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6278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默写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2.古诗文名句积累。

(用正楷书写)

 

漫漫情怀总是诗,见雨也多情。

李商隐巴蜀思友,“何当共剪西窗烛,①________”,是最缠绵的雨;

赵师秀等待会友,“②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喧闹的雨;

陆游僵卧孤村,“③________,④________”,是最凄苦的雨。

漫漫情怀是诗,也是文,乐器成了那寄托情思的载体。

王维有佛性,《竹里馆》中的“⑤________,⑥________”两句,传递的是一份宁静淡泊;

刘禹锡则不乏豪气,“⑦________,⑧________”(《陋室铭》),展现了一种洒脱豪迈。

【答案】却话巴山夜雨时;

黄梅时节家家雨;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分析】考查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

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

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

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

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

根据题干要求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要注意“阑”“篁”“琴”“牍”等字词的书写。

却话巴山夜雨时、黄梅时节家家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点评】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

默写时要书写准确,理解到位。

错字、漏字、添字均要扣分。

3.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朔气传金柝,________。

(《木兰诗》)

(2)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3)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5)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

(纪昀《河中石兽》)

(7)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寒光照铁衣

(2)会当凌绝顶

(3)丰年留客足鸡豚

(4)凭君传语报平安

(5)青草池塘处处蛙

(6)可据理臆断欤

(7)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默写。

需要注意“豚”、“蛙”、“欤”、“怆”的书写。

理解型默写(7)抓关键词“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

故答案为:

⑴寒光照铁衣

⑵会当凌绝顶

⑶丰年留客足鸡豚

⑷凭君传语报平安

⑸青草池塘处处蛙

⑹可据理臆断欤

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

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

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

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4.默写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阴阳割昏晓。

(3)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4)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

(5)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6)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

(7)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

(李商隐《贾生》)

(8)苔痕上阶绿,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9)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又寓含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答案】

(1)独怆然而涕下

(2)造化钟神秀

(3)不畏浮云遮望眼

(4)丰年留客足鸡豚

(5)化作春泥更护花

(6)凭君传语报平安

(7)不问苍生问鬼神

(8)草色入帘青

(9)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需要注意“怆”、“豚”的书写。

理解型默写(9)注意抓关键词“寓含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人生哲理”。

⑴独怆然而涕下;

⑵造化钟神秀;

⑶不畏浮云遮望眼;

⑷丰年留客足鸡豚;

⑸化作春泥更护花;

⑹凭君传语报平安;

⑺不问苍生问鬼神;

⑻草色入帘青;

⑼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点评】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根据上下文进行默写,回忆诗文中与之对应的诗句,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本题注意“怆”、“豚”的书写。

第九小题理解型默写注意抓关键词“寓含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人生哲理”。

5.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1)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逢入京使》以捎口信的典型细节来传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5)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请从你收集的诗文中,写出一句表现爱国思想的诗句:

(2)何人不起故园情

(3)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4)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5)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诗词名句的积累默写,注意“篁、园、汗”。

⑴独坐幽篁里;

⑵何人不起故园情;

⑶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⑷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

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

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

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6.古诗文名句填空。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古代文人的足迹遍布祖国美好山河。

李白离开故乡,外出漫游,离友人愈远,思念之情愈深,从而写下了“夜发清溪向三峡,①________的诗句;

李商隐在巴蜀之地想象回家与妻子团聚后的“②________,③________”的欢乐情景;

杜甫在江南有感而发写下了“④________,⑤________”的诗句,勾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

【答案】思君不见下渝州;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

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

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渝、岐、崔”等字词容易写错。

思君不见下渝州;

崔九堂前几度闻

【点评】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

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7.按课文原文填空。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

”(《论语·

雍也》)

(3)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海日生残夜,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5)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

(谭嗣同《潼关》)

(6)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7)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答案】

(1)闻道龙标过五溪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夜阑卧听风吹雨

(4)江春入旧年

(5)终古高云簇此城

(6)自古逢秋悲寂寥

(7)枯藤老树昏鸦 

【解析】【分析】古诗文默写应注意不要加字、漏字、错字。

本题中应注意的重点字词是“阑、簇、寂寥、藤”等。

⑴闻道龙标过五溪

⑵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⑶夜阑卧听风吹雨

⑷江春入旧年

⑸终古高云簇此城

⑹自古逢秋悲寂寥

⑺枯藤老树昏鸦 

 

【点评】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

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8.综合性学习。

寒来署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今天就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一起去看风景。

(1)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

①春:

________

②夏:

③秋:

________

④冬:

(2)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宣传标语。

(3)请你按照下面的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一个环节。

绘四季美景 

唱四季赞歌

(4)在开展第(3)小题的活动时,活动组办方特邀请你为主持人,请你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开场白。

要求:

在开场白中至少引用一句古诗词。

至少使用比喻或拟人任一种修辞。

【答案】

(1)万紫千红;

烈日炎炎;

天高云淡;

大雪纷飞

(2)示例:

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3)示例:

诵四季诗文

(4)略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短语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2)本题要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这样的题虽然没有统一答案,但也要注意所拟写的宣传标语①内容要符合本次活动主题;

②要易于传播;

③最后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要能吸引人。

如:

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3)本题要求设计活动内容,注意设计的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句式是动词(赏、诵等)+四季+名词(诗文等)

(4)设计开场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内容要符合活动要求;

②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召力;

③使用比喻或拟人任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⑴万紫千红 

烈日炎炎 

天高云淡 

大雪纷飞

⑵示例:

⑶示例:

⑷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积累。

答题时根据题目要求默写相应成语,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⑵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

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⑶本题考查设计活动方案与内容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栏目和设计意图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符合要求即可。

⑷本题考查设计开场白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答题时内容要紧扣活动主题,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9.综合探究:

神话故事。

课堂上,老师讲道:

“夸父为了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不辞劳苦奋勇追赶太阳,最终渴死于途中。

所以,‘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

小明小声嘀咕道:

“追赶太阳?

夸父太不自量力了。

老师接着讲:

“女娲炼五色石补天,表现了她改造天地的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小明又嘀咕道:

“天怎么补?

这分明是假的嘛!

(1)分别写出你所知道的中国神话、外国神话各两个。

中国神话:

________、________。

外国神话:

(2)我国开展的月球探测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你知道这个名字跟哪个神话故事有关吗?

这样命名好在哪里?

(3)小明认为夸父逐日是不自量力的,女娲补天的故事是假的,你是怎么认为的?

请你谈谈对神话的理解。

【答案】

(1)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

普罗米修斯盗火;

潘多拉的盒子

(2)“嫦娥奔月”。

这个名字寄托了中国人民数千年来的飞天梦,表达了中国人对登上月球的向往;

极具中国特色,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梦想。

(3)神话往往充满夸张、虚构、想象和幻想,它是古代先民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体现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顽强意志,因此不能单纯以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评价神话。

(1)根据平时对神话故事的积累答题,注意区别中国的外国的神话故事。

(2)由“嫦娥”二字可以看出这个名字和“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有关。

命名的好处应结合这个神话故事的内容和“嫦娥工程”的作用以及其身上寄托的中国人的梦想进行分析。

(3)中国神话的特点是:

① 

想象力强,题材广泛。

神话是古代人民驰骋他们奇特想象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样化的特色。

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

②故事性强,情节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如后羿射日和打猎有关,女娲造人与制陶有关,把人民的生活情景渗入故事里,加以浪漫化。

③主人公性格鲜明,能力大多不平凡。

主人公大多是原始社会里的劳动英雄、战斗英雄和其它英雄人物的理想化身,也有的主人公是与人类作对的超自然力或敌对的人类集团加以艺术夸张而成,不论是正是反,都是鲜明生动超凡的。

答题时应结合神话特点进行分析,并要把神话和科学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

⑴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 

普罗米修斯盗火 

潘多拉的盒子

⑵“嫦娥奔月”。

⑶神话往往充满夸张、虚构、想象和幻想,它是古代先民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体现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顽强意志,因此不能单纯以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评价神话。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神话的积累。

答题时只需从根据积累作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知识积累及运用能力。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的题,既要有一定的积累,还需要关注当代中国经济、国防、航天等的发展,才能准确把握题意,正确答题。

⑶本题考查对神话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

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进行创作的不朽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语远古时代,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

10.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度的一句:

________。

(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

【答案】

(1)儒家;

语录体;

大学;

中庸;

孟子;

春秋时期;

思想;

教育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这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

所以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岐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儒家;

孟子;

春秋末期;

思想;

教育;

(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点评】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

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

复习时,注意效率;

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

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

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11.回顾课文,大显身手。

(1)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 

是她 

, 

……

(2)在中国,孩子们小学时就能吟诵许多古典诗词了。

劝勉别人时吟诵“ 

”;

春雨时吟诵“ 

送别时吟诵“ 

慷慨时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答案】

(1)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课内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掌握重点文章,会背会默写。

(2)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名句即可。

12.阅读课文《老山界》选段,请根据内容,按要求完成题目。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

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②像山泉在呜咽

③像波涛在澎湃

④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1)文段中既说“寂静”又写出许多声响,对这种写法的正确理解应是( 

A.前后矛盾

B.静中有动

C.以动写静

D.动中有静

(2)文段横线上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A.④①③②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②③

【答案】

(1)C

(2)D

(1)结合本段内容分析,此时是半夜时分,周围的环境都非常寂静,在这寂静的环境里,周围的或大或小或粗或细的声音才能听到,因此,这是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

故选C。

(2)根据平时积累可知,文段横线上以此填入的一组句子是④①②③。

⑴C。

⑵B。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以动写静写作手法的掌握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根据这种写作手法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⑵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名篇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此题比较容易,只需要在平时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排序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