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477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

《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Word文档格式.docx

授课关键词

移架、推溜标准、安全注意事项

授课形式

组织教学课题讲授讨论环节提问环节课堂总结

 

课堂主要教学内容

组织授课

授课内容

一、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

本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沿煤层顶底板一次采全高倾向长壁采煤法,采空区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

工作面采高为2.3m,采煤机截深0.6m。

(一)回采工艺流程

采煤工作面:

(打本煤层钻孔并注水,经测定合格后)割煤、装煤→运煤→移架(端头维护)→推溜→清煤→推移转载机。

1、割煤、装煤

(1)采用MG250/600-WD型交流电牵引采煤机割煤并装煤,本工作面采用端头斜切进刀方式,机组从机头(尾)开始牵引割煤,机组前滚筒割上刀煤,后滚筒割下刀煤,割煤30m待后滚筒全部切入煤壁0.6m后,推移机头(尾)30m内工作溜槽至煤壁,保证工作溜子呈一条直线,机组反向牵引,割通机头(尾)30m内三角煤,再换向返回向机尾(头)割煤,机组割煤至机尾(头)完成一个循环割煤任务。

(2)割过煤后,要求煤壁平直,并与顶底板垂直,伞檐长度超过一米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00mm,伞檐长度少于一米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50mm。

采高要与支架高度相符,最大采高不大于支架的最大高度3.3m,最小采高应保证采煤机顺利通过。

2、运煤

工作面采用一部SGZ-764/800型中双链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顺槽采用一部SZZ-764/132型转载机、一部PLM1500破碎机、一部SGZ-764/315溜子、一部DSJ-100/100/160×

2型可伸缩胶带输送机,最后通过皮带机头溜煤斗卸至三采区皮带巷皮带上。

3、移架

移架采用邻架操作顺序移架,即用进风侧支架操纵阀控制回风侧支架。

最后一架采用本架操作。

机组割煤前,将前滚筒前方4架支架护帮板收回,并随着机组不断向前割煤逐架收回,距机组后滚筒3-5架支架距离开始拉架,到位后及时搬动升柱手把,使支架接顶严实,顶板不平时及时调整平衡油缸,必要时需背顶确保支架顶梁接顶严实,并要及时打开护帮板,拉架支护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⑴支架初撑力不低于25MPa。

⑵移过的支架成直线,其偏差不超±

50mm,中心距1.5米,其偏差不超±

100mm。

⑶支架顶梁平行于顶板,其最大仰、俯角小于7°

⑷相邻支架不挤不咬,架间空隙小于200mm。

⑸支架端面距不大于340mm。

⑹移架距机组后滚筒不得大于10米,否则必须停机跟上,如果顶板破碎时,必须停机拉架或带压移架,片帮严重时,采取超前支护方式即先拉架后割煤再推溜。

移架前,将支架座箱内浮煤、浮矸清理干净,移架时,为防止运输机回拉,可将多架推移千斤顶的操作阀手把分别打到推溜位置,阻力过大时,不能硬移,需查明原因后进行处理。

⑺相邻支架侧护板错差不超过其高度的2/3。

4、推溜

采煤机割过煤后15m,即可顺序推溜,推溜时必须多架支架同时操作,以防溜子出现急弯或脱节,推溜时根据情况可多次或一次推到位。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务必使运输机与煤壁保持平行,并符合下列要求:

(1)推溜必须是同一方向,严禁从两头往中间推溜。

(2)推过的溜子必须成直线,最大弯度不超过3°

,弯曲段不少于15m,并保证溜子平、直、稳。

(3)工作面输送机头与顺槽输送机机尾搭接合理(搭接200~300mm、高度300~400mm),底链不拉回煤。

5、清煤

拉架、推溜后即可沿工作面切巷档煤板与支架底座间进行清煤,确保2㎡内浮煤厚度小于30mm,且无大块煤矸。

并符合下列要求:

(1)清煤前,必须伸紧清煤处20m内支架的顶梁和护帮板,并确保支架与顶板,护帮板与煤壁接触严实。

(2)清煤时,严禁人员操作20m内支架,清煤工及时将架间及推溜千斤顶槽内浮煤清理干净上溜运走。

6、推移转载机

(1)割一个循环移一次转载机,转载机使用自移油缸进行顶推,移动步距为0.6m。

实现转载机的拉移,每循环拉移一次,步距为0.6m;

皮带输送机机尾7-8个循环拉移一次,采用皮带机尾自移装置的联接实现带式输送机机尾的拉移。

(2)推移转载机时,首先清理该区段范围内的杂物,提前检查移动范围内支柱、支护及设备情况,指派专人在机头、机尾进行指挥,并要专人联系信号;

顶推时,作业区域内严禁有人;

操作时,统一指挥,动作协调,防止损坏设备。

(二)安全注意事项

1、采煤机司机、支架工及三机司机严格执行《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

2、采煤机割煤时,提前收回采煤机前滚筒3-5架支架护帮板。

支架顶梁上有浮矸时必须及时将浮矸清净。

3、当开动的采煤机距机头(机尾)小于15m时,必须先停机,检查端头范围内的支护、管线维护及是否有人作业情况,严禁不检查直接割透。

4、工作中的全过程都必须使用规定的信号联络,不准用口喊、晃灯、人接传递信号等方式指挥工作。

5、主要转载点必须设有可靠的防护、防漏、防洒、防堵、防满仓装置或设施,严禁人员在设备运行或停机后未切断电源并闭锁的情况下进行清煤、破堵、排塞等作业。

6、交接班时,由上、下班安全员、班组长及特殊岗位人员双方进行现场交接,对小班设备完好情况、工作面遗留问题、注意事项必须相互交接清楚。

接班后,对存在问题进行处理完后方可开始当班正规循环作业。

二、事故案例学习

顾桥矿“4·

27”井下采区无极绳绞车梭车伤人死亡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0年4月27日中班,顾桥矿生产准备队安排二班到1115(3)轨顺进行一部90D无级绳绞车换绳作业。

中班人员到现场采用锚链(锚链用M20的螺栓环形连接)把梭车固定在轨道上,固定好梭车后开始拆掉旧绳,把新绳头固定在梭车绳轮上。

在22:

05分左右,副班长闫祝海用对讲机命令无极绳司机李玉先“开车紧绳”。

同时,刘显义等四人在梭车处盘绳轮,刘显义站在梭车上前方用大锤整理缠绳。

由于无极绳绞车开动,梭车被拉了3m,固定梭车锚链的M20螺栓突然崩断,梭车放滑,把刘显义甩下,并被梭车轧过,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

  直接触犯了20条红线中第14条规定:

个人违章作业造成他人死亡的。

更换无极绳钢丝绳作业人员在紧绳时,没有按措施执行,即没有用手拉葫芦紧绳,而是违章开动无极绳绞车进行紧绳,导致梭车放滑。

  (三)、处理决定

  1、李玉先,生产准备队绞车司机,开车前现场不进行安全确认就开动绞车,是事故的直接责任人,给予开除处理。

  2、谢泽喜、王廷成、彭兆志,现场进行盘绳作业,没有及时阻止违章开车,安全意识极其淡薄,互保联保责任没有落实到位,分别给予待岗3个月处理。

  3、闫祖海,生产准备队副班长,现场管理混乱,规程措施现场不落实,违章下达开车指令,对事故负主要责任,给予开除处理。

  4、郭正,生产准备队班长,现场管理混乱,没有及时阻止副班长违章下达开车指令,也没有阻止绞车司机违章开车,对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给予行政撤职处分,待岗半年。

  5、吴兆法,生产准备队队长,对事故负管理责任,给予行政撤职处分,待岗半年。

  6、帅银周,生产准备队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党务工作),对事故负管理责任,给予撤职处分,待岗半年。

  7、吴征鹏,机电管理办公室技术主管(副科级),对事故负管理责任,给予行政降职处分。

  8、翁兴怀,机电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对事故负有部门管理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9、赵文友,安监处副科长,分管矿井机电运输安全监督工作,对事故负有监督不到位责任,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四)、防范措施

  1、现场作业人员要随时注意自身和他人的安

  全,切忌盲目作业,提高自保意识。

  2、严格按措施施工,无极绳紧绳必须用手拉葫芦或绞车,严禁开动无极绳绞车紧绳。

  3、提高班前会质量,对关键工序作业方式和安全注意事项必须讲清讲透。

三、煤矿急救小知识

1、创伤急救原则

(1)对骨折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2)对出血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3)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脏跳动刚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创伤急救方法

止血方法:

成人的血量约为4300--5000ml,以重量计约相当于体重的1/13,若出血量达1000毫升以上,则生命就有危险。

在现场救护出血伤员,需迅速采用暂时止血法,以免失血过多。

(1)敷料压迫伤口止血法

受伤后情况紧迫,为了争取时间挽救生命,可用敷料,如较干净的毛巾、手帕、撕下的工作服布块等,用能顺手取得的东西进行加压包扎止血,亦可用手压近伤口止血,此法适用于毛细血管出血。

(2)指压止血法

在不能使用止血带的部位,或没有止血带及其它代用物的紧急情况下,可暂用指压法,即用手指把伤口以上的动脉压在下面的骨头上,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3)屈肢法

利用关节的极度屈曲,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

如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膝窝部放一棉垫,再使关节极度屈曲,然后将小腿与大腿或前臂与上臂用“8”字型绷带将其捆拢一起。

(4)止血带止血法

四肢较大动脉血管破裂出血,出血速度甚快,需迅速进行止血。

可用止血带、胶皮管等,紧急时亦可用宽布、绳索、三角巾等代替,但不能用炮线、电线、细绳等用力捆扎,以空气止血带最好。

3、创伤包扎

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如果出现创伤,创伤的症状表现为破损、出血。

包扎是一般皮肤伤害所需的现场救护方法,它具有固定敷料、夹板位置、止血和托扶受伤肢体的作用,当皮肤、肌肉出现擦、裂伤时,应立即避免伤口继续污染、手拟包扎。

创伤包扎的材料有:

急救包、绷带、三角巾、四头带。

现场没有上述材料时,可就地取材,用毛巾、手帕、衣服等代替。

创伤包扎应注意以下事项:

(1)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创面、减少污染、止血、固定肢体、减少疼痛、防止继发损伤,因此在包扎时,应做到动作迅速敏捷,不可触碰伤口,以免引起出血、疼痛和感染。

(2)不能用井下污水冲洗伤口,伤口表面的异物需运至医院取出,防止重复感染。

(3)包扎动作要轻柔,松紧度要适宜,结头不要打在伤口上。

(4)脱出的内脏不可纳回伤口,以免造成体腔内感染。

(5)经井下初步包扎后的伤口,到地面医务室或医院后,要重新进行冲洗、消毒、清创、缝合和重新包扎。

(6)包扎范围应超过伤口边缘5—10cm。

4、骨折临时固定

骨折固定可减轻伤员疼痛,防止因骨折端位移而刺伤邻近组织、血管、神经,也是防止创伤休克的有效急救措施。

抢救要点:

(1)根据受伤的原因、部位、症状、体症等,先做简要的检查判断。

(2)在进行骨折固定时应使用夹板、绷带、三角巾、棉垫等物品,若手边没有时,可就地取材,如劈板、树枝、木棍、硬纸板、塑料板、衣物、毛巾等均可替代。

必要时也可把受伤的肢体固定于伤员健侧肢体上。

(3)骨折固定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在肩、肘、腕、膝、踝等关节处应挚棉花或衣物,以免压破关节处皮肤,固定应以伤肢不能活动为度,不可过松或过紧。

(4)在处理骨折时,应注意有无内脏损伤,血气胸等并发症,若有应先行处理。

(5)搬运时要做到轻、快、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