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616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9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泛指所有的水)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乐趣)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贤哉,回也!

(谓语前置)

2.省略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

★熟语积累

不亦乐乎:

不也是很快乐吗?

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进入初中以来,大家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明显感觉到了与小学时候的区别。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体会或有新的发现。

现也常指吸取历史经验,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在。

温,复习。

故,学过的知识。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在学习中要及时复习,这样不仅使知识学得更加牢固,而且还会有新的体会,孔子说的“温故知新”,就是这个意思。

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他今年所做的一切颇有收获,真可谓三十而立啊。

第一则: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则:

治学要重视道德品质修养。

第三则:

孔子自述学习修养的过程。

第四则:

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因为只“温故”而不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第五则:

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第六则:

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不改其乐”作了高度评价。

(《雍也》)

第七则:

揭示了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

(《述而》)

第八则:

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安贫乐道,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

第九则:

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要注意学习,不但要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缺点。

(《子罕》)

第十则:

孔子把时间比作流水,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第十一则:

孔子认为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

第十二则:

子夏认为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

既要多问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

①学:

孔子在这里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传统文化典籍。

②朋:

志同道合的人。

③人不知:

别人不了解我。

④为:

替。

⑤谋:

出主意,谋划。

⑥忠:

尽心竭力。

⑦有:

同“又”。

⑧立:

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⑨惑:

迷惑,疑惑。

⑩天命:

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⑪耳顺:

一般指听得进不同意见。

⑫逾:

越过,超过。

⑬矩:

规矩,规范。

⑭温:

温习,复习。

⑮故:

指学过的知识,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⑯而:

顺接连词。

⑰新:

新的理解与体会,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⑱可以:

可以凭借(这一点)。

⑲为:

做,当。

师矣。

⑳而:

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则:

就。

堪:

忍受。

乐:

以……为乐趣。

肱肱:

胳膊。

于:

对,对于。

三人:

几个人,不是实指,是虚数。

行:

行走。

焉:

相当于“于此”,可译为“在这里”,指在几个人当中。

其:

代词,他们的。

善:

优点,长处。

之:

代词。

而:

就,连词,表顺接。

斯:

这,指河水。

舍:

舍弃。

笃:

忠实,坚守。

仁:

仁德。

[1]这一则采用了三个相同的什么句式?

有什么作用?

反问句式。

采用三个反问句式加强了语气,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学习做人,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从远方来的都是什么人?

《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至自远方”。

由此可见,那些人都是来求学的。

[3]这“三省”的次序是否可以颠倒?

为什么?

不可以。

因为三个句子所陈述的对象是先“他人”,再“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如果打乱次序,则不能够表达出这层意思。

[4]这一节中,孔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

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

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5]“温故”与“知新”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它们是递进的关系。

“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深化;

“温故”是重复与巩固,“知新”是提高与创新。

在这一句中,孔子着重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6]在这一则中,孔子强调了哪一点?

虽然孔子认为学与思二者不可偏废,但他更加注重的是“学”,从这句的意思可以得知,“学而不思”是“迷茫无所适从”,而“思而不学”却“会有害”。

[7]“贤哉,回也!

”运用了哪种句式?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倒装的句式,突出“颜回”的“贤”,而且加强了感叹的语气。

[8]句中的三个关键字是什么?

如何理解这句话?

学习的三层境界:

知、好、乐。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9]这一则包括几方面意思?

包括两方面:

其一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其二是“不义”之富贵,坚决不接受。

[10]这则分别从什么角度阐述了学习态度?

这表现了孔子什么样的品质?

这则分别从学习的广泛性和宽泛性来阐述学习的态度。

它告诉我们,要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这是从学习的广泛性来说的;

不仅学习他们的长处,也要对照他们的短处,反省自己,这是从学习的宽泛性来说的。

这则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

[11]这则中强调了哪一个字?

强调了“志”,即强调个体的不屈精神。

不论面临怎样的困境和挫折,最重要的就是不能丧失气节。

[12]从现在做学问的角度,如何理解“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博学是从各方面广博地去学习,以开拓知识的范围;

笃志是向远处大处立个志向,立了志向,就要坚定不移;

切问是切切实实地问;

近思是由近及远地想。

深层探究

图构课文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孔子及弟子的话语,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具有的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奋好问、博学笃志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等方法,给人以极大的启示意义。

同时,文章还多处阐述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原则,在当今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艺术特色

1.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文章以只言片语来表现孔子及其弟子的学习、生活、立志、做人的方法态度,处世立业的观点及风格。

内容丰富,含义深刻。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从“十五志于学”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等,在当今社会依旧有着深远影响。

2.语言的修辞美。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运用排比、反问、比喻、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句式丰富多彩,表达多样,语气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因而使文章说理生动活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剖析文意

1.如何理解“吾十有吾”一则的意义?

提示: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

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2.“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的含义有哪几层?

孔子在河岸上,看着河内的流水,因兴起叹。

后人多解时间、事物如流水般不停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

但是圣人一言,含有多义,一思自身,稍纵即逝;

二叹人生几何,未有止境;

三是告诫人们珍惜时间。

阅读鉴赏

和时间赛跑

林清玄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过世了。

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

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断断续续地维持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

他们知道与其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可那总有一天要醒来),还不如对我说实话:

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

”我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

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

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

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

有一天你过完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能回来了。

”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了我一个谜语,这谜语比课本上的“日历挂在墙壁,一天撕一页”使我心里着急,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

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家里的庭院里面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林鸟飞过空中归巢,它们飞得多么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

而或许明年飞过这条路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那么快,使我的心里不只是着急,更多的是悲伤。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

“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

”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前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得跳跃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

以后我时常做那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完成的作业,我10天就做完了;

那时我三年级,常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20年,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比自己原来有的时间跑快一步,如果跑得快,有时可以快好几步。

那几步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

品读:

这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时间赛跑,指出这是做事取得成功的一个秘诀。

文章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选取一些细碎的生活片段,融理于情,用形象化的描述让读者受到感染,心有所动,思有所得,水到渠成。

思考:

学习文言文,重点下功夫的是哪些方面?

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

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请教。

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的,要善于比较、归纳、整理、记忆。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

实词或虚词,其意义、用法往往因语言环境不同而相异,积累文言字词不能死记硬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3.牢记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

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素材搜集

★有关“勤奋学习”的名言

1.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

2.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

3.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

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巴甫洛夫

★有关“勤奋学习”的故事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

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古人勤学,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鲁迅先生则有“靠辣椒提神”的故事。

这种自虐式的学习方式虽不可取,但那种全力以赴勤奋学习的精神却很值得我们借鉴。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

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

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

“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

”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

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

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

“啊!

中国人,真了不起!

真正的学者,是不分场合、不分地点、随时随地都在学习的。

绑在柱子上看书,不是作秀,而是源于内心对知识的渴求。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

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

“妙极了!

”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读书就不再枯燥,而是成了一种美味佳肴。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

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人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人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

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

曹禺的家人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心无旁骛,终有所成。

很多人之所以能成为大家、大师,是因为他们一辈子只专注一件事,而不去考虑其他。

链接中考

真题回放

(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

汤问》)

注:

①志:

志趣,心意。

②峨峨:

高耸的样子。

③洋洋:

宽广的样子。

④卒:

通“猝”,突然。

⑤操:

琴曲。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伯牙善鼓琴     善:

________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

答案:

(1)擅长 

(2)好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答案:

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考技指导

翻译文言语句的具体方法:

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

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最后,将翻译的要领总结为一首口诀,希望对同学们做好“文言文翻译”题有所帮助。

口 诀

保持对应,力求直译。

直译不便,酌情意译。

比喻借代,互文婉曲。

言简紧缩,繁笔铺叙。

释解当头,活用注意。

多种用法,古今联系。

保留古名,删除无意。

替换改变,补齐略句。

遇有倒装,调整词序。

得分要点,关键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