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395775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3.9%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

  79.3%非常想父母的

  65.0%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

  8.4%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

  12.3%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

  17.5%害怕陌生人的

  40.0%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

  45.5%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

  43.5%觉得自己很一般的

  52.7%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

  25.3%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

  49.1%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34.7%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

  11.9%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

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而有资料显出: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

  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

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全国留守儿童2300万,它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根据某调研结果显示: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

主要表现如下:

  一、性格柔弱内向。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在调查中发现,有

  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

  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

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自卑心理障碍。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

据调查,仅有15%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

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

  三、寂寞无聊心理。

  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

  动和抑郁等问题。

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妈妈,你知道吗?

自从你和爸爸还有弟弟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由多么的寂寞,有多么的伤心。

自从你们走了以后,我几乎没有笑过,多么怀念以前我们在一起的时光。

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

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

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

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

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对于孩子们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年龄越小,问题越突出,女孩子比男孩突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呢?

  首先,监护的盲区。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

  43.5%,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隔代教育显然力不从心。

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如叔婶、姑舅或朋友监管的约占留守儿童的

  4.7%。

主要特点:

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次之,而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

通常亲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对待不尽公平,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心理。

有一部分上寄宿学校,年龄较大的孩子属于自我管理的类型。

从调查统计看,这种类型约占

  2.3%,一般情况下孩子年龄在14岁左右,多为初中学生。

父母长期在外觉得欠孩子太多,因而在财、物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而对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关注较少。

这类留守儿童由于处在青春期初始阶段,易受外界影响,发生问题较多。

其余的是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抚养的类型。

从调查统计看,单亲监护型占

  49.5%。

关爱不健全,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父爱或母爱教育缺失。

比如,父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胆怯、缺乏自信;

母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缺乏友爱等。

留守儿童处在一个需要关爱和监护的年龄,监护的缺失必然导致问题的出现。

  其次,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误区。

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偶尔打电话联系大多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

据调查,部分留守儿童厌学,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又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而学校在监管上却无能为力。

同时由于多数农村学校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并没有认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久而久之,我们不能不为他们的将来所担心。

  再次,社会环境存在雷区。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

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常常见诸报端。

  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

调查显示:

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

由于与监护人有心理上的距离,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情绪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常常导致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畸形心理。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极容易导致他们行为的失范,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据部的调查显示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

调查还显示:

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

北京的中国社会调查所近日公布的调查也显示:

超过半数的父母明显感觉到孩子留守后变得沉默、孤僻;

三成的父母知道孩子交了不良朋友,经常惹是生非。

华中师范大学在湖北的调查显示:

90%的教师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两个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父母不在身边,从他们缺少父爱的眼神里很难找到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应有的那种天真与活泼,他们普遍过早的成熟,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父母那种不可替代的爱抚。

  农村儿童也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如果对孩子的监控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使他们失去家庭的温暖和教育,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链中出现断层,因此,极易产生生活失助、学业失助、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的现象,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反社会人格。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一个男孩,今年15岁,幼年母亲改嫁,由父亲带着他和姐姐生活。

迫于生计,他父亲外出务工,留下姐姐和尚未成年的他由奶奶照顾。

特殊的生长环境使他小学还未毕业就早早辍学,开始在一家馒头厂打工,不慎一只手的三个指头被机器搅断。

生理上的残疾使得他性格孤僻,不愿与其他孩子交往。

令我们心痛的不仅如此,他的道德观念甚弱:

离开馒头厂后他又到一个家庭小厂去作伙计,一次他奶奶不放心去看望他,把他的名字泄露给大家,他怒骂他奶奶老不死的,还有其它不堪入耳的话语。

奶奶走后他仍在骂骂咧咧,好像他奶奶犯了不可饶恕的大罪似的。

周围的人有的叹息、有的嘲笑。

我们该做如何感想又该怎样去做呢?

谁又该对的他悲剧人生负责呢?

  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很少有全面发展的。

他们的学习成绩、品德发展不尽人意。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总体差于非留守儿童。

双差生绝大部分产生在留守儿童中,是学校和老师的一块心病。

由于没有父母的细心监护,而班主任老师又不可能面面俱到,相当一部分留守生学习缺乏自觉性,交友没有选择,喜欢成群结伙,打架斗殴;

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勤俭节约;

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参与偷盗,迷恋上网,有的甚至早恋。

  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

一个13岁女孩在网吧产下一婴儿。

一个孩子生下一个孩子,这是怎样荒谬的事实!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护,面临更多的安全隐患和外界滋扰。

留守儿童大多胆小孤僻,社会上的混混常把他们作为猎物,有的伺机敲诈钱物(大多为吸毒者所为),有的教唆甚至逼迫他们寻衅滋事,还有的社会青年对留守女童实施性骚扰,性侵犯的事件发生在留守女童身上的并不是少数。

  留守儿童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令人担忧。

由于父母法定监护职责的缺失,临时监护人监督不严,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部分留守儿童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不少留守儿童欺骗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更有的留守儿童有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违法违纪行为。

有调查资料显示,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留守儿童学生

  38.09%行为表现好,

  43.97%行为表现较好,

  14.95%存在违纪行为,

  0.15%存在违法行为。

根据共青团中央的统计,全国大约又2300万留守儿童,占全国农村儿童的20%,这一比例在四川、重庆、安徽、河南等地会更高些,达到50%甚至70%。

  [3]那么至少将有34500留守儿童有违法行为。

这些留守儿童长大后对社会的危害性不言而喻。

  党中央正在大力号召新农村建设,这么多的留守儿童对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是极为不利的。

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与帮助。

令我们欣慰的,随着今年两会的召开,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与会代表的关注。

  人民网北京3月2日讯记者赵颖报道:

国务院支持全国妇联,联合中央14各部门,成立了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专门工作小组,专门来抓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情况,这说明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了,任何困难只要有人抓,有人管,就能把工作做好,确保落到实处。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有2300万,在生活、心理、人身安全、成长教育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已经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认为,要建立留守儿童问题长效保障机制,国家要做六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首先要及时了解留守儿童成长发展

  有什么问题,要弄清楚。

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探索解决它的办法。

  第二项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

农村留守儿童因为随着我们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一些流动人口很多是城市的问题,所以出现了留守儿童。

我认为它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所以我们要从法律政策的层面,从机制、体制的层面来给它解决。

  第三项工作,要完善一个工作机制。

工作机制就要形成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然后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我有一个很大的信心,我们国家任何的工作,任何困难只要有人抓,有人管就能把工作做好,所以确保他们落到实处。

  第四项工作,扩大社会的宣传,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以及各种宣传媒体阵地的作用,让他们宣传保护儿童的方针政策、法律措施,另外,也要宣传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好的经验和好的办法。

同时,还要表扬留守儿童的先进分子和留守儿童的先进家庭,以他们的经验做法,把他们动员起来。

这样就可以动员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我们农村留守儿童,切实把他们的事情办好。

我想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第五项工作,要动员全社会的支持。

现在我们要发挥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五老作用,发挥志愿者、农村老党员、优秀的教师、村干部这些作用。

另外我们现在针对家庭在城里做工,我们办理了代理妈妈、代理爸爸,还有其他监管的体系。

同时我们也对奶奶、爷爷进行现代化幼儿的知识教育,让他们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第六项工作,依法维护权益。

就是进一步的来搞执法力度,执法力度要加强,对于侵犯少年儿童的情况给予打击,对于犯罪的,我们将其绳之以法。

  

(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发区(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

调查显示,有

  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

  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

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

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

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

  15.9%;

  学习良好,占

  35.9%;

学习成绩一般,占

  43.7%;

学习成绩较差占

  4.4%。

  其中,有

  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

  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

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

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超长的想法;

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

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

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

  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

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

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

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

  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

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

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

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

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

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

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

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

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创造条件。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4、学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以工会牵头,组成以党支部、团队、班级等组织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成长的组织网络,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困难学生补助等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

着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研究,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使社会真正和谐。

  (三)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城从事

  二、三产业。

因此,部分农村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

为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精神,2019年10月至11月,我们对12个市的91个县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获取了有关我区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详细数据与资料,并就此分析,提出了有关改善的建议和意见,以为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区域是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钦州、贵港、玉林、贺州、河池、来宾、崇左12个市的91个县区,被调查对象是初中阶段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采取问卷、座谈会、入户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

内容涵盖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健康、学习、心理等方面。

  据统计,91个县区总人口为

  3848.4万人。

目前,在外务工的人口有

  444.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

  11.5%。

儿童总数为

  971.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

  98.98万人,占儿童总数的

  10.2%。

这些留守儿童中,由祖父母、外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