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常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7291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用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医用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医用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医用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医用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医用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医用常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医用常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医用常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医用常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医用常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用常识.docx

《医用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常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用常识.docx

医用常识

化工行业引起的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与防治

学院:

化工学院

专业年级:

0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一班

学号:

P0*******6

姓名:

张德才

 

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与防治

摘要:

文章阐明了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同时对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工作做了系统的综述,提出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防治的方法及寻求新的方法,展望广阔的环境矿物学研究与应用前景。

并提醒人们要提高土壤质量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迅速发展,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严重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也可以导致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目前,世界各国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t、Cu为340万t、Pb为500万t、Mn为1500万t、Ni为100万t。

中国北方大城市的蔬菜基地和部分商品粮基地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如北京、天津、西安、沈阳、济南、长春、郑州等地。

据统计,1980年我国工业三污染耕地面积266.7万公顷,1988年增加到666.7万公顷,1992年增加到10万公顷。

目前,全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耕地面积已接近2000万公顷,约耕地面积的1/5。

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减产超过1000万吨,被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据农业部环监测系统近年的调查,我国24个省(市)城郊、污水灌溉区、工矿等经济发展快地区的320个重点污染区中,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为60.6万公顷占调查总面积的20%。

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约占污染物超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0%以上,尤其是Pb、Cd、Hg、Cu及其复合污染最为突出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污染较普遍污染面积近1000万公顷,其次是Pb、Zn、Cu、Hg等。

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Cd、Cr、As、Pb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

其中多数由于工业污水灌溉造成的。

如广州郊区老污灌区,土壤中Cd的含量最高228mg/kg,平均含量为6.68mg/kg,沈阳张士灌区有2533公顷土地遭受C的污染,其中严重污染的占13%。

重金属污染原理

  重金属,特别是汞、镉、铅、铬等具有显著和生物毒性。

它们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相互转化和分散、富集过程(即迁移)。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

(1)除被悬浮物带走的外,会因吸附沉淀作用而富集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成为长期的次生污染源;

(2)水中各种无机配位体(氯离子、硫酸离子、氢氧离子等)和有机配位体(腐蚀质等)会与其生成络合物或螯合物,导致重金属有更大的水溶解度而使已进入底泥的重金属又可能重新释放出来;(3)重金属的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不同。

其形态又随pH和氧化还原条件而转化。

(4)在其危害环境方面的特点是:

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一般为1~10毫克/升,汞、镉为0.01~0.001毫克/升);在微生物作用会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洋-甲基汞);可被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慢性路线。

亲硫重金属元素(汞、镉、铅、锌、硒、铜、砷等)与人体组织某些酶的巯基(-SH)有特别大的亲合力,能抑制酶的活性,亲铁元素(铁、镍)可在人体的肾、脾、肝内累积,抑制精氨酶的活性。

六价铬可能是蛋白质和核酸的沉淀剂,可抑制细胞内谷胱甘肽还原酶,导致高铁血红蛋白,可能致癌,过量的钒和锰(亲岩元素)则能损害神经系统的机能。

     本文主要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现行治理方法入手,提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防治的环境矿物学新方法。

旨在保护环境,提高土壤的环境质量。

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将重金属带入土壤中,致使土壤重属含量明显高于其自然背景值,并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近来,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使用农化用品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属污染日益加剧,分析其污染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大气中重金属沉降

     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

它们主要分布在工矿的周围和公路、铁路的两侧。

大气中的大多数重金属是经自然沉降[2]和雨淋沉降进入土壤的。

如瑞典中部Falun市区的铅污染[3],它主要来自于市区铜矿工业厂、硫酸厂、油漆厂、采矿和化学工业产生大量废物,由于风的输送,这些细微颗粒的铅,从工业废物堆扩散至周围地区。

2)工业引起的重金属污染

由于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矿藏不断被发现、开采、加工和利用,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

Cd主要来源于铅锌矿和炼镉矿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在Pb、Zn污染区常常伴随着Cd的污染。

1989年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向环境排放重金属Hg为56万吨,Cd为88吨,As为173吨,Pb为226吨。

除此之外,重金属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电镀、塑料、电池、化工、印染、制革、炼油等行业也是排放重金属的主要工业源。

3) 农药、化肥和塑料薄膜使用

     施用含有铅、汞、镉、砷等的农药和不合理地施用化肥,都可以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

一般过磷酸盐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Hg、Cd、As、Zn、Pb,磷肥次之,,氮肥和钾肥含量较低,但氮肥中铅含量较高,其中As和Cd污染严重。

经过对上海地区菜园土地、粮棉地的研究,施肥后,Cd的含量从0.134mg/kg升到0.316mg/kg,Hg的含量从0.22mg/kg升到0.39mg/kg,Cu、Zn增长2/3。

通过新西兰50a前和现今同一地点58个土样分析,自施用磷肥后,镉从0.39mg/kg升至0.85mg/kg。

在阿根廷由于传统无机磷肥的施入,进而导致土壤重金属Cd、Cr、Cu、Zn、Ni、Pb的污染。

农用塑料薄膜生产应用的热稳定剂中含有Cd、Pb,在大量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过程中都可以造成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4)交通运输引起的重金属污染

据有关报道,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铅量高达20—50ug/l,它们成条带状分布,经自然沉降和雨淋进入土壤。

机动车尾气既是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也是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汽车汽油、发动机、润滑油和镀金部分都能燃烧或磨损而释放出Pb、Cd、Cu、Zn等重金属,通过对汽车尾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发现:

Pb含量为37%,Ni、Cr、Cd、Mn含量分别为34.5%、22.6%、3.2%、2.6%。

杨文敏等应用扫描电镜加X射线能谱技术分析了汽油尘表面15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其中Pb最高达22.5%,Mn、Ni、Cr等重金属含量都低于3%。

汽车尾气中Pb含量最高是因为汽油中常用四乙基铅或四甲基铅作“抗爆剂”,汽油燃烧后Pb随尾气排放,引起大气、土壤以及农作物的Pb污染。

5)污水灌溉

污水灌溉是灌区农业的一项古老技术,主要是把污水作为灌溉水源来利用污水按来源和数量可分为城市生活污水、石油化工污水、工业矿山污水和城混合污水等。

由于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工矿企业污水未经分流处理而排入下道与生活污水的混合排放,其中的重金属含量远远超过当地背景值。

重金属着污水灌溉而进入土壤,以不同的方式被土壤截留固定,从而造成污灌区土重金属Hg、Cr、Pb、Cd等含量逐年增加。

例如我国沈阳市张士灌区镉污染分突出,污灌面积达4.2万亩,并有20多年的污灌历史。

除此之外,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上海和云南等地的冶炼厂周围的农田也有不同程度的镉染。

另外Tong和Lam的研究结果也证实,城市周边道路和裸露的土壤是居内灰尘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土中的重金属不仅来源复杂,而且量大,重金属对人类的危害方式也变得复杂化加之城市又是人类活动的密集区,所以城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对人类的健康胁更大,城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更应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6) 含重金属废弃物堆积

含重金属废弃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其危害方式和污染程度都不一样。

污染的范围一般以废弃堆为中心向四周扩散。

通过对武汉市垃圾堆放场[23]、杭州某铬渣堆存区、城市生活垃圾场[25]及车辆废弃场[26]附近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这些区域的重金属Cd、Hg、Cr、Cu、Zn、Ni、Pb、As、Sb、V、Co、Mn的含量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受其垃圾中释放率的影响,且随距离的加大重金属的含量而降低。

由于废弃物种类不同,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如铬渣堆存区的Cd、Hg、Pb为重度污染,Zn为中度污染,Cr、Cu为轻度污染。

7) 污泥施肥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但同时污泥中也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随着大量的市政污泥进入农田,使农田中的重金属的含量在不断增高。

污泥施肥可导致土壤中Cd、Hg、Cr、Cu、Zn、Ni、Pb含量的增加,且污泥施用越多,污染就越严重,Cd、、Cu、Zn引起水稻、蔬菜的污染;Cd、Hg可引起小麦、玉米的污染;污泥增加,青菜中的Cd、Cu、Zn、Ni、Pb也增加]。

Anthony研究表明,用城市污水、污泥改良土壤,重金属Hg、Cd、Pb等的含量也明显增加。

  8) 金属矿山酸性废水污染

     金属矿山的开采、冶炼、重金属尾矿、冶炼废渣和矿渣堆放等,可以被酸溶出含重金属离子的矿山酸性废水,随着矿山排水和降雨使之带入水环境(如河流等)或直接进入土壤,都可以间接或直接地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1989年我国有色冶金工业向环境中排放重金属Hg为56t,Cd为88t,As为173t,Pb为226t。

矿山酸性废水重金属污染的范围一般在矿山的周围或河流的下游,在河流中不同河段的重金属污染往往受污染源(矿山)控制,河流同一污染源的下段自上游到下游,由于金属元素迁移能力减弱和水体自净化能力的适度恢复,金属化学污染强度逐渐降低。

江西乐安江沽口—中洲由于遭受德兴铜矿的污染,水体及土壤中的重金属Cu、Pb、Zn、Cr含量增高,至鄱阳湖段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

美国科罗拉多州罗拉多流域受采矿的影响,重金属元素Cd、Zn、Pb、As的浓度,以污染源为最高,之后随着与污染源距离延长而逐渐降低。

莱安河[30]重金属污染,来自一个大型铜矿,导致重金属浓度远远超过当地背景值。

流域重金属污染随季节变化而异,枯水期重金属的含量明显高于丰水期。

河流流速减缓可以导致该流段重金属含量增加。

 9) 含重金属废弃物堆积

  含重金属废弃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其危害方式和污染程度都不一样。

污染的范围一般以废弃堆为中心向四周扩散。

通过对武汉市垃圾堆放场[23]、杭州某铬渣堆存区、城市生活垃圾场[25]及车辆废弃场[26]附近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这些区域的重金属Cd、Hg、Cr、Cu、Zn、Ni、Pb、As、Sb、V、Co、Mn的含量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受其垃圾中释放率的影响,且随距离的加大重金属的含量而降低。

由于废弃物种类不同,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如铬渣堆存区的Cd、Hg、Pb为重度污染,Zn为中度污染,Cr、Cu为轻度污染。

   同一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途径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途径的。

胡永定通过研究徐州荆马河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中指出:

Cr、Cu、Zn、Pb是由垃圾施用引起的,As是由农灌引起的,Cd是由农灌和垃圾施用引起的,Hg是各种途径都具备。

王文祥通过对山东省耕地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的研究说明,工业快速发展地区铅高于农业环境,铅与距公路远近有关。

乡镇企业技术、设备落后,原材料利用率低,造成其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当严重。

据贵州1986年的统计,全省乡镇排放汞14.7万kg,土壤中有的地方达56.64mg/kg,超过未污染土壤的84.5倍。

要引起高度重视。

     总的来说:

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污染越严重,市区高于远郊和农村,地表高于地下,污染区污染时间越长重金属积累就越多,以大气传播媒介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具有很强的叠加性,熟化程度越高重金属含量越高

3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现行治理方法

  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研究,国外始于20世纪60~70年代,如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家对土壤重金属较深入,尤其澳大利亚。

我国在1983年对主要类型的土壤环境容量作过初步研究,如提出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生态效应、临界含量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分区等。

  当前,世界各国很重视对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并开展广泛的研究工作。

总的来说,目前大致有以下四种治理措施:

  1) 工程治理方法

    工程治理是指用物理或物理化学的原理来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

主要有:

客土是在污染的土壤上加入未污染的新土;换土是将以污染的土壤移去,换上未污染的新土;翻土是将污染的表土翻至下层;去表土是将污染的表土移去等。

如日本富士县神通川流域的痛痛病发源地,就是由于长期食用含镉的稻米而引发的,他们通过研究,去表土15cm,并压实心土,在连续淹水的条件下,稻米中镉的含量小于0.4mg/kg;去表土后再客土20cm,间歇灌溉稻米中镉的含量也不超标,客土超过30cm,其效果更佳。

此外淋洗法是用淋洗液来淋洗污染的土壤;热处理法是将污染土壤加热,使土壤中的挥发性污染物(Hg)挥发并收集起来进行回收或处理;电解法是使土壤中重金属在电解、电迁移、电渗和电泳等的作用下在阳极或阴极被移走。

 以上措施具有效果彻底、稳定等优点,但实施复杂、治理费用高和易引起土壤肥力降低等缺点。

 2)生物治理方法

   生物治理是指利用生物的某些习性来适应、抑制和改良重金属污染。

主要有:

动物治理是利用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动物蚯蚓、鼠类等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微生物治理是利用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等对重金属具有吸收、沉淀、氧化和还原等作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如Citrobactersp产生的酶能使U、Pb、Cd形成难溶磷酸盐;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比真核生物(真菌)对重金属更敏感,格兰氏阳性菌可吸收Cd、Cu、Ni、Pb等。

植物治理是利用某些植物能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重金属的特性来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重金属的植物吸收、淋溶和无效态数量将只依赖于它们的有效态的多少,重金属溶液浓度和它们的土壤的有效态之间关系遵循Freundlich吸附方程[41];超积累植物可吸收积累大量的重金属,目前已发现400多种,超积累植物积累Cr、Co、Ni、Cu、Pb的含量一般在0.1%以上,积累Mn、Zn含量一般在1%以上;印度芥菜(Brassicajuncea)可吸收Zn、Cd、Cu、Pb等,在Cu为250mg/kg,Pb为500mg/kg、Zn为500mg/kg条件下能生长,在Cd为200mg/kg出现黄化现象[42];印度芥菜(Brassicajuncea)可对Cr6+、Cd、Ni、Zn、Cu富集分别为58,52,31,17和7倍;高杆牧草(Agropyronelongatum)能吸收Cu等;英国的高山莹属类等,可吸收高浓度的Cu、Co、Mn、Pb、Se、Cd、Zn等。

生物治理措施的优点是实施较简便、投资较少和对环境破坏小,缺点是治理效果不显著。

 3) 化学治理方法

   化学治理就是向污染土壤投入改良剂、抑制剂,增加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代换量和粘粒的含量,改变pH、Eh和电导等理化性质,使土壤重金属发生氧化、还原、沉淀、吸附、抑制和拮抗等作用,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其中沉淀法是指土壤溶液中金属阳离子在介质发生改变(pH值、OH-、SO42-等)时,形成金属沉淀物而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如向土壤中投放钢渣,它在土壤中易被氧化成铁的氧化物,对Cd、Ni、Zn的离子有吸附和共沉淀作用,从而使金属固定。

在沈阳张士污灌区进行的大面积石灰改良实验表明,每公顷施石灰1500~1875 kg籽实含镉量下降50%[18]。

有机质法是指有机质中的腐殖酸能络合重金属离子生成难溶的络合物,而减轻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吸附法是指重金属离子能被膨润土、沸石、粘土矿物等吸附固定,从而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化学治理措施优点是治理效果和费用都适中,缺点是容易再度活化。

  4)农业治理方法

    农业治理是因地制宜的改变一些耕作管理制度来减轻重金属的危害,在污染土壤上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

主要有:

控制土壤水分是指通过控制土壤水分来调节其氧化还原电位(Eh),达到降低重金属污染的目的;选择化肥是指在不影响土壤供肥的情况下,选择最能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化肥;增施有机肥是指有机肥能够固定土壤中多种重金属以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措施;选择农作物品种是指选择抗污染的植物和不要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种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如在含镉100mg/kg的土壤上改种苎麻,五年后,土壤镉含镉平均降低27.6%;因地制宜地种植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水稻根系吸收重金属的含量占整个作物吸收量的58%~99%,玉米茎叶吸收重金属的含量占整个作物吸收量的20%~40%,玉米籽实吸收量最少,重金属在作物体内分配规律是根>茎叶>籽实。

土壤重金属污染也是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利用农业生态系统工程措施,也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改良和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提高土壤质量,并能与自然生态循环和系统协调运作。

如可以在污染区公路两侧尽可能种树、种花、种草或经济作物(如蓖麻),种植草皮或观赏树木,移栽繁殖,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净化土壤;蓖麻可用作肥皂的原料。

也可以进行农业改良,即在污染区繁育种子(水稻、玉米),之后在非污染区种植;或种植非食用作物(高梁、玉米),收获后从秸秆提取酒精,残渣压制纤维板,并提取糠醛,或将残渣制作沼气作能源。

 农业治理措施的优点是易操作、费用较低,缺点是周期长、效果不显著。

所以人们致力于土壤中天然矿物治理重金属污染物新方法研究。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理论上和技术上的问题,如土壤中重金属与土壤中矿物之间的吸附与解吸、固定与释放的平衡关系的研究,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特征、转化与迁移规律的系统研究,土壤中二次污染物的及时处理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首先应从源头抓起,控制污染源,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要充分认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长期性、隐匿性、不可逆性以及不能完全被分解或消逝的特点。

土壤质量问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问题,它直接影响土壤质别、水质状况、作物生长、农业产量、农产品品质等,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对工业生产中排放的污染物尚未得到较彻底控制,尤其在农业生产中大量而盲目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今天,江河湖海、地下水及陆地中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积累总量与日俱增,使土地环境质量变得极其脆弱。

一旦土壤对这些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的消纳容量达到饱和,这些污染物对耕地生产能力的潜在毁灭性破坏便有可能一触即发,有人已形象地称之为农业生产中的“定时炸弹”。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土地管理与保护工作不仅是对耕地总量的监管,还应该加强对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改善。

对土壤质量的保护便是对耕地生产能力的保护,更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强有力措施之一。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开展国土质量调查评价,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进行试验研究,开发耕地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参考文献

[1]马光,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M].科学出版社,2000.

[2]张甘霖,朱永官,傅伯杰.城市土壤质量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生态学报,2003,23(3):

539-546.

[3]张甘霖.城市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演变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J].科技导报(北京),2005,23(3):

16-19.

[4]张金屯,Pouyat,R.“城-郊-乡”生态样带森林土壤重金属变化格局[J].中国环境科学,1997,17(5):

410-413.

[5]ZHENGGuozhans(郑国璋).Thet枷∥andpracticeoH.heavymetal

pollutioninagriculturalsoil(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理论与

实践)[M】.Beijing:

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Press。

2007,4:

[7]SUNGuangwen(孙光闻).Theresearchadvancementofheavymetal

pollutionandrestoring[J].SouthChinaAgriculture(南方农业),

2007,1

(2):

4l一43,52.

[8]LUOQi∞g(罗强),BENYongho(任永波),ZHENGChuangang(郑

传刚).ResearchOilheavymetalpollutioninsoilandcontrol[J].

WorldSci—TechR&D(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4

(2)

[9]鲍桐,廉梅花,孙丽娜,等.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8,l7

(2):

858-865.

[10]师利明,郭军庆,罗德春.对公路两侧土壤中铅积累模式

的理论探讨[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18(3):

13-15.

[11]李敏,林玉锁.城市环境铅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18(5):

6-10.

[12]DUJiaqiang(杜加强),TENGYanguo(膝彦国),WANGJinsheng

(王金生).Geochemicalasso-船mentofanthropogenicheavymetalpoiiution

inthesoilofDexingRe,on[Jj.JournalofSafetyand

Environment(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7(5):

24—27.

[13]潘海峰.铬渣堆存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J].环境与开发,

1994,9

(2):

268-270.

[14]何江华,杜应琼,周晓洪,等.Cd对叶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其在叶

菜体内的积累[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3:

597-601.

[15]王起超,沈文国,麻壮伟,中国燃煤汞排放量估算[J].中

国环境科学,1999,19(4):

318-321.

[16]FalahiArdakaniA.Contaminationofenvironmentwithheavy

metalsemittedfromautomotives[J].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

Safety,1984,8:

152-161.

[17]刘廷良,高松武次郎,左濑裕之.日本城市土壤的重金属

污染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6,9

(2):

47-51.

[18]张辉,马东升.城市生活垃圾向土壤释放重金属研究[J].

环境化学,2001,20

(1):

43-47.

[19]李文一,徐卫红,李仰锐,等.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机理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6,4:

79-81.

[20]张勇.沈阳郊区土壤及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评价[J].

土壤通报,2001,32(4):

182-186.

[21]Nadal,M.Schuhmacher,M.Domingo,J.L.Metalpollutionof

soilsandvegetationinanareawithpetrochemicalindustry[J].Scienceo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