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692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3)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

(四)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1.思维的涵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思维的品质:

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敏捷性

3.思维过程: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

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五)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认知经验;

(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六)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志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监督功能

3.主意的基本特征: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转移;

(4)注意的分配

4.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

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2)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2)激发学习动机;

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七)皮亚杰人之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算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5)

二、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一)情绪、情感及其功能;

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1.情绪类别:

心境、激情、应激、热情

2.情感类别:

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3.情绪、情感的功能:

调节功能、动力功能、感染功能、信号功能、迁移功能

4.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二)意志及其品质、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1.意志的涵义:

意志是人们自觉的确立目的,有意识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2.中学生主要意志品质:

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

3.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1)加强目的动机的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

(2)严格管理教育,养成自觉守纪律的习惯;

(3)利用实际行动锻炼,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

(4)针对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内容和重点;

(5)启发学生的觉悟,引导学生自我锻炼

三、个性发展与教育

(一)需要的种类、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学生的需要与教育;

兴趣及其种类、学生的兴趣与教育

1.需要的种类:

(1)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学生的需要与教育:

4.兴趣的涵义: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

认知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

5.兴趣的分类:

(1)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2)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

6.学生的兴趣与教育:

(二)能力及其类型、能力的差异、能力的测量、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学生能力的培养

1.能力的涵义:

2.能力的类型:

(1)按照能力发展高低程序,可把能力分为能力、才能和天才;

(2)按照能力的构造,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3)按照能力所设计的领域,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能力的差异:

(1)能力的水平差异;

(2)能力的结构差异;

(3)能力的表现早晚差异;

(4)能力的性别差异

4.能力的测量:

(1)一般智力测量(最早的智力测量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的称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其计算公式为:

智商(IQ)=智龄÷

实龄×

100;

现在公认比较权威的智力测量量表是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Z代表个体标准分,X表示测验得分,

代表相应年龄群体的平均分,SD是群体得分标准差)

(2)特殊能力测量和创造力测量

(3)智力测量的标准:

(1)信度;

(2)效度;

(3)标准化

信度表示一个测量量表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量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

度,标准化是心理测量最基本要求

5.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

6.学生能力的培养:

(1)应用“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气质及其类型、气质与教育

1.气质的涵义:

2.气质的类型:

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3.气质与教育:

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

(1)克服气质偏见;

(2)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因材施教;

(3)指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控;

(4)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四)性格及其结构、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性格的涵义: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2.性格的结构:

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3.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家庭、学校教育、同伴群体、社会实践、社会文化因素

(五)埃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1.埃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2~3岁);

(3)主动对内疚(4~5岁);

(4)勤奋对自卑(6~11岁);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6)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

(7)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

(8)自我整合对失望(成年晚期)

2.埃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教育工作要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

对不同的人格类型、不同的人格特质结构,教育的方式、方法都应有所不同。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人格终生发展论还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四、学习心理与教育

(一)学习及其分类、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学习的涵义:

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实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任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2.学习的分类:

(1)我国心理学家的分类: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2)加涅学习层次分类: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和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3.学生学习的特点:

组织性、依赖性、间接性、基础性

(二)学习动机及其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1.学习动机的涵义: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的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

(1)学习需要及内驱力;

(2)学习期待与诱因

3.学习动机的分类:

(1)高尚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2)直接性和间接性的学习动机;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4)一般学习动机和具体学习动机

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三)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4.成败归因理论(维纳);

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6.自我价值理论(科温顿)

(四)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1.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与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五)迁移及其种类、迁移与教学

1.学习迁移的涵义: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学习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和负迁移;

(2)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3.影响迁移的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和定势;

(4)教师的指导;

(5)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6)学习策略的水平;

(7)迁移的媒体

4.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1)精选材料;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5.迁移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1)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2)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依据迁移规律

(六)知识直观的类型、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1.知识直观的类型:

实物直观、模像(模拟性形象)直观、言语直观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实物直观虽然真切,但是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而模像直观虽然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因此,一般而言,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加强词语与形象的结合。

为了增强直观的效果,不仅要注意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合理选用,而且必须加强词语与形象的结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

而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感知规律有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和组合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观察能力。

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由于知识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头脑的加工改造才能掌握,因此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

3.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七)技能及其种类、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技能的涵义: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种类:

操作技能、心智技能

3.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4.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八)学习策略及其种类、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1.学习策略的涵义

2.学习策略的种类:

(1)认知策略;

(2)元认知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

2)精细加工策略;

3)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

1)计划策略;

2)监视策略;

3)调节策略

3.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九)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成以下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

五、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心理健康的内涵:

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二)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人格障碍和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2.心理辅导的目标:

(1)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

(2)寻求发展

这两个目标中,学习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称为调适性辅导;

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称为发展性辅导,这两个目标也就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与高级层次的心理健康

4.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改变学生认知的方法:

认知疗法(比较著名的有艾理斯的理性情绪疗法)

(2)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

(3)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全身松弛训练;

系统脱敏法;

肯定性训练

六、教师心理

(一)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

1.教师成长的阶段:

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2.教师成长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二)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

1.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

(1)教育教学技能和心理素质;

(2)教师的道德品质;

(3)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

(4)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5)师生关系

2.教师威信的维护和发展:

(1)巩固已有威信,防止威信的下降和丧失;

(2)发展不全面的威信为全面的威信;

(3)发展低水平的威信为高水平的威信

(三)专家型教育与新教师的区别

1.课时计划的差异:

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间接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明确,坚持执行);

(2)吸引学生注意力(有一套完整的方法);

(3)教材的呈现(回顾,导入);

(4)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

(5)家庭作业的检查(规范化,自动化);

(6)教学策略的应用

3.课后评价的差异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教育学

一、教育学及其发展

1.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

3.教育学发展中的教育专著:

(1)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2)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撰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

(3)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看,通常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赫尔巴特本人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4)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二、教育及其发展

1.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发展经历的阶段:

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1.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2.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1.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3.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力

(三)教育与科技文化

1.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1)科技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技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够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技研究的功能

(3)信息技术与教育: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1)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

2)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2)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五、教育与个体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

(2)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教育受成熟制约,成熟对人的发展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教育以成熟为前提,同时又要积极、能动的促进个体成熟;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规范了个体的发展的方向与方面;

(2)学校教育加速了个体的发展;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

5.个体发展中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和社会要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六、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提出的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激励功能;

3.评价功能;

4.指导功能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既重视个人发展又重视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1.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

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社会文化素质教育

(三)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1.学校教育制度的涵义: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

2.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三个过程

壬寅学制:

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癸卯学制:

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壬戌学制:

受美国教育制度影响,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

(二)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初等义务教育)、中等教育(普通中学、农业中学、职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专、成人中等学校等)、高等教育(大学和专门学院、成人教育的高等学院、研究生院等)

八、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统一性

(二)教师的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的素养:

(1)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该学科的相关知识;

3)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学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教学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掌握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