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测量实习报告文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604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测量实习报告文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测量实习报告文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测量实习报告文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测量实习报告文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测量实习报告文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关于测量实习报告文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关于测量实习报告文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关于测量实习报告文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关于测量实习报告文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关于测量实习报告文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关于测量实习报告文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关于测量实习报告文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关于测量实习报告文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测量实习报告文章Word文档格式.docx

《关于测量实习报告文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测量实习报告文章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测量实习报告文章Word文档格式.docx

  ③边长测量:

导线变长测量用全站仪单向观测一测回。

  ④导线内业计算:

导线方位角闭合差的限差为±

根号n,n为导线点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为1/5000。

  高程控制测量

  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规定各导线点高程,四等水准测量每张的实线长度小于80m,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小于±

20mm根号L,L是以Km为单位的水准路线长度。

测量顺序为后、后、前、前。

  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设水准测量的进行方向为从A至B,A称为后视点,a为后视读数;

B称为前视点,b称为前视读数。

如果已知A点的高程HA,则B点的高程为:

  HB=HA+habHA+a=HB+bHA=HB+a-bB点的高程也可以通过水准仪的视线高程Hi来计算,即Hi=HA+aHB=Hi-b

  角度测量

  角度测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包括水平角测量和竖直角测量。

方法:

①使用电子经纬仪竖盘位于望远镜左边,照准左目标A,按置数方法配置起始读数,读取水平读盘读数为a左,记入观测手簿;

②松开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右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为b左,记入观测手簿;

以上两步骤是上半测回,角值为b左减去a左。

④纵转望远镜,使竖盘处于望远镜右边,照准右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为b右,记入手簿;

⑤逆时针转动照准部,照准做目标A,读数记为a右,记入手簿。

以上三、四步骤称为下半测回,角值为b右减去a右。

最后取平均值最为一测回成果,即取上下半测回的角值平均值。

  精度要求:

外业施工测量

  1)水准点:

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程的点。

  2)当预测高程的水准点与已知水准点相距较远或高差太大时,两点之间安置一次仪器九无法测出其高差。

这时需要连续多次设站,进行复合水准测量。

每测站高差之和即可得预测水准点到已知水准点的高差,从而可得其高程。

  检核

  计算检核:

闭合导线的高差和等于个转点之间高差之和,又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因此利用该式可进行计算正确性的检核。

  测站检核:

对每一测站上的每一读数,进行检核,用变更仪器法进行检核。

变更仪器法要求变更的高度应该大于10cm,两次高差之差不应超过规定的容许值,即6mm。

  闭合水准路线的成果检测:

理论上各测段高差之和应等于零,实际上上不会,存在高差闭合差,其不应该大于你容许值,即,若高差闭合差超出此范围,表明成果中有错误存在,则要重返工作。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检查水准测量手簿;

填写已知和观测数据;

计算高差闭合差及其限差;

最终结果见附表。

  三实习内容导线从一组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几个点,又回到起始点上,形成一闭合多边形,成为闭合导线。

由于测量了多边形的各内角及边长,闭合导线也具有检核作用。

  角度检核条件:

多边形各内角的观测值之和与其理论值之差,应满足限差要求,其中n为多边形角个数。

  坐标增量检核条件:

理论值应为零,可实际上一般不等于零,但也应该满足限差要求。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测角,量边等。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②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③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④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6-3所示。

  ⑤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测角: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采用测回法观测用DJ6经纬仪测两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

40″时,取其平均值。

  3)量边:

点间距离已经给出,无需测量。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1)准备工作

  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见表6-6,起算数据用单线标明。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①计算角度闭合差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

式中n——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不等于理论值,两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用fβ表示,即②计算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角度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平角观测的质量。

各级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p其中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p的计算公式为:

如果>,说明所测水平角不符合要求,应对水平角重新检查或重测。

如果≤,说明所测水平角符合要求,可对所测水平角进行调整。

③计算水平角改正数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β,vβ的计算公式为:

计算检核:

水平角改正数之和应与角度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改正后的闭合导线内角之和应为×

180。

  3)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按式和式推算其它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本例观测左角,按式推算出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填入表6-6的第

  五栏内。

最后推算出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它应与原有的起始边已知坐标方位角相等,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

  4)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

  ①计算坐标增量根据已推算出的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相应边的边长,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

  ②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实际上由于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和角度闭合差调整后的残余误差,使得实际计算所得的、不等于零,从而产生纵坐标增量闭合差Wx和横坐标增量闭合差Wy,即③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WD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WD=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

  图根导线的WKP为1/2000。

  如果WK>WKP,说明成果不合格,此时应对导线的内业计算和外业工作进行检查,必要时须重测。

  如果WK≤WKP,说明测量成果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调整。

  ④调整坐标标增量闭合差调整的原则是将Wx、Wy反号,并按与边长成正比的原则,分配到各边对应的纵、横坐标增量中去。

以vxi、vyi分别表示第i边的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即

  ⑤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各边坐标增量计算值加上相应的改正数,即得各边的改正后的坐标增量,即

  3.碎步测量:

  碎步点的选择

  碎步点就是地物地貌的特征,对于地物,碎步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

对于地貌来说,碎步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经纬仪测绘法

  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步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步点的距离和碎步点的高程,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和比例尺八碎步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

  操作步骤如下:

  1)安置仪器。

安置仪器于测站点,测定竖盘指标差,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簿。

  2)定向。

找准一控制点,作为零方向,设置水平度盘读数为零。

  3)立尺。

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4)观测。

转动照准部,瞄准点1点的标尺,读取水平度盘读数;

又读上丝和下

  丝读数,计算式间距;

再读中丝读数,竖盘读数。

  5)记录。

将所测读数依次填入手簿。

  6)计算。

按视距测量公式方法用计算器计算出碎步点的水平距离,高差和高程。

  7)展绘碎步点。

  4.绘图,如附图所示。

  九.实习中引起的误差原因及解决方法:

  1.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

  .仪器误差。

  观测误差。

  外界影响误差。

  2.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

  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

  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

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

  十.实习心得:

  相比于以往的教学型实习,真正的工程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

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

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

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

首先,是熟悉了仪器的用途,熟练了仪器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

  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

“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

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实习五控制测量

  目录

  前言............................................................................................................................................1

  实习目的................................................................................................................................2

  实习任务................................................................................................................................3

  实习要求................................................................................................................................3

  实习组织................................................................................................................................3

  内容............................................................................................................................................4

  配备仪器和工具....................................................................................................................5

  实习项目................................................................................................................................5

  测区概况................................................................................................................................6

  实习程序................................................................................................................................5

  方法........................................................................................................................................6

  技术要求........................................................................................................5

  相关示意图....................................................................................................6

  记录手簿................................................................................................................................5

  计算成果及示意图................................................................................................................6

  实习成果及评价....................................................................................................................5

  实习总结....................................................................................................................................1

  所遇技术问题........................................................................................................................6

  问题解决方法........................................................................................................................5

  心得体会................................................................................................................................6

  意见和建议............................................................................................................................5

  所做工作................................................................................................................................6

  收获........................................................................................................................................6

  前言

  一、实习目的

  教学实习是测量教学的组成部分,控制测量实习是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要验证课堂理论外,也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而且可以培养综合能力。

通过对某一构筑物进行测量与测绘,可以增强测定和测绘地面点位的概念,提高使用各类测量设备及测量计算的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测量工作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任务

  1、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的闭合导线内、外业工作内容:

①一级闭合导线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的观测、记录和验算;

②四等水准测量,并进行外业观测成果的验算,取得合格的外业成果;

③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并进行外业观测成果的验算,取得合格的外业成果。

  2、完成对某一构筑物的布设点位及其测量工作,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掌握其全过程。

  3、实习报告的编写

  三、实习要求

  全队以小组为单位踏勘测区,了解测区情况及任务,进行实地选点并建立标志。

  1、水准测量

  控制点的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并取得合格的观测成果。

  水准路线全线外业观测成果的验算和成果表的编算。

  2、钢尺量距:

测三组取平均值。

  3、用测回法测角测两个测回,取平均值。

  四、实习组织

  实习期间的组织工作由任课教师全面负责,实习工作按小组进行,本班分为3组,每组7人,相互协调负责组内实习分工和仪器管理。

  内容

  一、配备的仪器和工具

  经纬仪1台,水准仪1台,水准尺1根,尺垫1个,钢尺1盘,计算器1台,钉子6个,有关记录本、橡皮及铅笔等。

  二、实习项目

  1、在正式操作前先进行仪器的校验

  2、进行水准测量工作并完成相应高程的计算

  3、用测回法完成水平角的观测

  4、用检定过的钢尺进行边长测量

  5、校核外业观测数据,在观测成果合格的情况下进行平面坐标的计算

  三、测区概况

  我们的测区就位于北京科技大学内,测区范围主要包括文法学院院楼附近地区。

测区地势比较平坦,没有较大的起伏,路况良好,视野开阔,便于选点和后续的测量工作。

围绕该测区布设了6个控制点,大多选在院楼的拐角位置,以便进行后续测量。

现正值夏季,天气状况良好,阴雨天较少有利于控制测量。

  四、实习程序

  1、准备工作:

  

(1)仪器校验:

  水准仪:

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的检验校正、十字横丝应垂直于仪器竖轴的检验校正、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的检验校正等。

经纬仪:

照准部水准轴垂直于仪器竖轴的检验校正、十字丝垂直于仪器横轴的检验校正、光学对中器的检验校正、竖盘指标差的检验校正等。

  

(2)踏堪测区:

  在指定测区进行踏勘,了解测区地形条件,根据测区范围及测量要求,确定布网方案并进行选点。

点的密度,应均匀地

  覆盖整个测区,便于碎部测量。

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每边的长度应小于50m,以便于用一盘钢尺直接量边。

点位选定后,应立即钉钉子,并做好标志。

  2、水准测量

  用DZS3水准仪沿路线设单程施测,采用双面尺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小于40m,同测站两次高差不大于6mm,路线容许高差闭合差为±

Lmm(或nmm),式中L为路线长度的公里数,n为测站数。

  3、高程计算

  对路线闭合差进行配赋后,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各图根点高程。

观测与计算取至mm,最后成果取至cm。

  4、水平角观测

  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一测回,要求上、下半测回角值不得大于40″,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不得大于40n,n为导线观测角数。

  先将经纬仪安置好,进行对中、整平,并在A、B两点树立标杆或测钎作为照准标志,然后即可进行测角。

一测回的操作程序如下:

  

(1)盘左位置,照准左边目标A,对水平度盘置数,略大于0°

,将读数a左记入手簿;

  

(2)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左,记入手簿。

  由此算得上半测回的角值:

β左=b左-a左

  (3)盘右位置,先照准右边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右,记入手簿;

  (4)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照准左边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右,记入手簿。

由此算得下半测回的角值:

β右=b右-a右。

对于DJ6经纬仪,上、下两个半测回所测的水平角之差不应超过±

36″。

  如需要观测多个测回,则各测回起始方向的置数应按180°

/n递增。

但应注意,不论观测多少个测回,第一测回的置数均应当为0°

各测回观测角值互差不应超过±

24″。

  5、边长测量

  用检定过的钢尺丈量导线各边边长共三次,并取平均值,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

XX。

导线全长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

  6、平面坐标计算

  CivilAviationUniversityofChina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