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卷5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6561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卷5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卷5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卷5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卷5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卷5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卷5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卷5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卷5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卷5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卷5Word格式.docx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卷5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卷5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卷5Word格式.docx

群_______群_______ 

精______________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标______________异 

革_______鼎_______ 

翻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分)写对联

人们利用文艺界著名人士的名字或笔名,编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

碧野田间牛得草。

请你选择名字写出下联。

碧野 

巴金 

冰心 

张天翼 

牛得草

白杨 

天间 

林里 

马识途 

流沙河

下联是:

_______

5.(7分)理解填空 

(1)《七步诗》中抒发曹植内心悲愤的诗句_______。

(2)有许多古诗词是描写一年四季景色的。

请写出最能体现季节特征的诗句各一个。

春:

_______;

夏:

秋:

冬:

(3)毕业在即,同学们请你在留言本上写毕业赠言。

小明平时不珍惜时间,你可以送他“_______,_______。

”这句诗。

6.(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观膜 

起源 

B.斑点 

幅射 

C.疲倦 

神秘 

D.列缝 

幸然 

7.(2分)下列下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鸟儿呼朋引伴,唱着春天的欢歌,展屏的孔雀花枝招展,吸引了不少游客。

B.这次回家乡,看到昔日的穷山村发生了翻云覆雨的变化,我高兴极了。

C.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看似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

看似千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

D.山廊漫转,曲径深折,柳色乍染,黄莺初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断断续续,这一切令人耳目一新。

8.(2分)2015年4月4日,当人们忙着缅怀英烈、祭奠亲人的时候,房县青峰大峡谷的古南河畔,刘州、谢强、李琴、周涵、彭爽等5位十四五岁的花季少年,正在奋不顾身地救助溺水同学刘俊松,用生命作代价,书写了一曲悲壮的英雄之歌。

这使我们想起一句名言()。

A.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B.有志者事竞成。

C.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9.(2分)从下列各组句子中选出意思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A.我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的哥哥。

/我怎能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的哥哥呢?

B.雨来宁可牺牲,也不向敌人屈服。

/雨来或者牺牲自己,或者向敌人屈服。

C.他的话完全没有错。

/他的话不可能不对。

10.(2分)下面四个句子表达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只要方法对头,学习成绩是可以搞上去的。

B.只要方法对头,学习成绩不会搞不上去。

C.只要方法对头,学习成绩怎么会搞不上去呢?

D.只要方法对头,学习成绩并非容易搞上去。

11.(2分)判断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直接引用 

C.表示讽刺或否定 

12.(2分)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通顺。

①国庆节前后,青枣慢慢变红了,像一个个小灯笼。

②我家院里有一棵枣树。

③春风吹过,枣树上开满淡黄色的花。

④那是一棵古老的、高大的枣树。

⑤夏天,枣树上结满了小青枣。

A.⑤①③②④ 

B.③②⑤①④ 

C.②④③⑤① 

D.④②③⑤① 

13.(2分)选择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A.排比 

B.设问 

C.引用 

二、阅读理解(共2题;

共50分)

14.(2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

这一年,她被父亲送到美国留学。

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

她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集 

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 

构思),做了(充裕 

充分)的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

他说:

“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 

估测)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

人们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

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

教室里立刻静下来,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

“历史确实在不断变化,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

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它不会永远沉睡下去。

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

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__大家交口称赞__说得好__以理服人__这些话多么有力量__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仍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

“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选择第三自然段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搜集 

收集)_______资料 

认真地_______(思索 

构思)

(充裕 

充分)_______的准备 

难以_______(估计 

估测)

(2)在横线上里填上标点符号。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_______大家交口称赞_______说得好_______以理服人_______这些话多么有力量_______

(3)把短文分为三部分,并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从第_______段到第_______段;

段意:

_______。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_______段;

(4)“交口称赞”是什么意思?

大家交口称赞什么?

(5)“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15.(2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徐悲鸿励志学画

①1919年春天,年轻的画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后来又向法国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

达仰看中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热情地指导他,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②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

“徐先生,我知道达仰看中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

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学习,也成不了才!

③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④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⑤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

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⑥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

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⑦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________________。

(1)联系上下文,把文章的结尾补写完整。

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联想部分。

(3)联系上文,说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意思。

(4)文章第_______自然段和第_______自然段写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这两自然段是_______关系。

(5)用自己的话说说徐悲鸿奋发努力学画的原因。

三、习作表达(共1题;

共5分)

16.(5分)放学回家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小时零十分。

想想你放学回家的路上见过或经历过的事情,请以《放学路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文中尽量不出现真实姓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1-1、

2-1、

3-1、

4-1、

5-1、

5-2、

5-3、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4-2、

14-3、

14-4、

14-5、

15-1、

15-2、

15-3、

15-4、

15-5、

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