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教案1.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7367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延安》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回延安》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回延安》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回延安》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回延安》教案1.doc

《《回延安》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延安》教案1.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回延安》教案1.doc

第2课《回延安》

课型: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难点:

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手段

诵读,小组合作探讨,教师点拨拓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一、导入新课。

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爱听歌、唱歌,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种距离我们这个时代较远的歌曲形式,它就是主要流行于陕北一带的“信天游”。

“信天游”,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民歌形式,又叫“顺天游”,是生活在陕北的人们都熟悉的一种旋律,它奔放热烈,感情浓郁,充满了高原的苍凉质朴。

“信天游”的产生有很强的地域性。

由于陕北地处高原,过去交通不便,这里的生产全靠驴、骡驮运,当地人把从事这种劳动的人称为“脚夫”,脚夫们长期走在寂寞的山水沟壑间,便以唱歌自娱,这就是“信天游”。

随着时间的迁移,“信天游”逐渐变成陕北人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人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

在陕北,随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

人们可以通过“信天游”来抒发各种情感,也可以用民歌形式来为日常生活服务:

货郎用歌声来叫卖,农民用歌声来祈雨,逢年过节时用歌来庆祝、娱乐,男婚女嫁用歌来举行仪式,甚至上坟哭灵时也以歌代哭。

被誉为劳动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内容多与爱情婚姻有关。

因此,“信天游”又被说成是“爱的海洋”。

陕北人有句俗语:

“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信天游”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那么,这样一种为大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究竟是怎样的呢?

下面就以两首流行最广的“信天游”为例,请大家感受一下它的独特韵味。

(教师演唱或播放歌曲《兰花花》及《赶牲灵》的片段,学生通过欣赏歌曲初步体会信天游的曲词特点,简单谈听后感受。

【二、目标引领】

1、了解作者及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

2、熟读诗歌,体会情感。

【三、意义建构】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搂定(l u)   白羊肚手巾(d )   糜子(m€閕)

黍类(sh )   油馍(m€螅 ?

   气喘(chu n)

2.解释下面词语。

(1)几回回:

一回又一回。

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

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

(2)糜子:

一种子实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3)脑畔上:

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4)鸡毛信:

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5)赤卫军:

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

三、作者作品介绍。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1924年11月出生于山东峄县。

1940年到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工作。

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5年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白毛女》。

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影响较大。

此后创作的《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也成了诗人创作艺术的高峰。

这些抒情诗充分展示了诗人提炼生活的艺术才情,情真意切,构思精巧,音律生动。

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如《放声歌唱》《十年放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在艺术形式上有新的探索,借鉴了国外政治抒情诗歌中的“楼梯式”,并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和对仗,以及民歌中的某些独特形式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

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

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四、赏析课文。

1.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读时应注意不念错字,不添字、漏字。

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

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积极进取、高度赞美的感情。

2.总体感受诗歌。

本诗共五个自然节,请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五个自然节的主要内容。

(交由学生讨论。

第一部分:

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

第二部分:

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第三部分:

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景。

第四部分:

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第五部分:

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五、感受全诗中心。

本诗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发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

【四、巩固提升】

一、字词练习:

1、写出加黑的字的字音:

白羊肚()糜子()荡漾()青荇()

揉碎()斑斓()漫溯()笙箫()

2、辨字组词:

羔()糜()窑()畔()箫()

恙()靡()窖()衅()萧()

二、下列各句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登时:

立刻

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脑畔上:

头上

C.我梦见鸡毛信来 鸡毛信:

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天南海北想着你 天南海北:

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

三、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红旗飘飘把手招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四、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

【五、回顾小结】

根据同学们的诵读情况作结。

【六、检测反馈】

1.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_______定宝塔山。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________在亲人怀。

[   ]

A.抱 扑             B.搂 靠

C.绕 扎             D.搂 扑

2.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条条街道________②一座座楼房________

③一盏盏电灯________④一排排绿树________[   ]

A.①披彩虹 ②亮又明 ③宽又平 ④迎春风

B.①亮又明 ②披彩虹 ③宽又平 ④迎春风

C.①宽又平 ②迎春风 ③亮又明 ④披彩虹

【七、布置作业】

完成三维课堂中第一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回延安

贺敬之

信天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