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汇编《观沧海》.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7455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汇编《观沧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诗歌鉴赏汇编《观沧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诗歌鉴赏汇编《观沧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汇编《观沧海》.docx

《诗歌鉴赏汇编《观沧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汇编《观沧海》.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歌鉴赏汇编《观沧海》.docx

诗歌鉴赏《观沧海》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诗中“竦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2分) 

7.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全诗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B.“东临碣石”两句以“观”字总领全篇,点名了观沧海的地点。

 C.“水何澹澹”两句,动静相衬,写出了大海的全景。

 

D.“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5分) 

观沧海 三国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对《观沧海》《望岳》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都采用写景抒情的方式。

        B.两首诗都运用了想象的方法。

 

C.两首诗都有对偶句。

                  D.两首诗都是篇末点题。

 

7.《观沧海》中的“星汉”指的是_______;《望岳》中的“岱宗”指的是______。

(2分)  

     

7.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

(1)《观沧海》的“观”即“看”,有两层意思:

一是作者北征乌桓胜利班师心情乐观;二是所写对象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

(2)《望岳》的“望”即“看”,有两层意思:

一是作者并未登山,而是在山脚下远望泰山;二是作者想象登山泰山之巅、雄视天下的壮观景象。

()

6、两首是分别以和字总领全篇。

(2分)

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都描写了雄伟壮丽的景色。

B都融入了作者浪漫的想象。

C都具体描绘了事物的景象。

D都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三)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6-7题(4分)

1.本篇作者曾出现在以下哪篇课文中?

(   )(2分)

A.《武松打虎》B.《煮酒论英雄》C.《明湖居听书》D.《劳山道士》

2.作品中的大海具      的特点,作者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想要  

的抱负。

(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7.诗中“志”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点明了观沧海地点居高临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写出了沧海壮阔宁静的景象。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写出了岛上春天盎然的生机。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五)阅读下面的曲,完成7-8题。

(4分)

7、总领全篇内容的诗句是(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从动静结合的角度描写大海及周边景物的壮观景象。

B.“秋风萧瑟”点明了诗人登山观海的时间,也暗示了他对未来前程的担忧。

C.“日月”和“星汉”两句运用想象和夸张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远大理想。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歌套语,但从中也可以读出诗人所抒发的豪情壮志。

六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7.诗中“星汉”的意思是(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东临碣石”两句交代观海地点,也营造出全诗开阔雄浑的意境。

B.“水何澹澹”六句所写的秋景由盛转衰,诗人的内心也由喜转哀。

C.“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吞吐宇宙、包孕群星的博大胸怀。

D.“幸甚至哉”两句虽为套语,但在此诗中也能借以表达诗人豪情。

七/阅读古诗,完成6-7题(4分)

7、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B、“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C、“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

D、“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8、全诗描绘了景象,抒发了诗人的伟大抱负。

(2分)

7.与“东临碣石”的“临”词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C.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D.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诗人特意去碣石山观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显现大海宁静,山岛耸立的景象。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萧瑟的秋风呼啸,波涛滚滚。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表现了眼前大海吞吐日月的情景。

7、诗中“澹澹”的意思是_________。

(2分)

8、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观海。

B、二、三、四句写出秋风萧瑟、万物凋敝的景象。

C、五、六句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

D、全诗体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7、下列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壮观景象,气象恢宏博大。

B.“若”字表明作者写的是虚景,即诗句表达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C.诗人运用了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使意境瑰丽开阔。

D.诗句较之“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的描绘,更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

八/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

6、下列与本诗中所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7、诗人在诗中借大海的雄伟壮丽之景,抒发了。

(2分)

观沧海诗歌鉴赏

一6、高高耸立(2分)     7、D(2分)

二6、(2分)D    7、(2分)银河(1分)泰山(1分)

7、(2分)

(1)√

(2)√

三1.B(2分)2.雄伟/壮丽(1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1分)

四7.(2分)志向8.(2分)A

(五)7.(2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8.(2分)B

六7.银河(2分)8.B(2分)

7.B(2分)8.大海的雄伟壮丽统一中国建功立业(I+I分)

7.D7.(2分)B

7.(2分)水波摇动的样子8.(2分)B

8、C(2分)

八/6.B(2分)

9、7.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