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6040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南县产业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建乡光明村和红光村500亩、六铁乡树基村和增建村1000亩、海子乡中坪村500亩),项目覆盖400户,其中贫困户215户。

1.5.4、在幸福乡玉峰村、新建乡光明村和红光村、稻谷乡花椒村、杉树乡湾地村、骑骡沟乡五四村和果木村建成核桃基地5000亩(其中:

幸福乡玉峰村1000亩、新建乡光明村500亩和红光村500亩、稻谷乡花椒村1000亩、杉树乡湾地村1000亩、骑骡沟乡五四村500亩和果木村500亩),项目覆盖800户,其中贫困户350户。

1.5.5、在倮格乡拉堡村、跑马乡湾子村、骑骡沟乡江边村。

建成100户DYL杂交猪示范户(其中:

倮格乡拉堡村30户、跑马乡湾子村30户、骑骡沟乡江边村40户),项目覆盖100户,其中贫困户38户。

1.6、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村民自筹400万元,乡、村集体自筹100万元,申请国家相关项目资金补助500万元。

1.7、项目编制依据:

1.《四川省扶贫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定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计办投资(2002)15号]电力出版社出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5.《四川省农村产业化建设项目总体规划纲要》(四川省人民政府);

6.项目实施乡总体规划;

7.宁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8.《扶贫资金农村产业化建设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

9、《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1日)

10、《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00〕36号文)

 11、《村镇规划编制标准》

12、《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6号)

13、《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农村百村示范”工作的实施意见》(凉委发〔2009〕34号)文件的精神;

14、《凉山州新农村百村示范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

15.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16.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17.国家及有关行业的技术标准、设计规范;

18.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建设背景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生产的一个永恒话题。

宁南县20年来的扶贫攻坚实践证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

新一轮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县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使农业产业向纵深和新的阶段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和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和产业组成形式,它已经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经,同时也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选择。

农业产业化建设是我县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和生态州建设的重大举措,坚持走生态州建设之路是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推进和发展农业产业化不但能有效破解当前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难题,而且还是农民摆脱贫困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从长远来看,一个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水平高低,将直接关系到该地区农业经济总量的扩张。

农业产业化是建设宁南小康社会的主攻点,也是宁南未来10年扶贫攻坚的核心和关键。

必须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及时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技术等各种技术服务来引导、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通过各方协作,共同做好农业结构大调整的文章,才能促进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2.1.1、宁南县概况

宁南县位于凉山州南部东侧,东临金沙江与云南省巧家县隔江相望。

全县幅员面积1670.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3万亩,总人口18.4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16.4万人。

全县有6个镇、19个乡、124个行政村、819个村民小组。

宁南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县内各地气候随山地海拔高度不同而变化,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光热、水土资源非常丰富,年均气温19.3℃,年均日照时数2257小时、无霜期在320天以上,年均降雨量970毫米,是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区,光热资源得天独厚。

宁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业是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农业主产业有蚕桑、烤烟和甘蔗。

2009年宁南县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1.19亿元,比2008年增长16%,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财政收入1.89亿元,比2008年增长22.8%,其中:

一般预算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29.6%;

农民人均收入4800元,同比增长12.5%。

2.1.2项目区基本情况

披砂镇小田坝村:

地处县城城郊,距县城1.5公里,幅员面积18.4平方公里,海拔在850-1800米之间,下辖12个村民小组,其中少数民族组1个(116人),总户数903户,总人口3426人,劳动力1793人。

全村现有耕地2642亩。

2009年,全村养蚕3700余张,售茧收入近350余万元;

生猪出栏3613头,产值250万元。

200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000万元,其中,村办企业2个,产值24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6.8万元,人均纯收入4860元。

松新镇塘河村:

位于松新镇南面,沿黑水河东岸,东与海子乡接壤,南与披砂镇大花地村,西临黑水河,北与本镇立新村接壤。

全村幅员面积9.6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218.7亩,退耕还林763亩。

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377户,总人口1464人,劳动力1131人,长期外出打工人员约95人。

塘河村目前的主要支柱产业以农业为主,养殖业主要以蚕桑产业为主,2009年全村共计养蚕2660张,实现产茧2634担,产值达到260万元,人平产茧两担,人均养蚕收入1800元;

畜牧养殖收入70万元,农作物种植收入300万元;

退耕还林763亩,收入19万元;

外出务工收入100万元。

2009年全村收入共计7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

新建乡光明村:

位于宁南县城西北方的高二半山区,距离县城46公里,海拔在1140至1900米之间。

全村4个组216户1019人,劳动力698人,居住相对集中,适宜进行项目改造。

全村幅员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2793亩、退耕还林地961.1亩、天然林地13500亩。

经济以烤烟生产为主,辅以蚕桑生产;

粮食生产主要以马铃薯、玉米为主。

2009年全村产烟3000担,产茧95担,全村粮食产量为50.95万公斤,人均粮食产量500公斤,四大牲畜出栏数为2376头,肉产品总产量达8.64万斤,实现牧业产值35.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0元。

新建乡红光村:

位于宁南县城北方的高二半山区,距离县城45.7公里,海拔在1340至2100米之间。

全村6个组224户989人,劳动力589人,居住相对集中,适宜进行项目改造。

全村幅员面积22.9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2691亩、退耕还林地1123.6亩、天然林地971亩。

2009年全村产烟3000担,产茧69担,全村粮食产量为51.04万公斤,人均粮食产量531公斤,四大牲畜出栏数为2416头,肉产品总产量达4.47万斤,实现牧业产值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71元。

六铁乡树基村:

位于宁南县城北方的高二半山区,距离县城43公里,海拔在1140至2100米之间。

全村11个组606户3190人,劳动力1612人,居住相对集中,适宜进行项目改造。

全村幅员面积44.43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11734.7亩、退耕还林地1172亩、天然林地3200亩。

经济以烤烟生产为主,辅以蚕桑和甘蔗生产;

2009年全村产烟5295担,产茧340担,产蔗5200吨,全村粮食产量为143.55万公斤,人均粮食产量450公斤,四大牲畜出栏数为4203头,肉产品总产量达45.8万斤,实现牧业产值2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

六铁乡增建村:

位于宁南县城北方的高二半山区,距离县城59公里,海拔在1420至2100米之间。

全村6个组252户1127人,劳动力785人,居住相对集中,适宜进行项目改造。

全村幅员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1813亩、退耕还林地270亩、天然林地300亩。

2009年全村产烟32000担,产茧280担,产蔗261吨,全村粮食产量为56.3万公斤,人均粮食产量499公斤,四大牲畜出栏数为4237头,肉产品总产量达205万斤,实现牧业产值5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

海子乡中坪村:

位于宁南县城北方的高二半山区,距离县城56公里,海拔在1360至1900米之间。

全村8个组436户2008人,劳动力1406人,居住相对集中,适宜进行项目改造。

全村幅员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3000亩、退耕还林地200亩、天然林地4500亩。

2009年全村产烟7000担,产茧400担,全村粮食产量为40万公斤,人均粮食产量250公斤,四大牲畜出栏数为4100头,肉产品总产量达6.02万斤,实现牧业产值2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

骑骡沟乡五四村:

位于宁南县城东方的二半山区,距离县城39公里,海拔在1060至1700米之间。

全村7个组260户1193人,劳动力835人,居住相对集中,适宜进行项目改造。

全村幅员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1574亩、退耕还林地24亩、天然林地28000亩。

经济以烤烟生产为主,粮食生产主要以马铃薯、玉米为主。

2009年全村产烟2000担,全村粮食产量为59万公斤,人均粮食产量500公斤,四大牲畜出栏数为6000头,肉产品总产量达7.9万斤,实现牧业产值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80元。

骑骡沟乡江边村:

位于宁南县城东方的金沙江河谷区,距离县城43公里,海拔在720至1300米之间。

全村6个组683户3265人,劳动力2544人,居住相对集中,适宜进行项目改造。

全村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5461亩、退耕还林地36亩、天然林地1589亩。

经济以蚕桑生产为主,粮食生产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

2009年全村产茧4100担,全村粮食产量为189.37万公斤,人均粮食产量580公斤,四大牲畜出栏数为5860头,肉产品总产量达36.9万斤,实现牧业产值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

骑骡沟乡果木村:

位于宁南县城东方的高二半山区,距离县城18公里,海拔在1420至2160米之间。

全村4个组210户818人,劳动力510人,居住相对集中,适宜进行项目改造。

全村幅员面积17.2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2425亩、退耕还林地320亩、天然林地12000亩。

2009年全村产烟3700担,,全村粮食产量为45万公斤,人均粮食产量550公斤,四大牲畜出栏数为5860头,肉产品总产量达31万斤,实现牧业产值3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

稻谷乡花椒村:

位于宁南县城西方的高二半山区,距离县城54公里,海拔在1420至2010米之间。

全村6个组186户963人,劳动力674人,居住相对集中,适宜进行项目改造。

全村幅员面积40.3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3400亩、退耕还林地1960亩、天然林地4000亩。

2009年全村产烟1500担,全村粮食产量为34.67万公斤,人均粮食产量360公斤,四大牲畜出栏数为1500头,肉产品总产量达1.6万斤,实现牧业产值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

俱乐乡中心村:

位于宁南县城西南方的河谷区,距离县城15公里,海拔在750至1400米之间。

全村6个组465户1687人,劳动力1132人,居住相对集中,适宜进行项目改造。

全村幅员面积8.6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4368亩、退耕还林地1562亩、天然林地3521亩。

经济以蚕桑生产为主;

粮食生产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

2009年全村产茧3268担,全村粮食产量为104.5万公斤,人均粮食产量620公斤,四大牲畜出栏数为3642头,肉产品总产量达25.6万斤,实现牧业产值3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葫芦口镇银厂村:

位于宁南县城南方的河谷区,距离县城25公里,海拔在730至960米之间。

全村4个组287户1127人,劳动力842人,居住相对集中,适宜进行项目改造。

全村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3654亩、天然林地521亩。

2009年全村产茧4210担,全村粮食产量为71万公斤,人均粮食产量630公斤,四大牲畜出栏数为2482头,肉产品总产量达10.7万斤,实现牧业产值1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

杉树乡湾地村:

位于宁南县城西南方的高二半山区,距离县城40公里,海拔在1360至1900米之间。

全村4个组181户808人,劳动力560人,居住相对集中,适宜进行项目改造。

耕地面积2900亩、退耕还林地1200亩、天然林地1000亩。

2009年全村产烟4000担,产茧70担,全村粮食产量为6.7万公斤,人均粮食产量370公斤,四大牲畜出栏数为900头,肉产品总产量达1.7万斤,实现牧业产值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

跑马乡湾子村:

位于宁南县城东方的高二半山区,距离县城80公里,海拔在1380至1790米之间。

全村5个组217户1060人,劳动力725人,居住相对集中,适宜进行项目改造。

全村幅员面积49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1500亩、退耕还林地239亩、天然林地3400亩。

2009年全村产烟2200担,产茧400担,全村粮食产量为27.13万公斤,人均粮食产量255公斤,四大牲畜出栏数为580头,肉产品总产量达17万斤,实现牧业产值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50元。

倮格乡友谊村:

位于宁南县城东方的高二半山区,距离县城72公里,海拔在1560至1800米之间。

全村7个组325户1329人,劳动力813人,居住相对集中,适宜进行项目改造。

全村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2860亩、退耕还林地535亩、天然林地1950亩。

2009年全村产烟2500担,产茧395担,全村粮食产量为45.1万公斤,人均粮食产量340公斤,四大牲畜出栏数为450头,肉产品总产量达518万斤,实现牧业产值1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20元。

幸福乡玉峰村:

位于宁南县城西方的高二半山区,距离县城30公里,海拔在1450至1800米之间。

全村4个组108户415人,劳动力278人,居住相对集中,适宜进行项目改造。

全村幅员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400亩、退耕还林地500亩、天然林地6000亩。

2009年全村产烟2700担,产茧210担,全村粮食产量为28.8万公斤,人均粮食产量690公斤,四大牲畜出栏数为1000头,肉产品总产量达10000万斤,实现牧业产值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

白鹤滩镇和平村:

位于宁南县城东方的金沙江河谷区,距离县城65公里,海拔在640至1006米之间。

全村6个组521户2895人,劳动力2328人,居住相对集中,适宜进行项目改造。

全村幅员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4987亩、退耕还林地69亩、天然林地2560亩。

经济以蚕桑生产为主,辅以甘蔗生产;

2009年全村产茧8620担,产蔗2500吨,全村粮食产量为188.2万公斤,人均粮食产量650公斤,四大牲畜出栏数为2165头,肉产品总产量达36万斤,实现牧业产值2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00元。

华弹镇金沙村:

位于宁南县城南方的金沙江河谷区,距离县城39公里,海拔在560至800米之间。

全村6个组1655户5984人,劳动力4532人,居住相对集中,适宜进行项目改造。

耕地面积7981亩、退耕还林地321亩、天然林地2100亩。

2009年全村产茧12300担,产蔗18000吨,全村粮食产量为347.07万公斤,人均粮食产量580公斤,四大牲畜出栏数为12301头,肉产品总产量达458万斤,实现牧业产值2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产业扶贫的必需:

由于宁南县部分农村地区底子薄,条件差,培植主导型产业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今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坚持把产业化扶贫开发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把培育支柱性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以龙头、基地、科技、市场四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为开发模式,加快推进产业化扶贫开发的整体步伐。

努力实现由扶人、扶村到扶产业的转变;

由定点扶到动态扶、整体扶的转变,强化造血功能,发挥扶贫的综合效应,推进条件差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2.2、进行产业化项目是产业化扶贫的可靠保证

产业化扶贫的关键是选准产业化发展项目。

一是要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挖农业增收的内部潜力。

充分发挥各地农村的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二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拓展新的增收空间。

通过抓大户带规模,抓基地促生产,抓“龙头”促销售,抓信息促沟通,抓中介促搭桥,强化实行规划落实、资金倾斜、科技指导、流通联结、领导帮扶等措施,抓点示范,培植一批种养加工专业大户和专业村社,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扶贫的健康发展。

通过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根据农民的需要,从改善生产条件、优良品种的引进、生产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生产资料供应、产品加工、贮运和销售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项目区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社会进步。

2.2.3、产业化项目工程建设是实施项目乡总体规划的内在要求

根据项目实施乡《总体规划》和全县扶贫工作总体目标的要求,今后5年项目实施乡将朝着经济总量显著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社会发展更加协调,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乡村面貌显著改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的方向发展。

项目具体实施村作为推进项目乡镇新农村扶贫重点工程示范村,加强产业化项目工程建设是实施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

2.2.4、产业化项目工程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产业化项目工程可以逐步打破山区农产品自给自足、各自为政的封闭状态,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来推进农业产业化,把分散的千家万户小生产纳入到一体化经营的大体系、大产业中来,使农户尤其是贫困户成为大体系、大产业中的一员,让他们共同分享产业化经营所带来的实惠。

正因为如此,加快产业化项目工程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2.2.5、产业化项目工程建设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区域发展的需要

该项目建成后,必将有力地支持当地经济建设,促进项目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有效地消除贫困,缩小两极分化,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第三章 

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及建设计划

3.1、项目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新建脐橙基地2000亩、反季节蔬菜基地1000亩、蚕桑基地建设2000亩、核桃基地5000亩、100户DYL杂交猪示范户。

3.2、建设内容:

3.2.1、在松新镇塘河村、俱乐乡中心村、披砂镇小田坝村、倮格乡拉堡村建成脐橙基地2000亩(每个村500亩),项目覆盖600户,其中贫困户260户。

3.2.2、在华弹镇金沙村、葫芦口镇银厂村、白鹤滩镇和平村建成反季节蔬菜基地1000亩(其中:

3.2.3、在新建乡光明村和红光村、六铁乡树基村和增建村、海子乡中坪村建成蚕桑基地2000亩(其中:

3.2.4、在幸福乡玉峰村、新建乡光明村和红光村、稻谷乡花椒村、杉树乡湾地村、骑骡沟乡五四村和果木村建成核桃基地5000亩(其中:

3.2.5、在倮格乡拉堡村、跑马乡湾子村、骑骡沟乡江边村。

3.3建设标准:

3.3.1、脐橙基地建设技术标准

宜林荒山、荒芜茶果园改造新植脐橙基地。

林地清理:

全面劈草,清理林地内杂灌、石块、树根等。

整地方法:

宜林荒山分为两种类型,即水平梯层、水保鱼鳞坑整地,大力提倡采取水保鱼鳞坑整地方法,尽量采用人工方法,少用机械方法整地。

水平梯层整地:

林地坡度在25度以下可以采取水平梯层整地,按行距开环山水平带,修建成前有埂、后有竹节沟1.5米以上的水平带状梯层,梯层内全垦,梯层与梯层之间保留1米以上地表植被生态保护带,并在梯层后沿挖竹节沟,规格:

长100-150cm、宽20cm、深25cm,亩挖30-50个。

水保鱼鳞坑整地:

坡度在25°

以上按株行距采取鱼鳞坑整地,即建成穴面宽1.5米,穴外沿用土块垒成,外高内低,呈半月型,品字形排列,在鱼鳞坑间保持地表植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