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产业发展规划经典范文16p文档格式.docx
《陶瓷产业发展规划经典范文16p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产业发展规划经典范文16p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佛山陶瓷制造业已有五千年历史,有“南国陶都”之誉。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陶瓷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建筑陶瓷,已成为佛山市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佛山少有的几个具有国际品牌和影响力的产业。
陶瓷已融入佛山的历史、文化,成为佛山城市之魂和对外交流的名片。
随着产业发展壮大,佛山陶瓷业出现了一些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相适应的问题,比如生产能耗偏高,环境污染严重;
过分追求产业规模,技术创新相对薄弱;
陶瓷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内涵需要拓展等。
发展现代陶瓷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于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是实现佛山陶瓷产业节能减排和结构升级从而实现陶瓷产业与城市、环境、资源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科学发展模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佛山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现代制造基地和产业服务中心,特编写现代陶瓷产业规划。
本规划是在《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文件精神以及广东省委“两转型——再造”(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环境再造)的要求下,根据《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佛山市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导方案》、《佛山市陶瓷产业扶优扶强若干政策措施》、《佛山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编写的。
规划课题组多次走访企业并实地考察,了解产业状况和企业需求,形成了第一手资料。
在编写过程中大量调研了国内外文献资料,主要数据来自官方发布的统计结果。
二、发展基础与条件
(一)发展基础
1.发展现状
以石湾为发源地的佛山陶瓷制造业已有五千年历史,享有“南国陶都”之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陶瓷业发展迅猛,尤其以建筑陶瓷为特色,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产业配套健全,影响辐射面广,享誉国内国际,已成为文化底蕴深厚、极具地方特色的重要支柱产业。
佛山成为我国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其规模、影响力可与国际著名陶瓷生产国西班牙、意大利相媲美。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佛山已形成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产业集群区。
佛山先后被授予“中国建筑卫生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中国陶瓷名都”等称号。
佛山陶瓷产业品种丰富,以建筑和卫生陶瓷为主,兼有工艺美术陶瓷、特种陶瓷、园林陶瓷、日用陶瓷、耐火材料等,已形成鹰牌、东鹏、新中源、新明珠、欧神诺、蒙娜丽莎等一批国际品牌,中国陶瓷城、华夏陶瓷博览城、瓷海国际等专业陶瓷市场闻名国内外,“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中国(石湾)陶艺文化节”等展会声名鹊起,远播中外。
2008年10月,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正式命名的“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在禅城区正式运营。
2009年,中国陶瓷产业信息中心在佛山成立,标志着中国陶瓷有了自己的产业数据、市场信息和新产品发布平台。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下,佛山陶瓷产业仍然保持平稳发展和适度增长。
2009年,全国建筑陶瓷产量超过6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了21.6%。
佛山建筑陶瓷约占全国产量的40%。
2009年,佛山市规模以上陶瓷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74.78亿元、工业增加值200.83亿元,佛山的陶瓷装备制造业产值约占全国产值的80%,陶瓷化工色釉料产值约占全国产值的50%。
特种陶瓷稳步发展,形成了辊棒、瓷球、磁性材料、电光源陶瓷等特色产品,特陶产业规模超过10亿元。
佛山在做好陶瓷产业的同时,产业链不断延伸,带动了人才的培养、产品研发能力的提升和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佛山已成为全国陶瓷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最为集中的地区,拥有为陶瓷产业配套的认证、包装、物流、广告、策划、培训等相关配套企业和机构,形成了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集群化发展的格局。
佛山市陶瓷研究所、佛山市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陶瓷研发中心、佛山市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国家级建筑陶瓷研发中心、国家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卫生陶瓷分中心)等科研机构为佛山陶瓷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检测提供有力的公共创新平台。
佛山也是全国最大的陶瓷装备制造业基地,拥有各类陶瓷装备制造企业200多家,产值占全国的80%以上。
佛山还是我国陶瓷化工色釉料生产基地,不仅满足了当地陶瓷企业的需求,而且产品辐射全国陶瓷行业。
近年来,佛山市以节能减排为切入口,对陶瓷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
以中心城区为例,两年来禅城区已有87家企业完成关迁转移,拆除生产窑炉269条,喷雾干燥塔l55个,分别占原总数的66.4%和62.5%。
在省内外建立了以佛山陶瓷产业转移为中心的多个新兴建陶产业基地,产业转移逐步到位,为总部经济和陶瓷创意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该说,佛山陶瓷曾经为佛山经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已成为佛山市对外交流的名片。
但佛山陶瓷产业也存在着过分注重企业数量和规模、产业过于集中、资源和能源消耗过大、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创新能力偏弱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后劲乏力
陶瓷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环境污染、高能耗和高物耗等。
据统计,2007年陶瓷产业综合能耗为556.8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7.5%,其单位产值能耗为0.75吨标准煤/万元,是规模以上工业的4.17倍。
工业粉尘排放量为4384.89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5478.63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2260.23吨、工业废气排放量为4762644万标立方米,分别占工业企业总和的59.86%、42.15%、32.27%、29.85%。
过去2年来,在市政府推动下,佛山陶瓷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与2007年相比,2009年工业粉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分别下降30%、35%和10%,但总体排放仍偏高。
由于陶瓷企业和产能发展过快,佛山本地原料已经消耗殆尽,原料供应半径越来越大,产品原料成本越来越高。
(2)技术创新不足
虽然我国陶瓷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生产技术比较传统,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产品开发没有走出经验型、引入型、模仿型和实用型之路。
陶瓷品种主要集中在墙地砖、卫浴洁具等领域,我国陶瓷产品设计和品牌都不及意大利等老牌陶瓷强国,产品价格偏低,瓷砖出口价格仅为国际市场的1/3~1/4。
在造型设计的科学内涵、艺术内涵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在陶瓷功能化方面(环境友好、保温节能、防辐射等)才刚刚起步。
(3)产业结构不平衡
建筑陶瓷在整个陶瓷产业中所占比重过大,特别是陶瓷墙地砖,这一方面消耗较多的能源和资源,另一方面产业过于集中造成同行业的恶性竞争,利润不断下降。
高技术陶瓷产业规模还较小,没有形成气候。
工艺美术陶瓷还不够强,陶瓷创意产业规模比较小。
(4)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不健全
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品牌、设计、著作权等)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
新产品、新技术容易被抄袭,导致很多企业不太重视创新,研发投入不足,缺乏长远发展眼光。
(5)陶瓷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缺乏整体思路和有效整合
没有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优势资源,在国家陶瓷产业政策导向方面没有发言权,还没有形成国家级权威信息发布平台以及陶瓷产业新技术风险投资体系。
(二)发展条件
1.外部条件
从我国经济环境和世界产业背景来看,佛山陶瓷产业发展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以佛山陶瓷为代表的陶瓷产业已成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在产业规模上已超过传统的陶瓷强国意大利、西班牙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进一步加速我国陶瓷产业国际化进程,有利于促进我国陶瓷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端转移和提升,佛山陶瓷发展的国际市场空间很大。
过去一年来,虽然遭遇全球金融危机,我国陶瓷产业在产量、出口量、平均价格等方面仍然保持持续增长。
但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陶瓷国家发展势头强劲,陶瓷产业属地化生产趋势明显,国际反倾销、反补贴事件频繁,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这些国际大环境对我国陶瓷产业发展形成不小的冲击。
我国正致力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居民的住房和装修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过去一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将持续拉动建筑陶瓷、日用陶瓷等消费需求。
但是,国内其它地区陶瓷产业上升势头强劲,对佛山陶瓷形成一定的竞争。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我国逐渐走上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压力等因素使佛山陶瓷产业面临严峻考验。
因此,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节能降耗减排,建设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是佛山陶瓷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
2.内部条件
目前,佛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建陶生产和出口基地,生产技术装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近千条陶瓷生产线,并诞生了一大批竞争力较强的行业知名企业,涌现出蒙娜丽莎、鹰牌、东鹏、新中源、新明珠、钻石、金舵、箭牌等中国名牌,新中源、东鹏等还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殊荣。
佛山陶瓷出口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佛山市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产业集群效应带来了人才的集聚,有陶瓷生产人员及研发、策划、销售、技术服务等各类人才,佛山已成为我国陶瓷产业人才集散地。
佛山陶瓷产业链齐全,陶瓷装备制造能力强。
这些优势为佛山陶瓷未来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放眼世界陶瓷产业格局和发展趋势,要做大做强佛山陶瓷产业,打造世界陶瓷之都,佛山陶瓷与国际陶瓷强国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缺少高水准、国际化的设计与研发团队,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国际知名品牌不多;
二是高技术陶瓷规模小,与世界陶瓷发展趋势和新型工业化要求不相适应;
三是没有形成权威的陶瓷资讯、新品发布等信息平台,在国内产业政策导向方面没有发言权,在国际陶瓷产业界影响力不够。
三、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紧密围绕产业强市战略,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根本,以调整优化升级为主线,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关键,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赶走污染,做强陶都”和“传统产业、现代制造”的精神,在3+9规划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陶瓷产业与城市、环境、资源和谐发展,促进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跃升,传承和发扬佛山陶瓷文化,把佛山打造成为世界“陶瓷之都”。
(二)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循环经济,提倡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鼓励企业生产采用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加强清洁生产管理,减少废渣、废水、废气和粉尘排放。
依法加强节能降耗减排管理,逐步建立科学的监督管理体系。
通过政府补贴等激励政策,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和能源综合利用。
坚持自主创新原则,走官、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抓住与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及国家陶瓷科技城建设的契机,依托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研发中心,打造陶瓷成果技术孵化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发展模式转变和产业提升。
坚持发展品牌战略,扩大现有品牌影响,培育新品牌;
大力提升陶瓷产品设计能力和新品研发能力,致力发展总部经济;
围绕陶瓷文化,发展陶瓷创意产业,进一步提升佛山陶瓷国际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
坚持园区集聚原则,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清洁环保”的总体思路,建设佛山陶瓷产业基地高明示范园,集聚和发展高技术陶瓷企业,实现集中供能、原料制备专业化、生活及行政服务设施集中化与专业化。
发挥政府在产业规划和扶持中的引导作用,根据现代陶瓷业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政府在产业政策、园区规划、资金项目、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产业发展全方位支持,促进陶瓷产业优化调整,持续发展和快速提升。
(三)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
对现有陶瓷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按照“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原则逐步实现陶瓷产业从低端向高端的跃升,全面推广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达标。
三年目标(至2012年):
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着力技术创新,在2009年陶瓷产业总产值670亿元基础上,保持产业平稳发展和适度增长,到2012年陶瓷产业总产值达到720亿元;
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
高端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特种陶瓷和陶瓷创意产业初步形成;
建成中国科学院陶瓷专业育成中心,全面完成高明陶瓷产业园建设,园区内企业全部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额的2.5%。
五年目标(至2015年):
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着力技术创新,在2009年陶瓷产业总产值670亿元基础上,保持产业平稳发展和适度增长,到2015年陶瓷产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
总部经济初具规模,总量达到1200亿元;
年产值超20亿元的企业2家、10亿元的15家;
高端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特种陶瓷和陶瓷创意产业在整个陶瓷产业中所占比重有较大的提高;
争取建成国家陶瓷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建立5项以上国家或行业陶瓷产品标准;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生产企业100%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能耗指标达到国家和省的标准;
加大陶瓷研发力度,经费投入不低于销售额的3%。
中长期目标(2016-2020):
产业总量继续保持中国陶瓷产业龙头地位,在世界陶瓷产业占有重要地位;
实现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形成建筑卫生陶瓷、高技术陶瓷、陶瓷文化(创意、旅游、品牌等)合理的产业格局;
建成1~2个国家级陶瓷技术创新平台,建立权威的陶瓷信息发布平台,在陶瓷产业发展趋势方面起到引领作用;
在陶瓷产值总量、利润、研发投入比例、总部经济含量等指标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平,把佛山打造成为真正的世界“陶瓷之都”。
2.结构目标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提升,促进陶瓷产业与城市、环境、资源和谐发展,推进技术创新、品牌战略和陶瓷文化产业,逐步建成“六个基地”(产业总部、陶瓷装备、建筑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特种陶瓷、化工色釉料)和“六个中心”(研发设计、检测认证、会展商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全方位打造佛山的“世界陶瓷之都”名片。
三年结构目标(至2012年):
陶瓷总产值达到720亿元左右,其中建筑卫生陶瓷约为590亿元,特种陶瓷、工艺美术陶瓷、日用陶瓷等约30亿元,陶瓷装备、化工色釉料、文化产业及服务业约为100亿元;
陶瓷产品出口量大幅提升,出口比例接近30%,出口总量接近200亿元。
近期结构目标(至2015年):
到2015年,佛山陶瓷产业结构基本合理,产业链分布均衡,适度提高其它陶瓷。
陶瓷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左右,其中建筑卫生陶瓷约为550亿元,特种陶瓷、工艺美术陶瓷、日用陶瓷等约70亿元,陶瓷装备、化工色釉料、文化产业及服务业约为180亿元;
陶瓷产品出口量大幅提升,出口比例接近30%,出口总量超过200亿元;
建成陶瓷总部、陶瓷文化创意、陶瓷会展、陶瓷商贸等产业功能区。
中长期结构目标(2016-2020):
到2020年,形成合理的陶瓷产业格局:
建筑卫生陶瓷略有增长,达600亿元左右,特种陶瓷、工艺美术陶瓷、日用陶瓷等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以上,陶瓷装备、化工色釉料、文化产业及服务业达300亿元;
发展外向型经济,陶瓷产品出口量接近50%,出口总量超过500亿元;
建成一批国际化陶瓷企业或跨国公司。
四、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
(一)发展重点
根据国内外现代陶瓷发展趋势以及佛山市产业现状,佛山陶瓷产业需要集中力量,重点建设陶瓷产业总部、陶瓷生产示范园区、陶瓷创意产业园区、陶瓷技术创新平台等基地;
重点发展高端建筑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高技术陶瓷、先进生产装备、陶瓷化工色釉料等几大类产品;
重点扶持会展经济和现代陶瓷服务业。
1.传统陶瓷业改造提升
建筑陶瓷目前是佛山陶瓷产业的主流产品,生产企业众多,品牌比较集中,产量大、能耗高,资源消耗严重。
如何实现传统陶瓷产业提升和平稳转型,是关系佛山陶瓷产业未来命运的大事。
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通过建立陶瓷产业示范区,使企业搬迁和技术改造一步到位;
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的能耗、物耗,提高陶瓷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条和循环经济体系。
二是加大新产品和高端产品研发力度,促进产业链由低端(加工、生产、制造)向高端(设计、研发、会展、营销、装备和文化等)的跃升;
加强陶瓷生产装备研究,特别是数字化制造技术、先进窑炉和陶瓷机械等的技术开发,促进科技进步和节能减排,实现佛山陶瓷由传统产业向都市型、创新型、知识型产业的转变。
三是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卫生陶瓷,如防静电、吸音隔热、自洁净、除雾防污等,拓展现代陶瓷的功能和应用领域。
2.大力发展高技术陶瓷
高技术陶瓷包括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几乎涉及到高技术领域的方方面面,比如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化工冶金、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现代通讯等领域。
围绕周边地区成熟产业的配套需求,重点发展与汽车、白色家电、照明、环境等产业相关的高技术陶瓷。
一是电子陶瓷及器件,如LTCC、点火器、电声器件、超声器件、传感器等压电陶瓷元器件,不仅能推动家电行业发展,而且可推广到汽车、电子、通讯等领域,扩大佛山陶瓷产业面。
二是透明陶瓷及灯具:
透明陶瓷应用很广,在陶瓷灯具方面主要有金卤灯、高压钠灯以及汽车车灯等,一方面与传统陶瓷同属于建筑领域,有相互促进之便利,另一方面符合国家节约型社会建设目标,带动地方灯具产业发展,预计产业规模可达数百亿元。
三是多孔陶瓷及净化设备:
废水、废气处理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多孔陶瓷可用于废水处理、工业催化、尾气处理、粉尘过滤等,成套设备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是低碳经济等先进理念相关的特种陶瓷,如LED陶瓷基板、散热器、控制器、显示技术等。
关注微波介质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超硬陶瓷、泡沫陶瓷过滤器等高技术陶瓷的发展。
(二)空间布局
根据我市“3+9”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规划,陶瓷产业发展目标是打造成世界级制造业基地。
对位于中心城区禅城区的原陶瓷产业区进行改造和提升,依托中国陶瓷城、华夏陶瓷城、瓷海国际、南风古灶创意产业园等现有基地,逐渐建成陶瓷会展中心和创意产业园,打造中国陶瓷设计中心,引领陶瓷产业潮流。
在园区内保留原有企业部分功能,改造成企业总部基地,辐射全国建筑陶瓷产业。
在老城区工艺美术陶瓷历史建筑基础上建成陶瓷文化园区,以佛山公仔为载体宣传佛山陶瓷文化,大力发展陶瓷文化旅游和陶瓷服务业。
建成中国科学院佛山陶瓷材料育成中心,在此基础上组建国家级陶瓷工程中心。
围绕“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富裕家园”的城市发展定位,加快“佛山陶瓷产业基地高明示范园”建设,将现代陶瓷生产集中到园区,可吸收物流、仓储、通关、电子商务等产业于一体,形成陶瓷产业制造中心。
以生产、服务这两个主要功能区为主体,推动制造业集群集约发展,实现传统陶瓷产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型,为打造世界级陶瓷特色产业基地奠定基础。
在南海、三水、顺德三个区,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造和产业积聚,形成有特色的陶瓷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原材料供应地和陶瓷装备等配套产业。
五、主要任务
(一)高明示范园
为了打造世界级现代陶瓷制造业基地,减轻城市环境负荷,在高明区更合镇规划建设“佛山陶瓷产业基地高明示范园”,主要制造建筑陶瓷和节能环保型高技术陶瓷产品。
占地约3000亩,计划投资40亿元,建成50条左右不同规格类型的新型建筑陶瓷生产线,年产值约为80-120亿元人民币。
通过制定入园门槛和清洁生产标准,技术把关,重点解决原料高效利用、降低能耗和排放(采用天然气)、先进工艺装备、集约生产和高效物流等关键问题。
通过3-5年建设,建成省级高新技术园区。
(二)总部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以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为依托,以中国陶瓷城、华夏陶瓷城、瓷海国际、家居博览城等平台为支撑,鼓励现有企业将企业总部、研发中心、检测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展示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等留在佛山,同时积极吸引国内外陶瓷企业和研发等相关机构在佛山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营销中心等,以华夏陶瓷博览城为核心,大力支持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建设,推动陶瓷总部经济发展,将佛山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实现佛山陶瓷由传统产业向都市型、创新型、知识型产业转变。
(三)陶瓷创意园
在工艺美术陶瓷历史建筑基础上建成陶瓷创意园区,以石湾公仔(“佛山工艺美术陶瓷”)为载体宣传佛山陶瓷文化,大力发展陶瓷文化旅游和陶瓷服务业,加大力度引进高端人才,打造中国陶瓷设计中心,引领陶瓷产业潮流;
建设陶瓷会展中心、会议中心、博物馆等,作为宣传佛山陶瓷的窗口和陶瓷信息集散地。
可由新石湾美术陶瓷厂等企业牵头落实。
(四)国家陶瓷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建设
吸引国家级科研院所、院士工作室、工程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入住园区,把技术创新与创意结合起来。
建设陶瓷公共创新平台,开发陶瓷产业发展所需的重大共性技术,为现代陶瓷产业提供技术服务。
在《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框架的指引下,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技术成果为依托,佛山市陶瓷及相关产业发展需要为切入点,在佛山市禅城区政府支持下,共建“中国科学院佛山陶瓷材料育成中心”,着重推进中科院的高端陶瓷技术成果在佛山的转移转化,加快佛山陶瓷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
同时,加强佛山市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佛山市陶瓷研究所等研发平台建设。
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其任务是依据市场需求,为企业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
在现有大中型陶瓷企业(如科达机电、东鹏、欧神诺、蒙娜丽萨等)研发中心的基础上,通过产学研合作,建设更多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五)传统陶瓷产业发展重点
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