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练习.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6670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doc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练习.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doc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      )     2.欣然起行(             )

 3.念无与乐者(    )(      )   4.相与步于中庭(  )(    )

 5.水中藻荇交横(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7、盖竹柏影也(          )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9、遂至承天寺(   ) ()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阅读理解:

1.苏轼见月色而决定夜游时想到“寻张怀民”的原因是:

2.文中“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了修辞,把比作

的错觉,表现了。

3.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

※作者借描写月色美景,抒发了的复杂情感。

《记承天夜游》课后练习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对“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5)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

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按要求答题。

1、“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

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2、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3、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

(须扣住“月”字概括。

《记承天寺夜游》参考答案

(一)略

(二)一词多义。

水中藻荇交横(       交叉、纵横   )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的)

横无际涯(广阔)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天空)

而或长烟一空(消散)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

欣然起行(动身,出发)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跳起,站起)

(三)略

(四)

(1).A

(2).B(3).D(4).B(5).B 

(五)

1、月光 竹柏影 比喻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3、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

②“念无与乐者”:

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

4、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5、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中月色”(或“月色空明”)

6、“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闲”人含义是:

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7、旷达(答“豁达”也对;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闲适”、“热爱自然”不对。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