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7003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努力创新,打造特色,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在江西蓝天学院第二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志锋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院第二次科技工作会议今天开幕了,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

总结我院首次科技工作会议以来的科技工作,进一步强化全院师生的科技意识,规范科研管理,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我院科技工作,为打造应用型本科和职业教育一流品牌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就学院近二年来的科技工作进行简单的回顾,并就今后科技工作发展思路讲几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首次科技工作会议以来我院科技工作的回顾

两年来,在院董事会和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院的科技工作无论是在机构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学术交流方面,还是在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的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管理平台逐步建立

2006年首次科技工作会议以来,依照本科院校的办学要求和我院实际,适时调整了学院学术委员会。

2001年成立的院学术委员会,在学院课题评审和重要学术问题咨询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学院的发展,根据发展应用性学科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要求,从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对学术委员会成员先后进行了几次必要调整。

近期,我们又修订了《江西蓝天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现已颁布实施,依照新章程的规定和要求,遴选出了新一届的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在学院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职责明确、分类管理”的原则,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所,以利加强对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机构的改革和完善,为规划、组织、协调全院科技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按照2006年颁布的《江西蓝天学院科研工作管理条例(试行)》,形成了科技工作的学院、教学部和系(所、中心)三级管理体系,并通过加强对两个教学部专职科研秘书,各系(所、中心)兼职科研秘书的培训指导,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同时,在总结自身经验,借鉴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先后修改、制定了《江西蓝天学院科研工作管理办法》、《江西蓝天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暂行规定》、《江西蓝天学院著作出版基金管理规定(试行)》、《江西蓝天学院院级立项科研项目结题及成果鉴定管理办法》等十几项科研管理文件。

同时,为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各级科研管理机构和科研管理工作实行政策倾斜和激励措施,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效能,更好地为科研和教学工作服务。

科研处和教科所为加强科技信息的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建立了门户网站,为广大教师及时提供科技信息,也提高了我院科技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科研氛围日渐浓厚

为了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加强院内外学术交流,2006-2008年间,共举办学术讲座(报告)18场次,两个校区还先后成功地组织了科研活动周等大型学术活动。

这些活动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拓展了我院学术交流的新渠道。

通过学术交流,切实提升广大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科研处和教科所为了提高课题申报和研究水平,采取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研讨等多种形式,从课题选题、资料收集、申报、研究方案制订与实施、研究方法、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的撰写、成果整理、结题(鉴定)、奖励申报等各个环节,分期分批、分层次进行系统培训。

通过这些工作,成效是显著的,学院课题申报的成功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作为学院科研“窗口”的《江西蓝天学院学报》的定期出版,大大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为广大教师创建了一块学术交流的园地,《学报》在推动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导向作用,在加快培养科研新秀步伐的过程中发挥了基础作用,正日益成为展示学院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

(三)科研投入逐年增加

学院领导尤其是董事长对科研工作十分重视,不仅在全院的科技会议上反复强调搞好科研对于我院发展的积极意义,鼓励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科学研究,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投人,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他多次提出科研经费基数保持每年200万元,只要能争取到立项,上不封顶。

2007年,我们实际用于配套省级课题的专项科研经费22万元,2008年增至40万元。

信息研究所胡剑锋博士的脑机接口项目,学校批准立项300万元,现在第一期项目已经结题,正在准备由省教育厅组织进行成果鉴定。

同时,对获得各类优秀科研成果奖、在全国各类核心刊物发表科研论文、以及以蓝天的名义出版教材的奖励力度也不断提高。

2007年年终学校拿出18万元用于全校获有科研成果的教师,2008年奖励幅度可增加到近30万元,调动了教职工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四)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根据“培养、引进、稳定、提高”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使我院教学科研队伍的学历、职称和学历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

为了确保我院本科教育的质量,学院实施了“四大人才工程”建设项目,即青年教师“硕士化”工程、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工程、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进工程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

两年来,学院不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到目前为止,已引进博士9人,硕士320余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百余人。

学院对于以上各层次人才在科研经费、住房等工作和生活待遇方面给予了重点支持,其中,博士科研启动经费30万元/人。

同时,学院还致力于营造“事业引人、待遇留人、感情暖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由于上述措施的到位,我院教师学历层次明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明显得以改善,为我院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智力保障与基础。

目前,全院共有高级职称专职教师330人,其中教授49人,副教授187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

现在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科研队伍已初步形成。

为了组建科研队伍,我们采取了“以研究所为突击队,带动全院科研工作开展”的策略组建科研团队,通过发挥集体的力量,联合争取项目、开展科研攻关。

现已组建了研究所6个:

信息技术研究所、机械电子工程设计研究所、材料研究与应用研究所、复杂生命动力学研究所、汽车研究所、软件研究所。

研究所聚集了一大批高学历,老、中、青三结合的,富有朝气和创造力的科研人员,在我院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方面正在发挥骨干和核心作用。

(五)科技成果显著增加

2006-2008年的两年里,学院用于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启动、科研项目配套、科研成果奖励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专项科研经费等投入明显提高,这为我院整体科研水平的逐步提升提供了最有力的经费支持。

两年来,我院教师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3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被SCI、EI、ISTP、CSSCI收录的论文30余篇;获得省部级、市厅级的各类科研奖励20余项;出版学术论著和教材100余部;先后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38项,总共获批科研经费近300万元。

汽车向前移位装置等2项专利和11项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课题研究项目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我院的社会声誉。

可以说,近两年是我院科研工作实现新突破的两年,它使我院社会声誉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六)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明显提高

两年来,围绕首次科技工作会议提出的教育科学研究有关应用型本科教育、职业教育和自考助学的三个侧重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直接推动了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两年来,我院共主持承担了45项省级教改研究项目和12项省教育规划项目,特别是学院今年推进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六项工程,教学改革研究工程自2008年3月5日启动以来,各级教学管理单位认真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申报院级课题69项,获立项60项;申报省级教改课题107项,获立项27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申报省级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18项,获立项7项,其中重点课题2项。

无论从申报人数,还是从立项课题数来看,都创下了历史的新高,教育教学研究经费投入近20万元。

郑坚副教授主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计算机中心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第四批江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硕果累累。

在过去的两年里,是学院科技工作不断推进的两年,基本完成了首次科技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同志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作为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我们的工作还刚刚起步,整体科研实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同省内外同类院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学校的服务社会的要求也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优势特色学科方向尚未明确;具有竞争优势的科研团队尚未形成;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够完善;高层次的科研项目、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还比较少;产学研结合,院、企结合,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

二、转变观念,认清形势,迎接挑战,抓住机遇

大学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研究实力正逐步成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要使我院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迅速崛起、站稳脚跟、快速发展,真正担负起大学的神圣使命,认识我院科技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我院科技工作面临新的机遇

首先,从全国的大环境来看,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高校科研发展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强化了科技工作的支撑作用,为科技工作带来了大好机遇。

其次,从江西省内的形势看,“十一五”以来科技事业得到了各级领导进一步重视,科研需求进一步旺盛、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人员积极性进一步高涨。

省政府关于科技工作提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四个“更加注重”的要求,以及宏观调控政策为科技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江西率先“中部崛起”的目标也为我们的科技工作提供了政策推动机遇、产业发展机遇和创新跨越机遇。

我国正经历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变,江西省正在抓住“中部崛起”这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机遇,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正在形成自身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

这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科研和科技服务方向,提供了极好的选择机遇。

再次,从我院自身的现状看,在纵向上我院科研立项和资助经费逐年增加,横向上我院在省内各类研究项目中都有一席之地。

董事会的坚定支持为我们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基础,大批博士硕士人才的引进是我们开展科研工作的坚强力量,学院良好的声誉和办学效益为我们开展科研工作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二)我院科技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我院科技工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很多困难,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仍未根本突破,甚至更加突出。

一方面,作为民办高校,我院长期得不到国家财政科学事业经费专门的支持,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受到了严重的抑制,影响了我院师资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制约了我院特色的形成。

另一方面,拔尖创新人才不足。

受体制问题的影响,人才问题仍然是我院科技发展面临的最为严峻挑战。

近年来我们通过各种人才计划,培养、引进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人才,但是顶尖人才匮乏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此外,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受宏观政策影响和学校自身科技活力的影响,我院的科研经费主要依赖自筹,虽然每年都有增加,但随着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的增加,难以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

同志们,现在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永远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认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今后科技工作的主要思路

(一)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科技工作领导

我们高等院校承担着党和人民赋予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三大神圣职责。

高校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又是知识创新的源头。

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产生优秀人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产出创新成果。

高校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互动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高校多学科综合交叉,知识生产和传播相结合以及高校的自由的学术氛围,决定了高校应该是就具活力的知识发源地。

同时,高校也是解决国民经济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按照本科院校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将科技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不仅对学校即将要进行的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申报,对下一步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将来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申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更是为了适应学校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我们必须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条件建设为保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路来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以“坚持应用,鼓励交叉,聚集人才,强化组织,科教结合,贡献社会”作为我们推进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

我们要以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为龙头,凝练学科方向;以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为重点,聚集科技队伍;以校系两级科研院所建设和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构建科研平台;以制度建设和加大投入为保证,营造学术氛围。

同时,要加强对科研工作的引导,使科研工作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科研为生产实际服务,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服务,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于果董事长在学校第一次科技工作会上提出,“在教学和科研上我们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两个方面一起抓,我们希望我院青年不仅要当教学的排头兵,更要当科研的排头兵。

”一个学校科技工作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

因此,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科研工作,要积极投身到科研工作中来。

其次,学校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发挥校学术委员会对学校科技工作的指导作用。

系、部、所也要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力度和支持力度,有条件的要建立系级学术委员会,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科研工作。

今后,学校要每2年召开一次科技工作会议,要不定期地召开科技工作例会,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推动科技工作的进步。

(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凝炼学术方向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也是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

学术方向是学校学科和专业特色和优势所在,是我们聚集队伍和构建平台的前提。

根据学校应用性本科教育的定位,要以应用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为科技工作的主要方面。

现在正在修订的专业建设规划,一方面要总结2005年升本以来专业建设的经验,规划今后一段时期专业设置计划,以适应学校普通本科规模发展的需要,提高学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分析和凝练出支持这些专业的主干学科和支撑学科,制定江西蓝天学院学科建设规划,明确我们要优先发展的学科,集中我们的人力和财力,把这些学科建成即有特色又有优势,以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为“十二五”江西省高校重点学科申报奠定基础。

面对我国和江西省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即有机遇也有挑战,面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即有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提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也有如何协调好普通本专业教育和自学考试教育,其中即有教育类型的问题,也有培养层次的问题。

还有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

要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办学特色,首先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转变观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事业的要求。

只要观念新,才会有发展的新思路,工作的新举措,我们的工作才会不断的上新台阶。

(三)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聚集科技队伍

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引进上花了很大的力气,师资队伍在不断壮大,学历层次和队伍结构在不断改善。

我们要充分发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带头作用,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要给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为核心,结合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

结合“名师培育工程”和主干学科建设,开展校级学科带头人的遴选工作和培养工作。

要以项目为纽带,打破系部界限,聚集科技队伍。

优先支持以优秀青年教师为学术带头人的创新研究群体,以项目和课题为纽带,集中优势力量联合攻关。

尤其是对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创造力活跃的青年学者给予及时支持,保证科学研究人才的源头供给。

我们要争取兄弟院校支持,在特色优势学科方向上,推荐一批优秀教师作为这些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或联合培养工程硕士,为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四)以科研院所建设和实验室为依托,构建科研平台

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必要平台。

目前,学校正在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我们要支持建设一批校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为争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立项打下基础,为承接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创造条件。

学校今后在实验室建设的经费中,要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的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建设。

要支持一批有研究意义、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科技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为申报省部级科技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力争在国家级科技课题立项上有所突破。

科研机构是聚集人才队伍、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

根据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学校已经设立了6个校级研究所。

各系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系级科研机构,实行科研和管理工作重心下移。

校级科研所要逐步实行系所合一的运行模式,发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作用。

校级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方向,一般应符合学校学科建设规划的要求。

学校将制订相应的政策,引进竞争机制,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机构制定有效的考核指标,实行选拔和淘汰机制。

对建设有成效、成果突出的学科、实验室和科研机构,学校将加大支持力度,优胜劣汰,以促进科技工作平台健康快速发展。

(五)推进管理创新,增加投入,营造良好环境

科技创新体系包括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科技管理创新是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高水平的科技管理,就难以实现我校全面的科技水平的提升。

作为学校行使科研管理职能的科研处,要做到科学行政,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改进我们的工作,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

要重视科研政策研究,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这次科研处提交会议讨论的文件,是总结近年来学校开展科技工作的实践,借鉴和吸取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科技工作环境而提出来的,接下来科研处处长章建华同志会做进一步的说明,希望大家能以主人翁的精神,认真讨论,积极发表意见。

学校将逐年增加对科研的投入,对申报立项的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给予政策支持和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对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符合我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研究方向,学校将给予重点项目立项资助。

我校近年来每年有百名左右的青年教师加入蓝天学院的教育事业,他们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但他们缺乏教学经验,也缺乏必要的科学研究系统训练,我们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过好教学关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过好科研关。

学院设立的青年科技基金,就是专门用来帮助青年教师启动科研工作,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对取得成果的项目,进一步从中遴选出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项目,为申报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打下基础。

这样既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达到了锻炼新人的目的,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六)坚持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技创新要坚定不移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科学技术只有与现实生产力紧密结合才能创造新的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

要大力加强面向市场的研究开发,以我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为主攻方向,开展技术创新,增加有效成果的供给。

科技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这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目前科技工作的形势来看,纵向项目的立项数量少,经费支持的强度小,竞争激烈。

因此,要加强与外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加强横向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智力和设备优势,积极争取横向合作项目。

要面向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密切跟踪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为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

要主动加强与其他高校、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同志们,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难得的重要发展机遇期,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打造应用型本科和职业教育一流品牌是我校新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引领我校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本次科技工作会是在迎接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的过程中召开的,有着特别的意义。

希望各单位要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我校的科技发展水平。

我相信,有校董事会的正确领导,有党委的坚强保证,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就一定能够把江西蓝天学院的科研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江西蓝天学院的明天再创辉煌!

谢谢大家!

 

二00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