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5967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

2.下列物质置于敞口容器中,质量会减少的(B)

A.浓硫酸B.浓盐酸C.食盐D.石灰水

3.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成分无关的是(B)

A.浓硫酸露置空气中变重B.浓盐酸露至空气中变轻

C.酥脆饼干置于空气中变软D.菜刀置于潮湿空气中生锈

4.物质保存的方法取决其性质。

下列药品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C)

A.石灰水B.浓硫酸C.氯化钠D.浓盐酸

5.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H2SO4来干燥的是(C)

A.O2B.H2C.NH3(氨气)D.CO2

6.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描述错误的是(D)

A.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B.有强烈的腐蚀性

C.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D.可在量筒中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

7.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

8.化学

实验应注重规范与安全,以下操作中不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是(A)

A.称取食盐B.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C.稀释浓硫酸D.在导管口点燃可燃性气体

9.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

若瓶中盛浓硫酸,要除去CO2中的水蒸气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2)检验:

证明CO中含有CO2时,瓶内应盛装石灰水,此时发生

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贮气: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应从B端通入;

若要粗略测出收集的氧气的体积,还需要在A端接一个量筒以量取排出的水的体积。

四、课外阅读

搞笑视频:

歌曲《青花瓷》。

 

第2课时酸的化学性质(建议2课时)

1.认识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

2.识记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盐反应的特殊实验现象,并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不溶于强酸的沉淀:

AgCl、BaSO4

1.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

2.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生活中铁器制品锈蚀后怎样清除?

家里烧开水的水壶或饮水机里的水垢怎样清除?

清除铁器制品表面的铁锈及水壶或饮水机里的水垢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金属与酸反应

分组实验:

将打磨过的四种金属铜、铁、锌、镁分别放入四支小试管中,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并完成下表: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铜和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铁和稀盐酸

少量气泡

Fe+2HCl=FeCl2+H2↑

锌和稀盐酸

比较剧烈,大量气泡

Zn+2HCl=ZnCl2+H2↑

镁和稀盐酸

非常剧烈,大量气泡

Mg+2HCl=MgCl2+H2↑

结论:

有些金属不能与稀酸反应,有些金属能与稀酸反应;

能与稀酸反应的不同金属,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酸+活泼金属→盐+H2↑。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锌与稀硫酸反应:

Zn+H2SO4=ZnSO4+H2↑

②铁与稀硫酸反应:

Fe+H2SO4=FeSO4+H2↑

③镁与稀硫酸反应:

Mg+H2SO4=MgSO4+H2↑

④铝与稀硫酸反应:

2Al+3H2SO4=Al2(SO4)3+3H2↑

⑤铝与稀盐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强调:

单质Fe在溶液中反应后都生成+2价亚铁盐。

即:

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

1.将一根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中:

首先观察到的现象是盐酸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一段时间后,又可以观察到铁丝表面有气泡(填现象)产生。

2.写出依次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1)Fe2O3+6HCl=2FeCl3+3H2O;

(2)Fe+2HCl=FeCl2+H2↑。

3.结论:

酸+金属氧化物→盐+H2O

4.复分解反应:

①定义: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换反应;

②基本表达式:

AB+CD=AD+CB;

③特点:

交换成分,化合价不变。

一些盐与酸反应

实验内容

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中先滴加AgNO3

溶液再滴加稀HNO3

稀盐酸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

生;

再滴加稀HNO3后白色沉淀不消失。

AgNO3+HCl=AgCl↓+HNO3

稀硫酸中滴加BaCl2溶

液再滴加稀HNO3

稀硫酸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

H2SO4+BaCl2=2HCl+BaSO4↓

不溶于强酸的沉淀:

结论:

酸+盐→新盐+新酸

7-1二、酸的化学性质

1.酸+活泼金属→盐+H2↑(

):

实验室制取氢气

2.酸+金属氧化物→盐+H2O(复分解反应):

除铁锈

3.酸+盐→新盐+新酸(不溶于强酸的沉淀:

AgCl、BaSO4)

1.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D)

A.Cu+2HCl=CuCl2+H2↑B.2Fe+3H2SO4=Fe2(SO4)3+3H2↑

C.Zn+H2SO4=ZnSO4+H2D.2Al+3H2SO4=Al2(SO4)3+3H2↑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可以用同一套气体发生装置B.可以用同一种气体收集方法

C.属于同种基本反应类型D.反应条件相同

3.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A)

A.AgClB.FeCl2C.MgCl2D.AlCl3

4.将稀硫酸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无明显现象的是(B)

A.镁条B.铜丝C.BaCl2溶液D.Na2CO3溶液

5.从物质的组成角度解释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是(A)

A.酸都能电离出H+B.酸都含有酸根

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D.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6.向盐酸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的名称是氯化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HCl=AgCl↓+HNO3。

7.硫酸和盐酸既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2)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浓盐酸。

(3)请写出把硫酸转变为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H2SO4+BaCl2=2HCl+BaSO4↓。

8.药品分类存放是实验室管理的基本要求,某校实验室的药品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编号

药品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盐酸硫酸

二氧化锰氧化铁

氯化钠硫酸铜

锌粒铜片

(1)若要在每个柜子门上贴上物质类别的标签,则③号柜的标签上应写金属氧化物 。

(2)上述柜子中的有些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请从柜中分别选择两种物质,写出它们之间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

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有黄色溶液生成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

《形形色色的酸》。

7-2碱的性质(建议2课时)

1.认识常见碱(NaOH、Ca(OH)2)的主要性质物理、俗称和用途、保存方法;

认识可溶碱的腐蚀性;

2.知道氨水【NH3·

H2O】的挥发性;

知道几种难溶碱【Cu(OH)2和Fe(OH)3】的颜色;

3.了解碱的命名方法与碱的溶解性分类;

4.认识碱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碱与盐的反应现象,能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5.了解石灰石的用途,能进行“石灰三角”的转化。

1.碱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

松花蛋上的松花是怎么来的?

1.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空白填写:

(1)氢氧化钠——NaOH的物理性质

①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于水放热、溶液有涩味、滑腻感);

②氢氧化钠敞放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而发生潮解(属于物理变化),因此氢氧化钠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③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俗称:

烧碱、火碱、苛性钠。

(2)氢氧化钙——Ca(OH)2的物理性质

①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②俗称:

熟石灰、消石灰;

③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3)氨水(氨气溶于水形成)具有氨臭气味的水溶液,其溶质(一水合氨)的化学式为NH3·

H2O。

2.根据老师介绍,完成空白填写:

(1)碱直接命名为:

氢氧化(亚)某。

(2)根据碱的溶解性,分为:

①可溶碱(碱溶钾钠钡钙铵):

可溶于水的碱有:

KOH、NaOH、Ba(OH)2、Ca(OH)2、NH3·

②难溶碱(较多):

蓝色沉淀:

Cu(OH)2;

红褐色沉淀:

Fe(OH)3。

其余多为白色沉淀。

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

1.怎样检验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

写出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2.完成右图实验:

把CO2通入NaOH溶液中,会反应吗?

现象:

NaOH无色溶液中通入CO2,仍然为无色溶液。

(1)提出问题:

CO2与NaOH是否会发生反应?

(2)假设与猜想:

发生了反应或没有发生反应。

(3)设计实验方案:

如果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则应生成Na2CO3,因此,只需要向通入CO2后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CO2通入NaOH溶液中有Na2CO3生成。

(4)进行实验探究:

CO2与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再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5)结论:

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一些盐与碱反应

Na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

有蓝色沉淀产生;

CuSO4+2NaOH=Na2SO4+Cu(OH)2↓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FeCl3+3NaOH=3NaCl+Fe(OH)3↓

石灰水中滴加Na2CO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Na2CO3+Ca(OH)2=CaCO3↓+2NaOH

碱+盐→新盐+新碱

“石灰三角”的转化:

CaCO3(石灰石)

①③

(生石灰)CaOCa(OH)2(熟石灰)

①CaCO3

CaO+CO2↑;

②CaO+H2O=Ca(OH)2;

③Na2CO3+Ca(OH)2=CaCO3↓+2NaOH等。

7-2常见碱及其性质

1.常见碱:

(1)NaOH:

烧碱、火碱、苛性钠

(2)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2.碱+非金属氧化物→盐+H2O

3.碱+盐→新盐+新碱

4.“石灰三角”的转化:

1.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

氢氧化钠应选用的标志是(A)

2.下列各选项中物质的名称或俗名与括号内的化学式一致的是(A)

A.高锰酸钾(KMnO4)B.熟石灰(CaO)C.硫酸铁(FeSO4)D.烧碱(Na2CO3)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的是(A)

A.纯碱B.熟石灰C.苛性钠D.NH3·

H2O

4.某化学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分类存放了如下药品:

现该实验室购进了一瓶氨水(NH3·

H2O),应将它放进(C)

A.甲橱B.乙橱C.丙橱D.丁橱

5.下列关于常见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碱性B.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NaOH需要密封保存是为了其防止与氧气反应D.氢氧化钠固体和浓硫酸都有吸水性

6.下列药品中,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C)

A.氢氧化钠B.浓硫酸C.氯化钠D.浓盐酸

7.向2mL氨水中滴加5〜6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颜色将变成(D)

A.红色B.紫色C.无色D.蓝色

8.下列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C)

A.烧碱、盐酸、食盐B.纯碱、火碱、硫酸

C.硝酸、熟石灰、纯碱D.盐酸、纯碱、碳酸钙

9.实验室许多药品都需密封保存,下列对药品密封保存原因的解释,错误的是(D)

A.浓盐酸——防止挥发B.NaOH溶液——防止与CO2反应

C.浓硫酸——防止吸水D.石灰水——防止与氧气反应

10.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增加的是(D)

A.碳酸钙B.浓盐酸C.浓硫酸D.氢氧化钠溶液

11.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但溶质成分没有改变的是(C)

A.氢氧化钠溶液B.石灰水C.浓硫酸D.浓盐酸

12.下列气体中,既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又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C)

A.二氧化碳B.氨气C.氧气D.氯化氢

13.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NaOH、Ca(OH)2和H2SO4三种溶液,该试剂是(A)

A.碳酸钾溶液B.紫色石蕊试液C.氯化钡溶液D.酚酞试液

14.NaOH应密封保存,因为①NaOH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而发生潮解;

②NaOH还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一瓶NaOH长期敞放已经变成了Na2CO3。

15.在研究NaOH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同学们没有显观察到明现象;

某同学在课外活动时为化学老师设计了如图装置:

(1)用该装置探究NaOH的化学性质,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气球胀大;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CO2被NaOH溶液反应,瓶内气压减小。

于是老师告诉大家:

该实验也能说明CO2与NaOH会发生反应。

(2)小刘同学经过思考认为,该实验并不能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你认为小刘同学提出质疑的原因是CO2会溶解在水中或与水反应。

《最强的碱——氢氧化铯》

7-3溶液的酸碱性(建议2课时)

1.认识酸碱指示剂,知道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规律;

能利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性的鉴别;

2.知道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的微观本质原因;

3.能从电离角度初步认识酸、碱,并能判断;

4.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度与pH的关系,能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5.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

了解测定溶液的pH在生理、生活、生产中的实际意义;

6.知道酸雨及其成因。

1.知道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规律及微观本质原因。

2.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度与pH的关系。

现在正是吃橘子的季节,橘子吃起来有何味?

尝一尝家里的食醋,有什么味道?

摸一摸肥皂水?

有什么感觉?

实验室怎样知道各物质显酸(碱)性呢?

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分组实验

通过两组实验探究,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酸碱指示剂在溶液中的变色规律(口诀):

石酸红碱蓝,酚酸无碱红。

(2)含义:

①石蕊:

遇酸(或酸性物质)显红色、遇碱(或碱性物质)显蓝色。

②酚酞:

遇酸(或酸性物质)显无色、遇碱(或碱性物质)显红色。

2.演示实验:

分别将一小块红色石蕊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沾有石灰水和白醋待测液的玻棒点试纸中部,然后观察颜色变化,判断溶液性质:

(1)红色石蕊试纸遇石灰水变蓝;

说明红色石蕊试纸可用来检验碱性溶液。

(2)蓝色石蕊试纸遇白醋变红;

说明蓝色石蕊试纸可用来检验酸性溶液。

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的微观本质原因

(1)食醋中含有醋酸,柠檬汁中含有柠檬酸,为什么不同酸的溶液都有酸味,并且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你能从微观本质去解释吗?

(2)为什么不同的碱都能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

共同点是:

电离后水溶液中都含有H+共同点是:

电离后水溶液中都含有OH-

HCl=H++Cl-NaOH=Na++OH-

H2SO4=2H++SO42-KOH=K++OH-

H2CO3=2H++CO32-Ca(OH)2=Ca2++2OH-

HNO3=H++NO3-Ba(OH)2=Ba2++2OH-

酸=H++酸根离子碱=金属离子+OH-

1.定义: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2.微观本质:

酸(或酸性物质)溶液能使石蕊变红的本质原因是其中都含有H+。

碱(或碱性物质)溶液能使石蕊变蓝、酚酞变红的本质原因是其中都含有OH-。

溶液的酸碱度——pH

喝一口柠檬汁(含有柠檬酸),再喝一口食醋(含醋酸),感知其酸味是否一样?

不同的酸的酸性强弱不同,同样,不同的碱的碱性强弱也不同。

1.溶液的酸碱度是指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通常用pH表示,其范围在0~14之间。

通过阅读下图表,完成pH与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度之间的关系:

①当pH=7时,溶液呈中性;

②当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③当pH<7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2.测定溶液的pH

可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溶液的pH,具体操作方法是: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数。

交流讨论

1.能否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进行测定溶液的pH?

后果是什么?

不能,污染整瓶试剂。

2.能否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测定溶液的pH?

会出现哪些不同偏差的后果?

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再测测定酸性溶液的pH将偏大;

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再测测定碱性溶液的pH将偏小;

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再测测定中性溶液的pH将不变。

测定pH在生理、生活、生产中有何实际意义

1.阅读教材P16,了解测定pH在生理、生活、生产中有何实际意义?

2.pH<

7的雨水就是酸雨吗?

为什么正常雨水的正常雨水的pH<

7?

不一定,下雨时空气中CO2与H2O反应。

3.只有pH<

5.6的雨水称为酸雨。

7-3溶液的酸碱性

1.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石酸红碱蓝,酚酸无碱红

2.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的微观本质原因:

H+或OH-

3.溶液的酸碱度——pH

1.向某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仍无色,若向该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则(C)

A.一定显红色B.可能显蓝色

C.可能仍为紫色,也可能显红色D.一定显无色

2.一次性区别柠檬汁、食盐水和石灰水三种溶液的是(B)

A.无色酚酞试液B.紫色石蕊试液C.蓝色石蕊试纸D.红色石蕊试纸

3.向某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后所得溶液显无色,此时溶液的pH(D)

A.=7B.<7C.>7D.≤7

4.下图表示的是身边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有关这些物质的比较和判断正确的是(C)

A.柠檬的酸性比橘子弱B.橘子汁显碱性

C.草木灰水的碱性最强D.萝卜显中性

5.下列碱性最强的物质是(D)

选项

A

B

C

D

物质

玉米粥

橙汁

漂白液

肥皂水

pH

6.8

3.5

12

10

6.实验测得某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食物

泡菜

葡萄

番茄

苹果

牛奶

3.4

4.2

4.4

3.1

6.5

7.8

A.牛奶和玉米粥均属于碱性食物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泡菜

C.番茄的酸性比苹果强D.用湿润的pH试纸蘸取葡萄汁测其pH

7.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C)

8.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探究用下列花汁制作酸碱指示剂,实验记录如下:

根据右表回答:

(1)不能作指示剂的花汁是万寿菊;

(2)小明用月季花的花汁检测附近造纸厂排放废水的酸碱性,溶液显黄色,则该废水显碱性。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7-4酸碱中和反应

1.能设计实验证明酸与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2.知道什么叫做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特点,认识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

3.了解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生活、生理及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