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574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5次互联网统计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由于移动互联网市场是一个逐步规范的市场,在市场发展早期缺少规划和管理,导致市场发展混乱,用户对于手机上网一直抱有戒心。

随着中国手机网民的增长,这些保有用户开始对周边的非手机上网用户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现象在目前手机用户的主流人群(学生、上班族及外出打工者)中非常明显。

曾经在互联网中上演的“梅特卡夫”现象,开始在移动互联网中上演。

四、运营商的推广举措得力

2009年中国各地运营商的手机上网体验厅快速发展,很多营业厅也提供了手机上网介绍与体验服务。

资费一直是中国手机网民上网的重要阻碍因素,2009年中国手机上网资费一再调整,为手机上网用户的快速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与此同时,运营商联合系统商、终端厂商积极推出便利手机网民上网的工具性软件和功能性软件(这些软件往往是免费的),从而降低了用户手机上网的门槛。

图4手机上网网民规模对比

(四)分省网民规模

目前,全国互联网普及率为28.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各省的互联网发展状况差异较大。

我们按照互联网普及程度差异将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

互联网发展水平较好,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浙江、福建、辽宁、江苏、山西、山东十个省或直辖市。

其中,辽宁和山东网民规模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年增幅分别达到40.2%和39.6%,增长排名第10、12位。

第二梯队:

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包括海南、重庆、青海、新疆、吉林、陕西、河北、湖北8个省和直辖市。

其中湖北和吉林省网民增速最快,年增幅39.9%和39.6%,增长排名第11、13位。

第三梯队:

互联网发展水平较为滞后,网络普及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包括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湖南、广西、河南、甘肃、四川、云南、西藏、江西、安徽、贵州13个省或直辖市。

这些省份网民增速较快,其中甘肃、河南、云南排名全国前三甲,分别为63.6%、56.4%和54.0%。

图5中国互联网普及状况

二、网民结构特征

(一)性别结构

目前中国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54.2:

45.8,女性网民占比略低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女性人口的比例,2009年底男性网民的规模占比小幅上扬。

图7网民性别结构对比

(二)年龄结构

与2008年相比,中国网民年龄结构更为优化,网民的年龄结构更加均衡。

3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占比攀升,整体占到网民的38.5%。

这部分人群更为成熟,消费能力较强,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重要用户群。

低龄网民占比也在上升,10岁以下网民群体增至1.1%,2009年,“校校通”工程实施接近尾声,大部分初级学校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网络教育课程。

同时,教育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发起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的措施,为各中小学校联网的计算机终端免费提供绿色上网过滤软件,这为低龄群体健康上网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图8网民年龄结构对比

(三)学历结构

中国网民群体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渗透。

2009年,小学及以下网民群体增长超过整体网民增速,目前占到网民整体的8.8%,年增幅3.4个百分点。

高中学历网民占比也略微提升,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继续降低,网民学历结构更为均衡。

图9网民学历结构对比

(四)职业结构

图10网民职业结构

2009年,中国学生网民群体占比明显下降,这一变化显示出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更加成熟,商业价值日益提升。

同时,无业人员、农民群体等网民比重也小幅增长。

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开始使用互联网。

(五)收入结构

网民中无收入群体比重继续上升,目前达到10%,这与无业人员越来越多地被吸纳到网民群体中有关。

同时,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也在增大,互联网消费的用户基础更为坚实。

图11网民收入结构

(六)城乡结构

2009年,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0681万,占整体网民的27.8%。

同比增长26.3%,低于2008年增长速度,也低于2009年整体网民增幅。

图12网民城乡结构对比

部分农村地区网络使用的基础条件还很匮乏,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网络使用的意识相对较落后,网络使用的增长条件和空间还很不足。

目前农村非网民中,有38.8%的人是由于不懂电脑/网络而不上网,19.7%的人是由于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3.5%的人是由于当地没有网络接入条件。

由于缺乏相应硬件和知识而不使用网络的相应比例均高于城镇非网民群体。

虽然“家电下乡”等刺激消费的政策给农村地区居民提供了购买电脑的便利途径,但在推动农村地区电脑使用上作用有限。

对大部分农民而言,电脑还是较奢侈的用品。

同时,宽带接入和费用问题也是农村人购买电脑、使用网络所疑虑的问题,这些都限制了农民的上网欲望。

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

一、基础资源概述

2009年底IPv4地址已经达到2.3亿,数量仅次于美国,是全球第二大IPv4地址拥有国,有力地保障了中国互联网的稳步发展。

目前IPv4地址数量仍旧增长迅速,年增长率为28.2%。

2009年底域名总数为1682万,其中80%为.CN域名。

域名数量保持平稳。

域名利用率正在增加。

网站数量达到323万个,网站数量继续平稳增长。

国际出口带宽达到866,367Mbps,增长迅速,年增长率达到35.3%。

表22008.12-2009.12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对比

 

2008年12月

2009年12月

年增长量

年增长率

IPv4(个)

181,273,344

232,446,464

51,173,120

28.2%

域名(个)

16,826,198

16,818,401

-7,797

-0.05%

其中CN域名(个)

13,572,326

13,459,133

-113,193

-0.83%

网站(个)

2,878,000

3,231,838

353,838

12.3%

其中CN下网站(个)

2,216,400

2,501,308

284,908

12.9%

国际出口带宽(Mbps)

640,286.67

866,367.20

226,080.53

35.3%

二、IP地址

IPv4地址容量有限,2012年现有的IP地址将分配完毕。

尽管中国的IPv4地址数量增长迅速,但是仍旧很快将会面临不能满足增长迅速的网民需求境况。

届时,运营商、用户和设备提供商将有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

要解决网络地址的问题,需要尽快过渡到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以利于整个互联网未来的互联互通。

但是目前国内的IPv6产业链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形成全国地址分配的机制。

目前中国的IPv6地址为63块。

图132006-2009中国IPv4地址资源变化情况

三、域名

2009年底域名总数为1681万,其中有80%为cn域名。

表3中国分类域名数

数量(个)

占域名总数比例

CN

13,455,541

80.0%

COM

2,783,652

16.6%

NET

438,662

2.6%

ORG

136,954

0.8%

合计

16,814,809

100%

目前CN域名中,.CN结尾的二级域名比例仍然最高,占到CN域名总数的64.0%,其次是.COM.CN域名,占比为23.1%。

表4中国分类CN域名数

占CN域名总数比例

.cn

64.0%

23.1%

3.2%

1.4%

8.0%

49730

0.4%

10454

0.1%

13

0.0%

3592

四、网站

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的网站数,即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达到323万个,网站数量增长幅度不大。

图142006-2009中国网站规模变化

注:

数据中不包含.EDU.CN下网站数

五、网页

网页的规模反映了互联网的内容丰富程度。

自2003年开始,中国的网页规模基本保持翻番增长,2009年网页数量达到336亿个,年增长率超过100%。

图152003-2009年中国网页规模变化

第四章网络接入

一、上网地点

与2008年底相比,在家上网的比例继续提高,已有超过80%(83.2%)的网民在家上网。

网吧网民的增速放缓。

2009年一年仅增加了850万人,年增长率8%。

网吧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手机上网网民规模快速增长。

2009年手机网民增长量超过1亿;

二是单位上网条件的改善。

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位重视互联网,目前企业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在逐年提高,吸纳了部分网民上网需求。

2009年一年在单位上网的网民数量增加量超过了5000万。

图18网民上网场所

二、上网时间

2009年网民上网时长继续增加,平均每个网民每周增加了2.1小时。

在职网民中在业余时间上网的比例较高。

只在业余时间上网的比例为68.1%,仅在单位上网的比例仅有7.4%。

图19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对比

图20网民上网时间

三、上网设备

2009年继续呈现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两种上网设备快速增长、台式机增速缓慢的趋势。

2009年上网手机数量增长率为98.3%,上网的笔记本电脑增长率为42.4%,而台式机的增长率仅有5.8%。

图21网民上网设备

第五章网民网络应用

一、主要网络应用使用行为

截止2009年12月,使用率排名前三甲分别是网络音乐(83.5%),网络新闻(80.1%),搜索引擎(73.3%)。

但从发展速度上看,商务交易类应用遥遥领先,商务交易类应用平均年增幅68%。

其中,网上支付用户年增幅80.9%,在所有应用中排名第一。

2009年是商务类应用大发展的一年,中国网民群体网络应用正从娱乐型向消费商务化转变。

表11各类网络应用使用状况及用户增长

类型

应用

2008年使用率

2009年使用率

用户增长率

使用率排名

增长率排名

网络娱乐

网络音乐

83.7%

83.5%

28.8%

1

11

信息获取

网络新闻

78.5%

80.1%

31.5%

2

9

搜索引擎

68.0%

73.3%

38.6%

3

7

交流沟通

即时通信

75.3%

70.9%

21.6%

4

网络游戏

62.8%

68.9%

41.5%

5

6

网络视频

67.7%

62.6%

19.0%

14

博客应用

54.3%

57.7%

36.7%

8

电子邮件

56.8%

29.0%

10

社交网站

--

45.8%

网络文学

42.3%

论坛/BBS

30.7%

30.5%

28.6%

12

商务交易

网络购物

24.8%

28.1%

45.9%

网上银行

19.3%

24.5%

62.3%

网上支付

17.6%

80.9%

网络炒股

11.4%

14.8%

67.0%

15

旅行预订

5.6%

7.9%

77.9%

16

(一)信息获取类网络应用

1.搜索引擎

2009年,搜索引擎的使用率为73.3%,较2008年增加了5.3个百分点,超过了即时通信成为网民使用互联网的第三大应用。

目前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到2.8亿人,年增长率为38.6%。

分析师解读:

搜索引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渗透,网络应用的日趋丰富,产生了更多的信息需求,这些信息需求直接带动了搜索量的增长;

其次,随着网络信息量的与日俱增,海量信息丰富了人们的信息来源的同时,也给人们获取信息造成了困扰,而专业搜索、垂直搜索等搜索引擎,凭借日趋精准化、人性化的信息检索服务提升了网民的使用率和认同度,助推了搜索引擎的快速发展。

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表明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入口地位的提升,同时由于搜索引擎营销的低成本、目标用户的精准性、营销效果的可视性等优势日益获得广告主的认同和青睐,未来搜索引擎的营销价值和市场规模都将进一步提升。

图222008-2009搜索引擎用户对比

2.网络新闻

2009年网络新闻使用率为80.1%,用户规模达到30769万人,年增幅31.5%。

网络新闻的用户增长主要源自以下因素:

一方面,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覆盖的地域和人群日趋广泛;

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视频、手机上网、微博客等网络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网络新闻表达和传递信息的渠道和形式更加丰富,传播方式更具互动性、自主性、多样性,促使网络媒体的发展更加活跃。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媒体覆盖人群的快速增长,互联网粘性的不断提高,网络媒体的广告价值快速提升,以门户网站为代表的网络新闻媒体成为推动网络广告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图232008-2009网络新闻用户对比

表122008-2009信息获取类应用用户对比

2008年

2009年

年变化

使用率

网民规模

(万人)

增长量

增长率

20,300

28,134

7,834

23,400

30,769

7,369

(二)交流沟通类网络应用

1.即时通信

2009年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2.7亿人,较2008年增长4822万,增长率为21.6%。

与此同时,与此同时,即时通信使用率继续下降。

2009年即时通信网民使用率为70.9%,而2008年与2007年用户的使用率分别为75.3%和81.4%。

即时通信使用率的持续下降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整体网民结构与即时通信用户结构重合度下降,即时通信服务的主体用户集中在30岁以下人群,而09年30岁以上网民增长明显,该用户群对于即时通信使用需求相对偏低;

第二,互联网服务类型以及功能的增加使即时通信服务的“互联网入口”作用减弱,如社交网站、博客等既具有较大的用户粘合度,又可实现信息传递的服务,对于新网民即时通信的使用造成一定影响。

从数据分析,2009年一年以上网龄的网民即时通信使用率为73.3%,而网龄不到一年的网民即时通信使用率仅为60.2%。

图242008-2009即时通信用户对比

2.博客

截至2009年12月,博客应用在网民中的用户规模达到2.21亿,使用率为57.7%,较2008年底增长5940万人,使用率提升了3.4个百分点。

活跃博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半年内更新过博客空间的博客用户规模达到1.45亿,增长率为37.9%。

分析师解读:

越来越多的名人,明星,专家、机构正在将博客做为扩大传播影响力的平台。

而随着国内社交网站的兴起,部分草根博客进入社交网站,并使用其中的日志功能来撰写博客,受到社交网络氛围的激励,其更新、参与、互动更为活跃,带动了博客用户的增长。

活跃博客用户的增长,一方面受益于互联网普及率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是微博客的带动作用。

Web2.0继续发展,综合了博客、即时通信、手机传播优势的微博客应用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网民的青睐,互动性强、使用门槛低、更新便捷的特性使微博客用户对内容的更新比传统博客更为活跃。

图252008-2009博客用户对比

3.社交网站

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使用社交网站的网民数达到1.76亿,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45.8%。

社交网站是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一般都为用户提供了自我表现、网络交际等功能,也包括一些基本的网络应用。

社交网站的用户关系由现实中延伸或在网站平台上逐渐培养,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他人构建关系,进行互动,这些连接关系可以是内容,话题,互动应用等多种方式。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和网民对于网络应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延伸到网络中。

各类社交网站因需而起,在竞争中快速发展,病毒式营销、口碑相传的推广方式推动了中国社交网站用户规模的迅速增长。

通过内容黏着、互动应用和人际关系在网络上的维护与拓展,社交网站正在发挥平台化,工具化的作用,逐步成为广大网民休闲娱乐,获取资讯,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

表132008-2009交流沟通类应用用户对比

22,400

27,233

4,833

拥有博客

16,200

22,140

5,940

更新博客

35.2%

10,500

37.7%

14,477

3,977

37.9%

9,100

11,701

2,601

17,587

16,900

21,797

4,897

29%

(三)网络娱乐类网络应用

1.网络游戏

2009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持续增长,规模达到2.65亿人,较2008年增长41.5%。

值得关注的是,网络游戏是所有互联网娱乐领域中唯一使用率上升的服务,网民使用率从2008年的62.8%提升至68.9%。

2009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促成:

一方面网页游戏在2009年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领先网络游戏厂商对于网页游戏领域的涉足以及网页游戏公司的兴起均对用户规模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SNS游戏(社交类游戏)在2009年迅速崛起,其依靠人际关系基础和操作简便的特性为网民进入网络游戏领域建立了良好的登陆平台。

与此同时,中国网络游戏行业也要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用户增长率的放缓,2009年整体网络游戏用户规模的增长率为41.5%,低于2008年49.6%的增长率,且增长主要集中在网页游戏以及休闲游戏方面,盈利能力最强的大型网络游戏增长率为24.8%;

第二,用户对于网络游戏行为更为理智,偏向付费模式的网络游戏用户逐步增加,而在游戏产品选择方面主要以朋友介绍以及自主判断为主,这将影响未来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以及营销针对性。

最后,中国是网络游戏大国,但并不是强国,主要表现在产品出口较少、进口游戏用户使用率高于国产游戏,而这种状况也将推动中国网络游戏公司向专业性迈进,未来游戏产品的研发与运营将逐步细分。

图262008-2009网络游戏用户对比

2.网络文学

CNNIC在本次调查中增加了网络文学应用的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1.62亿人,使用率为42.3%。

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庞大,这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学的开放性,使用户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文字阅读,另一方面,网络文学传播的广泛性以及分成的模式又刺激了作家的创作热情,实现了网络文学作者与读者的良性互动。

尽管网络文学受版权影响较大,盈利能力较其他互联网行业偏低,但网络文学可以为网络游戏、电影、电视以及动漫等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素材。

自2004年至2009年,盛大对于网络文学网站的几次收购表明了网络文学依然存在很大潜在价值。

从发展趋势看,未来互联网的开放性会将更多的内容引入到网络文学,而网络文学内容的增多也会为其他产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实现网络文学与其他行业的彼此促进。

3.网络视频

截止到2009年底,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4亿,较2008年底增长38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