象观测数据从获取到应用全过程可追溯,便于查找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并加以解决。

同时,通过用户反馈机制,滚动修订并完善数据需求指标,保障并增强数据可用性。

二、总体原则

立足现状,有机融合。

建设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诊断,以现有业务的规章、制度、标准为基础来整合和编制体系文件。

重点优化或改善管理体系薄弱环节及相应规章制度,促进业务流程管理合理化、规范化。

避免管理体系与现有业务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形成“两张皮”现象。

确保实现综合气象观测业务高效、可靠、稳定运行的管理目标。

结合实际,创新应用。

建设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应结合我区气象观测业务实际和未来发展需求,创新手段和方法,灵活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合理编制体系文件,加强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统筹规划,持续运行。

建设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是以深化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侧质量为出发点,通过持续改进形成逐步完善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业务,开展长期运行并发挥科学管理的作用。

全员参与,开放合作。

建设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涉及面广、人多,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整体的有效性,各层级相关人员须全员参与、行动一致,上下联动、左右配合。

体系建设过程中还需充分借助外部专业培训指导机构力量,使专业管理知识与气象观测领域特点相结合,保证体系的适用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三、建设范围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体系覆盖机构主要为自治区气象局内设机构(观测与网络处、科技与预报处、政策法规处、人事处、计划财务处)、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干部培训学院、12个盟市气象局、88个旗县气象局、35个其他独立设置的县级气象机构和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天气雷达站。

覆盖范围为全区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及相关业务管理工作和相应支撑性活动。

结合内蒙古气象观测系统业务类型与行政机构的设置,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本组织架构图定义了参与体系建设机构的级别,为体系机构的归类、划分奠定了基础。

图1.内蒙古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架构图

四、体系架构

应用国际标准化组织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和基于风险的理念,按照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QMS-O-CMA)框架,结合我区观测业务实际情况,拟构建由业务过程、支撑过程和管理过程三大过程组成的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架构,即“3-322”体系架构。

其中业务过程包括“技术发展质量管理”、“装备业务质量管理”和“数据业务质量管理”3个一级过程项;支撑过程包括“标准规范控制”和“业务准入控制”2个一级过程项;管理过程包括“体系规划、建设、保持与运行”和“评估与分析改进”2个一级过程项。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架构图如图2所示。

图2.内蒙古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架构图

业务过程的“3”和支撑过程的“2”互相交织,呈现“三横两纵”矩阵分布,管理过程携领业务过程和支撑过程。

内蒙古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三大过程内容设计如下:

(一)业务过程

业务过程是根本,包括技术发展质量管理、装备业务质量管理和数据业务质量管理3个一级业务过程,以Y作为标识,内蒙古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业务过程清单如表1所示。

表1.内蒙古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业务过程清单

过程

过程名称

主责部门

相关部门

备注

一级过程

二级过程

业务过程

(Y)

技术发展质量管理

(Y01)

Y01-01观测业务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计划财务处、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天气雷达站,各盟市、旗县气象局(站)

Y01-02观测业务科研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天气雷达站,各盟市、旗县气象局

Y01-03站网管理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天气雷达站,各盟市、旗县气象局

元数据管理、探测环境保护包含在其中

装备业务质量管理

(Y02)

Y02-01装备管理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各盟市、旗县气象局(站)

储备供应包含在其中

Y02-02运行监控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各盟市、旗县气象局(站)

Y02-03维护维修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天气雷达站,各盟市、旗县气象局(站)

Y02-04计量检定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各盟市、旗县气象局(站)

Y02-05标定与定标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各盟市气象局、各旗县气象局(站)、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天气雷达站

数据业务质量管理

(Y03)

Y03-01数据采集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各盟市气象局、各旗县气象局(站)、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天气雷达站

Y03-02数据传输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

各盟市气象局、各旗县气象局(站)、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天气雷达站

Y03-03质量控制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

各盟市气象局、各旗县气象局(站)

Y03-04数据存储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

各旗县气象局(站)

Y03-05产品和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各盟市气象局、各旗县气象局(站)

(二)支撑过程

支撑过程为业务过程提供必要的标准规范控制和业务准入控制等软性支撑,以Z作为标识,内蒙古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支撑过程清单见表2。

表2.内蒙古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支撑过程清单

过程

一级过程

主责部门

相关部门

支撑

过程

(Z)

Z01标准规范控制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政策法规处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各盟市气象局、各旗县气象局(站)、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天气雷达站

Z02业务准入控制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各盟市气象局、各旗县气象局(站)、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天气雷达站

(三)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统领业务过程和支撑过程,分别为体系规划、建设、保持与运行,评估与分析改进2个一级过程。

内蒙古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过程清单见表3。

表3.内蒙古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过程清单

过程

一级过程

二级过程

主责部门

备注

管理

过程

(G)

G01

体系规划、建设、

保持与运行

体系总体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风险和机遇识别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组织知识管理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质量目标指标分解及考核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沟通管理控制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文件和记录管理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政策法规处

人力资源管理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人事处

外部供方管理控制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计划与财务处、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不合格工作控制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G02

评估与分析改进

内审管理控制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管理评审控制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用户反馈及满意管理控制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考核评估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质量监督考核包含在其中

质量改进控制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四)体系文件框架

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QMS-O-CMA)总体框架》,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架构拟分为四级,分别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文件(也称为作业指导书)和工作记录四级文件,如图3所示:

图3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结构

其中,质量手册全区编制一册,内附程序文件清单;程序文件全区编制一套,按照业务过程、支撑过程和管理过程分别编写程序文件,明确自治区、盟市、旗县职责分工、业务流程及各级间的业务接口,内附工作指导文件清单;工作指导文件(即作业指导书),需自治区级观测业务相关单位、盟市级观测业务相关单位和旗县局(及以下站)结合自身业务实际和岗位分工情况分别编制,编写时应与相关单位做好接口对接,最终工作指导文件应具有很强的工作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工作记录,是开展各项工作后形成的实时记录,是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形成的阶段性成果,是重要的实施结果或效果的证明材料。

工作记录可以是固定表格形成的,也可以是文本文件;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电子记录。

(五)国省业务接口

按照《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QMS-O-CMA)总体框架》要求,内蒙古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要实现与中国气象局的过程接口对接。

结合内蒙古气象观测业务实际,梳理出的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国省接口见表4。

表4.观测业务质量管理国省业务接口信息

国省接口

接口过程名

接口单位

接口项目

国家级过程

自治区级

过程

国家级单位

自治区级单位

站网管理

站网管理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自治区级单位上报观测站新建、迁移、撤并,无线电频率,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等信息,

国家级单位批复观测站新建、迁移、撤并、无线电频率等申请

装备元数据管理

站网管理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自治区级单位按照要求,收集上报有关装备元数据信息

采购/仓储供应管理

装备管理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处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自治区级单位编制并上报采购计划

国家级单位组织签订采购合同

观测业务建设

观测业务建设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自治区级单位按照国家级单位工作部署和要求,组织相关业务项目的建设、测试、验收、评估工作,并上报相关信息

监控信息发布

运行监控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国家级单位定期向自治区级单位通报各类观测系统运行情况

装备维护

维护维修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自治区级单位向国家级单位上报大型装备维护(含大修、中修等)申请

国家级单位批准装备维护申请,协调组织大型装备维护工作

专项定标

标定与定标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自治区级单位组织开展一类装备年选件、年维护定标和专项定标工作;国家级单位开展专项定标、技术审查与评估工作

计量检定

计量检定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自治区级单位定期将计量标准装置送到国家级单位进行周期检定/校准

国家级单位向自治区级单位发放检定/校准证书

技术支持

维护维修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自治区级单位向国家级单位提出技术支持申请

国家级单位组织相关方给予自治区级单位技术支持

国家级故障件修复

维护维修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自治区级单位向国家级单位提出国家级故障件修复申请;国家级单位组织相关方开展国家级故障件修复工作

装备报废

装备管理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中国气象局计划财务司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计划财务处

内蒙古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自治区级单位按要求向国家级单位上报装备报废申请;国家级单位批复自治区级装备报废申请

数据监视

数据传输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

自治区级单位按要求上传各类气象观测数据

国家级单位通报各类观测数据传输情况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

国家级单位向自治区级单位通报数据质量控制情况

自治区级单位组织核实数据质量,并开展本省数据质量控制工作

质量监督考核

质量监督考核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自治区级单位按照要求上报相关内容

国家级单位向自治区级单位通报观测业务质量

业务准入和退出

业务准入和退出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

自治区级单位提出业务准入和退出申请

国家级单位批复申请、下达业务准入和退出

标准规范制修订

标准规范制修订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政策法规处

自治区级单位执行国家标准规范,反馈进一步修订的意见建议;申请立项标准规范;提交地标信息反馈。

国家级单位发布标准规范;国家级单位审批提交申请立项的标准规;接收地标反馈信息。

五、组织分工

为了推进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决定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观测业务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机构,具体如下:

(一)领导组

组长:

党志成

副组长:

杨志捷邢金熠

成员:

杨耀芳马瑞芳李春筱卢华康利陈亚军李永利吴学宏

主要职责:

领导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气象观测质量方针,审定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目标和建设范围,负责对整体和我区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进行评价,主持管理评审,协调人力、经费等资源投入和重大问题决策等。

(二)工作组(技术组)

组长:

康利

副组长:

重阳张立

成员:

韩菲陈晓梅云艳蔺汝罡李晟昊何宇良朱挨俊王阿美殷凤阳陆文玲赵娜斯琴图雅郭海平赵建凯郑树芳弓宇恒杜宇张彩云刘天琦韩仲强田颖闫军范志力于明洋肖振中

主要职责:

按照中国气象局要求编制建设方案,设计内蒙古自治区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总体框架;组织开展调研、观测业务质量管理制度梳理分析、管理体系框架和相应流程设计,以及管理手册和控制程序等文件编制;组织开展体系试运行和评估工作;制定体系内审策划方案、组织内审并编制体系建设内审总结和认证申请相关材料;协助开展管理评审;组织开展体系建设专项培训(覆盖领导组、工作组和建设组)、全员宣贯培训工作;完成整体体系建设总结;向中国气象局报送实施进展情况;对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咨询;调研并确定第三方培训指导机构;负责与中国气象局相关单位的工作联系。

郭海平为技术负责人,赵建凯为工作联系人。

(三)建设组

根据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运行需要,在自治区气象局有关建设部门成立观测质量体系建设组,成立盟市、旗县局站气象观测业务组。

1.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内设机构(观测与网络处、科技与预报处、人事处、计划财务处、政策法规处)

组长:

康利

成员:

韩菲陈晓梅云艳蔺汝罡李晟昊王晓峰

杜宇何宇良朱挨俊王阿美殷凤阳陆文玲赵娜斯琴图雅

联系人:

杜宇

职责:

负责配合做好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与观测业务领域相关的业务管理制度梳理、流程梳理和设计,做好标准、技术要求、规范和规章制度等的“留废改立”,及时报送实施进展情况,做好体系试运行和评估工作。

负责气象观测质量手册等部分的制定起草工作。

负责程序文件(管理过程、支撑过程、业务过程的技术发展质量管理过程)等部分的制定起草工作。

2.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组长:

重阳

成员:

郭海平郑树芳弓宇恒安学武陈士英

包伟智叶飞陈利华马修才杨明华赵建凯

联系人:

赵建凯

职责:

负责配合做好装备质量管理过程相关业务管理制度梳理、流程梳理和设计,做好标准、技术要求、规范和规章制度等的“留废改立”,及时报送实施进展情况,做好体系试运行和评估工作。

负责装备业务质量管理过程程序文件及自治区级作业指导书的制定起草工作。

3.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

组长:

张立

成员:

池继忠刘天琦刘辉张彩云张新禹韩仲强李晓炀张翔田晓龙王利亚何学敏岑瑶

联系人:

张彩云

职责:

负责配合做好数据业务质量管理过程相关业务管理制度梳理、流程梳理和设计,做好标准、技术要求、规范和规章制度等的“留废改立”,及时报送实施进展情况,做好体系试运行和评估工作。

负责数据业务质量管理过程程序文件及自治区级作业指导书的制定起草工作。

4.盟市、旗县局(站)气象观测业务组

组长:

范志力(通辽市气象局)

成员:

闫军(自治区气象台天气雷达站)史润琴(巴彦淖尔市气象局)宋有志(巴彦淖尔市气象局)徐永峰(鄂尔多斯市气象局)杨贵(锡林郭勒盟气象局)张凯霞(锡林郭勒盟气象局)于明洋(赤峰市气象局)肖振中(赤峰市气象局)王辉(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宋禹霏(乌兰察布市气象局)

联系人:

史润琴

职责:

负责配合做好盟市及旗县级与观测业务领域相关的业务管理制度梳理、流程梳理和设计,做好标准、技术要求、规范和规章制度等的“留废改立”,及时报送实施进展情况,做好体系试运行和评估工作。

负责配合做好程序文件编制。

负责盟市和旗县级作业指导书的制定起草工作。

5.各盟市气象局成立本局建设组,由分管业务局长任组长,成员由业务科长(也是本单位的联系人)、盟市气象局及下属旗县局站气象观测业务骨干相关业务管理人员组成。

联系人:

各盟市气象局业务科科长

职责:

负责配合做好盟市及旗县级与观测业务领域相关的业务管理制度梳理、流程梳理和设计,做好标准、技术要求、规范和规章制度等的“留废改立”,及时报送实施进展情况,做好体系试运行和评估工作。

六、工作任务

依据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按其先后顺序分为筹备、实施、检查与评审、认证、保持与改进5个阶段,共计14项具体建设任务。

(一)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筹备

1.选择培训指导机构

为确保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专业性和科学性,将专业管理知识应用到气象观测业务领域,结合工作要求,根据第三方培训指导机构的技术能力、专业水平、服务经历及口碑等选择培训指导机构,明确其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建立双方沟通和反馈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专项培训

工作组、技术组和建设组成员接受专项培训(包括中国气象局、自治区气象局组织的培训),准确把握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内涵要求、体系建设的方法和运行要求,并结合前期试点单位体系建设经验,解放思想、创新方法、少走弯路,提高体系建设工作效率,确保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完成。

3.制定体系建设方案

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QMS-O-CMA)总体框架》、《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关于报送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第二批)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以下简称“体系建设方案”),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覆盖自治区气象局气象观测业务所有单位。

体系建设方案由工作组负责编制,经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审查通过后,以正式公文上报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备案。

(二)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施

4.业务流程、制度与职责梳理

依照体系建设方案,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组织收集、整理现有观测业务工作涉及的工作指导性文件,包括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上级部门下发的业务指导文件以及本单位制定的规范业务工作的文件等;梳理目前各项观测业务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现状调研总结和差距分析;完善已有标准、规范和制度;划分业务过程、识别相关过程,梳理对应业务过程、关键节点及业务流程,确定各流程、各级别间业务接口的相互关系;开展各项业务流程环节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评估与确定,制定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等。

5.体系文件编制

体系文件描述工作流程时必须明确何人、何时、何地、依据什么文件做什么工作、如何做,并绘制流程图。

在体系文件模板基础上,组织建设组按照实事求是、灵活应用、讲求实效的原则,在梳理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整合、完善、补充现有标准、技术要求、规范和规章制度等,形成“留废改立”清单并编制体系文件。

6.体系文件评审、发布与宣贯

为确保体系文件的适用性,文件发布前,组织包括文件编写人员、文件执行人员、与文件有接口关系的部门负责人员以及第三方培训指导机构指定的专家进行文件评审。

体系文件评审通过后,根据文件管理权限进行体系文件的审核、批准、发布和全员宣贯、应用培训等。

7.体系试运行

体系试运行是体系认证的必备环节,通过试运行可以检验体系文件的适宜性、有效性。

同时,通过试运行收集相关工作记录或证据,为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积累基础资料,为顺利实施认证审核提供审核证据。

体系文件发布实施后,及时组织开展至少三个月试运行。

试运行期间要严格执行体系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