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7471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数学专项练习之不等式证明内附详解Word格式.docx

最后说说这种方法的思想吧。

我们应该都记得sinx的泰勒展开吧。

老师也应该说过,看见sinx的泰勒展开式,我们就应该明白为啥x→0的时候,sinx~x,sinx-x~-1/6x^3了。

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对应成为了同阶无穷小(此时是等价无穷小)。

于是立即联想到同阶无穷小的定义

所以,我们现在要求的不正是这个表达式中的K么?

于是上述方法油然而生!

下面两种方法相对比较稀有,但是很适合开拓视野,并且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包含其中!

方法4

看了这个解法,也许很多人都一头雾水了。

因为表达式复杂,运算感觉也很复杂,我在这里做几点补充说明。

前面两步大家应该都没有任何问题,就是切化弦,然后分别泰勒展开。

可能对于第三步,就不太理解了。

确实,第三步是本方法的难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利用的知识点很简单,就是1/(x+1)的幂级数展开式,如下图

然后把红颜色的看成一个整体,利用蓝色公式展开。

注意,展开的时候不要什么都不想就一口气往下弄,要思考下,题目要求几阶,我们展开到几阶就可以了!

因为红色的是一个整体,所以平方后,出现的最低次数都是4了,在乘以外面的最低次数1,也是5。

因此对更高阶我们可以直接用O6表示了(O6是指6阶及以上)。

后面的运算看似复杂并且莫测,实际上很简单,只需要利用我之前说的,想想你的目的是什么?

展开到最高阶为5。

所以,一旦出现6阶以上的,都可以用O6表示,这样就大大简化了运算的难度。

最后化简得答案!

方法5

看过了上面的那种解法,很多人觉得这种解法不如上面的直接。

不过,正因为这种方法别扭一些,使得它适用范围更广一些。

因为有些相除的式子没有对应的简单展开式,所以只能利用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在一些泰勒展开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以上是我能够提供的5种方法了,大家也可以自己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做。

最后我们对这道题打一个总结。

通过这道题,我们学到了什么?

法1法2对比,我们知道在求某个定点的高阶导数,往往不会利用其一般函数式(能利用函数表达式求高阶导数的只有书上给出的那几种以及其变式),而是采用间接的方法来求。

如求arctanx的n阶导数。

法3不计算不太难,并且思路也不是特别古怪,算是把极限和泰勒联系在一起了的好方法。

通过这道题目,我们也可以看出,如果以后再出求极限题并且含有tanx,可以考虑使用这道题目的结论了(这也就是我说的记忆一些小结论)

如题

如果直接洛必达非常复杂,但是泰勒一下就出来了。

法4法5学会了多项式相除的处理方法,通法是法5,法4技巧性稍强一些。

最后,总的来说,要想学好证明题,对每道题目的分析要足够透彻。

今天选的题目确实难度不算大,但是里面包含的东西却不少。

如果真正掌握每一个部分,我觉得证明水平就提升了一步!

2今天来看看第二题吧。

题目本身不算难题,不过由于涉及的内容对考研的帮助特别大,又是典型中的典型,所以选出来说。

希望今天通过这道题目,能够让大家掌握如何思考这类题目!

这道题目的条件很明显,闭区间上连续,开区间上可导,第一反应应该就是中值定理了

中值定理有三个,那么该用哪个呢?

回一下就可以发现,三个中值定理都只会出现一个参数,但是题目中却出现了两个参数η,ξ。

那么怎么办?

这个时候就应该知道仅仅一个中值定理是解决不了此题的,所以考虑使用两个中值定理来做!

那么,到底该使用哪两个中值定理呢?

一般来说,中值定理的混用有3种,两个拉格朗日,一个拉格朗日一个柯西,两个柯西。

具体问题就要具体分析了。

所以对这道题目,我们有必要对式子进行变形,从中发现线索!

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我变形的目标没有----就是将同一个参数集中在一堆,然后f放在分子,具体函数(在这道题中就是cosx与sinx)放在分母。

从这种形式,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应该是柯西中值定理的应用

左边f’(η)/sinη就可以看做柯西中值定理的右边部分,这样一来,我们只需要把分子分母的原函数找出来,然后用柯西中值定理处理就可以出现我们结论中的东西了。

同理,右边的f’(ξ)/cosξ也可以再用一个柯西中值定理处理。

注意,这里左边就应该取端点值a,b,因为表达式里面还含有a,b。

至于那个tan((a+b)/2)可以暂时不管,先分别用柯西中值定理处理后然后再看看是否能够出现那个式子,如果出现不了的话才考虑其他的,能够出现,命题基本上可以说是得证了!

于是下面就是解答过程

看来,只要将用两个柯西中值定理想出来了,后面的就是水道渠成了。

那个tan((a+b)/2)也是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最后总结一下这道题。

从这道题我们能够学到哪些东西?

首先,通过条件的分析,知道很可能使用中值定理,这是整体把握此题,让自己有个大致的方向。

然后就是对题目的分析了。

处理一个变量的中值定理的证明题,一般都是利用分析法,也就是通过条件倒推,最后看出需要构造什么样的辅助函数。

而处理两个变量及以上也是分析法,不过往往是对结构的分析了。

一般步骤就是先将同一个变量放在一起,然后看看那个中值定理的形式和此相同,即可决定使用那个中值定理了。

也就是说,这种多变量的中值定理证明题的突破口就在变量上面,做适当变形,分析出条件的使用。

至于那些常数(比如这道题里面的tan((a+b)/2))完全可以不管,因为往往你将变量的来源分析清楚了,做一下处理,就可以得到这些常数了!

为了帮大家熟悉一下这类题型,我又找了几道题,大家自己练习下,如果哪道题不会的,跟帖提出来。

我可以帮你分析下思路。

三道题的难度是递增的,希望大家多多思考!

3题目3是一道积分不等式的证明,是李永乐或者陈文灯书上都可以找到的题目。

其中方法很典型,里面的一些技巧也是证明题中常用的,所以我把这道题弄出来进行剖析,将自己的思路展现给大家看看。

拿到这道题目,大家可能都有点傻眼了。

怎么表达式这么复杂?

而且绝对值,积分号,求导号让人眼花缭乱,感觉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

我们不妨先从三个独立的表达式分析起走。

第一个表达式

首先要明白这个式子说的是什么东西。

读懂表达式,是你做证明题的根本!

不难看出,这个式子说的就是|f(x)|的在区间[a,b]的最大值。

写的这么高深,弄得大家心里发慌,其实根本就是一只纸老虎嘛!

我们并不关心最大值在哪一点取得,所以我们可以把取得最大值的这一点设为ξ,则这个式子可以化成|f(ξ)|.你看,这样一简化,是不是显得更加简洁和舒服,让自己的信心也增加了不少。

第二个表达式

这个式子对积分熟悉一点的看见了就应该有一种很强烈的反应,就是积分中值定理!

所以这个式子我们也可以简化一下成|f(η)|.这样一来,不但大大简化了表达式,而且成功的与第一个表达式联系了起来!

这样对题目的认知也就在简化中一点一点的清晰化了!

第三个表达式

这个表达式相对于前面两个来说要复杂一些,因为它没有很好的化简方式。

所以我们只有暂且不管这个表达式,把它作为一个常量,摆在那里,考虑去处理表达式1,2,使得能够得到表达式3!

为此,我们将表达式1和表达式2放在一起,于是移项,得到下面不等式,也就是我们需要证明的!

注意到左边两个式子|f(ξ)|-|f(η)|,看见这个,然后考虑到这是一道不等式的题目,并且ξ,η都是未知的一个数,我们应该立即联想到放缩,用什么放缩?

绝对值不等式!

|x|-|y|<

=|x-y|,然后逻辑方向(也就是不等式的方向)也是正确的,所以放心大胆的做吧!

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一口气做下去了。

于是得到下面的解答!

|

最后需要再多说两句的就是放缩的后期有一步非常经典

注意到没有,第一步的那个等号是这道题里面最难也是最精华的部分。

反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成功将积分和导数联系在了一起,破解了这个看似超级复杂的证明题!

后面的就是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虽然这个式子平时看起来觉得再熟悉简单不过了,可是真正使用的时候还是不简单的。

最后对这个题目打一个小结,这道题到底让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思想方法。

知识1:

积分中值定理,在某些时候可以简化表达式

知识2:

绝对值不等式以及定积分里面的绝对值不等式

知识3: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逆用

考察的知识不难,关键如何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这是需要不断训练的,当然,通过平时练习多总结多思考,就是提高的最快路径了!

思想方法1:

对证明的式子需要有个宏观把握,能简化的要简化,这样便于你看清楚整个题目间的关系。

思想方法2:

不等式证明中间肯定有放缩,这个时候需要找出一定放缩的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判断放缩的方向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才可继续往下做。

思想方法3:

对公式的逆用。

有些时候我们做题做多了,往往对有些公式只会顺着用,反过来如何用未曾或者很少想过。

其实,像这种难度较大的不等式,往往有一定的思想方法在里面,通过这道题目,我们也学习到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逆用的威力。

可以联系积分与导数!

总而言之,这道题目难度不小,不过也不是天马行空的,仔细琢磨,会发现里面有很多思想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最后选了一道题目,供大家练习

4

这道题看上去就比较容易入手。

因为题目有两个问题,一般来说,第一问是为第二问做铺垫的,往往第二问可以用到第一问的结论,就算用不到,第一问也会给第二问带来很明确的方向。

还是条件入手,分析条件,从正向边界,平面区域,不难得出此题是二重积分和曲线积分的转换问题,应该使用格林公式来做。

于是分别对第一问左右两边用格林公式,转换成二重积分。

对比二重积分的被积表达式,发现其实并不完全一样。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又得考虑一下,是不是哪个条件没有用上。

仔细观察下给的条件,发现积分区域没用上,这个区域有个特点,就是很对称,不过不关于x轴也不关于y轴对称,而是关于y=x对称。

于是OK了。

利用这种对称性,成功的证明两个二重积分是相等的了!

第二问是一个不等式问题,如果没有第一问的铺垫,也算是比较难的了,不过有了第一问,那么就相对简单些了。

先做一些处理

这一步也算是得力于第一问了。

就是利用y=x对称的这个性质!

这样一来,我们将多变量转换成了单变量,这也是做题的一种策略!

可是即使做到这一步,我们也无法直接得出结论,并且e^sinx这种函数是无法积分(准确说无法找出初等原函数),加上题目本身也不是让你准确积出来,而是证明不等式,所以联想到放缩!

于是下一步考察e^x+e^(-x)这个函数的性质为了能够积分容易,泰勒公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将各种函数都弄成了幂函数的形式,而幂函数正是很容易积分的形式。

于是,将e^x+e^(-x)在x=0点展开。

一放缩,本题就得出答案了,具体过程如下。

最后总结一下这道题目

题目分析过程不算特别难,主要就是格林公式的应用和二重积分的对称性,以及最后的泰勒公式展开。

但是有两个地方值得挖掘

(1)题目可以一般化!

方法与上面一模一样,这里不赘述。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第二问就无法证明大于等于5/2π^2,只能证明大于等于2π^2

(2)对于本题的第二问,我们可以从解答中看出,还可以继续不断的进行更强的放缩

得到的结果也更加强!

这一种方法给我们的启示就是:

对于那种无法积出具体分的积分不等式,我们可以利用泰勒展开来做。

适当放缩就可以得到答案!

下面就这个方法,给一道习题

此题左边比较容易,右边稍微有点难,可以尝试一下!

5

看见这道证明题,首先第一步是对比一下两边的差异。

仔细观察积分限,被积函数,发现只有抽象函数f里面的表达式变了,而且变的很有规律!

可以说,相当于用一个变量去替换了x^2,所以此时此刻,我们很容易想到积分换元,于是

可是,这个时候麻烦又出现了。

原因有两点

(1)积分下限没改变但是上限变了

(2)多了个系数2

这个时候,我们得想办法处理,如何才能将这个东西向已知结论靠拢呢?

考虑到积分区间的可加性,我们不妨将这个积分的区间分开成两段,其分界点为a。

也许有人会问,你为什么想到要在a点取分界点,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两点。

原因1:

我们要证明的式子最后的积分上限就是a,所以我主动构造出来一个,后面那个看能不能用什么方法处理使得也变成结论形式

原因2

注意到我给的这个式子,a对于抽象函数而言,相当于是一个比例中项,也就是平衡位置。

所以,选取这一点,对后面的问题处理也有一定帮助!

(不过这个理由有点抽象,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才能比较好的认知)不过理由1是很明确的,是证明题的要素之一:

朝着目标转化!

接下来就是对

这个表达式的处理了

还是同样的思想,我们应该朝着目标转化,也就是说,积分限需要变成1,a!

那么我们需要找到一个适当的变化,使得能够满足条件。

其次,在这种变换下,我们不允许f内的自变量形式发生任何变化,一旦变化,由于是抽象函数,所以根本无法处理。

在这两种条件的限制下,我们考虑下述变换。

这种变换的优势体现在两点:

一是f内部函数形式没变,二是积分限出现了a,1,也就是目标!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方法是可以行得通。

PS:

其实,在找出这种方法为正确的变换之前,我也尝试了一些其他的变化

所以,证明不是一步就能看出来的,而需要不断去修正,去尝试。

具体解答如下

总结一下这道题目我们能够学习到的东西。

(1)证明题的根本思想,朝着目标转化!

(2)定积分换元的技巧,考虑结论的形式

(3)对于解题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尝试。

失败不可怕,因为失败之中,也可能含有成功的线索!

下面两道练习题,大家有兴趣自己试试。

两道题都不太难,练习2还有多种方法。

6

这道题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条件的式子很复杂,不过要证明的结论却很简单。

很容易注意到有下面这个关系存在

于是为了朝最后的目标迈进,我们需要将结论的式子变形,构造出我们挖掘出来的这个条件,于是利用恒等式:

但是,使用了恒等式后,无论怎么变形,后面的那个括号里面的式子就是无法完全和已知条件联系起来。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想想,是不是开始的时候,方向有错误。

因为我们挖掘出来的条件是u+v+w=e,而结论中并没有e出现,加上现在这样做无法做下去了。

所以我们此时需要换个思路去做。

再仔细观察条件,给出了u,v,w的表达式,他们除了相加能够得到常数e之外,各自之间是否有联系呢?

如果对导数熟悉敏感一点的人就会发现,他们之间有求导后相等的关系!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很欣慰,因为又找出了一个隐含条件。

那么,这个条件该怎么用呢?

考虑到结论是证明一个表达式等于常数,我们不妨求导,一来是可以出现导数,而来如果导数等于0的话,那么就可以判断表达式本身就是一个常数了。

就这样,大胆的向下做!

解答过程

回头看看这个题目,到底给了我们多少启示呢?

首先,我们有时候需要自己去挖掘隐含条件,特别是条件给的很简单的时候

其次,隐含条件可能不止一个,所以尽可能挖,尤其是平时训练,这样有助于拓展视野。

不过考试的时候就根据实际情况找到相应的即可。

但是,有时候需要多个挖掘的隐含条件一起用才能奏效,这点注意下。

然后,这道题也有很朴素的一个方法,就是导函数为0,原函数为常数C。

最后,特别说明下,对级数求导后得到新级数如果能够与已知级数发生关系,那么,这个关系往往能够在解题中运用。

下面就看一道练习题吧。

7

这是一个积分等式问题。

处理积分等式的方法通常有几种,第一种是利用构造辅助函数来证明,另外一种则是利用分部积分来证明。

这道题,我们得仔细观察下形式是怎样的。

不难发现,这个形式与泰勒的展开式极其相似。

所以我们可以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泰勒展开上面。

于是,很自然的,考虑构造辅助函数

注:

这种构造方法是很常见的,无论是在证明积分不等式还是积分等式!

都可以先转换成积分上限函数,通过其性质来证明相关命题!

下一步是将这个积分上限函数展开成泰勒展开式。

这里又涉及到两个问题:

1)到底应该展开成几阶的。

这时候,我们应该看看题目要证的命题需要我们展开到几阶。

明显,题目里面出现了条件具有二阶导数,所以最多可以展开到二阶,而命题中也有2阶导数,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个积分上限函数展开到3阶!

2)应该在哪一点展开。

从结论中也可以看出,需要在(a+b)/2点展开。

于是,展开式如下:

这个时候,离最后的证明还差一些,就是怎么在这样的条件下得到需要的式子。

令x=b,这个时候可以得到需要的左边的式子。

但是右边还差一些

这时候可以再令x=a.此时,左边等于0,右边奇数次导数项和上面的式子的奇数次导数项互为相反数,而偶数次导数项相同,一旦相减,就离最后的结论更近了。

于是我们得到了如下的解法

最后一步利用连续介值定理(条件有说二阶导数连续)来做的,这一步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很重要而且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步。

不这样做,容易出现以下的一种错误!

这种方法是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同学容易犯的错误。

因为在泰勒公式里面,ξ是一个变量,准确的写法应该是f(ξ(x)),也就是说,ξ是关于x的函数,所以上面式子的最后一项的积分是积不出来的!

最后,对此题进行小结。

这道题是典型的将积分(不)等式先构造相应的积分上限函数来做的,其中涉及的知识有泰勒展开和连续性介值定理。

题目的条件告诉了我们,一般来说,一道题目是没有无用的条件,如果条件没有用完,那么很可能你的方法是错误的。

比如这道题的那种错误的解法!

没有用到二阶导数连续!

最后练习一道题吧!

8

初看题目的结论,我们很容易反应出一个思路---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因为除此之外,我们也没有其他方法来处理。

可是看看这个题目的条件,给的并不是递推式,而是一个递推不等式。

这该如何处理。

我们先不妨把这个题分解成两步来做。

第一步先证明其是有界的,题目已经告诉这个数列是正值的,所以每一项都大于0!

然后根据不等式lnxn<

1-1/xn+1<

1可以得出xn<

e,所以这个数列也是有上界的。

至此,有界这一部分也成功做出来了,这也是比较容易的一部分!

下面来处理比较难的,单调性的处理!

首先不得不说,这道题目给的递推不等式,不能再使用递推式的那种方法来证,但是思想方法不变!

观察下条件的结构

一个是对数函数lnx,另一个是反比例函数1/x,从解方程的角度来看,这算是一个超越方程了,一般是无法解出来具体值的。

况且我们也没必要求出具体值。

我们不妨先将xn与xn+1的式子分别在不等号两端。

9

由于自己本人最近在做历年考研题真题,所以选出一些个人觉得比较典型的题目,难度比较大的证明题来分析。

虽然证明题的题型丰富,并且涉及的知识也是很广泛的。

不过考研毕竟也是一种对所学知识运用型的考试,不是创造性考试,所以考察的知识点也有范围,因此难免与前面的某些知识点重复,这里说明一下。

下面进行对题目的分析。

第一个小问很简单,是一个送分的小题。

只要构造出来辅助函数就解决问题,而辅助函数的构造可以说是套路化的,于是毫不费力的做了出来。

注意一定要指明构造的函数也是连续的,否则无法直接利用连续介值定理。

这一点是大家很容易忽略的,而这里却分布着得分点。

为避免出现不必要失分,平时许多注意。

然后看看第二问,里面出现了导数,而变量有两个,看起来与题目2挺相似的,不过仔细一看,却无法像题目2那样构造出原函数。

这个时候,我们有两条路需要走。

一种是想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构造出其他的函数,转化成题目2。

还有一种就是完全跳出题目2的框子,重新开辟一条新路。

注意到证明的结论中η与ζ是两个独立变量,所以考虑使用两个中值定理是不二选择!

现在问题出来了,中值定理需要选择某些特定的点来进行使用,那么使用哪些点合适呢?

我想条件两个f(0)=0,f

(1)=1这两点用上是没问题的。

关键是还需要至少一个点。

到底如何进行选择?

这个时候就要充分利用考研数学给大家铺垫的桥梁了,亦即第一小问的结论!

虽然不知道能否行得通,不过我们应该尝试一下,看看使用中值定理之后,得到的结果是否能够证明结论。

最后一用就可以知道,行得通。

于是解答如下。

这个题目如果没有第一问的桥梁,我想是一道非常难的题目。

不过有了第一问,我们就应该多向那里靠拢,看看是否能用(一般来说都会用到的)。

这个题目的思想方法和技巧都没有太多新颖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对一个题目的若干个问题之间的递进关系引起重视!

练习

10今天来看看不等式的题目。

不等式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初中的时候学过一次二次不等式,高中更是系统学习了不等式,在考研试题里面,也不乏不等式的题目。

不等式的题目相对比较灵活,综合性很强,是考察数学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虽然很活,不过对于考研来说,这些题目也都有一定的方法和思想,是大家可以掌握的。

这里就大家比较容易忽略的某些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

看到题目应该有一种很相似的感觉。

因为不等式的中间部分貌似就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于是,有一种冲动,试试这种方法是否可行。

尝试了一下,发现左边已经证明出来了。

这时应该比较欣慰,因为题目做出了一半。

于是心想着,右边应该同理也可以证明吧。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试一下。

试完以后,悲剧了!

居然无法证明出来。

怎么办?

只有另找一种出路。

很多参考书上给的解答都是构造一个辅助函数,这个辅助函数就是将b换成x,成为一个关于x的函数,然后利用导数工具研究这个函数的性质从而得出最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