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十七)附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6678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十七)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十七)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十七)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十七)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十七)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十七)附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十七)附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十七)附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十七)附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十七)附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十七)附答案.doc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十七)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十七)附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十七)附答案.doc

九年级语文综合检测(二十七)

内容:

综合试题满分:

150分班级姓名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6题,28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字体错落有致,收放有度,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大气磅礴,汪洋恣肆,酣畅淋漓。

 

C.起笔为行书,收笔为狂草,反应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D.篆体书写,潇洒飘逸,堪称书法精品。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贮蓄(zhù)   扶掖营改增(zēnɡ)  共商国事

B.殷红(yīn)  恻隐 供给(ɡěi)侧  海绵城市

C.绯红(fēi) 告罄河长(zhǎnɡ)制  全域旅游

D.黝黑(yǒu)  堡磊众筹(chóu)制  相机调控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当今社会快速变化,人们为工作废寝忘食,为生计奔走四方,但不能忘了人间真情。

B.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3年多以来,其谋求共享共赢的理念吸引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趋之若鹜参与合作。

C.董子园风景区,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跳舞,或垂钓,怡然自得。

D.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4.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

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

B.“期日中,过中不至”中“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C.“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弱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5.默写。

(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韦应物《滁州西涧》)

(3)《陋室铭》中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战斗的激烈场面,从气氛上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5)我国古代的诗文中,有不少运用典故抒发爱国之情的名句。

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共8分)

(1)【A】.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

“王伦劝俺,也见得是。

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

指望把一身的本事边庭上,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

不想又吃这一闪!

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

【B】.杨志早去壶中掣出一枝箭来,搭弓在弦上,心里想道:

“射中他后心窝,必至伤了他性命;我和他又没冤雠,洒家只射他不致命处便了。

”……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说时迟,那时快,一箭正中周谨左肩。

【A】段“这一闪”是杨志失意人生的开始,这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B】段选文描写了他由失意到得志的转变,所指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由于吴用等智取生辰纲使他理想幻灭,最终被逼上梁山。

(2分)

(2)、文化引领成长,文学点亮人生。

《论语》《孟子》《大学》__________合称“四书”,是我们汲取传统文化营养的原典;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中的寿镜吾老师、藤野先生、保姆阿长让鲁迅先生敬重怀念;《老王》引发了__________对人道主义关怀的深层思考,一位知识分子的良心得以彰显。

(3分)

(3)、《水浒》塑造了三位身怀绝技的英雄:

善盗的是鼓上蚤________,________的是小李广花荣,善行的是神行太保________。

(3分)

二、阅读(5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9分)

折杨柳①--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②曲尘丝:

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7.本诗的体裁是。

(3分)

8.全诗写了哪些意象?

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9分)

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欣然起行      然则何时而乐耶B.念无与为乐者    莲,花之君子者也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与外人间隔D.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9分)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

大德间,江南大饥。

道殣①者相望。

自度无所得食,曰:

“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

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

”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

“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

不数年,使还乡土。

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

问之,则曰:

“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

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

”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

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

饮酒半,执盏跪曰:

“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

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

君必无归。

”生则毅然谢曰:

“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

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

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

”遂告归。

(选自朱国祯《涌幢小品》)

【注】①殣(jìn):

饿死。

②钱塘:

地名,今杭州。

③丫鬟:

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

④罹(lí):

遭受。

⑤箕帚妾:

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

⑥衰耄(mào):

年老体衰。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自度无所得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B.即以母属两弟 神情与苏、黄不属

C.即具酒炙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D.生则毅然谢曰 长跪而谢之曰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3分)

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9分)

茱萸之谜---余光中

①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

屈原在《离骚》里曾说:

“椒专佞以慢慆兮,榝(shā)又欲充夫佩帷。

”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恶草。

榝就是茱萸。

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

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

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

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

②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茱萸、菊花、登高等等,都是惯于入诗的形象。

登高戴茱萸囊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源于梁朝人吴均《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

长房谓曰:

‘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红)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如言,齐家登山。

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

‘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③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登高带茱萸囊,饮菊花酒等习俗到梁时已颇盛行。

吴均虽是梁朝人,相传桓景和费长房却是东汉人。

《西京杂记》中也有记载,汉高祖宫人“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

据此推测,重九的习俗起源则在东汉乃至汉初了。

有意思的是,重九吟诗的传统中,从东晋至南北朝,却唯独少见咏茱萸之作。

④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茱萸已为诗人所乐道。

王维所谓“遍插茱萸”,说明佩花之盛。

杜甫所谓“醉把茱萸”,可能是指茱萸酒。

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茱萸,在屈原一斥之后,却没有诗人特别来捧场。

虽然如此,茱萸在唐诗里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

杜甫全集里,咏重九的十四首诗中便三次提到茱萸。

李白的诗句“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说明此树的红实熟于重九,可以插在鬓边。

佩戴茱萸的方式,可谓不一而足,或如赵彦伯所谓“簪挂丹萸蕊”,或如陆景初所谓“萸房插缙(jìn)绅”。

至于李峤“萸房陈宝席”和杜甫的“缀席茱萸好”,则是陈花于席,而李乂(yì)的“捧箧萸香遍”该是分传花房或赤果。

⑤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

当时每逢重阳佳节,皇帝常常率领一班文臣登高赋诗,同时把一枝枝的茱萸分赠群臣做佩饰,算是辟邪消灾,应付桓景的传说吧。

⑥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

我们统称为“茱萸”的植物,其实更分为三类:

山茱萸属山茱萸科,吴茱萸和食茱萸则属芸香科,功能杀虫消毒,逐寒去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植此树,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得免瘟疫。

至于说什么“悬其子于屋,辟鬼魅”,自然是迷信,大概是取其味辛辣性烈之意。

其花、茎、叶、实均可入药,还可制酒。

白居易所谓“浅酌茱萸杯”,恐怕正是这种补酒。

⑦然茱萸何以独独见鄙于屈原呢?

可能茱萸味特辛辣,不合屈原口味,甚至引起过敏之症,也未可知。

曹植诗句:

“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也许正说中了此意。

16.为了揭开茱萸由“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的谜底,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请简要概括。

(答出三个方面即可)(3分)

17.文段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试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3分)

18.文段⑦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3分)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6分)

大地的恩典----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

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晕染过来:

竹林深似海。

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我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

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子耳鬓厮磨的。

磨得光亮的半月形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

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

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虔诚。

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

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

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

以致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保持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

父亲呢,在门前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

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

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人们刀砍火烧的背影。

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

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

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

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比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竹子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

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

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

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辛劳就会逃得无影无踪。

累了就和衣而睡,醒了则投入劳作。

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

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

在几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温暖。

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

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

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有着一丝轻蔑。

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

是的,一盆纤弱的文竹怎么能比得了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

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

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

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

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

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

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

花期就是死期。

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

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的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

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

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

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⑪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3分)

20、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4分)

21、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心理描写出来。

(60字以内)(3分)

22、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

(3分)

23、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3分)

三、综合应用(10分)

24、找出下面中的四处毛病,将修改意见写到横线上。

(4分)

欠条

今欠刘洋同学200元钱,定于本月底归还。

特立此据。

此致

敬礼

王华

五月一日

(1)

(2)

(3)

(4)

25、综合性学习(6分)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6分)

①【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

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

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

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

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2分)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选____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

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2分)

上联:

长辈言传_________明祖训下联:

子孙心领神会承_________

四、写作(60)

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

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D

2、【解析】选C;A“事”应为“是”B“殷”读“yān”,“给”读“jǐ”。

D.“磊”应为“垒”

3、【解析】选B。

感情色彩不当。

“趋之若鹜”是贬义词。

4、【解析】选D。

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5.古诗词填空

答案:

(1)八百里分麾下炙 

(2)野渡无人舟自横(重点字:

渡)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4)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5)示例: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6、答案:

(1)失陷花石纲 青面兽北京斗武(或北京斗武受梁中书赏识)

(2)《中庸》 《朝花夕拾》 杨绛

(3)时迁 善射 戴宗

二.阅读(共28分)

8答案:

写了杨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