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7519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x

《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x

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浮动,犹如___的佳人。

  

A.钟爱飘飘洒洒形单影只

B.喜爱纷纷扬扬遗世独立  

C.热爱洋洋洒洒绝世独立

D.欣赏沸沸扬扬倾国倾城

2.下列诗句与“疏松影落空坛静”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曲径通幽芳草香B.细草香闲小洞幽

C.锦屏春短碧纱暗D.晚凉天净月华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传统伦理道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深影响了元杂剧的作者们,这就使得元杂剧具有寓教于乐的教化功能。

B.阅读经典名著可以让读者切身感受高品位文化,长期阅读有助于读者夯实底蕴深厚的人文素养,构建内涵丰富的精神大厦。

C.被誉为“东方荷马史诗”的《格萨尔王传》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可以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全著字数逾一千多万。

D.专车软件将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交通出行结合起来,不但推动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而且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改善了人们出行的方式。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直得到人们的好评。

▲,▲,▲。

▲,▲,▲。

可以说,在关于西湖的吟咏中几乎没有超越苏轼这首诗的。

①这首诗还微妙表达了一个美学原则

②而且用拟人手法将西湖比作美人

③人们读了它会对美有更清晰的认识

④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它的丽质都无法掩盖

⑤诗人不但表现出西湖的形象特征

⑥美的形式是天然与雕饰的统一

A.⑤④②③①⑥B.③①⑥⑤②④C.⑤②④①⑥③D.③⑥①④⑤②

5.下面是关于利用智能地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一段报道,对其预防过程中的四个关键步骤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英国科研人员使用一种新颖的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研发了一种先进的智能地毯。

通过监控在地毯上行走者的步伐,地毯可以在老人即将摔倒时发出提示音,从而避免摔伤事故发生。

地毯里的塑料光学纤维就是奥妙所在。

只要有人踏上地毯,地毯里的光学纤维就会弯曲,实时记录下踩踏者的行走模式,然后地毯边缘的微型电子传感器就把记录下的信息传送给连接的电脑,电脑会自动分析这些信息,显示出踩踏者的足迹,同时识别其行走过程中的细小变化,以此判断其是否会突然跌倒。

A.记录行走模式B.传达信息至电脑

C.分析并识别信息D.判断是否会跌倒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给季弟书

魏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

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

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

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

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

此则所谓疏也。

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

此诚褊衷,不可不化。

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

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

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

三者皆刚德之害。

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

岂其无乐爱耶?

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

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念吾弟介然不苟      介:

耿直

B.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坐:

因为

C.谏而不听,遂薄其人          薄:

接近

D.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婉:

和顺

7.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颇以远大相期      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B.往时我之督弟甚严    句读之不知

C.欲归为弟畅言      不足为外人道也

D.岂其无乐爱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①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3分)

           ▲                                  

②仆以口语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3分)         

           ▲                                                

③高祖为亭长,素易诸侯,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3分)

           ▲                                                                 

9.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

请简要概括。

(4分)

           ▲                  

三、古代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

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

到今犹恨轻离别。

(1)上片中的“不似”二字,具体含义是什么?

(2分)

           ▲                  

(2)词中写到了哪些“恼人风味”?

(4分)

           ▲                  

(3)上下片都写到“梅”,写法有何不同?

各有什么作用?

(4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实所共鉴。

(李密《陈情表》)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王实甫《长亭送别》)

(3)▲,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司马迁《报任安书》)

(5)▲,而能与世推移。

(《渔父》)

(6)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庄子《逍遥游》)

(7)故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庄子《逍遥游》)

(8)▲,禾黍秋风听马嘶。

(王实甫《长亭送别》)

(9)中通外直,▲。

(周敦颐《爱莲说》)

(10)而或长烟一空,▲。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光  阴

陆蠡

(1)我曾经想过,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

年青人往往不知珍惜光阴,犹如拥资巨万的富家子,他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钱财,等到黄金垂尽便吝啬起来,而懊悔从前的浪费了。

(2)怎样我会起了这些古怪的念头呢?

是最近的一个秋日的傍晚,我在近郊散步,我迎着苍黄的落日走过去,复背着它的光辉走回来,足踩着自己的影子。

“我是牵着我的思想在散步。

”我对自己说。

“我是踪蹑着我的影子,看我赶不赶得过它?

”我一面走一面自言自语。

“我在看我自己影子的生长,看它愈长愈快,愈快愈长。

”我独语。

总之,我是在散步罢了。

我携着我的思想一同散步。

它羞怯得畏见阳光,老躲在我的影子里。

使得我和它谈话,不得不偏过头去,伛偻着身子,正如一个高大的男子低头和身边的女子说话,是那么轻声地,絮絮地。

(3)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叶,飘坠在我们的脚前。

那样轻,怕跌碎的样子。

要不是四周是那么静寂,我准不会注意。

但我注意到了,我捡了起来,我恍若看到这不是一片树叶,分明是一张日历,一张被不可见的手扯下来的日历。

这上面写着的是一个无形的字:

“秋”。

“秋!

”我微喟一声。

“秋,秋”,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

我感到有点迟暮了。

好像这个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阴。

“逝去的光阴,”我的思想如刁钻的精灵,摸着了我的心思。

(4)光阴要逝去么?

却借落叶通知我。

我岂不曾拥有过大量的光阴,这年青人唯一的财产,一如富贾之子拥有巨资?

我曾是光阴富有者。

(5)正是这样秋暖的日子,在很早很早以前。

我坐在一只竹箩里面,——我的身子还装不满一只竹箩——我玩着谷堆里捉来的蚱蜢、螳螂和甲虫,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

祖父是爱惜光阴的。

他匆匆出去,匆匆回来,复匆匆出去,不肯有一刻休息。

但是他珍惜也没有用,他仅有不多的光阴。

等到他在一个悄然的夜晚,撇下我们而去时,我还不懂他为什么要离开我们,原来他把光阴用尽了。

(6)还是在不多年以前,父亲写信给我说:

“你现在长大了,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

听说你在学校里专爱玩,功课也不用功……”父亲也珍惜起光阴来了。

大概他开始忧光阴之穷匮,遂于无意中把忧心吐露给我。

在当时我不是能领会的。

我仍是嫌光阴过得太慢。

“今天是星期一呢!

”便要发愁。

“什么时候是圣诞节呢?

”虽则我并不喜欢这异邦的节日。

“怎样还不放假呢?

”我在打算怎样过那些佳美的日子。

光阴是推移得太慢了,像跛脚的鸭子。

于是我用欢笑去噪逐它,把它赶得快些。

正如执棰的孩子驱着鸭群,唿哨起快活的声音促紧不善于行的水禽的脚步,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

(7)“你曾用欢笑驱赶你的光阴。

”我的思想象回声的化身,复述我的话。

(8)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

竟有一次我坐在房里整半天不出去。

我伏在案前,目视着阳光从桌面的一端移到另一端。

我用一根尺,一只表,来计算阳光的足在我的桌面移动的速度,我观察了计算了好久。

(9)“你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

”我的思想像喜灾乐祸似地,揶揄我。

(10)真的,我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

我想到光阴速度的相对性,得到这样的结论:

感觉上的光阴的速度是年龄的函数。

想到我自己在人生的象限上转过了几度呢?

犹如作茧自缚,我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这式子里面,我悲哀了。

(11)“你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里面。

”思想嘤然回答,已无尖酸的口吻。

(12)但是我无法改正这方程式,这差不多是正确的。

啊,悲哀的来源,我想把这公式从我的脑中擦去,已是不可能。

正如我刚才捡起来的树叶,无法把它装回原来的枝上。

我重新谛视这片叶,上面仍依稀显现着无形的字:

“秋”。

(选自《陆蠡散文选集》,有删改)

12.文章第

(2)段写“散步”的情形运用了哪些手法?

(6分) 

           ▲                  

           ▲                  

13.文章第(5)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分)

           ▲                  

           ▲                  

14.作者对光阴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

(4分)

           ▲                  

           ▲                  

15.赏析文中画线句。

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6分)

          ▲                  

           ▲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中国人之聪明

林语堂

①聪明系与糊涂相对而言。

郑板桥曰“难得糊涂”,“聪明难,由聪明转入糊涂为尤难”,此绝对聪明语,有中国人之精微处世哲学在焉。

俗语曰“聪明反为聪明误”,亦同此意。

陈眉公曰“惟有知足人,鼾鼾睡到晓,惟有偷闲人,憨憨直到老”,亦绝顶聪明语也。

故在中国,聪明与糊涂复合为一,而聪明之用处,除装糊涂外,别无足取。

②聪明糊涂合一之论,极聪明之论也。

仅见之吾国,而未见之西方。

此种崇拜糊涂主义,即道家思想,发源于老庄。

老庄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聪明人,《道德经》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聪明哲学。

然聪明至此,已近老猾巨奸之哲学,不为天下先,则永远打不倒,盖老猾巨奸之哲学无疑。

盖中国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聪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

又因聪明绝顶,看破一切,知“为”与“不为”无别,与其为而无效,何如不为以养吾生。

只因此一着,中国文明乃由动转入静,主退,主守,主安分,主知足,而成为重持久不重进取,重和让不重战争之文明。

③此种道理,自亦有其佳处。

世上进化,诚不易言。

熙熙攘攘,果何为者。

何若“退一步想”知足常乐以求一心之安。

此种观念贯入常人脑中时,则“和”“让”成为社会之美德。

若“有福莫享尽,有势莫使尽”,亦极精微之道也。

④惟吾恐中国人虽聪明,善装糊涂,而终反为此种聪明所误。

中国之积弱,即系聪明太过所致。

世上究系糊涂者占便宜,抑系聪明者占便宜,抑系由聪明转入糊涂者占便宜,实未易言。

热河之败,败于糊涂也。

惟以聪明的糊涂观法,热河之失,何足重轻?

此拾得和尚所谓“且过几年,你再看他”之观法。

锦州之退,聪明所误也。

使糊涂的白种人处于同样境地,虽明知兵力不敌,亦必背城借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日人一战。

夫玉碎瓦全,糊涂语也。

以张学良之聪明,乃不为之。

然则聪明是耶?

糊涂是耶?

中国人聪明耶?

白种人聪明耶?

吾诚不敢言。

⑤否所知者,中国人既发明以聪明装糊涂之聪明的用处,乃亦常受此种绝顶聪明之亏。

凡事过善于计算个人利害而自保,却难得一糊涂人肯勇敢任事,而国事乃不可为。

⑥在中国多一见识长进人时,便是世上少一做事人时;多一聪明同胞时,便是国事步入黑甜乡时,举国皆鼾鼾睡到晓,憨憨直到老。

举国皆认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之圣贤,而独无一失计之糊涂汉子。

举国皆不吃眼前亏之好汉,而独无一肯吃亏之弱者,是国家之幸乎?

是国家之幸乎?

⑦然则中国人虽绝顶聪明,归根结蒂,仍是聪明反为聪明误。

呜呼,吾焉得一位糊涂大汉而崇拜之。

(有删改)

16.请简要概述文章的论述思路。

(6分)

           ▲                  

           ▲                  

17.文章第②段,作者认为“中国人之聪明”能大行其道主要是受老庄哲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                  

           ▲                  

18.结合全文,简要阐述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聪明观。

(6分)

           ▲                  

           ▲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一位闻名遐迩的伟大的钢琴家,一生弹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钢琴曲。

可是,他的钢琴装备却非常一般,穿着也很朴素。

有人问他:

“钢琴家得有钢琴家的样子,像不像,三分样,可怎么看你不像钢琴家呢?

”他笑着说:

“钢琴家别太像钢琴家,真正的行家哪有功夫注重外在的装备及打扮,关键在于过硬的真功夫……”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答案B(由语境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是文人雅士对梅的情感,“热爱”用在此处不合适,并且“为……所热爱”不恰当,另“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或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故排除C项;第二空的成语用来形容雪花,“沸沸扬扬”指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

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故排除D项;“飘飘洒洒”多形容下雪的时候,雪漫天飞舞的样子,又像是飘落,又像是天空洒下来的,用在此处符合语境;“纷纷扬扬”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用在此处符合语境,故保留A、B两项;再看第三空,犹如……的佳人,“形单影只”形容孤独,没有同伴,而语境并无此意,故排除A项;“遗世独立”用在此处表示梅的高洁和傲骨。

2.答案:

B【解析】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可先分析能与“疏松”相对的词,从“词性一致”的角度分析,只有“晚凉”不相对,故排除D两项;再看“影落”这个词性,只有“通幽”不相对,故排除A两项;再从“平仄相对”的角度分析,“空坛静”音为“平平仄”,须对“仄仄平”,“碧纱暗”音为“仄平仄”,A项“小洞幽”为对“仄仄平”,故可排除C。

3.A(B项,搭配不当,“夯实”改为“提升”。

C项,“可以”与“堪”语义重复;不合逻辑,删“逾”或“多”。

D项,语序不当。

4.(3分)C

5.D【解析】最后一个步骤应该是“发出提示音”。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C。

薄,轻视。

7.C.A项介词,用/介词,因为。

B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项  均为介词,向,跟。

D项语气副词,难道(表反问)/语气副词,一定(表祈使)。

8.(3分)①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我的不足,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

(“匡”,纠正,匡正;“不逮”,不足;“隐”,不知不觉地,暗暗地;“畏”,敬重,敬畏,尊重。

错一处扣1分)

②(3分)我因为言论遭逢这场灾祸,更加被同乡之人耻笑,因为玷污辱没了祖上,我又有什么脸面再到父母的坟墓上去呢?

(“口语”,言论;“为……所”,被动句;“污辱”玷污辱没;各1分。

③(3分)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凡”“殆”及句式各1分。

9.(3分)①虑事周详;②心胸开阔;③为人亲和;④保持刚正。

(每点1分)

10.

(1)雪花不似梅花飘香,梅花不似雪花飞舞。

(2分)

(2)离别经年不得相见的怅恨,心中苦闷无人倾吐的孤寂。

(4分)(每点2分)

(3)上片实写雪中月下之梅,以清冷之景衬托忧伤之情;下片虚写去年探梅往事,今昔对照,引出下文的感伤。

(4分)(每点2分)

11.(10分)

(1)皇天后土    

(2)淡烟暮霭相遮蔽

(3)举世皆浊我独清   (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5)圣人不凝滞于物   (6)而后乃今将图南

(7)圣人无名     (8)夕阳古道无人语

(9)不蔓不枝      (10)皓月千里

12.(6分)①动作的细节描写,运用了“迎着”“背着”“踩着”等动词细致刻画出了我散步时的专注。

②心理描写。

作者把散步的见闻转化为细腻的心理描写,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感觉、复杂的思想,表现了作者对时间的深刻认识。

③拟人手法,把“思想”人格化,如“羞怯”“躲”等词,赋予“思想”与作者同等的地位,引人注意。

(每点2分)

13.(4分)答案:

①内容上,写“我”儿时对光阴的挥霍与祖父对光阴的爱惜,形成对比(1分);②结构上,运用插叙的手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承接上文“我”回忆自己是光阴富有者的情节;另一方面引出下文“我”对自己驱遣光阴浪费时光的悲哀与感叹(2分)。

③凸显了不同阶段的人们或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光阴有不同的认识,警示人们要珍惜光阴的主旨(1分)。

14.(4分)①幼时,对时间无知觉,文中提到“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

”(1分)②后来希望时间过得快一些,文中写到“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

”(1分)③再后来开始在意、计算时间,感觉时间不够;(1分)④最后意识到生命会耗蚀,时间会流逝,终无可挽回。

如“我感到有点迟暮了。

”(1分)

15.(6分)“树叶”无法回到“枝上”,说明生命形态一旦发生变化便无法重现。

(1分)叶上无形的“秋”象征着生命的秋天到了,象征逝去的光阴。

(1分)与前文第三段形成呼应,由初次感知到秋的来临到文末的重新审视这片叶子表明了作者经历的时间的沉淀与思想的洗礼之后对光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分)表达了虚掷光阴就是在浪费生命的主旨。

(1分)人生有限,天地无穷,每一个人,在有限的光阴里,应当去追求,奋斗,为自己的理想与志向,也为自己充实的生命负责。

(2分)(文本分析4分,谈自己的认识2分,大意对即可)

16.(6分)首先指出“中国人之聪明”的实质是在精微处世哲学观下以聪明装糊涂;然后分析“中国人之聪明”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其对中国文明和社会的影响;最后表明对“中国人之聪明”在国内泛滥的忧思,并提出恳切的希望。

 (评分建议: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

(1)国人有守愚藏拙,明哲保身的心理;

(2)国人有看破一切,以“不为”作为人生哲学,求得一心之安的习性。

  (评分建议: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6分)

(1)知“为”与“不为”之别,勇于进取;

(2)面对国家民族利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过分计较个人利害,勇敢任事;(3)要有清醒的头脑,在为人处事上肯于吃亏,勇于吃亏。

(评分建议: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70分)

(评分细则参照2015江苏高考作文细则)

参考立意:

(1)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立意:

表面与实质 做事要靠实力 重要与次要 朴素与伟大。

(2)以下立意当属离题:

舍与得;创造与制造;珍惜时间;泛谈专注;低调做事;学会放下;平凡中的智慧;轻装出发;谈积累;说责任;装扮即是伪装;只谈不该重外表,不谈应该重内修。

附:

【参考译文】

辛卯年,我客居粤地已有二十来天了。

常常想到我弟弟为人耿直做事谨慎,很期望你有远大的前程,圣人所说的“坚强、果敢、质朴、谨慎”,你大概都靠得上了;只是“刚”本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我弟弟却在这方面变成了一个“疏”字,再变为一个“褊”字,后又慢慢变成了一个“傲”字了。

过去我对弟弟你管教很严,最近五六年来,看到弟弟你所确立的志趣及操守,很有建树和气象,能看出你已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人。

常想慢慢培养出我弟弟的一腔正气与傲然自立的精神,所以总不忍心过于压制你,再加上我自身常有优柔寡断、迁就纵容的缺点,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我的不足,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大凡小的偶尔的过失,我都会宽容你,让弟弟你不会因此而有所犹豫顾忌,能正直做人而又无所顾虑。

因为这两点,所以我现在管教你也还是很宽松的。

但我这样做就是一种纵容,很想回去跟你畅叙一番。

弟弟你和人一同做事,也是很尽职的,常常缺乏周全的考虑;遇事你从不回避艰难险阻,却不能事先考虑清楚,总认为这样做不会损害大的原则。

不关注日常事务中的细节之处,似乎并不会有太大的危害,但因此而做错了事贻误他人,从而又害了自己的事是常常有的。

这就是我所说的“疏”啊。

你恨世间恶事,视同仇敌,总是表现在言辞和脸色上;亲朋好友有了过错,你劝了他们还是不听,于是你就轻看那个人;别人不看重你,你总是很生气地远离他;别人的行为中有一点不如你所愿,你就整天心怀愤恨、郁郁寡欢。

这真的是心胸狭窄,不能不改变啊。

有些人属平庸之辈,你就把他当作平庸之人而轻视人家;有的人地位微贱,你就把他当地位低的人而拒绝往来;你的傲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