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689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docx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概要

专业班级:

12级生物2班学号:

20120322239

姓名:

王雪娇组:

第三组

组长:

卢晓燕

同组人:

杨佳梅蒋薇袁蓉莽斌林星龙刘显号李玉胜关德红

实验日期:

2014年6月16日室温:

25.4℃大气压:

82.3Kpa

实验序号:

五实验名称:

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培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不同植物及不同繁殖体材料的增殖繁殖方式;

2.掌握不同增殖扩繁方式试管苗的转接技术;

3.掌握生根培养阶段培养基类型的选择及配置方法;

4.掌握试管苗生根培养的转接技术;

5.掌握试管苗生根培养的环境条件控制技术;

6.掌握移栽基质的配制、消毒方法;

7.掌握生根试管苗的炼苗、常规移栽及移栽后的养护管理技术。

二、实验原理

组培中通过外植体的初代培养以及试管苗的继代增殖培养,诱导产生了大量的丛生芽、丛生茎或原球茎,离体繁殖产生的芽、嫩梢和原球茎,一般都需进一步诱导生根,才能得到完整的植株,当培养材料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就要使部分培养物分流到生根培养阶段,并进行进一步的驯化移栽,使其适应外界的栽培环境,以获得高质量的商品苗。

若不能及时将培养物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去,就会使久不转移的试管苗发黄老化,或者因过分拥挤而使无效苗增多造成抛弃浪费。

试管苗的生根与移栽是植物组培快繁的第三个阶段,也是植物组培快繁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能否进行大量生产和实际应用的重要问题,也是商品化生产出售产品、取得效益的最终环节。

◆试管苗的增殖

试管苗增殖培养也叫继代培养,是实现植物快速繁殖的重要环节。

这一阶段的培养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繁殖大量有效的芽和苗。

初代培养的结果,往往可以得到不定芽、再生芽、原球茎或胚状体等,但数量非常有限,还要进行增殖培养。

增殖培养时选用的培养基可以和初代培养的一样,也可以略加调整,调整与否取决于增殖率,如果增殖率高,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可不作调整,加入适量的生长素类激素,以促进生根和防止玻璃化苗的大量发生。

如果增殖率低,要调整细胞分裂素的用量,常常是提高细胞分裂素的含量。

继代培养周期由分化和生长速度而定,当不定芽长满瓶时,或者培养基的养分消耗快尽时,要及时继代培养,继代周期一般为4-6周。

继代培养的次数和规模要根据生产计划来确定。

◆试管苗的生根

试管苗的生根培养是使无根苗生根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就是使试管苗生出浓密而粗壮的不定根,以提高试管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及驯化移栽的成活率,获得更多高质量的商品苗。

试管苗的生根一般需转入生根培养基中或直接栽入基质中促进其生根,并进一步长大成苗。

试管苗的生根可分为试管内生根和试管外生根两种方式。

Ⅰ、试管内生根

(一)影响试管苗生根的因素

植物离体培养中根的发生都来自不定根,根原基的形成与生长素有关,但根原基的伸长和生长可以在没有外源生长素的条件下实现。

影响试管苗生根的因素很多,有植物材料自身的生理生化状态,也有外部的培养条件,如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以及外部的环境因素等等,要提高试管苗的生根率,就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1.植物材料

不同植物种、不同的基因型、甚至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年龄对根的分化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植物材料的不同,试管苗生根从诱导至开始出现不定根,一般快的只需3~4天,慢的则要3~4周甚至更久。

此外,生根难易还与母株所处的生理状态有关,因取材季节和所处环境条件不同而异。

不同植物材料生根的一般规律是:

木本植物较草本植物难,成年树较幼年树难,乔木较灌木难,同一植物中上部材料较基部材料难,休眠季节取材较开始旺盛生长的季节取材难。

但是具体到不同的植物种类也存在个性的差异,一般自然界中营养繁殖容易生根的植物材料在离体繁殖中也较容易生根。

2.基本培养基

诱导生根的基本培养基,一般需要降低无机盐浓度以利于根的分化,常使用低浓度的MS培养基,如使用1/2MS、1/3MS或1/4MS的基本培养基,如无籽西瓜在1/2MS时生根较好,硬毛猕猴桃在1/3MS时生根较好,月季的茎段在1/4MS时生根较好,水仙的小鳞茎则在1/2MS时才能生根。

矿质元素的种类对生根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大多数植物而言,大量元素中NH4+多不利于发根;生根培养一般需要磷和钾元素,但不宜太多;Ca2+一般有利于根的形成和生长;微量元素中以硼(B)、铁(Fe)对生根有利。

此外,糖的浓度对试管苗的生根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低浓度的蔗糖对试管苗的生根有利,且有利于试管苗的生活方式由异养到自养转变,提高生根苗的移栽成活率,其使用浓度一般在1%~3%,如桉树的不定枝发根最适宜的蔗糖浓度为0.25%,马铃薯发根则为1%。

但也有些植物在高浓度时生根较好,如怀山药在蔗糖6%时生根状况最好。

3.植物生长调节剂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选用及配比

在试管苗不定根的形成中,植物生长调节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各种类型的生长素均能促进生根。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乙烯通常不利于发根,如与生长素配合使用,则浓度一般宜低于生长素浓度。

脱落酸(ABA)有助于部分植物试管苗的生根。

植物生长延缓剂如多效锉(PP333)、矮壮素(CCC)、比久(B9)对不定根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在诱导生根中所使用的浓度一般为0.1~4.0mg/L,如苹果试管苗生根时若在培养基中附加PP333O.5~2.Omg/L可显著提高生根率。

据统计,试管苗的生根培养中单一使用一种生长素的情况约占51.5%,使用生长素加激动素的约占20.1%。

生根培养中常用的生长素主要为IBA、NAA、IAA和2,4-D等,其中IBA、NAA使用最多。

IBA作用强烈,作用时间长,诱导根多而长,NAA诱导根少而粗,一般认为用IBA、NAA0.1~1.0mg/L有利生根,两者可混合使用,但大多数单用一种人工合成生长素即可获得较好的生根效果,常见植物生根培养基的生长调节剂水平见表6-1。

此外,生根粉(ABT)也可促进不定根的形成,并可与生长素、赤霉素等配合使用,如猕猴桃采用lmg/L或1.5mg/L的1号ABT生根粉生根率可达100%,在赤按组织苗生根中ABT与IBA配合使用较单独使用效果好。

植物名称

生长调节剂种类

生长调节剂浓度

NAA

0.1mg/L

非洲紫罗兰

NAA

0.O1~0.2mg/L

变叶木

NAA

0.5mg/L

康乃馨

NAA

0.2mg/L

球根秋海棠

IBA

0.5mg/L

铁皮石斛

IBA

0.1mg/L

羽叶甘蓝

IBA+NAA

IBA0.5mg/L+NAA0.lmg/L

大花蕙兰

IAA或IBA+NAA

IAA1.0mg/L或IBA0.8mg/L+NAA0.lmg/L

君子兰

IBA+NAA

IBA0.O1~1.0mg/L+NAA0.O1~1.Omg/L

表1-1常见植物生根培养基的生长调节剂水平

外植体的类型不同,试管苗不定根的形成所需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不一样。

一般愈伤组织分化根时,使用萘乙酸(NAA)最多,浓度在0.02~6.0mg/L,以1.0~2.0mg/L为多;使用吲哚乙酸(IAA)+激动素(KT)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1~4.0mg/L和0.01~1.0mg/L,而以1.0~4.0mg/L和0.01~0.02mg/L居多。

而胚轴、茎段、插枝、花梗等材料分化根时,使用吲哚丁酸(IBA)居首位,浓度为0.2~10mg/L,以1.0mg/L为多。

不同植物试管嫩茎诱导生根的合适生长调节剂,需进一步通过试验来确定。

若使用浓度过高,容易使茎部形成一块愈伤组织,而后再从愈伤组织上分化出根来,这样,因为茎与根之间的维管束连接不好,既影响养分和水分的输导,移栽时,根又易脱落,且易污染,成活率不高。

如苹果生根培养基中IBA或NAA浓度超过1.0mg/L,多数苗都是先于苗基切口处产生愈伤组织,随后在愈伤组织上分化生根,这样当生根移出栽植后,苗基的愈伤组织很快干死,使苗与根间形成一个隔层,成活率大大降低。

总之,试管苗的生根培养多数使用生长素,大都以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单独使用或配合使用,或与低浓度细胞分裂素配合使用,萘乙酸与细胞分裂素配合时一般摩尔比在(20~30):

1为好。

对于已经分化根原基的试管苗,则可在没有外源生长素的条件下实现根的伸长和生长。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

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的使用方法是将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先加入到培养基中,然后再接种材料诱导其生根,即“一步生根法”。

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固体琼脂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以利于植株的固定和生根。

对于在固体培养基中较难生根的植物类型,则可采用液体培养基,并在液体培养基上加一滤纸桥进行生根培养,以解决试管苗固定和缺氧的问题。

近年来,人们为了促进试管苗的生根,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进行了创新,将需生根的植物材料先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无菌)中浸泡或培养一定时间,然后转入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即“两步生根法”,可显著提高生根率,常见植物两步生根法的处理方法及其生根率见表。

植物名称

诱导生根的处理方法

生根率

核桃

1/4DKW+IBA5.0~10.0mg/L(暗培养10~15天)

60.5%~89.7%

牡丹

IBA50~100mg/L(浸泡2~3小时)

90%以上

板栗

IBA1.0mg/ml(浸泡2分钟)

90%

猕猴桃

IBA50mg/L(浸泡3~3.5小时)

93.3%

4.其他物质

一般认为黑暗条件对根的生长有利,因此在生根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活性炭对许多植物的生根均有利,如草莓、非洲菊、水稻等的生根培养中加入活性炭可进行根系生长粗壮、白嫩,且生根数量多。

另外,在一些难生根的植物生根培养基中加入间苯三酚、脯氨酸(100mg/L)和核黄素(1mg/L)等也有利于试管苗的生根,如苹果新梢的生根。

5.继代培养次数

试管嫩茎(芽苗)继代培养的代数也影响其生根能力,一般随着继代代数的增加,生根能力有所提高。

如苹果试管嫩茎继代培养的次数越多则生根率越高,长富士苹果在前6代之内生根率低于30%,生根苗的平均根数不足2条,而10代时生根率达80%,12代以后则生根率稳定在95%以上,生根条数平均可达7条左右;新红星苹果虽然生根困难,但继代培养12代以后,其生根率可达60%左右。

其他植物如杜鹃、杨树、葡萄等经过若干次继代培养也能提高生根率,而且从试管苗长成的植株上切取插条要比在一般植株上切取的更易生根。

6.光照

光照强度和光照时数对发根的影响十分复杂,结果不一。

一般认为发根不需要光,如毛樱桃新梢适当暗培养可使生根率增加20%,生根比较困难的苹果暗培养可提高其生根率,杜鹃试管嫩茎低光强度处理也可促进其生根。

但草莓生根培养中根系的生长发育则以较强的光照为好。

一般认为在减少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同时,需要增加光照强度(如增至3000~100001x),以刺激小植株使之产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的能力,便于由异养型过渡到自养型,使植株变得坚韧,从而对干燥和病害有较强的忍耐力。

虽然在高光强下植株生长迟缓并轻微退绿,但当移人土中之后,这样的植株比在低光强下形成的又高又绿的植株容易成活。

7.pH值

试管苗的生根要求一定的pH值范围,不同植物对pH值要求不一,一般为5.0~6.0,如杜鹃试管嫩茎的生根与生长在pH值为5.0时效果最好,胡萝卜幼苗切后侧根的形成在pH为3.8时效果最好,水稻离体种子的根生长在pH为5.8效果最好。

8.温度

试管苗在试管内生根,或在试管外生根,都要求一定的适宜温度,一般为16℃25℃,过高过低均不利于生根。

植物生根培养的温度一般要比增殖芽的温度略低一些,但不同植物生根所需的最适温度不同。

如草莓继代培养芽的再生的适宜温度为32℃,生根温度则以28℃最好;河北杨试管苗白天温度为22~25℃、夜间温度为17℃时生根速度最快,且生根率也高,可达到100%。

(二)试管苗的试管内生根技术

试管内生根是为了成功地将组培苗移植到试管外的环境中,也是使试管苗适应外部环境的一个过渡时期。

在培养材料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就要将成丛的苗分离生根,让苗长高长壮以便于移栽。

1.试管苗生根的难易

在生根培养基上,多数植物生根比较容易,如菊花、百合、香石竹、洒金柳等,一般只需一次培养。

多采用1/2或1/4的MS基本培养基,全部去掉或仅用很低的细胞分裂素,并加人适量的生长素(NAA、IBA等)进行生根培养,一般2~4d即可见根,但随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当洁白的正常短根长到1cm左右时即可出瓶种植。

少数植物生根比较困难,主要由植物自身的遗传特性所决定,如木本植物较草本植物生根困难,少数由培养基不适所引起,尤其是增殖阶段细胞分裂素用量过高时,易引起生根困难。

若在小苗时残留的细胞分裂数量较多,在生根培养基上仍不能停止增殖,试管苗多而小,也影响其生根。

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以促进试管苗的生根,如滤纸桥培养、分次培养等。

2.促进试管苗生根的技术

试管苗的试管内生根中,一般需把大约1cm长的小枝条逐个剪下,然后进行生根诱导。

诱导试管苗生根的方法主要为:

(1)将新梢基部浸人50或100mg/LIBA溶液中处理4~8小时,诱导根原基的形成,再转移至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促进幼根的生长;

(2)在含有生长素的培养基中培养4~6天,待根原基或幼根形成后,再转移至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3)直接移入含有生长素的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

上述三种方法均能诱导新梢生根,但前二种方法对新生根的生长发育则更为有利。

而第三种对幼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原因是当根原基形成后,较高浓度生长素的继续存在不利于幼根的生长发育,但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可行,在生产中最常用。

对于容易生根的植物,还可采用下列方法促进试管苗生根:

(1)延长在增殖培养基中的培养时间,试管苗即可生根,如洒金柳等的生根培养;

(2)有意降低一些增殖率,减少细胞分裂素的用量而增加生长素的用量,将增殖与生根合并为一步,如吊兰、花叶芋、火炬花等能丛植的植物种类的生根培养;

(3)切割粗壮的嫩枝在适宜的介质中生根(即试管外生根),如桤木、某些杜鹃、菊花、香石竹等。

试管外生根没有生根阶段,可以省去一次培养基制作,切割下的插穗也可用生长素溶液浸蘸处理,以促使其生根。

对于少数生根比较困难的植物,则可采用下列方法促进试管苗生根:

(1)滤纸桥培养:

采用粗试管加液体培养基,并在试管中放置滤纸做的筒状杯(滤纸桥),托住切成单条的嫩枝,滤纸桥略高于液面,靠滤纸的吸水性供应嫩枝的水、营养成分和生长素等,可使生根过程加速,如山茶花等木本花卉试管苗的生根培养。

(2)分次培养:

对于少数由于小苗残留的细胞分裂素较多而难以生根的植物,可先在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中过渡培养一次,再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

对于一些生长细弱的植物,一般也需要采用不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进行一次壮苗培养,以促使幼苗粗壮,便于诱导生根和以后的种植。

另外从胚状体发育成的小苗,常常有原先已分化的根,这种根可以不经诱导生根阶段而生长。

但因经胚状体途径发育的苗数特别多,并且个体较小,所以也常需要一个低浓度或没有植物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培养的阶段,以便壮苗生根。

试管中的植物是以培养基中的糖为碳源,即异养型,生根阶段必须进行调整,使它们减少对异养条件的依赖,逐步增强光合作用的能力。

一般同时采取两项措施,即减少培养基中糖含量和提高光照强度,糖一般约减少一半,光照强度则随植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由原来的300~500lx或500~10001x的水平提高到1000~3000lx或5000lx的水平。

在无机盐和糖浓度减半、高光强的条件下,植物能较好地生根,对水分胁迫和疾病的抗性也会有所增强,植株可能表现出生长延缓和较轻微的失绿,但这样的幼苗,要比在低光强条件下的较绿较高的幼苗移栽成活率更高,且自然光照的较灯光照明的组培苗更能适应室外环境。

Ⅱ、试管外生根

所谓试管外生根,就是将组织培养中茎芽的生根诱导同驯化培养结合在一起,直接将茎芽扦插到试管外的有菌环境中,边诱导生根边驯化培养。

实验证明很多植物可以把试管繁殖的嫩枝当作微型插条,直接插入基质中生根成活,如将杨树、桦木和其他阔叶树试管繁殖的嫩梢,直接栽入泥炭和蛭石基质中,可很快生根,且成活率较高;采用无菌简易快繁技术对秋海棠叶进行离体繁殖,使体外生根和驯化在带菌条件下可一步完成;杜鹃嫩茎在试管内成苗、在试管外生根效果也较好;越橘等植物的嫩茎在试管外生根则远比在试管内好。

但有些植物则需要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此后无论生根与否都可移栽成活,如月季、香石竹等。

1.试管外生根的特点

试管外生根将试管苗的生根阶段和驯化阶段结合起来,省去了用来提供营养物质并起支持作用的培养基,以及芽苗试管内生根的传统程序。

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减少了一次无菌操作的步骤,提高了培养空间的利用率,同时又简化了组培程序,解决了组培工厂化育苗生根的难题,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繁殖系数。

一般认为诱导试管苗生根过程的费用占总费用的35%~75%,而采取瓶外生根技术可以减少生根总费用的70%左右。

但是,实验中很多植物瓶外生根的生根率比瓶内生根率略低。

其主要原因为试管苗从无菌状态的高温、高湿、弱光的环境过渡到有菌状态的自然条件,一些弱苗、小苗因不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导致死亡。

常见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基部湿度过大导致基部得病腐烂而死,另一种为植株缺水叶片失水萎蔫而死,因此在进行试管外生根时要特别注意水分的控制。

一般只要严格控制幼苗质量和环境因素,瓶外生根的生根率与瓶内生根率可以不相上下,甚至可高出瓶内生根率。

移栽成活率是检验组培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检验组培能否进行工厂化的关键,试管苗瓶外生根的成活率与瓶内生根后移栽的成活率相比可显著提高,其主要原因为:

在培养基上诱导形成的根与芽茎的输导系统不同,或者根细小、无根毛,发育不良,且生根试管苗的根系一般无吸收功能或吸收功能极低,气孔不能关闭,开口过大,叶片光合能力低等,各综合原因造成试管苗容易死亡;瓶外生根苗避免了根系附着的琼脂造成的污染腐烂,且根系发育正常健壮,根与芽茎的输导系统相通,吸收功能较强,并且试管苗瓶外生根在生根过程中即已逐步适应了环境,经受了自然环境的锻炼,不适应环境的弱苗在生根过程中已经被淘汰,移栽苗都是抗逆性强的壮苗,容易成活。

2.影响试管外生根的因素

(1)生长素

在植物的组织培养中,植物生长调节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生长素一般都能促进生根。

不定根的发生和发育的整个阶段一般都需要补充生长素,生长素的存在不仅有利于根原基的诱导,还有利于不定根的生长,但过高的生长素也会抑制根原基的生长,进而影响根的伸长。

一般根原基的启动和形成阶段生长素起着关键作用,而根原基的伸长和生长则可以在没有外源生长素的条件下实现。

试管外生根就是基于上述原理,在生根的起始阶段采用高浓度的生长素刺激根原基的形成,而在根原基的伸长阶段撤掉生长素,解除其抑制作用。

因此生长素的存在对试管苗瓶外生根是必需和必要的,如牡丹丛生芽在试管外生根时,只有体内BA水平下降、IAA水平升高后才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

(2)试管苗的质量

不同的植物、不同的基因型、不同的幼化程度对分化不定根均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般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难,只有多次继代后才能生根,且年龄越小生根越容易,另外生长旺盛健壮的苗也较生长细弱的苗生根力强。

因此,通过多次继代,并采用半木质化、叶片肥厚、茎秆粗壮的无根苗可获得较高的生根率。

此外,无根试管苗在进行瓶外生根前,一般必须进行炼苗过程,如金线莲组培苗在试管外生根时,采用松口炼苗比封口练苗的成活率可明显提高;一品红试管苗在试管外生根时通过强光充足练苗,可使试管苗茎干及叶柄发红,幼茎组织充实,达到较高的木质化程度,从而提高抗性,促进生根。

经过锻炼的试管苗,叶片抗蒸腾作用和适应能力增强,光合性能显著提高,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增强,因此生根成活率提高。

(3)生根方式

试管苗瓶外生根大多采用微体扦插法进行,即将无根苗切下,经过生长素处理后,扦插到基质中,进行保湿管理,来完成试管苗的生根。

微体扦插基质一般采用既透气又保湿的基质,如苔鲜、蛭石、珍珠岩、泥炭等,不同植物要求不同,如金线莲组培苗试管外生根以苔鲜作基质最为理想,狗头枣组培苗试管外生根以蛭石为好,一品红试管苗试管外生根则以珍珠岩较好。

此外,试管苗还可进行气培生根和水培生根。

如部分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试管苗茎段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放到无任何基质的气培容器中进行生根,人为调节环境条件,其生根率与常规生根培养不相上下;满天星组培苗采用瓶外水培生根,将健壮试管苗的茎段用ABT生根粉处理后,然后扦插进行水培,覆膜保湿管理,其生根率可达90%以上,且根系发达,生长势强。

在试管外生根的具体操作中,应根据不同植物的种类、生根的难易、继代的次数来决定采取何种方式。

(4)环境条件

瓶外生根过程中的湿度、温度和光照条件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试管苗一般生长在高湿、弱光、恒温的条件下进行异养生活,出瓶后若不保湿,极易失水萎蔫死亡。

因此,试管苗在进行瓶外生根时,必须经过由高湿到低湿、由恒温到自然变温、由弱光到强光的分步练苗过程。

在试管外生根前期需采取覆膜或喷雾等方法,保证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温度起始阶段则控制在20℃左右较为适宜,并及时增加光照,以保证幼苗基部的正常呼吸,并防止叶片失水萎蔫,增强其光合作用的能力。

在试管外生根后期则需加强通风,以逐渐降低湿度和温度,增强幼苗的自养能力,促进叶片保护功能快速完善,气孔变小,增强抗性以及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提高生根成活率。

温度、光照、基质水分和空气湿度的平衡是获得较高生根率的保证。

在影响瓶外生根的环境因子中,最重要的是温度,其次是基质水分和湿度,最后是光照,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平衡。

3.试管外生根的技术

有些植物种类在试管中难以生根,或有根但与茎的维管束不相通,或根与茎联系差,或有根而无根毛,或吸收功能极弱,均导致移栽后幼苗不易成活,这就需要采用试管外生根法。

试管外生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在试管内诱导根原基后再移栽

首先从继代培养获得的丛生芽中剪取1cm~3cm长且生长健壮的小芽,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2d~10d),待嫩茎基部长出根原基后再取出栽入营养钵中,一般5d~6d后即可自行生根,此根系一般具有根毛,且吸收功能好。

该方法不仅移栽简便、易行且不伤根、成活率高,而且可缩短生产周期,又便于贮运,一般一个广口保温瓶可装1000株带有根原基的小苗,可转运千里之外进行移栽,实现苗木运输移栽的微型化。

如月季试管苗移栽时易发生机械损伤,导致成活率低下且不稳定,若用具有根原基的试管苗直接移栽则既耐贮运,又能显著提高移栽成活率。

(2)在生根小室进行生根和炼苗

首先做一个生根小室,采用透气又保湿的基质如泥炭、蛭石、珍珠岩、苔藓等代替琼脂培养基,采用生根营养液代替蔗糖等营养成分,并人工控制温度、光照和湿度,一般采用人工喷雾,雾滴要求细,以提高空气湿度,又不致使叶面有水滴流出。

然后剪下长1cm~3cm且生长健壮的嫩茎转入生根小室,一般经3周~4周的培养,即可产生发育良好,具吸收功能的根。

此后再栽入温室,可提高成活率,如杜鹃花的嫩枝在试管内外都能很好地生根,而部分品种采用此法切下嫩枝栽入瓶外基质,比试管内的生根更好。

生根小室生根效果较好,条件易控制,但成本较高,而且面积较小。

国外有些商业性实验室用自动化湿度调节系统,旋转培养,进行生根驯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因费用太高,较少使用。

(3)盆插或瓶插生根法

采用罐头瓶或盆为容器,内装泥炭或腐殖土与细沙,每瓶插入10株~30株无根壮苗,插入深度约为0.3cm~1.2cm,加入生根营养液,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及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约20d即可长出新根,约30d后待二级根长至8cm~12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