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753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8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docx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工程项目建议书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

一.前言----------------------------------------05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之现状------------------09

1.填埋处理----------------------------------12

1.1.填埋三大缺点-------------------------12

1.2.国情比较-----------------------------14

1.3.填埋场标准---------------------------16

1.4.大气污染分析-------------------------17

1.5.填埋气问题与处理---------------------18

1.6.投资分析-----------------------------21

1.7.生产管理问题-------------------------22

1.8.决策建议-----------------------------23

2.焚烧处理----------------------------------24

2.1.焚化法在美国的跌宕沉浮---------------24

2.1.1.第一代焚化法--------------------24

2.1.2.第二代焚化法--------------------26

2.1.3.第三代焚化法--------------------27

2.1.4.焚化法非万灵之丹----------------29

2.2.焚化法在中国面临的困境---------------30

2.2.1.垃圾焚烧实属无奈之举------------32

2.2.2.切勿重蹈日本覆辙----------------35

2.2.3.垃圾处理之出路------------------39

3.堆肥处理----------------------------------41

3.1.分选方法-----------------------------44

3.1.1.干法工艺-------------------------44

3.1.2.湿法工艺-------------------------45

3.2.堆肥的技术类型-----------------------47

3.2.1.简易堆肥-------------------------48

3.2.2.好氧高温堆肥---------------------48

3.2.3.厌氧消化综合处理-----------------49

3.3.堆肥生产的现状------------------------49

3.3.1.政策法规-------------------------50

3.3.2.现实窘况------------------------51

三.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建议书----------------------53

1.方案总则----------------------------------55

2.生产工艺基本概况--------------------------56

3.分选车间----------------------------------57

3.1.分选工艺简介-------------------------57

3.2.实现资源再利用-----------------------58

4.堆肥车间----------------------------------59

4.1.微生物发酵的选择---------------------62

4.2.堆肥工艺的选择-----------------------64

5.炼油车间----------------------------------68

5.1.另辟蹊径走炼油之路-------------------70

5.2.热裂解炼油工艺-----------------------72

6.总体设计与技术经济分析--------------------74

6.1.全厂行政基本配置---------------------74

6.2.全厂用地、用电、用水情况------------75

6.2.1.全厂用地总面积------------------75

6.2.2.全厂用电总负荷------------------75

6.2.3.全厂用水情况--------------------76

6.3.投资预算-----------------------------76

6.4.效益分析-----------------------------76

6.4.1.参考数据-----------------------77

6.4.2.收益测算-----------------------78

四.结束语--------------------------------------80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

----日处理1500吨城市生活垃圾

一.前言

上世纪末有本书在美国流行,那就是[美]威廉·垃什杰(WilliamRathje)库伦·默菲(CullenMurphy)合著的《RUBBISH:

THEARCHAEOLOGYOFGARBAGF》(中文译本名为《垃圾之歌—垃圾的考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该书并不歌颂英雄帝王,而是诉说市井小民的爱欲和怨恨。

作者从纽约市斯坦顿岛(StatenIsland)海滨的巨大垃圾山开始,揭示了垃圾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奥秘。

垃圾是人类存在的万年物证,有如一面文明之镜,忠实地反映了社会变迁兴衰和人类的生活风貌。

按照作者的观点,考古学考证的就是古埃及的垃圾,而我们今日所遗留下来的垃圾山,又会告诉后人多少我们的偏执和愚昧。

本书以富于趣味性的思路和考古方法,详尽地考察了今天的垃圾,并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探讨了垃圾的问题,澄清了种种环保迷思与相关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争议。

[芝加哥论坛报]称述:

“一次激动人心和精确的研究,深入了垃圾这一主题的地理、历史、神话等各个向度。

没有人会想到,阅读关于垃圾的书,能使人如此意趣盎然。

”该书轰动一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有位读者说:

“这本书应该永远不脱销。

大家知道,要找到一本‘爱读的’讨论人类生活重要问题的书并非易事。

这本书就让人爱不释手,尽管谈论的是生活中令人厌恶的话题——垃圾。

读它就像读一本神秘小说一样愉快。

垃圾与人,如影随形。

威廉和库伦在书中曾这样写道:

“制造垃圾正是人类存在的明确标示。

……从古至今,人类通常以非常便捷的方式来处理垃圾:

顺手一丢。

”作者在[垃圾与历史]一章中[不断上升的城市]一节里,提到上世纪40年代末期,在秘鲁从事“区域定居模式变迁”考古研究的戈登·威利(GordonR.Willey)就半开玩笑地说,人类也许是被迫走向文明之路的,只因为需要某种程度的社会组织及区分适当的阶级结构,以应付日渐堆积如山的垃圾。

作者在[清洁福音]一节中写道:

“由于疾病的威胁,垃圾处理在美国与欧洲终于成为公众的责任(至少部分是)。

近来之所以无法替垃圾问题找到一个和平、规划周详的解决方式,乃是因为人类的集体记忆都仅限于人类平均寿命的长短----大约是75岁。

现在活着的人很难去设想仅仅是100年前,西方世界所有城市(即使是较富裕的区域)里,日常生活条件有多恐怖。

接着他们又引用了路易士·姆弗德(LewisMumford)在《古代的城市》(TheCityinHistory)一书中的一段文字:

“几千年来,城市居民都在忍受不够完美,甚至常常是恶劣的卫生设备,终日在那些他们必然有能力处理掉的垃圾与污秽中,颠簸前进。

人们对周围垃圾的忍受度,在史前时代至启蒙时代这段时间中,尚属正常,到了工业革命时却提高到令人惊恐的程度,因为工业革命吸引了数百万人涌向原本已属拥挤的城市,同时也大幅度增加了消费商品的数量,而这些商品都将变成垃圾。

多么精辟的描述!

以上这些书稿,今天读来似乎有点“醒世恒言”的味道。

但面临突然袭来的垃圾潮,咱们大大小小的市、镇,也都一个个势单力薄成了未设防的城池,无不感悟到这些言辞的珍贵。

[全美图书评论]在关于《垃圾之歌》一书的评价中指出:

“这本书的作者再一次告诉我们,人类实际上并不知道许多自以为知道的事情。

”垃圾势必与人类长期共存,真正的了解才是解决垃圾困境的开始。

专家预言:

人类现在以牺牲生存环境发展经济,将来子孙必然付出百倍的经济挽救生存环境!

其实,欧美发达国家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已经着手“垃圾处理”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接踵而来的家庭生活废弃物的猛增,导致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给我们的城乡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地困扰。

古人云: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只可惜咱们在工业化发展中,本可以借鉴些他人的经验,汲取点别人有过的教训,然而却被忽视了。

宁愿摸着石头过河,绕圈子兜了很多冤枉路,不吝“学费”,重蹈覆辙。

难道人类的记忆,真的都会犯所谓“集体健忘症”吗?

……

直到二十世纪末,我们才真正意识到,处置垃圾不能只图便捷:

顺手一丢,垃圾是要进行“科学处理”的。

2000年5月,我国出台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终于把垃圾处理及防治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可这一举措,大大滞后于城市化进程。

此时,中国市县总数已发展到668座,聚集人口近3.6亿;小城镇也发展到了2万多个,人口亦在不断增长。

致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历年堆存量达到60多亿吨,侵占土地1500多万亩。

全国已有2/3的城市陷于垃圾包围之中,更令人担忧的是有1/4的城市已经找不到一块适合的场地可用以堆放日益过剩的垃圾,竟然走到如此窘迫的境地!

以北京、上海为例,早在几年前就发出“垃圾围城”的警报,时至今日垃圾包围城市的态势却越演越烈:

北京已被7000多座垃圾山包围,其中直径在50米以上的垃圾山就有5000多座,这是“垃圾围城”的典型例子;上海市是我国工业最发达、人口最多的特大都市,据1992年航空测量资料分析,市区1260平方公里范围内,50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点近2000座,占地7889亩。

西方国家用了一百多年完成现代化进程,而我国改革开放后仅用了30年时间追赶上来,在值得骄傲与自豪之后也应该有所反思。

虽然说,仓促之中难免欠缺许多深谋远虑,但严峻的现实告知人们,环境污染,矛盾突显,已直接威胁着我们的生存与发展。

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与日俱增的生活垃圾,来势凶猛,让我们的环境部门确有些措手不及。

“垃圾围城”,正是今日我们无法回避的尴尬困境。

环境问题,逐渐成为每个城市的参与者不得不关注的重要议题。

强烈要求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愈来愈被广大民众所认同。

人们迫切期盼政府能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科学合理的治理好我们的城市生活垃圾。

面对城市生活垃圾“猛增难消”的滞胀病态,各级领导已逐步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何正确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已经成为城市、城镇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之现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起步较晚,据官方文献记载:

在1990年前,全国城市垃圾处理率还不足2%,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水平才有所提高(详见表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场)变化情况表”)。

1999年全国城市年清运垃圾1.14亿吨,共有垃圾处理厂(场)696座,日处理能力达到27.68万吨,垃圾处理率63.4%。

在1986-1999年期间,城市垃圾清运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5%,城市垃圾量的增长与城市人口增长基本同步。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到了2003年,我国660个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近1.5亿吨;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中型城市人均年产垃圾突破到了440公斤,城市生活垃圾以年8~10%的速度剧增。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场)变化情况表表1

项目

年份

清运量

(万吨)

处理厂(场)数

(座)

集中处理量

(万吨)

集中处理率

(%)

1980

3132

17

215

6.86

1990

6767

66

212

3.13

2000

11818

660

7255

61.39

2001

13470

741

7840

58.20

2002

13650

651

7404

54.24

2003

14857

574

7545

50.78

我们不仅垃圾处理能力无法即时跟进,现有的垃圾处理技术也远远低于国外先进水平。

如相关资料介绍,按各地上报的数据统计,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约为51%,但是,根据对255个城市的388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厂)的调查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达标率约在25%,考虑运行管理等因素,实际的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

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危及到社会的公共卫生、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身体健康等诸多问题,其矛盾十分尖锐。

按照国际惯例,垃圾处理应严格遵循“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三原则。

根据2000年5月29日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总则第5条规定“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对垃圾产生的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

对已产生的垃圾,要积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防止污染环境。

但在具体实施一项垃圾处理的产业时,我们必须把“无害化”作为前提,并贯彻始终。

绝不可以只为追求垃圾处理的“减量”、或者只顾从垃圾中开发“资源”,而忽视“无害化”这一核心原则。

我们认为在垃圾处理时,应该严格执行“无害、减量、资源”这样一个先后顺序,把“无害化”作为头等要素。

偏离了这个根本原则,必然导致忽视环境,乃至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破坏环保,后患无穷。

在下面即将介绍我国“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之前,为什么必须阐明上述这个观点,就是因为咱们有不少城市,有过太多的垃圾处理失败案例,曾为此遭受了惨痛的教训,无谓地付出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

归根究底,一切原由就是忽视了“无害化”这个基本国策。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目前常用的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三种方法,即分别以它们为手段与目标,进行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的工业化处理。

表2是这三种处理方式的综合比较,表上列举出的所谓利弊好坏仅仅相对而论,只是反映了它们之间的优劣而已。

填埋、堆肥、焚烧三种垃圾处理方式的综合比较:

表2

内容

卫生填埋

堆肥

焚烧

操作安全性

较好,注意防火

技术可靠性

可靠

可靠,国内有相当经验

可靠

占地

中等

选址

较困难,要考虑地形、地质条件,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污染,一般远离市区,运输距离较远。

较易,仅需避开居民密集区,气味影响半径小于200m,运输距离适中。

易,可靠近市区建设,运输距离较近。

适用条件 

无机物>60%

含水量<30%

密度>0.5t/mP3

从无害化角度,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10%,从肥效出发应>40%。

当垃圾低位热值>3300kJ/kg时,不需添加辅助燃料。

否则要助燃。

最终处置

非堆肥物需作填埋处理,为初始量的20-25%。

仅残渣需作填埋处理,为初始量的10%。

产品市场

可回收沼气发电。

建立稳定的堆肥市场较困难。

能产生热能或电能。

 

建设投资

较低

适中

较高

资源回收

无现场分选回收实例,但有潜在可能。

前处理工序可回收部分原料,但取决于垃圾中可利用物的比例。

前处理工序可回收部分原料,但取决于垃圾中可利用物的比例。

地表水污染 

有可能,但可采取措施减少可能性。

在非堆肥物填埋时与卫生填埋相仿。

在炉灰填埋时,其对地表水污染的可能性比填埋小。

地下水污染 

有可能,虽可采取防渗措施,但仍然可能发生渗漏。

重金属等可能随堆肥制品污染地下水

灰渣中没有有机质等污染物,仅需填埋时采取固化等措施以防止污染。

大气污染

有,但可用覆盖压实等措施控制

有轻微气味,污染指标可能性不大。

有影响,尤其二噁英

(Doxlin)等微量剧毒物较难控制。

土壤污染

限于填埋场区。

需控制堆肥制品中重金属含量。

任何一项应用技术,并非放置四海而皆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就这三种垃圾处理方法,在我国使用后的成败利钝,得失兴废,分别做一简要介绍。

1.填埋处理

垃圾填埋,相比其他处理方法比较简单,技术门槛低,所以在我国采用得最多,目前超过85%为填埋处理。

在人们脑海里,似乎填埋处理乃“一埋了之”。

其实不然。

填埋在我国使用最广,可出现的问题也最多。

尤其突出的矛盾是,垃圾填埋比例过大,与架构循环经济极不协调,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垃圾填埋处理在我国广泛使用后,通过实践暴露出的诸多弊端,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这项工艺路线是否适宜于我国国情。

我们将在以下展开的讨论中,来思考这一话题。

1.1.填埋三大缺点

一、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十年左右)、占用时间长(100年内无法再利用)。

据2004年资料统计,全国因垃圾填埋已占用土地2000万亩以上;以北京市为例,该市年产垃圾421万吨,89.5%靠填埋,年消耗土地一千亩左右;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南方不少城市已很难找到新的填埋场地。

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番禺垃圾焚烧厂一事,透露出的当地窘境:

据称番禺区居住人口已达250多万,日产垃圾1600多吨,按照年增12%的速度计算,再过两三年,以该区目前的垃圾处理设施容量和日处理能力,将无法解决每日2000多吨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番禺已面临垃圾围城的威胁。

如果全部采用填埋模式,广州在2015年、2020年、2025年分别需要用地约2979亩、6123亩和9327亩,将处于无地自厝的困境。

与广州毗邻的佛山也是捉襟见肘,佛山市虽然经过行政区域整合以后,城市面积扩大到了3813平方公里,但土地资源仍十分宝贵。

据称,该市若采用填埋方法处理垃圾,对于一个日清运垃圾6000多吨的城市,20年内将要占用7500亩土地,也令他们感觉岌岌可危。

二、填埋后的垃圾,对土壤、地下水、大气均造成严重污染,其现行和潜伏的危害都在不断加剧。

由于我国大部分填埋场的渗滤液,没有进行必要的收集和净化处理,产生大量的渗沥液,直接污染周边的水文地质环境。

据调查,我国有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更有64%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

在北京大兴地区,100米深度之内,竟然打不出一口合格的井水。

一个典型的案例:

始建于1995年的北京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原本就存在选址不当、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

由于大气污染,周边居民除了要忍受填埋场散发出的恶臭。

加之六里屯与北京中心城区距离较远,市政供水管网尚未通达,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都依靠各个小区的自备井,而这些自备井抽取的都是地下水。

根据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对周围地下水所做的检测,发现这些区域的地下水都已经受到污染。

真是祸不单行,饮用水安全问题,又成为六里屯居民的一块心病。

填埋场致使那里的人们,遭受到空气与水的双重煎熬。

三、常言道:

垃圾也是宝。

在资源逐渐枯竭、能源日趋紧张的当今时代,而垃圾填埋,让大部分可回收的资源一埋了之,却不能重见天日再生利用。

这种把大批可贵资源无端的任其舍弃的垃圾处理方式,与我们国家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宗旨背道而驰。

以上三大缺点,亦是垃圾填埋处理中三个难以克服的痼疾。

虽说我国地域辽阔,但因人口众多,相对而言土地资源乃非常紧缺。

尤其是东西部城市之间的差异较大,经济愈发达地区,人口愈稠密,生活垃圾产生也愈多,矛盾就愈突出。

严峻的现实,早已给垃圾填埋处理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垃圾填埋处理对土壤、地下水、大气、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坏,因其造成的现实污染以及潜在的危害,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生态、环保的热点。

填埋引发的二次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使得周边地区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愈来愈为广大民众所反对。

面临如此严肃的问题,怎可避而不顾,任其泛滥!

许多从事环境工作的朋友,也都纷纷站了出来,奔走呼吁!

有句话很多人都听说过:

“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从循环经济、绿色GDP的概念出发,资源再生、综合利用构成的产业链,应该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

建立生态、环保型的文明经济,创造人与自然和谐,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低碳理念,已被世界各国所共识。

如果我们再把可贵的资源弃之如敝屣,白白地埋掉,岂不与国家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背道而驰?

1.2.国情比较

一项技术方案的提出,必须符合国情,切不可照抄国外的做法。

不妨就垃圾填埋问题与美国对比一下:

美国的国土面积为937.26万平方公里,人口2.8亿,人口密度仅为30人/平方公里;美国城市垃圾排出量为全球之冠,每年高达2.2亿吨,垃圾处理工艺70%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

虽然填埋总量看似比我们多,但美国人口较少,相对而言土地资源比我们富裕,加之其填埋场的标准较高,场内运作的机械装备也比较先进,卫生填埋的等级也很严格等优势,所以美国垃圾填埋的条件大大超过我们。

即便如此,垃圾填埋处理在美国也逐步受到限制。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标准不断提高,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填埋场亦已被迫关闭。

据美国环保署(EPA)预测,填埋场的数量将由1993年的3300多座下降到2000年的2300座,2010年将降到为1200座。

导致填埋场的数量下降原因有三条:

①旧填埋场逐渐达到其饱和状态;②新填埋场选址困难;③由于环境保护标准不断提高。

如此看来,美国垃圾填埋处理的比例已在大幅度减少。

因为饮食习惯不同,美国的垃圾成分亦不同于中国,他们的厨余垃圾很少,但对于填埋的垃圾,其有机物控制仍然很严。

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相继实施禁止庭院垃圾进行填埋处置的条例,进一步保障了垃圾填埋的成分。

欧洲一些国家,也纷纷对填埋处理的垃圾成分,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如德国规定在2005年以后,有机物含量大于3%或5%的垃圾,都不能进入一级或二级填埋场。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平均密度超过135人/平方公里;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也是个垃圾生产的大国,据有关报导,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排出量已达1.64亿吨(目前尚低于美国,按现在年增长8~10%的速度挺进,这一趋势倘若得不到遏制,没多久也会赶上并超过美国)。

我国85%依赖填埋,而且都是就地填埋。

我们还不大可能像美国那样,成群结队地用18轮的拖车,将东部发达地区的垃圾,长途送往中西部各州去掩埋,纽约的垃圾最远运至新墨西哥州。

大凡在美国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厨房水池排水口都装有一种名为“家庭粉碎机”,厨房垃圾等杂物通过它搅碎后排入下水道。

假如我们每家每户也装上这么个玩意儿,现在已是经常堵塞的下水管那将不堪重负。

要不每家的下水管道都得加粗,整幢楼宇的下水系统也得改造,城市地下的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厂也得拿出应对措施,这将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

牵涉到的方方面面太多,看来这种设想不太现实。

但由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注定了我们的厨余垃圾原本就超过美国人的,我国垃圾中厨余类成分占了50-70%,有机质含量一般在40-50%。

如广西崇左环卫处提供的数据:

崇左市垃圾中有机物为45.45%,其中易腐类有机物42.7%;垃圾的含水率为42%。

其下属的宁明县垃圾中有机物为44.8%,其中易腐类有机物41.5%。

这组数据,是提供给建设崇左垃圾填埋场作为设计依据用的。

按照欧美的标准,这样的垃圾在西方发达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