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6812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九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九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

《九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

一、古诗词阅读与欣赏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1、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己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人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改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

后人评价说:

“决不着力,而款款情深。

2、为了将《望江南》搬上银幕,请你发挥想像,根据诗歌内容,仿照示例,帮它设计一幅画面的电影脚本。

示例:

江楼上,长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集中在楼上独倚的人身上:

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斜倚着栏杆,焦灼地眺望烟波蒙蒙的江面。

再来一个人物特写:

热切的眼神,渴盼的表情……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

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是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2、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连衡阳飞来的大雁也不愿意留下来。

B、“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愁之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

C、“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意思是端起一杯浊酒来解愁,却想到了万里之外的家乡。

D、“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是作者自称。

3、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的是“落日孤城闭”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阕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了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

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2、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1、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

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

2、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3、从古到今,人们总是把愁怨比作流水、野草等。

而李清照把愁说得有重量。

你能说出把愁写得有形状、体积、长度、深度的诗句吗?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

(一)《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怅恨久之                          

(2)屯大泽乡(3)念鬼                         (4)固以怪之矣

(5)天下苦秦久矣         (6)忿恚尉(7)此教我先威众耳        

(8)狐鸣呼曰(9)将军身被坚执锐                     (10)上使外将兵

(11)尉果笞广            (12)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13)皆指目陈胜        

(14)置人所罾鱼腹中(15)夜篝火                            (16)皆刑其长吏

3、理解下列句子: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苟富贵,无相忘。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5)天下苦秦久矣。

4、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

(1)               

(2)                  

5、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的理由是

(1)                       

(2)                                       

6、陈胜曾“为人佣耕”,对穷伙伴们说了一句怎样动情的话?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7、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具有哪些才能?

请根据第2段内容作出回答。

 

 

8、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二)《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要离之刺庆忌也,           。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免冠徒跣(    )(   )    以头抢地(   )      彗星袭月(   )       天下缟素(      ) 故不错意也(      )    轻寡人与(      )

虽千里不敢易(        )岂直五百里哉(        ) 请广于君(         )   布衣之怒(             )休祲降于天(        )

2、理解下列句子。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

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4、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5、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6、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够获得许多启示,下列启示不能从文中得出的一项是(    )

A、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应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B、面对别人的要挟、淫威,要针锋相对,有勇有谋。

C、为维护国家的利益,应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D、大国欺负小国,永远不能胜利。

7、唐雎能不辱使命,与他巧于言辞有关,请结合上文分析他言辞上的“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8、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

(三)阅读<<隆中对>>和<<出师表>>,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猥自枉屈__________

    以彰其咎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译文: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4.《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

,,。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

,,。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

  5.《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

,。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

,。

  6.《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的战略方针。

  《出师表》一文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文章表达了诸葛亮“”“”的思想感情。

在文中,他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

  7.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隆中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历来被人们所传颂。

请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类似于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及对应的事例。

  答案

一、古诗词阅读与欣赏

望江南   1、A  2、示例:

芳草萋萋,白萍摇曳,幻化出情侣依依惜别的画面。

镜头再移向江楼上的女子:

失神无语,愁眉紧锁。

再来一个眼睛特写:

失落,隐隐约约的泪光……

渔家傲 秋思  1、B2、A  3、C4、。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

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江城子 密州出猎  1、C   2、D

武陵春1、C2、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高昂热烈的气氛。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二、文言文阅读

(一)《陈涉世家》略   

(二)《唐雎不辱使命》略

2.    ①现在果真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②戍卒买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

(3)-(10)翻译略

3. 根本原因是:

“天下苦秦久矣”,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法皆斩”。

即使没有这根导火线,即使陈胜不起义,在秦残暴的统治之下也会有其他人因某事而起义,秦朝一定会走向灭亡的。

4.①帛书“陈胜王”三字,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腹中;②晚上在驻所旁边的丛祠中篝火狐鸣“大楚兴,陈胜王”。

在当时的情况下,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是取得民心的最便捷的方法,是不得已而为之。

(亦可不赞同“欺骗人民”这一观点,理由是:

当人民知道真相后可能会失去民心。

5. 陈胜是一位深谋远虑,有很强洞察力及很强领导和组织才能的农民领袖。

6. 示例:

任何人只要有志气,有毅力,就一定能做出不凡的业绩,这与个人的出身和地位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二)

1.

(1)“仓”同“苍”,青色。

(2)道歉。

2.

(1)我明白了:

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2)-(5)翻译略

3.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