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默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997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助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默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互助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默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互助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默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互助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默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互助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默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互助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默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助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默写.docx

《互助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默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助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默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互助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默写.docx

互助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默写

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默写第七章力1.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2.力的概念:

(1)力是,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3.力的单位:

牛顿,简称:

牛,符号是。

4.力的三要素:

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

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7.弹力是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8.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9.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10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

公式:

G=。

g=N/kg。

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10.重力的方向:

(2)应用:

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11.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第八章力和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这个物体将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力,物体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3.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是。

实验结论: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阻力越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

4.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惯性只与物体的有关,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具有_______仍然向前运动,但汽车的速度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由于汽车受到__________的缘故。

]5.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6.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__________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作用在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

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则这两个力一定不是________,这个物1

体的运动状态一定________。

7.力和运动的关系

(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物体保持或。

(2)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8.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9.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0.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大小、接触面的。

(2)方向:

与方向相反。

(3)探究方法:

实验中要___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是因为,压力不同时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时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

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滑动代替滚动;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

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滚动代替滑动;④使接触面分离。

第九章压强1.压力: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

③方向:

于受力物表面。

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只有当物体放置于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和有关。

实验中采用__________法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压力不同时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力面积不同时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压强的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公式:

式中P表示压22强,单位是Pa;F表示压力,单位是N;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m。

1Pa=lN/m,其物理意义2是:

lm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规则固体压强比较用公式P=_________进行比较。

)222250cm=________m200cm=________m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

②增大受力面积。

5.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6.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和液体有关。

3

(2)公式:

P=。

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kg/m);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m)。

2例:

一水杯底面积100cm,装水20cm,求杯底所受压强和压力。

解:

P===F===2

7.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

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的。

(2)应用:

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闸、下水道的弯管。

8.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9.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33计算大气压的数值:

P=P=ρgh=13.6×10kg/m×9.8N/kg×0.76m=Pa。

所以,标准0水银大气压的数值为:

P=Pa=76cmHg=760mmHg。

0

(1)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2)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10.影响大气压的因素:

高度、天气等。

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m,大气压减小100Pa。

(1)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大气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

(2)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气压升高,沸点______,气压降低,沸点______;海拔高度越高,沸点越_____。

高原地区,做饭只能用高压锅。

(3)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一定时,温度越高,压强越_________.(4)气压与体积的关系: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一定时,体积越大,压强越_________.11.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

12.大气压的应用:

抽水机等。

13.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的位置压强越_____。

飞机的升力的产生:

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

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压强,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压强。

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的升力。

第十章浮力1.当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会受到一个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浮力的方向:

___________.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

公式1:

F=_____________(压浮力差法)2.浮力=物体重-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公式2:

F=(称重法)浮3.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的浮力,大小等于。

公式3:

F(原理法)==。

浮物体受到的浮力只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当物体悬浮或漂浮时,公式4:

F=(二力平衡法)浮5浮沉条件3

6.应用

(1)轮船:

①原理:

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水的体积,从而来增大它所受的,故轮船能在水面上。

②排水量:

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

(2)潜水艇原理:

潜水艇体积一定,靠水舱充水、排水来改变,使重力小于、大于或等于浮力来实现上浮、下潜或悬浮的。

(3)气球和气艇原理:

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空气的气体(氢气、氨气、热空气)。

7.浮力的计算方法:

①称量法:

F=②平衡法:

F=(悬浮或漂浮浮浮)○3压力差法:

F=F-F○4阿基米德原理法:

F==ρgV浮向上向下浮液排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力学中的功: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因素:

一个是,另一个是。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①物体受到了力,但没动。

②物体由于惯性运动通过了距离,但没受力。

③物体受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互垂直,这个力也不做功。

2、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

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即:

W=(计算拉力做功)。

(计算重力做功)W=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表示功,单位是(J),1J=1N·m;表示力,单位是(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3)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

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

4、功率的概念:

功率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功率越大,做功越_____,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5、功率

(1)定义: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符号“P”表示。

单位是瓦特(W)。

(2)公式:

p=。

式中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s)。

功率的另一个计算公式:

p=。

(3)功率与功的区别:

W表示做功的多少,P表示做功的快慢(4)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区别:

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

6.物体能够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能量单位:

焦耳(J)7、动能

(1)定义:

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②物体运动的。

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

(3)单位:

8、重力势能4

(1)定义:

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②物体被举高的。

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

(3)单位:

9、弹性势能

(1)定义:

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单位:

(3)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10、机械能

(1)定义:

和统称为机械能。

(2)单位:

(3)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①动能的大小;②重力势能的大小;③弹性势能的大小。

11、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

(2)在分析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在哪一个过程中,再分析物体质量、运动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能的变化和转化情况。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杠杆

(1)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的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②动力:

使杠杆的力(F);③阻力:

杠杆转动的力(F);12④动力臂:

从支点到的距离(l);⑤阻力臂:

从支点到的距离(l)。

122.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

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时,杠杆能保持或,则我们说杠杆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

,即公式:

3.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的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的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4.定滑轮

(1)实质:

是一个杠杆。

支点是转动轴,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

(2)特点:

不能省力,但可以。

5.动滑轮

(1)实质:

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的省力杠杆。

支点是上端固定的那段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2)特点:

能省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的距离。

6.滑轮组

(1)连接:

两种方式,绳子可以先从定滑轮绕起,也可以先从动滑轮绕起。

[绕法:

奇动偶定]

(2)作用:

既可以又可以,但是费距离。

5

(3)省力情况:

由实际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决定。

不考虑动滑轮重时:

拉力GGF。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其中n是绳子的段数,要考虑动滑轮重时:

拉力nh是物体移动的高度。

7.轮轴和斜面

(1)轮轴:

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是一种省力机械。

轮和轴的中心是支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F,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F,轴半径r,轮半径R,则有FR=Fr,因为R>r,2112所以F

12

(2)斜面:

是一种机械。

斜面的坡度越,省力越多。

8、有用功——W:

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也就是人们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有用手时必须做的功。

在提升物体时克服重力做的有用功,W=。

(在拉物体时克服摩擦力有用做的有用功,W=。

)有用9、额外功——W额外

(1)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没有用但的功叫额外功。

(2)额外功的主要来源:

①提升物体时,克服机械自重、容器重、绳重等所做的功。

②克服机械的摩擦所做的功。

10、总功——W:

(1)人们在使用机械做功的过程中实际所做的功叫总功,它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之和。

即:

W=。

(2)若人对机械的动力为F,则:

W=总4、机械效率——η

(1)定义:

叫机械效率。

(2)机械效率总是小于。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①减小,②改进机械,减小自重。

(4)公式:

η=__________;η=________;η=________(η=__________)η=_____________6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