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5224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塞腰鼓》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安塞腰鼓》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安塞腰鼓》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塞腰鼓》案例分析.docx

《《安塞腰鼓》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塞腰鼓》案例分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塞腰鼓》案例分析.docx

《安塞腰鼓》教学案例分析

《安塞腰鼓》一课是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有关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

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漫天。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他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修辞,语言铿锵激越,气势恢宏,简洁明快,文中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歌颂了激荡生命的磅礴力量。

这篇文章如果引领学生从内容上做详细的分析,我觉得对初一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容易在课堂上抢占学生的话语权,易将有声的课堂无声化,造成课堂出现老师单讲,学生群听的尴尬局面。

基于此,我在教这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课前字词检测-----文学常识积累----整体感知----朗读品味----适当拓展。

其中在进行第二个环节时,课堂出现了群情高涨,朗读的高度投入出乎我的意料,课堂气氛让我很是震撼。

在课文整体感知后,我是这样引领的,我说:

“同学们,这篇文章通过语言再现了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奔放的生命力,我们能不能通过小组的朗读将文中的意思表达出来?

”学生们跃跃欲试。

“读前,听清老师的要求,首先,独学----由各小组语文课代表确定小组朗读的内容,接着成员进行自行朗读,揣摩内容,体会感情;对学---师徒互相交流;群学---小组讨论之后,小组可以进行合作朗读。

”在朗读中各小组成员都表现的积极踊跃,完全自失起来,看着同学们那忘情的朗读,那小组合作时融洽的气氛,组员在朗读中互相指导的认真神情,我的心里好暖,因为我看到了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的那种忘情、投入、合作······孩子们身上体现的那份自信、勇敢、张扬······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放开声音,自由的朗读,这不正是新课标对语文朗读提出的要求吗?

小组准备完毕之后,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朗读展示,要求展示的小组先要向大家汇报展示的内容,倾听的同学可以对其中的或整租的朗读作评价,如果评价中有不足,评价的同学要能给出范读指导。

展示开始,台上台下的同学们热烈交流,在交流中不但提高了朗读的水平,同学们还能通过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真的是做到了轻轻松松快乐学习。

一节课很快的结束了,同学们还余兴未尽······

成功细节:

在本案例中,我以朗读促理解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在朗读中能让学生重新回归文本,感受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意义,让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过程,对课文的理解达成共识,进而再通过合作朗读达到一定的情境再现,并且通过小组竞赛、互评的方式,促进课堂活跃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的走进朗读的氛围中,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真正做到了走进文本,读者与作者达到了心与心的交流。

此外,在朗读中,生与生之间的情绪也会互相感染,勇敢、自信、大方、真诚、合作、理解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功效评价:

教育学家蒂斯多恶曾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与激励、唤醒、鼓舞。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多斟酌教学中各环节的设计,就能做到。

好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座桥梁也能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能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细节反思:

好的课堂设计,能让课堂的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能让冗杂变简单,能让枯燥变生动。

这节语文课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有安静地思考,又有思想的交流碰撞,还有课堂的精彩展示。

总的来说,课堂的成功取决于课堂合理的设计,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我还会继续努力,毕竟学无止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